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人盆景”、“文人树”都是伪命题!

文/ 十年一觉

: 近期的“魏晋流韵——苕上盆玩雅集”围绕“文人树与文人盆景”的讨论,在业界掀起一阵风浪。对此,如是老师短短一段文字,引起众网友激烈交锋,毁誉皆有,老师命我作文一篇,谈谈自己的看法。接到任务,实惴惴然、惶惶然,自感追随老师时日有限,读书不多,不敢妄言。后在老师鼓舞下,感其提携之谊,冒昧写出数言,权做交给老师的作业吧,也请同行斧正。

如是:不读书不知史不可怕,不读书不知史还要装大家忽悠大众就不好玩了。“文人树”一词在中国盆景中历来没有,是从倭人盆栽之“文人木”舶来。“文人树”这个词,最早是部分经营倭岛盆栽的商人为倭人盆栽的溢价作的一部鼓吹。然后被国內一些没读过书读过史的“文人”“专家”“大师”以为是装逼的妙招。纷纷杜撰成文,疏条当树。以为栽两根细条就是文化人了,连汉字都不必认识几个。真心简单!盆景界的人一直拿自个当艺术家。可人家艺术界从来不承认。为啥?艺术是个性风格与思想情感的表达,依托于娴熟的技术及深厚的文化。我从来不知道有不用读书的艺术门类和没读书的艺术大家。厚着脸皮以不知为知,误导大众以倭人为祖。不知这些人究竟是别有用心呢还是单纯无知。真正的中国的盆景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徐晓白先生之《枫桥夜泊》潘仲连先生之《刘松年笔意》,哪一盆细瘦高挑,了了无枝了?可哪一盆不是满满足足的文意?可知真正的中国盆景不论高矮胖瘦,无一不是“文人”的树。而当今的中国盆景界,从来不缺“文人”树,缺的是真正读书知史的文人!

一、什么是“文人”?

知书能文的人也。然而这个名词在传统文化和国人认知里,又有着太多的内涵和标识,总的来说,文人与学问、气度、人格、追求是分不开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审美取向、文化品味、精神风貌又是那么的鲜明与特异。我们可能无法用数据来量化文人,但不可否认的是,绝世高标的嵇康是文人,醉眠柳巷的柳永也是文人;豪迈奔放的李白是文人,婉约忧郁的李清照也是文人;长叹“何日忘却营营”的苏轼是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也是文人。

由此可见,文人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精神特质,天下才子甚多,却从未有雷同者,用时髦的话说,他们的文化DNA差异甚大。

二、盆景与文化、文人的关系

  1. 先来说说盆景与文化的关系。不能说盆景不是文化艺术,但是,我们却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我们努力的从古籍、古迹中寻找只言片语、片砖半瓦来力证盆景的历史轨迹,可是,这样的记载太少,又没有系统的理论加以支撑,甚至在艺术门类中,它都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类别(在这里,请不要拿明清时期的工匠作品说事,因为那是园艺,与盆景无关,纯属匠气)。更甚者,我们连这方面的考据工作,都很少有人去做,除了徐晓白先生,我不知道还有谁做过这些工作。另一方面,迄今为止,盆景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虽然现在有不少以盆景为生的从业者,和比较有规模的盆景园,但是,我们的传承还是建立在传统的师徒模式上,在理论体系的架构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因为,我们的所有理论,都是从书画、哲学、美学等其他艺术中抄袭来的,专门的研究盆景的理论,仍是空白。一些人美其名曰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说艺术有共通性,却忽略了盆景艺术本身的独特性、与其他艺术的差异性,我们总不能拿着一幅画就说这是盆景吧。除了如是先生讲过盆景养护学、盆景植物学、盆景造型学等,我没有听过第二人提过这样的说法。第三、现在的盆景人,努力的去靠文化的边,可是,又有多少人承认你是文化人?你自己的文化水平有多高?你的作品里,又有着多少的文化含量?圈外的人,又有几个承认盆景是文化了?究其原因,是我们自己读书少,文化水平不高,作品缺乏文艺性,“学而优则盆景”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骄躁之气,在盆景圈尤为严重。

“不读书不知史不可怕,不读书不知史还要装大家忽悠大众就不好玩了”,如是先生这句话读来辛辣,但又何错之有?无非是戳中了我们努力掩饰的痛点而已。

2.再来说盆景与文人。从文献记载可知,盆景起于文人,基于文人的雅好与情感寄托发展而来,承载着他们的审美情趣、生活格调和价值取向。从这点来说,文人与盆景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如同砚台印章、供石赏兰,成了文人的“专属”与“标配”。

传至今天,盆景更是走进千家万户,从业者众,树种丰富,产品众多,价值日升。但是,如同其他传统的艺术领域一样,我们对传统文化背离的也是越来越远,之所以现在还傍传统、傍文化,利与名而已!更何况,我们所说的“传统”,也没有几个人能讲得清什么是传统,我们所说的“文化”,偏偏又不被文化人所认可!这实在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啊!于是,我不禁想请教大家思考,今时今日,玩盆景的还都是文人吗?或者说,玩盆景的都玩出了文人情怀吗?如果说今天玩盆景的还是文人,那估计包括笔者在内,要有很多人都是在滥竽充数了。如果说今天的作品,都玩出了文人情怀,或者带那么一点点文人的格调,相信在公众心里,这个说法是不能服人的。现在的各种作品,甚至是大师作品,往往饱受诟病,从题名到立意,从配盆到造型,从规格到价格,无不招来非议一片。甚至于,大师名家们的代表作,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充满着浓浓文意的,也是寥寥无几。

由此,我们又从何得出,盆景是“文人盆景”呢?从创作者、流通经营者、收藏者、品评者到表达思想与精神内核,又有哪一点与文人相关呢?那么,“文人盆景”这一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平心而论,一些作家的作品,如《枫桥夜泊》、《刘松年笔意》等等,我们说他有文意,说他是文人的作品,相信是没有人持反对意见的,称之为“文人的盆景”,也是名副其实的,但是,这样的作品、作家太少太少,少得使他与其它绝大多数的作品拉开的差距太大,以至于不足以反映这一群体的真实面貌和水平,拿他们来代表整个中国盆景的现状,实在是难为这些前辈了。那么,我们又为何非要纠结于再造一个名词?提出“文人盆景”这一说法又有何意义?

三、“文人树”之我见

1.“文人树”的现状与困境。“魏晋流韵——苕上盆玩雅集”之所以撩拨得业界人心浮动,正是它触动了公众的G点——“文人树”。时下的盆景界,“文人树”这一称谓,甚为流行,俨然已成为中国盆景的一大创新和风向标,不做“文人树”,好像就没有格调;不谈“文人树”,好像就不够逼格,一时间纷纷扰扰,好不热闹!不可谓不热矣!然而,短时间下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又是什么?柔弱的树干,疏落的枝条,无神的造型,怕别人看不懂,再绞尽脑汁起一个牵强附会的名字,这样就是一颗“文人树”了!最终,不过是千人一面,符号化、简单化、格式化、雷同化,迅速的消费掉了公众的兴致,其于中国盆景的发展,又有何益处!“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一枝一叶,得来哪有这么容易!

2.“文人树”的理论剖析。回头看文首对“什么是文人”的回答,可知,文人的性格也是鲜明迥异的,其精神诉求也是千差万别的。在这里我有一个假想:如果让历史上那些文人来做盆景,会怎样?结果无从得知,但是我坚信,他们的作品绝不是这么简简单单,更不会有雷同。这里,可以从国画中得到旁证,不再赘言。为什么?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精神特质,或出世或入世,或淡泊或昂扬,或豪放或婉约,他们的作品,都是“我手写我口”的,他们的盆景(假设有的话)也一定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高矮粗细也罢,横斜纡直也好,都是文人的树,都透着文人的情怀。反观今日,一些大家对“文人树”的精神界定,“孤、傲、洁、悯”而已!其造型样式,“高、瘦、简、疏”而已!请问,你心中的文人就是这样?文人的风貌,非靠这些简简单单的枝条就能体现?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格式化的文人,也从没有见过这么符号化的树木!方家有以教我!

3.“文人树”的来历探究纵观古书古画,未有以之命名之说,在当代的兴起,也不过区区数年吧,在某著名公众号的介绍中,也是羞羞答答的提到日本有“文人木”这一说法,也是近年兴起,谓之与中国“文人树”理念相近云云。至此,方才明白“文人树”原来是个舶来词,舶来词也好啊,开放嘛,交流嘛,拿来为我所用,有何不可。只是,细究其原因,实让人无语:首先,这个词汇的引入动机,是一些贩卖日本盆栽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交流者),为了吸引买家而鼓起的噱头。其次,“文人木”这一造型形式,在日本也是陷入了缺乏理论依据、造型模式化、精神空洞化的困境。那么,我们今天引入“文人树”这一名词,目的到底是什么?

4.“瘦格树”刍议。一个现实是,素仁法师以降,有别于枝繁叶茂、苍老奇古的树型,一批清新明了、朴素有致的盆景样式走入大众视野,其个性风格鲜明者,被分别冠之以“素仁格”、“韩格”等,这些作品都有其鲜明的创作风格、独特的个性特征、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其分析探讨,可谓汗牛充栋,仁智互见,他们对中国盆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向其效仿学习,也是应有之义。可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既然“文人树”这一叫法站不住脚,“素仁格”、“韩格”之外的此类树型,又该怎么称呼?对此,如是先生提出,有别于大树型、垂枝型、悬崖型等等,此类杆高枝疏的造型,从表现形式上可统称为“瘦格型”树,至于其创作手法、蕴含的精神内核等,树树不同,自当就树而论,不必概而论之。窃以为,此类分类方法较为合理,既能较为全面准确的描述此类树型,又能使大家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知对象。当然,只是如是先生一家之言,还望同行斧正。

四、总论

“当今的中国盆景界,从来不缺‘文人’树,缺的是真正读书知史的文人!”如是先生的话,言犹在耳。文化,永远是支撑一个民族存续发展的原动力。

“文人盆景”、“文人树”这些提法,既然于史无据、理论空洞、概念不清,还是不提也罢!

 

后记:

写完此文,总觉得文不尽言,言不及义,文中一些看法,自感有不妥、困惑之处,却又想不明白,还请各位前辈、同行多多指正,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交流批评。

在此,深深地感谢如是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总是宽厚的纵容我和他顶嘴、辩论,使我在学习中如沐春风、如逢甘霖,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认知,并且,不断地鼓励、指导我,甚至是督促着我来完成这篇文章,感激之情,铭记于心!

.

.

.

盆景如是说

不一样的盆景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寻“文人”之道
我对“文人树盆景”的初步认识
“递相祖述”和“转益多师”──盆景杂记
文人式盆景(清新脱俗)穿越与古代文人对话
小林国雄:我为盆景的魅力而倾倒
画境·诗境·禅境——文人树盆景系列讲座(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