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州省博物馆古瓷撷珍

清乾隆斗彩福禄寿缠枝纹瓷碗


碗高6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4.9厘米。直口,弧壁,圈足。外壁绘釉下五个青花寿子纹以及釉上缠枝纹挂五个红黄葫芦和蝙蝠。因葫芦谐音即禄,蝙蝠谐音即福,故名“福禄寿”。该碗胎白细泛青。底足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方形款,是一件标准的官窑器。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青花是构成整个图案决定性的主色,是在釉下先用青花绘出花纹的轮廓线,罩一层无色透明釉,烧成后再在釉上按青花规定的范围填充黄、绿、红、紫等色,然后入炉烧制。这种斗彩的釉下青花,釉上红黄紫多种彩互相辉映,争妍斗艳,显得清秀,丰富而又颇具立体感。


该碗无论从造型到纹饰均透析着吉祥的瑞气,是研究清代斗彩瓷的典型器物。


宋龙泉窑划花高足碗


宋龙泉窑划花高足碗,高8.9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4厘米。口沿外侈,浅弧腹,底部连接竹节式高圈足,内空。碗内外施青釉,釉色偏黄而透明。碗心划隐花一朵,弦纹一圈,足上弦纹二道,圈足边露紫红色胎。从造型、胎釉来看,此件属龙泉窑产品。


我国烧造青瓷历史源远流长,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它的瓷色可谓巧夺天工的“青玉”和“翡翠”。这件龙泉窑划花高足碗,釉色透明带黄,光亮如镜,是龙泉青瓷产品中较好的一件。


唐三彩方瓷枕


古代喜瓷枕,谓其能清凉沁肤,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所以“富贵贫贱”,无不喜好,连皇宫中也“多用之”。瓷枕始创于隋,流行于唐、宋、元各代,而且品种多样,形式纷繁。


我馆于1958年收购的这件三彩方瓷枕,唐代。高10.3厘米,长17.5厘米,四方形,中部小,呈束腰状。通体施赭红、谷黄、油绿三色相渗釉,一端釉纹呈十字状,另一端有大块釉滴。枕面釉纹呈孔雀羽毛纹,釉开细纹片。两端刻划花朵,一面有一圆孔。此瓷枕造型简单,线条流畅,是古人安睡养神之佳品。


清光绪青花龙凤纹罐


青花龙凤纹罐,高20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6.5厘米。橄榄形,口内收,口沿堆贴一蟠螭,一蝙蝠,均用淡色青花点染。蝙蝠头伸悬于罐口边沿,罐身有青花团形变形飞凤纹饰。底足内有篆文“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青花款。该罐瓷胎细腻,地釉青白,造型规整美观,做工精致。纹饰均以富含祥瑞之意的蟠螭、蝙蝠、变形凤纹来表现,构思精巧。可谓清光绪年间青花瓷中的精品,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清乾隆霁红釉敞口碗


霁红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其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名曰霁红。


我馆收藏的清乾隆霁红大碗,高8.2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7.2厘米。口微敞,深腹,圈足。碗内及足底饰白釉,外壁饰霁红釉。底足内有青花篆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件霁红釉碗从胎釉,工艺上看都具有乾隆窑烧制的特点,是霁红中的精品。


清康熙美人醉柳叶瓶


康熙美人醉柳叶瓶,高16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2厘米。敞口,溜肩,瓶身清秀细长,形似柳叶,小巧玲珑。全器表里釉色均呈现豇豆红、苹果绿斑点,色泽莹美。底足内施白釉,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竖写款。


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明宣德创烧,亦是清康熙时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也可称美人醉或桃花片、娃娃脸。此品种有的在匀净的粉红中泛出深红斑点;有的则在浅红色中隐约露出绿斑或色晕。这种绿色苔点本是烧造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斑,更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因此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之美誉。这件柳叶瓶恰到好处的尽显出“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的谜人之处,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明白釉隐刻双龙戏珠瓷杯


白釉隐刻双龙戏珠瓷杯,高4.4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3.1厘米。敞口,深腹,圈足,芝麻酱口,内外饰白釉呈淡清色。内壁刻划龙戏珠纹样两组(宝珠在前方,龙在后追赶),龙身蜿蜒,四肢矫健,毛发前飘,神态自若温和,刻划细腻,片片龙鳞清晰可见;下方刻划海潮纹;杯内底为蝴蝶海波纹。纹饰凹凸,具有浅浮雕的效果。此杯把龙戏珠和海水相组合,表现龙游于海中的状态,极富动感,栩栩如生。造型小巧,胎体轻薄,做工精细,纹饰隐于釉内,可谓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清道光“尘定轩”斗彩山水人物盖碗


1976年贵州省博物馆收购的“尘定轩”斗彩山水人物盖碗,通高6.8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2.7厘米。敞口,圈足,盖可作倒置小碟,盖顶圈钮。此盖碗体形小巧玲珑,轻盈雅致。胎白细腻,釉色白中闪青,釉下绘青花高温烧制,釉上填彩低温烘烧,绘制处以手摸之,有凸出感。碗外壁绘唐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图。一老人坐石上看枫树,一童子倚立车后,盖上绘山水,绘工细致、精湛。底足内及盖钮内有青花楷书“尘定轩”三字款,字体工整。


此器据原收藏人石朴(石赞清的侄孙女)介绍,为清同治御用品,赏赐给石赞清。石赞清,贵阳人,生于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 ——公元1869年)。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中举人,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中进士,曾任天津府知府,工部右侍郎等职。因其无子,故将此器赠给其侄,后传给其侄孙女保存。这件传承清晰的文物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也是了解道光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状况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青花狮子牡丹纹盖罐


清代康熙时期瓷罐,1977年思南县合朋瓦窑邓家堡出土。


该罐通高52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5.7厘米。胎厚体重,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平底。有盖,盖顶有宝珠形钮,形似将军的盔帽。盖与罐子母口相合。通体绘青花缠枝牡丹、六狮、菱格小花等纹。其中一狮,头顶“王”字,张口露牙,雄视踱行,神态凶猛。其余五狮,似幼狮,多作奔跑回首顾盼状,形象极为生动。青花呈色鲜艳明快,纹饰清晰,狮子、牡丹图案用笔奔放,构图繁密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为馆藏出土瓷器中之佳品。


六朝青瓷鸡首壶


一九六五年平坝马场万人坟出土的六朝青瓷鸡首壶,通高44.8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19.3厘米。鸡首壶,又称天鸡壶,晋时称“罂”,以鸡首作流而得名。流有张口、闭口之分,张口者,可实用,闭口者,一般作装饰用于陪葬。烧制始于三国,主要流行于两晋至隋代。鸡首壶在国内出土较多,但贵州尚属稀少。该壶身修长,盘口,平底,椭圆腹,胎厚体重,张口鸡首流。执把高于壶口,肩部附一对桥形耳,过耳隐弦纹二道,饰黄绿色开细片纹釉。


南朝青瓷蛙形水盂


这是一件盛水的器物,一九六五年平坝马场万人坟六朝墓中出土。该水盂高4.5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5.7厘米。形体别致生动,被做成圆鼓腹,前伸一嘴,双眼圆睁,跃跃欲试的扁状蛙形,背部塑圆管型注水口,通体为黄绿开细片纹釉。火候高,质地细腻坚硬,釉层薄,其面光泽透明。此青瓷蛙形水盂无论从造型取向,色彩及制作技艺上,均能反映该时代南方青釉器的特点。


南朝青釉刻花莲瓣纹罐


一九六五年平坝马场万人坟出土的青瓷莲花罐,口径14.4厘米,腹径22.2厘米,通高20.5厘米,底径15厘米。此罐直口,无颈,圆鼓腹,平底,口至腹下饰青黄色细开片釉,釉色莹润。肩上置桥形的系耳六只,按单双相间对称排列。此系在陶瓷界被称之为“桥型系”,是东晋至南朝时期陶瓷器的特征之一。


此件莲花罐系耳下为凸弦纹二道,弦纹下紧接为双层倒垂莲花瓣,每层十一瓣,花瓣直垂腹下,莲瓣边缘凸起,莲瓣尖端略微上卷。造型优美,精湛生动。


六朝六系青瓷莲花罐


1965年出土于平坝马场六朝墓。高26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7厘米。直口,口沿有小部份残缺,残一耳,器形瘦高,圆鼓腹,腹下内收再外折成平底。六桥形耳置肩上,四横两竖,釉下划双层莲花瓣绕腹上一周,过耳双线弦纹两道,内外均饰黄绿釉,腹下釉痕成行。


此罐造型优美,胎质灰白坚硬,为贵州出土的六朝青瓷器中的精品。(贵州省博物馆)


每天几分钟
给思想加点儿厚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方陶瓷】中国贵州省出土高古陶瓷欣赏
名窑瓷器鉴赏| ​耀州窑、越窑、邢窑、长沙窑、景德镇窑...
秋季古董拍卖周来袭|时间:12月09、10、11、12日
炎炎夏日,荷花盛开
隋以前茶具欣赏
中华文物、古玩大观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