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苏23 苏轼:我好舍不得徐州……可是我好想离开徐州​
徐苏23 苏轼:我好舍不得徐州……可是我好想离开徐州

对于历史人物,中国人有一个特别不好的认知惯性。
其实,每个历史人物,其实就像我们这些平凡而自信的普通人一样,都是由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的细微动向所构成的,而在庞杂的史料覆盖之下,我们往往习惯于对他们进行标签化、脸谱化的认知定义。

所以,关于苏轼,近千年来,他的标签已经被锁死在了乐观、豁达、豪放、幽默,而在这些标签之下深藏着的更多细节,如果一一拎出来看,才会发现,这个人,真的不是那种只会呵呵与哈哈的“心真大”型人才。
仅就苏轼为何从徐州突然被调往湖州一事,已经可以让我们更深度地了解这个人,其实,也是有些城府与算计的。
首先,我们来读一首苏轼名词,这也是苏轼在离开徐州时留下的最后一首词作:
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此词中意思浅显,通读之后大概就能感受到词人对于徐州当地人物的留恋与不舍,很多专门研究苏轼的学者、甚至包括我最看重的《苏东坡新传》的作者李一冰先生,都被苏轼在词中的情感“蒙混”过去了。
其实,词人真正的意属,正是之前在苏轼墨迹中插入“山川开阖”四字的徐州名伎马盼盼姑娘,而非什么徐州百姓。(前作有详述,此处不赘)

以前我在读到苏轼离徐州赴杭州的部分时,总觉得不可思议,这个人为什么会对徐州如此不舍呢?他是那么热爱江南,当年从杭州北上密州时,路过湖州喝了多少顿大酒,写了多少妙笔生花之作,这回朝廷让他到湖州当军政一把手,他应该梦里都要发笑才对啊,怎么就“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了呢?
另外,在苏轼离开徐州不久后,还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大意是说,他非常不舍得徐州,准备在这里买地养老了。
这个……太分裂了,太奇怪了……
所以,我们读史,研究历史人物,还是得去从原汁原味的史料中寻找答案。
中国有一句官场俗谚:朝中有人好办事。
回到苏轼所在的时代,这句话同样百试不爽。

先来说说苏轼的官场朋友圈吧。
首先要肯定的是,几乎所有反对新党的官僚,都是他的拥趸和朋友。
其次,几乎所有在王安石主政前的老一辈领导班子成员,从欧阳修、司马光、富弼、张方平算起,都是他的恩师,再说的直白点,就是靠山。这其中,还有一位叫范镇的老干部,与苏轼有着比师徒更密切的一层关系。
范镇是北宋中期名臣,也是著名的大学问家,与苏轼的父亲苏洵有着深厚友谊。后来,苏辙的儿子苏远又娶了范镇的孙女为妻,这样算来,二苏与范家的关系已经非常近了。
苏辙的亲家公,也就是苏轼侄媳妇的父亲,是范镇的儿子范百嘉(字子丰)。
讲过这些层关系后,再来看一段文字:
小事拜闻,欲乞东南一郡。闻四明明年四月成资,尚未除人,托为问看,回书一报。前所托殊不蒙留意,恐非久,东南遂请,逾难望矣。无乃求备之过乎?然亦慎不可泛爱轻取也。人还,且略示谕。
这段文字,是我在卷帙浩繁的《苏东坡全集》中翻出来的,第一次看到时,我先是一愣,然后就笑出了声——
苏子瞻啊苏子瞻,你也是……太能装了。
谢谢观赏,待续
无犀 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徐州,苏轼的高光时刻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江神子·恨别 |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诗词文赋一百篇》| 江城子•别徐州
苏轼最经典的一首婉约词,可以说是历经沧桑而不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