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真品终于被找到了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但是,因为史籍记载上有所疏漏,更因为这篇书法作品在艺术上超越时代太远,自宋代以来,关于它的真实性便不断有人提出怀疑。终于,公元1965年,这种怀疑的思绪暴起了惊雷,郭沫若率先写文章断定,《兰亭集序》并非出自王羲之笔下,从而,掀起了《兰亭集序》真伪的大辩论。

真实情况是,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本至今仍在,埋唐太宗李世民的墓——昭陵内。郭沫若先生曾请示周恩来总理,开掘陵墓。周总理的意思是,《兰亭集序》在地下埋藏一千多年,如果出土必然因风化而毁损。这样就成了毁坏文物,不是挖掘文物。周总理希望等我们的科学技术足够发达,有首段使出土文物得以完好保存时在动不迟。所以至今,仍在昭陵内。

李世民善书法,酷爱王羲之《兰亭序》,令冯承素、诸遂良等人临摹,并镌刻于碑石。目前贴本,冯承素最佳。因冯不是以书法见长,缺乏自己风格,所以其临摹更逼肖原本。碑刻以宋定武本最佳。据所定武碑刻碑石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李世民驾崩,兰亭序入土。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不仅是书法精品 更是文学精品 它写何内容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笔法详析》,好书法就得好好学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学习书法的人都对它非常的
这又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未解之谜?王羲之书法高深莫测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里二十个“之”字是怎么变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