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苏76 若隐若现中的“东坡居士”
黄苏76 若隐若现中的“东坡居士”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方十八岁(虚岁20岁)的苏轼离开眉山老家,跟随父亲到成都拜谒益州知州张方平(安道)时,第一次走进成都大慈寺,并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方外之交——宝月大师惟简。
大慈寺始于魏晋,在唐代,唐玄宗、唐僖宗两代帝王先后因躲避战乱入蜀,蜀地也成为文化聚集地,画风日盛,大慈寺中有千余堵壁画。到了北宋,尽管历经战乱,寺中仍存有大量文化遗产。
苏轼的学生李之仪的堂兄李之纯在《大圣慈寺书记》中称,“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

惟简,字宗古,俗家姓苏,是苏轼的眉山老乡,仔细攀谈,二人还是远亲。
惟简从9岁出家,35岁时受仁宗赐号宝月,长期担任大慈寺内的胜相院住持。他与苏轼结缘的那一年已经43岁了。
初次见面,惟简精明、干练的形象就深印在青年苏轼的心中。
(其为人,精敏过人,事佛齐众,谨严如官府。)
当时,大慈寺内尚有唐僖宗皇帝像和文武官员七十五人像,这些人物画也给苏轼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皆精妙冠世”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无犀之谈
一年后的春天(1056),二苏跟随父亲进京赶考时再次来到成都,二游大慈寺。

治平四年(1067)九月十五日,苏轼正在眉山为父亲守丧,惟简来访,并请苏轼为中和胜相院作记,是为《中和胜相院记》。在这篇文章中,苏轼抨击了北宋时的一个怪现象,即民众为了逃避劳作与税收而绞尽脑汁想要皈依佛门,却不知、亦不愿受求佛之苦。
(寒耕暑耘,官又召而役作之,凡民之所患苦者,我皆免焉。)
苏轼与惟简的交往,从最初的一面之缘,直到此刻,定成一世莫逆。
元丰四年(1081)的春天,身在黄州的苏轼再次收到惟简来信,请求苏轼为大慈寺新建专门用来收藏佛经的“大宝藏”作记。

苏轼在黄州期间与惟简的书信中提及,为写这篇《胜相院经藏记》,苏轼多次去信惟简,自称已经很久不写文章了,本来不想写的,但大师频繁催促,无奈从命。
“如不嫌罪废,即请入石。”苏轼说,如果您不嫌弃我这戴罪之身的话,可以把文章刻成石碑。
此外,苏轼还找到同僚好友腾元发,求一幅碑额大字。
腾元发(达道)是北宋名将,与苏轼交谊深厚。为了求字,苏轼专门给腾公写信,言辞恳切,其中再次出现“自得罪以来,不敢作诗文字”的自述,可证明苏轼在谪黄第一年间,极少有写给外界的文章诗词。

《胜相院经藏记》的前半部分,讲述的是大慈寺藏经的事迹,文章的重点在后半部分。
有一居士,其先蜀人,与是比丘,有大因缘。去国流浪,在江淮间,闻是比丘,作是佛事,即欲随众,舍所爱习。
这句话即指苏轼本人(蜀人),流浪到了江淮(黄州)。
何谓“居士”?即特指在俗世修行的佛门信徒。
虽然没有特别严谨的考据,但总揽坡公流传至今的资料,大概可以确定,这很可能是苏轼第一次以“居士”自称的文章。
再过不久,苏轼即将躬耕于黄州之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
因此上,“东坡”之号,疑可源至此出。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重新认识苏东坡》是我自2021年起之日更文章,以地点或事件为节,每月讲述苏轼人生片段,不求全,但求心与坡公片刻共鸣。
苏学已是显学,我不乞更多新颖之贡献,但求世人了解、理解苏轼这样一具历千年而不朽之伟大灵魂,已不枉余生每日之“苏写时间”。
是为日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归园帖》
四川游(62)/ 三苏祠
惟  简——眉山历史人物(37)
东坡足迹之眉山-少年苏轼的家
苏东坡的53个名字,你知道多少?
苏轼到底有多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