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蒲扇儿

 蒲扇儿

张光恒

圆蒲扇,又叫芭蕉扇,实际上是由蒲葵树的叶子制作而成的。

制作时,匠人沿着圆圆的叶子边缘,裁剪去刺角,再在边缘处,用软篾片包住,用细线缝起来,最后将蒲葵叶的叶柄打削光滑,留存10厘米左右,做扇子的把,这样一把圆蒲扇儿就成了。

扇子在农村,一物可当数物使用。夏天,乡人既用它扇风祛暑,又用它扑打蚊虫,是夏日纳凉时必备之品;晴天,在火热的大太阳底下,把它放在头顶,能遮蔽毒阳;而雨天,把它顶在头顶,又能挡雨;四处闲逛的老农,走到哪儿,就随手把扇子放在石头上垫屁股,当坐垫用,既隔热,又不脏裤子,实用得很。

小小的蒲扇,是市井人的随手常用之物,拥有完全出于实际需要,但是有些东西,却超出了扇子实际使用的范围。“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朋友来借,等到寒冬”,“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谁说好朋友,你热我也热”,算是有关扇子的民间集体创作的打油诗,诙谐风趣,当属乡间俚语文化;而《晋书?王羲之传》中记载的王羲之欣然为老妇题扇的故事,唐代张彦远《历史名画记》中记载的“画扇误点成蛇”的公案,应是历史名人的扇子轶事了;而古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里的轻罗小扇,又多少折射出了宫中失宠女子的无奈与辛酸。

济公手中看似不值一文的烂蒲扇,却是佛中至宝,可呼风唤雨、点石成金;而《桃花扇》剧目里,溅在爱情信物——纸折扇子上的斑斑血痕,被画成了鲜艳的桃花,成就了爱情的绝唱。至于在扇子上题诗作赋、留下风流佳话的,既有倜傥的唐寅等文人大腕,也有村儒秀才等草根百姓,共同把这扇子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   扇子,也是戏中人物的道具,恶人或武夫,手拿折扇,大力扇向肚腹,尽显飞扬跋扈与不可一世;而文弱书生等性情中人,手拿折扇,轻摇慢晃,扇向头脸,表现的却是潇洒姿态、曼妙风情。而让人在头顶打了大扇的,该是可恶的、想显摆的皇帝老儿或达官贵人了。看看,假设没有了扇子当道具,唱戏肯定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味道。   想想,任何东西,一旦到了不同人的手中,也就成为暴露其“人性”真实的“道具”,此言不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蒲扇的共同记忆
刘洪顺:夏日话蒲扇
扇文化
老 蒲 扇
这个夏天,你还记得它么?蒲扇是如何做成的
​ “扇”解人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