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云书院寻踪
 
龙的传人
西云书院寻踪
(2010-12-11 09:52:50)
转载▼
原文地址:西云书院寻踪作者:沧江霞衣

                 

                 西云书院寻踪

或许我来自清代抗法民族英雄扬玉科的出生地兰坪,与他是同一个村庄的人,只要有机会到大理古城玩,我都要到大理一中寻访西云书院的踪迹,沿着前人留下的若有若无的脚印,情怀慢涌,自我品味。

 好多年不来大理,与摄友们置身古城,我念念不忘西云书院,总想到座落在古城内中心地带的大理一中看看《西云书院碑》、《种松碑》、《御赐碑》等清代碑刻,以致郭兄问我,你们兰坪人对杨玉科那么有感情吗?我说是的,我从小就听着父老乡亲讲杨玉科的故事长大的。

    洱海开海节后的第二天,参观古城各个景点的国际影展,怒江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分散行动,我跟着张叔等人,看完总统兵马大元帅府、红龙井、武城门的摄影展,大家累了,竟无人响应我的提议到大理一中看看,有一部分回旅社休息,有一部分到大理城打印照片以便参加摄影大赛。我无意参加摄影大赛,随大伙泱泱回了旅社。段老前辈得知我还没有到过大理一中,这位已退居二线的兰坪父母官,深知兰坪人对扬玉科的感情,尽管他已经参观完大理一中的摄影展,还是陪同我再次到大理一中一游。

    飞檐翘角,斗拱彩画的门楼上,大理石镶嵌的横匾上行书“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门楼对面照壁中间镶嵌着白色大理石方框,隶书“西云书院”,照壁背后就是西云书院碑,由杨玉科撰写。大理一中门楼右侧升旗台背后也有一个飞檐翘角的照壁,白墙上草书曾任云南省长的和志强题字“苍洱毓秀,树人百年”。另一面墙上有一个显眼的标语,那就是大理一中本科升学率为百分之百,这是高考通报的黑板报,介绍了大理一中高考状元等情况。

    夕阳暖照,古色古香的大理一中建筑,不由让我重温西云书院的有关介绍:西云书院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 7年),原为清军将领杨玉科爵府,清同治十三年(1873年),以回族领袖杜文秀为首的各族反清起义被清政府镇压后,杨玉科便在原明伦堂、杜公祠、中和书院、崇敬书院以及57户居民地盘上大兴土木,将杜文秀帅府及各处较华丽的房子拆除,盖起了自己的爵府。建筑面积10114平方米,一进四院,全是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建筑,大小房屋130余间,“堆山凿池,莳花养鱼,园亭楼阁,穷极华丽。”杨玉科离开大理时,将全部房舍及大部分不动产——盐灶、铺面、田地捐赠地方,作为书院修缮及开办经费。因为杨玉科号云阶,故取名西云书院,是滇西最大的一所书院。

    大理一中作为国际影展的重要展出之地,展出的摄影作品丰富多彩,我细细欣赏每幅摄影作品,再次感受摄影的魅力。游人寥寥,不时有学生来到校园上自习。我们信步洁净的校园,不觉间到了古柏下,旁边牌坊中间横书“海阔天空”,牌坊后重彩描绘的屋宇叫“桂堂”,一抹阳光罩着古柏和桂堂一角。我们沿着桂堂转悠了一圈,命名“右逢源”的牌坊两侧,垂柳和竹枝的绿叶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色。

    夕阳褪尽了最后一缕阳光,整个校园静悄悄的。我们转到了一颗石榴树下,遇到一对中年夫妇。忙着拍摄照片的我,无意中听到做丈夫的对妻子提起这棵石榴树,说起当年自己在此求学时与石榴树的故事,我不由感动了起来,特意拍摄了一张石榴的照片:高远的天空里,红红的石榴挂满枝头,拥着屋檐的一个翘角。做丈夫的友好地对我笑了,我也笑着对他说:“我拍摄了你的石榴树!”他颔首致谢。

    与这对夫妇分手后,我们顺着“方塘壹鑑”的走廊到了另一个院落,藤蔓青青的回廊有无数的大理石桌石凳,我们坐在一个大理石桌旁休息。黄昏里的校园静悄悄的,不时有鸟从眼前飞过,留下三两声鸟鸣。想着上自习的学生,想象他们到这里休息的情景,那“方塘壹鑑”,让我想起了这样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的渊源,在西云书院渐至的暮色里,让我品咂前人寄予的厚望。

    段老前辈向我讲起了澜沧江畔杨玉科创办的沧江书院,讲起了自己任职期间对沧江书院碑石的保护……一种情怀让我深深共鸣。杨玉科发迹后,在自己的衣胞之地建立营盘街,邀请内陆人到营盘街经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植树造林,引进石榴、香柏等树种;创办沧江书院,聘请先生免费培养澜沧江两岸的子弟识文断字;改进盐马古道,解决兰坪盐路通往茶马古道因大雪封山滞销问题,且路程缩短一半;镇南关战役中率领广武军奋勇杀敌,为国捐躯谱写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篇章……

    可惜我们到大理一中游玩时,正是下班的时候,校园内的有些园门关闭了,我只看到了西云书院碑,别的碑石没有看到。我们休息了一会,吃了一些东西,又参观另一处院落,惊叹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建筑的精妙。古老的建筑群里悬挂着摄影精品,我与精通摄影的段老一边走一边欣赏,幽静的西云书院,让我陶醉。

    行不多远,我们再次遇到拜访母校的那对中年夫妇。我在一个水龙头前停步想洗一下手,却没有水。当年大理一中的学子,笑着到一个拐角里扳开了总开关,清澈的水“哗哗”从水龙头里流出来。

    洗着手,我不由惊讶地问:“你居然还记得这个开关?”

额头已有皱纹的人点头笑了,他说,他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大理一中学子,在外地工作,此次回大理,特携妻子来拜访母校,寻踪当年留下的踪迹……

    大理一中现在是云南省24所重点中学之一,被命名为 “云南省一级中学”。作为大理一中前身的西云书院,从1877年创建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为当地乃至云南的建设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与二十多年前的大理一中学子邂逅西云书院,我不由感慨万分,由衷地对这位学子说:“你的母校是一所古老的学校,你能在这样的学校里求学,应该感到自豪!”

    走出大理一中的校园,流连学校围墙的书法艺术前,再次感受这所古老学校的魅力,我情不自禁对段老前辈说:“有幸在此当老师,平生心愿足矣!”

    曾经当过老师的段老前辈笑着赞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绪年间滇西最大书院
西云书院地产碑
云南古代名人——杨玉科
云南的书院
我的外出留影(三近书院)
知道大理最早的书院吗?闲游完苍麓书院,你就明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