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035条:​麻黄汤

0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

麻黄 三两(去节 ) 桂枝 二两(去皮 ) 甘草 一两(炙) 杏仁 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终于讲到了麻黄汤,其实前面讲桂枝麻黄各半汤,葛根汤,已经大概介绍过了麻黄汤,这里再重点讲一下。

麻黄汤,在《千金方》里有个神奇的别名,叫还魂汤,救急的时候非常有用。在有些版本的《金匮》里,也有这个还魂汤,又叫追魂汤,但是把桂枝给去掉了。

倪海厦一弟子言:麻黄汤又名还魂汤,之前我总是看不懂为何人死了,脉没了,下回阳九针再灌麻黄汤,可以把人从阴间拉回阳间,而不是用四逆汤。经倪师解释,麻黄开肺接天阳,肺中氧气自然增多,桂枝炙草强心阳,心肺一强,阳气回头,人就救回来了。

可见麻黄汤不仅仅是治太阳伤寒这么简单,用好了,可以回阳救逆,起死还魂。

下面我们进入条文,一点一点分析。

太阳病,头痛发热

头痛发热,这是太阳表证的典型症候。太阳病,阳证,表证。

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这个麻黄汤要和桂枝汤放在一起来对比,就会更好理解。前面讲桂枝汤,属于表虚,也就是人体的表层皮肤是开泄的,汗自出。麻黄汤则正好相反,属于表实,也就是人体表层皮肤毛孔没有打开,毛孔紧闭,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为什么会毛孔紧闭?有可能是突然感受到了寒邪,人体的应激反应。

表受邪,人体就会向表调集气血津液,但是毛孔又紧闭,汗不得出,囤积在肌体里造成疼痛。同时寒气侵入肌骨,寒则凝滞,会造成局部瘀堵,不通则痛,所以会感到骨节疼痛。

而且我们会看到,这个疼痛反复说了两遍,身疼腰痛,骨节疼痛,也就是浑身哪哪都疼。

桂枝汤证的时候,会不会疼?也会疼,但肯定没有麻黄汤这么疼,不是一个量级。因为桂枝汤证的时候,已经汗出,津液和邪气打了一仗,已经有出路了。麻黄汤因为正邪双方聚集于体表,还没开打,囤积严重,所以疼的很厉害。

恶风

我们前面讲过,恶风,中风,在《伤寒论》的语境中,主要指向津液虚。在这里正邪双方还未开打,正气并未损耗,津液只是堆积在体表,并不像桂枝汤那么津液虚,所以在这里恶风有可能是错简。

有说法是恶风就是轻微的恶寒,也说得过去,在这里我们不必纠结,并不妨碍我们理解条文的义理。

无汗而喘者

无汗而喘,这个大家可以画个重点。

我们上一条是不是刚讲过一个喘而汗出?都出汗了,还在喘,那说明里面有热,单通过汗出还不能完全把热排出去,还得借助喘。

在这里,无汗而喘,则是另一种情况,是因为有表证,津液往上往表走,但是又不得汗出,肺部压力太大,所以只能通过喘来缓解。

肺为娇脏,这是肺脏的特性之一。肺为清虚之脏,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故外邪入侵,无论自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均易犯肺而致病。又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无论外感、内伤,抑或他脏病变,多易累及于肺,故称。

也就是说,一旦肺感受到邪气,他就要努力的把邪气驱赶出去,不论是寒邪,热邪,湿邪等等。

喘就是肺向外驱赶邪气的重要途径。肺的另一个排邪途径则是移邪气于大肠,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向外这是肺的宣发机能,向下向大肠这是肺的肃降机能。

所以我们看这次中医治疗新冠,尤其是重症患者,非常注重病患是否有便秘,如果有便秘,一定得把便秘治好,不然就会有生命危险,道理就是因为肺移邪气于大肠,大肠这个通道通畅,肺才能安全,一旦便秘,大肠这个通道堵塞了,肺中邪气少了一个出路,自然危险系数大大增加。

麻黄汤主之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医圣说麻黄汤主之。

我们可以看看麻黄汤的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我们可以把麻黄和桂枝看成一组,作用简单说就是开毛孔,发汗,与邪气干一仗。杏仁和炙甘草则是后备粮草,炙甘草建中补津液,杏仁宣肺润肠补肺中津液。

我们也可以把麻黄和杏仁看成一组,麻黄开毛孔,开城迎敌,这样肺中津液就会损失,杏仁则是补充肺中津液的。桂枝和炙甘草是一组,桂枝向肌表输送能量兵力,炙甘草则是建中补充津液的大本营。

在这里杏仁非常重要,因为他对肺的两大功能都有帮助,一是宣肺,肺向外排邪有了助力,二是润肠,肺向下肃降排邪有了助力。

麻黄 三两(去节 ) 桂枝 二两(去皮 ) 甘草 一两(炙) 杏仁 七十个(去皮尖)

在麻黄汤的组成中,我们看到麻黄用量是最大的,因为现在最需要开毛孔,解表实之患。

炙甘草用的是最少的,因为还没开打,津液还不怎么虚,所以只用一两。在桂枝汤里,炙甘草是用到二两。

桂枝用量是二两,在桂枝汤中是三两。因为现在还没开打,兵力都在体表,考虑到麻黄开表,正邪二气打完仗肯定有兵力损伤,所以还是要用桂枝输送一定的兵力,但又不用像桂枝汤送那么多,所以用的是二两。这样旧的去了,新的才能马上补位。

杏仁七十个,我们现在不太好确定到底是多少,有人考证说大概是20几克。

根据汉制度量衡,一两大概是15.625克,三两麻黄大概是45克。那么20几克杏仁的用量是少于麻黄的,守一认为是可信的。因为通观《伤寒论》,大的原则是阳中求阴,阳气回头,津液自己就能补回来。所以你看桂枝汤麻黄汤里,建中补津液的药量,一般都是小于外出打仗的阳药的。

根据倪海厦老师的讲解,认为杏仁的用量至少要和麻黄等量,这种说法守一认为也没有问题,大家可以实践中多多摸索,法无定法,能把病治好才是最终目标。

麻黄汤的方义,就是解表,开城迎敌,与邪气干一仗,同时补足中焦和上焦津液,以免伤到人体正气。

这里要提醒大家,麻黄汤是一个发汗比较厉害的方子,当然这是相对于桂枝汤而言,也只是一个概论,并不是说喝了麻黄汤就一定会发汗。但在太阳伤寒证的时候,对证的时候,是会发汗的。所以条文最后说要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也就是微微发汗即可,也不用喝热粥助汗,要温服八合,也就是慢慢喝,观察一下,微微发汗就可以停了,不能发汗太过。其他的禁忌事项和桂枝汤是一样的,大家翻看前面条文,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给大家举一个麻黄汤治遗尿的例子。

初学经方之人,一般只知麻黄汤可治无汗的发烧,但要说麻黄汤还能治遗尿,却是一头雾水。

其实只要理解了人体的运行原理,并不难解释。

人体的水液循环是有通道的,大致是从中焦脾胃将水液气化,上腾于肺部和体表。上焦的肺和皮肤,就好像是天空,天空是非常寒冷的。就好像坐飞机,越高的上空,越冷,可以零下几十度。所以气化的水液到了上焦,就会遇冷凝结为水,进入到三焦网膜系统,下行到肾和膀胱,从小便排出。

这在个水液循环过程中,人体会把有用的水液吸收利用,废水则会沿着通道最终由小便排出。

有一种遗尿,就是因为表实的原因,体表皮肤毛孔呼吸不畅,堵塞了,水液不能从体表蒸发而出,就都堆积到了下焦膀胱,积压的久了,就会遗尿,这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而麻黄汤,最大的一个功能就是可以解表,把皮肤毛孔打开,这样皮肤就能自由呼吸,与外界交通循环,体表的通道打开了,水液有了去路,下焦膀胱的压力自然减小,遗尿也就好了。

遗尿并非都是表实的原因,临床要辨证施治,以上只是个例。

举这个例子是想让大家明白,中医治病,是辨证施治,不是辨病施治。病名可能一样,但治法却不一定一样,这与西医完全不同。

人体是一个大循环,所谓以通为补,就是说人体只有循环通畅了,才是最大的“补药”。

比如阳明承气汤证的大便秘结,这个时候大黄就是最好的“补药”,这是里有实。

比如刚讲的麻黄汤证,这是表有实,这个时候解表的麻黄可以说就是最好的“补药”。

后世喜欢讲五行相生相克,这个理论当然是对的,但在人体大循环面前,五行生克只是小循环,其作用于人体的力量,远远小于大循环。道家一贯讲要跳到更高层面去解决更低层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游刃有余。

从人体的表里大循环着手,这就是跳到了比五行生克更高的层面,大循环的问题解决了,小循环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反观西医,越跳越往小处走,小到细胞分子还不过瘾,还想研究更细微的层面,这在道家来看,就是背道而驰。

中医治病,是跳到箱子外面,直接就能把箱子提起来。西医治病,是跳到箱子里面,甚至是箱子里的分子里面,然后企图把箱子提起来,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汤
《伤寒论》试解No.63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五十)
这个汤叫还魂汤,你喝过吗?
倪海厦《伤寒论》续2012-03-06 18:53三一:服「桂枝汤」, 或下之, 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 心下满, 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经方:大青龙汤(外寒里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