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仙苏04 二苏对三孔 大江隐小吏
仙苏04   二苏对三孔 大江隐小吏

北宋时期有很多同朝为官、又同以文章诗词存世的兄弟文人,这其中最著名且成就最高的当属苏轼与苏辙,二苏风头,一时无两,却有三位孔圣后裔的诗文同受宋人追捧,即文仲(经父)、武仲(常父)、平仲(毅父)。
黄庭坚曾将三孔与二苏相提并论,有诗为证: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
三孔之中,又以年幼的平仲才华最盛。南宋人将三孔诗文编纂成《清江三孔集》,孔平仲诗文在其中比例最大。
说起来,苏轼与孔氏兄弟的交谊要追溯到孔家父辈。
熙宁五年(1072)十一月,孔父延之(长源)自越州罢官还朝时途经杭州,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与孔父在吴山有美堂夜饮对诗,留下一段佳话。

熙宁七年(1074)二月,孔延之在汴京突发疾病暴毙而亡,次年归葬江州(今江西九江),苏轼为其做挽词二首,忆及当初杭州夜话,引来无限唏嘘。
小堰门头柳系船
吴山堂上月侵筵
潮声夜半千岩响
诗句明朝万口传
三孔之中,最早与苏轼交往的是大孔(文仲),熙宁五年秋,杭州通判苏轼与台州推官孔文仲定交,有诗为证,诗中一句“一对高人谈,稍忘俗吏卑”,足见二人惺惺相惜的情谊。
最先结识小孔(平仲)的却是老弟苏辙。
从嘉祐五年(1060)到嘉祐八年(1063),苏辙一直在汴京赋闲,日常侍奉老父,孔平仲在嘉祐七年乡举后进京,入国子学(即国子监,北宋最高学府),而苏辙的居所与国子监距离不远,每天清晨,苏辙都能看到小孔匆忙赶路上学的身影。
元丰三年(1080)五月,苏辙护送苏轼家眷抵黄州后,赶赴自己的谪地筠州,真巧,此时小孔正好在筠州附近的江州为官,二人时有诗文往来,忆及往事,苏辙以诗缅怀——
昔在京城南
成均对茅屋
清晨屣履过
不顾车击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读宋诗选注24之孔平仲
苏辙与同僚、苏轼的交游唱和
苏轼简介
笑谈“三苏”
苏门三词客,书法顶呱呱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01:二十七始发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