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刘传刚


刘传刚1961年生于湖北省鄂州市,师承中国盆景一代宗师贺淦荪先生,从事盆景创作与研究近40年,创作各类盆景千余件,获国内外各类奖项120余项,其中获国内、国际金奖9项,探索“雨林式盆景”等个人艺术风格,出访或参加国际盆景活动近20个国家和地区,做盆景创作示范表演数10场。出版盆景专著《艺海启航》,与其他盆景同仁合著《中国盆景艺术》、《中国动势盆景》等。2005年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2007年创办海南省锦园盆景博物馆,现任海南花卉大世界·海南天湖黎寨董事长,海南省休闲产业智库理事长,海南省政协委员。


雨林狂风方显英雄本色——专访刘传刚大师


问:海南的哪些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吸引您移居并建立盆景园林事业于此


1992年,一次偶然机会,我从湖北咸宁来到海南海口访友,顺便旅游,我突然发现海南应该是我发展盆景的最佳选择之地, 感慨颇多,说起来有以下五点:  


1.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最年轻的省份,刚刚建省几年,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


2. 海南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面环海,濒临东南亚,优良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在24°C左右,最适合盆景植物的生长及快速成型。


3. 海南有非常独特的盆景资源。如博兰、香兰、黄花梨、火山石等盆景素材,都是盆景人难得一见的材料。当时,这些材料少有开发,这对我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4. 海南有极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椰风海韵、阳光沙滩、黎苗风情、岛屿文化、热带雨林等对我也有极大的吸引。 


5. 海南当时盆景发展水平很低,玩盆景的人也很少,在国内刊物很难见到“海南盆景”的字眼出现,我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我当机立断决定要留在海南,放弃当时在湖北咸宁打下的基础和较优厚的待遇,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下海”。


问:您在介绍锦园盆景博物馆时,提到盆景园有七大组合,其中就盆景艺术和环境艺术组合,提出了休闲盆景的理念,您能具体谈下您提出的这些艺术形态是如何结合的以体现休闲盆景的理念?


创建“海南省锦园盆景博物馆”,是我来海南26年来一 直追求的梦想和奋斗目标,我尝试将盆景文化打造出一个新高地,从自我开始,我不能要求别人怎么去做,但可以要求自己去努力做,这既是弘扬盆景文化,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与升华。今年1月18日,锦园盆景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宾,得到海南省各级党政领导、海内外盆景界同仁及广大市民游客的褒奖和鼓励,这是对我最大的鞭策。我会尽最大努力把这个馆维护和“打磨”好。


关于“休闲盆景”的理念,我一年前就提出了。因为我们现在已进入了休闲时代,盆景艺术也当然不能落后。盆景艺术要融入“大社会”以及各个层面,让盆景融入生活、融入旅游、融入景区、融入市场、融入产业等等。就我现在所做的盆景博物馆而言,也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大盆景,从建筑开始就借用了盆景的理念,如整体建设(主大门及门楼、展馆、亭廊、台榭、房屋等)风格高度统一,主次、高低、大小、争让、顾盼、藏露等力求变化,馆内区域划分也注重来去自然、曲径通幽、步移景异、情景交融。在功能化方面更注重休闲元素,如盆景的观赏与科普、旅游、体验、教学、娱乐、消费、服务相结合。


问:从您创作的作品中看到您对树桩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都有涉及到,您能简单谈谈这几种盆景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吗?


无论是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树石(水旱)盆景,都离不开盆景艺术指导思想和美学原则,它们的共性规律是:表现及再现大自然并能给人们带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树木盆景是表现自然界中古树名木的个性特征及风姿神采;山水盆景侧重于展示各类名山大川或雄伟壮阔,或秀丽风光;树石(水旱)盆景则是树木和山水两种类型的高度融合及艺术再现。


问:读了您2012年出版的《艺海启航》,里面对风动势树木造型详细描述了要确定一棵树最强受风点而制作的“抗力枝”,并提到“抗力枝”制作需要枝条健康,而且制作有一定难度,那这些造型特色的枝条,您最后结顶有什么技巧或者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风动式盆景是动势盆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在《艺海启航》一书中描述到风动式“抗力枝”的表现。所谓抗力枝,就是受风吹的这个面的枝条,在没有受风之前,它是正常生长的,但由于受风力的影响作用,这些枝条也自然能够进行一定的抵抗,特别是枝条较粗壮的部分。但由于风力较大,枝条自然会转弯上折或侧折,转弯或转折状态下,这些部位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其线条变化与抗力之美,风力强弱,枝干的弯曲度大小主要在于作者如何表现。当然这也是风动式盆景创作最难的地方,还有就是风吹树木“顶部”处理,它也是要视其整体效果,在树木结顶(主干顶部)处同样要进行弯折变化,并起引领和整体协调作用。


问:请问山水盆景的创作中,如何体现一盆作品的气韵相通


山水盆景的制作,一般是一件作品选用同一种石料。石料的纹理、色彩要协调统一,力求做到“石质相同、石色相近、石纹相似、脉理相通”;在石料的加工上要做到顺乎自然、巧夺天工,虽由人作、宛若天成;在布局上要处理好主次、高低、疏密、轻重、藏露、明暗等关系,还要特别注重盆面的“留白”,以及“植配”的比例和种植年功等。


问:您在靖江山水盆景论坛上提到您的锦园盆景博物馆中有一个巨型的山水盆景墙,请问您对山水盆景在创作造景中有什么感悟?


我在锦园盆景博物馆中做了一道山水盆景景墙,命名为“万水千山竞风流”,这个作品的命名也引来许多游客的青睐。它的寓意,既指山水争奇斗艳,也同样表述观赏之人,也借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意。该作品全长18 米,用了十多吨石料,这是运用了山水盆景的制作技巧,同时又达到旅游景点之创意,不论是观赏者还是游客都会停留驻足,拍照留影,讲述各种故事。这件作品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每块山石都能移动,也是独立造型自然成景,它可以随意摆设,而且像“积木”一样可以摆出各种不同景观:如黄山奇峰、石林竟秀、五指山巍峨,张家界险峻等等。这就提升了山水盆景除观赏之外的价值,它还可以让广大游客参与其中进行体验,摆放各种景观,大大增加了山水盆景的功能性和趣味性。


问:请您具体谈下“弄潮”博兰这个作品当初的创作灵感是怎么来的?


作品“弄潮”,对我来说是情有独钟,赋予了诸多情感和心智。作品树材是一棵一本多干的博兰树,用盆是一块天然石盆,貌似海南岛地形图。早年创作,时值海南建省初期,10万人才到此“下海”,建设海南岛,我也是这广大人群中闯海的一员,自视为也是一个弄潮儿,当初曾下定决心要在这块土地上扎下根,这就是我当时要创作的背景。20多年来,这件作品经过长期造型养护,日趋成熟、成型,也越来越突显其个性,首先是根盘的造型,经过多年来数次“提根”,使根盘拔地凸起,四面盘桓,形态稳固坚定;枝条造型密匝而不凌乱,四面伸展,枝与枝之间,干与枝之间,主干与附干之间都有细微处理,尽量让其和谐共处;右边一大飘枝有意留蓄,这是从一个芽点开始蓄枝出来的。一枝20多年,这条枝也增粗了许多,逐步和主干较协调了;顶枝的处理还在进行中,早年顶枝不明显,结顶是一个弧形“帽子”,我感觉过于常规、平淡,因此又蓄了一条顶枝,逐步放长,并将走向与底部大飘枝相统一,这条枝目前年功不到,还尚未成熟,相信再用两年多时间会与整体结构更加合拍一致;盆与盆面的处理可以说下了一番功夫,翻盆时对博兰树进行修根、换土,曾三次对石盆进行加工,底部加固水泥钢筋,一是增强牢固度,二是对盆边修饰,尽量让其从视角上看接近于海南岛“地形图”,盆面也有多处点石,增加了立体感和多面观赏效果;盆边放置不同规格白色小石米,一为沙滩,二为水意(旱盆水意),象征海南岛周边都是水,让人产生联想,回味无穷。


“弄潮” 博兰 刘传刚作品


问:2014年,您们为恩师贺淦荪大师倾力打造《中国动势盆景》一书,您能简单介绍下“动势盆景”的精髓所在吗?


2014年,由我牵头并联合冯连生、唐吉青、张志刚、贺小兵几位同一师门的兄弟姐妹,共同出资编著《中国动势盆景》一书(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时,是为了纪念恩师贺淦荪先生仙逝一周年,也是为了实现恩师在世时曾想出书,而因身体等原因未能完成的夙愿。


所谓“动势盆景”,就是给人以“”感,展现“自然的神韵、活泼的节奏、飞扬的动势、写意的效果”的艺术特色。它是在单体造型的基础上,“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路”。提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法无式、有的放矢”,“规律有共性,创作无定型”,在掌握共性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个性,不拘一格,力求创新。


问:您近年来独创的雨林式盆景,如“神奇的雨林”等作品在塑造自然风光的同时看到了内在气势的东西,您能对雨林式盆景简单讲几句吗?例如:创作之初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创作过程中有哪些思考?


“雨林式”盆景是我从湖北“下海”到海南后,探索的一种新的盆景制作形式或类型。之所以说它是“新”的,是因为在我之前还没有人提出,也没有人去做。25年前,我曾多次在海南热带雨林中考察,为瑰丽而又奇特的自然景观所陶醉,并产生了用盆景艺术来表现雨林的创作欲望。这是一个艰苦而富有挑战性的探索过程,因为在盆景创作领域中没有任何有关雨林的创作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只能依靠自己去摸索、研究和实践。其创作难度非常大。譬如:雨林中苍莽密集的气势,那种密度和厚度用盆景艺术语言表达比较困难;复杂的地貌、昏暗的底层植物,倒地的腐木、藻类、菌类、苔藓、藤本互相挤压,错综盘结,雨林的地貌环境在小小的盆景之中难以表现;垂直结构的雨林“林层”,被称为“森林之上的森林”,有的十几米高,有的几十米高不等,若用常规的丛林法去表现雨林景色,也是力不从心的。因此,我运用了“动势盆景”的法则,“动”是千姿百态的。上扬、倾斜的枝干是动,横倚、下垂的枝干也是动。雨林中的树木为争夺生存空间和阳光力求向上生长,这就要突出一个“争”字。“争”是雨林式盆景的一大特色。由于生存竞争,枝干形成向上的直线,以最快捷的速度达到争夺阳光的目的,气根以直线最快垂落,抢到土境中的水分来生长。因此,雨林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个以直线为主的竞争世界。如“神奇的雨林”的创作。这是一件我最早创作的作品。作品选用两棵较大的博兰树进行组合。借助博兰桩材的“野性”,将每根枝条垂直向上造型,以“枝”代树,枝枝成树,逐步将每个枝养成一棵树,虽目前还尚未达到,并且要有多层次及步步登高之感,整体和谐统一。原桩树干苍古嶙峋,神秘莫测。盆面处理力求起伏凸变,但“乱”中也要求“整”。盆面和树木也要协调一致。这件作品还存在诸多不足,目前正在不断创作与完善之中。


问:您在国外制作表演中制作雨林式盆景时,国外盆景爱好者反响如何?外国人是否能够理解您的这种盆景形式?


我在国外也做过几场关于“雨林式”盆景的演讲和示范表演,外国朋友第一感觉是惊讶,绝大多数人是赞同的。大家认为这种形式很新鲜,也很有挑战性,而且创作空间(包括用材、用盆、制作形式等)非常大。最近,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盆景界朋友来访,与我在海南面对面探索了雨林式盆景技法,他们表示赞许和完全接受,这些来访者也向我承诺,要把来自中国海南的“雨林式”盆景这种新形式,向海外传播,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并喜欢上它。


“洒向琼州都是情” 三角梅 长80cm 高130cm 刘传刚作品


“鲲鹏展翅” 罗汉松 长85cm 高138cm 刘传刚作品



内容来源:《中国盆景赏石》‍ 2018-8~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休闲盆景……
刘传刚盆景别有洞天如诗如画
师法自然的雨林盆景,生机蓬勃
双龙海南会
大师专栏 I 2018年刘传刚贵州遵义金弹子现场表演记录
BCl国际盆景大师创作盆景过程全公开,看完你也能成盆景达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