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家是看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

段正渠

1983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纸本风景作品

31x42cm 纸本水彩

2017

在谈及美学经验的时候,段正渠经常会提到一点:我不喜欢“美”的。在他看来,很多时候,“美”意味着矫饰、虚假、空洞,真实大多不以“美”的形式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段正渠的作品中看不到相机镜头中的敦煌。他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用独特的眼光将景观过滤,自墓室壁画历久弥新的造型、构图中寻得来源,把石窟壁画中历经风霜的线条、赋色融于纸面,于西方表现性语言中注入东方意趣,拓展了表现性绘画语言的感染力和承载力。内容、语言、情绪高度统一,朴厚与单纯并生,丰富与概括共存。

31x42cm 纸本水彩

2017

镇北台

28x42cm 纸本水彩、木炭

2015

四棵树

28x42cm 纸本水彩、木炭

2015

神隐 

28x42cm 纸本水彩、木炭

2015

段正渠曾说过:“‘油画’的路是一笔一笔走出来的,不像‘国画’,几处‘飞白’就过去了。”话语朴实,蜻蜓点水,却极为公允、传神地将中西方文化的美学鹄的一语道破:西方求实,东方务虚。这一结论的得出或许因由他早年研习书法,较早地受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浸染。笔墨之于素宣的黑白变奏与油彩之于画布的动感震撼,同样是令人动容的视觉之诗,然而却各有其结构生成的法度依据。

他用纸本创作践行了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一直以来的强调:艺术家是看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此种观念申明了“心象高于物象”、“意重于物”,物象不过是意象的载体。因而,观察风景背后的意象,“以心应物”便是一种实现:个体美学与客观世界隔空交集。观念落在技术语言层面,与钱钟书《谈艺录》中所言的“画以心不以手”类似。古人寻山问道,遍迹山水,不在纸上起草,而是胸中打稿,意象生发于物象,又不为物象所累。可见,中西方文化各有其倚重的哲学系统,均以呈示“心象”为上,都注重在艺术作品中启示人的意义与价值。那些从高处一眼望去包揽一切的视角绝大多数是虚拟的,几乎没有哪位艺术家会为了实现这个视角而爬到山顶进行艺术创作,虚构的风景来源于空间的假设,“不同于从时间里展开的文学创作,艺术创作是从空间里展开的”(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语)。风景面前的,不是肉眼,而是心灵。

佳县西城

2008年作
36*39cm

米脂凤山

2008年作
36*39cm

米脂姬岔

2008年作
36*39cm

青岛鳖山卫

2008年作
29*38cm

艺术最初吸引人的部分,绝不是其内置的文本和情感,而纯粹是作品所传递出来的艺术气质与视觉美学。有趣的是,我们在观看段正渠作品的时候,无论画面中描绘什么,渔民、农民、小孩,甚或大鱼、戈壁、城池,形神一贯,我们发现他(它)们也都是段正渠本人——即使描述的风景中空无一人,也是其个体的延伸,来源于独特的心理景观,脱胎于多年来形成的美学经验。

神木龙眼山

2008年作
36*39cm

事实上,他(它)们都是他的符号,符号本身就是一种象征。美学家苏珊·朗格曾阐释过“符号”之于艺术的意义: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富于创造力的艺术家,往往具备卓越的内心视觉化能力,并依此找到内心情感的符号。这些人物和风景,作为画面中可见的符号而存在,像是被间接传达的话语,各有其隐秘意义,招引出意象纷纭的未言之事,这种隐晦反而比直面客观世界更具力量。

段正渠选择站在“美”的边缘讲故事,却不跨越到“美”的雷池。以其从未衰退的感性、一如既往的执着以及虔诚敬畏的态度,与作品休戚与共。某种意义上,作品就是他自身。

——孙欣《纸本行旅——段正渠敦煌写生记》

(节选)

双山

2008年作
36*39cm

雾里黄河

2008年作
36*39cm

延河桥

2008年作
36*39cm

断桥

2010年作
28*42cm

佳县桃花渡

2008年作
36*39cm

佳芦镇

2008年作
36*39cm

即墨田横岛

2008年作
29*38cm

即墨水库

2008年作
29*38cm

草图·洪水

2007年作
20*25cm

大渠

2006年作
31*41cm

草图018

2016年作
32*41cm

草图022

2016年作
32*41cm

草图026

2016年作
32*41cm

草图029

2016年作
32*41cm

凉城岱海

2006年作
25.3*36.9cm

威远常门铺水库

2006年作
25.3*36.9cm

威远镇常门铺水库

2006年作
25.3*36.9cm

右玉富家沟

2006年作

统万城遗址

2005年作
13.3*26.9cm

敦煌西千佛洞

2001年作
14.5*20.7cm

通往炳灵寺的水路

2001年作
14.5*20.7cm

米脂圪凹店后山

2008年作
36*39cm

榆林李学士上巷

2008年作
36*39cm

榆林万佛巷

2007年作
24*33cm

姬岔山谷

2008年作
36*39cm

佳县古城

2008年作
36*39cm

古林写生活动


相约古林——2019油画写生高研班(第二期)

授课导师:赵九杰 管朴学

特邀导师:张立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格类 | 段正渠 鬼怪传说奇遇记
把目光集中到小人物身上丨李晓林
纸上·段正渠
水彩绘制流程
当代水彩画家 · 吴昌文
这些图让我不能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