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昊:金钱·艺术·人格

【盆景人感悟】

金钱·艺术·人格

原创作者|广西南宁黄昊

作者简介:

黄昊,广西南宁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高级技师,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杰出盆景艺术家,《广西盆景艺术》报主编,南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盆景技术顾问。


中国是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不论是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现在的“神洲九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无一不反映出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高、精、尖。然而,现实的巨轮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没文化的时代。这话说得有点危言耸听,但却是我们的切肤之体会。


时下的中国,国泰民安,据胡润富豪榜信息显示,现在全球亿万富豪一半在中国,这是好事,民富国强嘛,但是富豪们炫富的光芒,污染了文明的净土。有一哥们,为显富有,百元大钞揉成纸条,用打火机点着大钞后去点烟。温州有个富二代,酒驾撞死两人,他对交警说:“家里有钱,赔得起!”看来金钱完全扭曲了他的人格,腐蚀了他的灵魂。在银行里等待办业务,只要有个VIP客户过来,马上可以插队优先办理,而普通客户可能要花上半天还排不到,自认倒霉地说:“咦!嫌贫爱富,谁叫咱穷呢!”现在的富人会所入会也简单,只要你开辆“保时捷”或“劳斯莱斯”过去,马上就是会员了,他们享用一杯饮料的价格是北京普通劳动者一周的工资。外国的飞机制造商说,现在私人飞机在中国销量很好,每年递增,看来我国对私人飞机很快就要限购了。有个外媒财经记者说,现在中国人很有钱,他们拥有的财富能买下整个地球!


在这种气息的大环境下,中国的盆景事业进入空前繁荣,收藏家、企业家、商人、大玩家、经纪人等大量涌入盆景界,各地盆景、地景卖场异军突起,对推动和促进盆景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然而,在这种大繁荣、大发展、大飞跃背景下,我们盆景人中似乎也有一些被这金钱的浪潮打晕了头,迷失了方向的人。


 

其一,外来品大量涌入,“买来主义”盛行。


国外进口的盆景占据了我们盆景园的位置,抢走了我们比赛的奖牌。试想如果自己没有作品又想急于出名,怎么办?花钱买作品回来拿去比赛,准行。反正大陆对岸有大把几十年甚至过百年盆龄的作品,而在大陆,上30年盆龄的作品我看为数不多。这种比赛,就像小学生和姚明赛篮球,胜负早已定局,失去了比赛的意义,渴望盆景界对这种现象采取适当的措施,让盆景“比赛”实至名归。



其二,奖牌——人格和艺德的试金石。


自从盆景赛事多起来后,奖牌即成了每次盆景展览的焦点话题。纯金打造的金牌,不管克数多少,金光闪闪,耀眼的光芒毫不留情地穿透艺术家的人格和艺德,时时撞击着艺术家的灵魂,将丑陋的嘴脸大白于天下,可以说,哪里有盆景大赛,哪里就有变味的金牌,哪里就会产生不满和怨恨,这种情绪源于评比结果不公平,也与主办方推动中国盆景事业发展的初衷相违背。


其中贪得奖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令人应接不暇的。一是分奖牌,比如,我们大家都是评委,你评我的,我评你的,礼尚往来潜规则,奖牌分完为止;二是送奖牌,大家是多年的老朋友,我在里面做评委,你的作品我认得,和其他评委们通一下气,把铜奖级的作品弄上金奖级,小case;三是老作品老拿奖,这可是一棵久经赛场的作品,几十年如一日,年年送展,次次参赛,次次拿金奖,够牛吧;四是送前人作品参赛拿奖,那是前人的子孙干的事,本来一位艺术家去世了,遗作该好好保养,让其流芳百世,这是宝贵遗产,不该拿去拿奖了,然而子孙却不顾原作者的德艺形象,继续拿着遗作做起了“啃老族”;五是评委的作品挂徒弟、家属、朋友的名字参展,这是避嫌,也是为了捞奖金,一举两得,看起来做得天衣无缝,然而世界太小,某个评委有多少盆作品,大家早已熟记在心,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听到议论的当事评委会瞪大白多黑少的大眼睛说,作品我已经卖给挂牌人了,然后旁人会有人悄悄戏说,等展览结束,奖金到手,评委再把作品买回去,难道说不可以吗?无语!实际上,人在做,天在看,就是常说的天地可鉴呀!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才是光明磊落!



其三,恶炒某树种,诋毁某树种。


盆景重在艺术性,而非树种。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什么树种,出得了精品就是好树种。哪怕是棵速生桉,能搞出一棵上乘之作,谁都会竖起大拇指。但是,现在商业气息浓厚,少有人耐着性子等上10年、20年去创作一盆精品,所以,商家就挖空心思根据自己销售需要去恶炒某一树种。如果盆景人就此跟风,那就大错特错了,中了炒家的圈套,丢了自己的优势。其实,盆景人对某一树种特性很了解以后,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如果换另一种自己不熟悉的树种从头来摸索一番,那需要时间,因此,这种错,时间会证明给大家看的。


 

其四,拉拢一伙人,孤立另一伙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规律,然而,盆景界有些现象不是很好,各省、市、区都有这样的人,从思想到艺术到树种,一切以我为中心,不得有不同声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于是,分帮结派,拉拢成伙。我们呼吁,盆景界不需要“教主”,不能容忍树霸、艺霸,文化艺术面前人人平等,包容和谐的气氛下,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果只有一种艺术思想,一种声音,那我们的艺术就会消亡。



其五,自以为是,不肯跟上时代的步伐。


有些盆景朋友,金奖得了不少,大师头衔也得了,树也卖得很好的价钱。所有这些都是对艺术家的综合评价,也是对其成就的肯定,然而,这些都是昨天的事,是你的历史。泰极否来,鲜艳之极归于平淡,如日中天之后,就是日落西山,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可悲的是,当局者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规律,还在叫嚷,“我的树最好”、“我的技艺一流”、“全国都认可我,你凭什么敢说我不行?”园子里的作品,垃圾一堆,自己却把它当精品,到处向人炫耀,听见恭维话,合不拢嘴,听见不顺耳的话,脸黑得像包公,所以,身边的人就投其所好,让其穿上皇帝新衣,得意忘形,表面“好评”如潮,实则一丝不挂,这叫做“捧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外面时代潮流滚滚向前,百舸争流,昨天的旧船票,再也登不上新时代的客轮!不与时俱进,最后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其六,忽略民族之魂,又盲目排外。


中国盆景艺术源于中国山水画,这无疑是我们的灵魂。灵魂不能丢,艺术的表现手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作品出来后是要表达作者的一种思想,寄托一种情感,题上名字,配上诗词,摆上配件,就成了一幅画,一枝一叶总关情。可是,现在好些盆景人好像忽略了这些文化方面的元素,为做树而做树,为做枝而做枝,一寸三弯,完全按照教科书上讲的去做,作品做成后觉得很别扭,左看右看,觉得它不是个东西,为什么?因为作品没有灵魂!舍利干是表现生与死抗争的最高境界,掌握好分寸,作品的意境会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每棵树都舍利,整株树都舍利,还刷上白色的石硫合剂,满园作品看过去,白骨皑皑,岂不阴森可怕!蘑菇顶的大盖帽、密不透风的工笔枝,表现的是一种做枝的技巧,有他们的高招,有可借鉴之处。不管国外哪种艺术表现形式,融会贯通之后,加以取舍,综合运用到我们的作品中去,我们的作品就会如虎添翼!


 

其七,流派互损,艺术相轻。


许多盆景人在谈论盆景艺术时,无意中表现出来的给人的感觉是自家的孩子最优秀,自己的作品最好。北方喜欢松柏,铝线蟠扎速成;南方杂木见长,蓄枝截干,枝条按比例逐一收尖,效果理想。南北气候、树种、手法不同,形成了南北矛盾。现代的收藏家喜欢玩大的,而传统的盆景人觉得传统的盆景技艺才是盆景的精髓,喜欢玩小中见大的,这是大与小、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且听他们的议论,传统盆景人:这帮收藏家就是有钱而已,他们不懂艺术的。收藏家则回应:民间艺人搞不出作品,20、30年才创作出一盆盆景,谈何推动盆景艺术?还有就是水旱盆景、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的矛盾,树木盆景人说,你水旱、山水盆景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几天甚至几小时就能完成,而树木盆景要花上十几年的功夫,能卖几十万一盆,你的能卖这么高的价格吗?水旱、山水盆景人回应说,我们靠的是艺术构思取胜,我哪有时间跟你耗。如此种种,看来谁都有一套,谁都不服谁,最后就是各玩各的,一盘散沙怎么也凝结不成万里长城。

 

以上罗列的7种现象,虽非主流,但却无处不在,就像虱子一样螫咬着盆景健康的躯体,让其浑身不自在,我们该团结起来,向不正之风开炮,还盆景界以纯洁清静的文化阵地。


金钱是好东西,但我们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让金钱牵着鼻子走,任由金钱摆布,任凭金钱指挥我们的灵魂,我们应该做金钱的主宰,合理地指挥、使用金钱,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让金钱好好地为盆景艺术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二)
“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
获得纯金奖牌的盆景作品
陈昊的盆景欣赏
盆景要赏,要品,更要悟
盆景艺术沾了网络“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