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惬苏10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前传:记取北归携过我
元丰六年,王巩(定国)终于结束了宾州苦谪,北归还京。
翌年,苏轼也离开黄州,生如寄耳的东坡,总要开启下一段没有确定的逆旅。
大约就是在元丰七年的旅途中,或是更晚一些的元丰八年(1085),当苏轼终于重回汴京,与王巩重逢的酒宴间,填出了另一首传颂千年的《定风波》。
先来欣赏全词——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时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在词叙中虽然没有点明时间,但交代了创作背景。
王巩身边有一位漂亮聪慧的侍妾,姓宇文,名柔奴,一直陪在王巩身边,不离不弃。
苏王重聚时,苏轼向姑娘问起宾州风土如何,柔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于是成词。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回到元丰五年(1082)的秋天,苏轼给远方的老友王巩寄去六首和韵诗,最后一首表达出的情绪,可以视作元丰八年《定风波》的前缀,或曰,前传。
苏轼常赞王巩的容貌俊朗,如美玉雕琢一般,是为琢玉郎。
而在六诗之末即言——
君家玉臂贯铜青,下客何时见目成。
这位美男子,身置铜青染色的华服,何时才能见到你与柔奴姑娘的好事终成。
勤把铅黄记宫样,莫教弦管作蛮声。
铅黄就是铅粉和雌黄这两种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
诗中之意,希望身在烟瘴之地的柔奴姑娘不要疏于妆容,至少在气质上,不要沦为蛮荒之声。
熏衣渐叹衙香少,拥髻遥怜夜语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在酒宴上问了歌女一个问题,欣慰写下一首词,成为绝唱
“有味”的苏轼
诗词故事|吾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最敬佩的女子
我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呵呵,没那么轻巧
万里归来颜愈少:王羲之黄庭坚苏轼等祝“五四青年节快乐”
只要相爱的人在身边,在哪里都是故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