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币墨戳初探(下):广纳各类文字 含隐形功能


  编者按:墨戳文化从冷门成为如今拥有众多拥护者的收藏附属门类,不仅因为钱币收藏的日益盛行,更重要的是其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吸引着众多钱币收藏爱好者的眼球。其不同于一般图案和文字的死板,笔墨之间彰显的含义或喜庆、或庄严、或励志。近日,泉友癸卯无花发表一篇《银币墨戳种类初探》,以详尽的图片和文字,向大家系统地介绍了银元上的墨戳文化,以下为原文(由于原文篇幅较长,首席收藏略有调整):

  文字是印章的灵魂,墨戳也不例外。墨友们每每遇到一方墨印,首先想到的就是对印文作一番探究、品评,一时难辨的,四处请教,力求其解。印文书法亦有高低之别,有些墨戳,一眼过去就知是治印能人之作,书法隽秀,刀法利落;而有些墨戳则书法拙劣,运刀粗糙,一看就知道是仓促之作或低级学徒产品(民国后期这类墨戳颇多)。甚至有的墨戳还出现文字排序失误,这种“错版”让人忍俊不禁。

  辩识墨戳新老,除了看包浆墨色(这一招现在已经不保险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看文字风格。如今有些人炮制墨印赚钱,墨色做旧已经基本过关了,但文字、刀功还未能过关。希望这些人不要再进步了,不要为了一己之私阻碍墨戳收藏的健康发展。

  墨戳文字,目前所见有汉、英、满等;字体,则以楷、篆居多,其中又各有变体;内容,除商家名号、纪年记地信息外,很多墨戳还镌有格言警句,显示出那个时代的商人争做诚商、儒商的风骨。前人风范,令人仰止。

  (一)汉字

  在这部分,列举一堆汉字墨戳没有太大意义,还是重点看看印文中的经典词句吧。


  '去印不换' 四字词语中出现率最高


  '川流不息' 《千字文》中的这一句在墨戳印文中使用最多,唯独此款设计精绝,篆法奇特,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聆音察理'出自《千字文》,意为听到声音即明事理,要培养和提高敏锐的判断力


  '云腾致雨' 出自《千字文》,意为云气上升,以至降雨


  '楼观飞惊' 出自《千字文》,意为楼宇高耸入云,让人触目惊心


  '履顺安常' 顺利平安之意


  '国宝源流' 花钱、银锭上常见此语


  '秧针柳线' 正所谓'藕笔盈池,竹简蕉书安可写;苔衣满地,秧针柳线不能缝'


  '超群轶类'

  (二)英文

  中国篆刻历史绵延数千年,历来不纳番邦文字,直至清末国门被破,洋文得以长驱直入,变成钱文,走进印章,形成这类中西杂交的混血墨戳。至于这些墨戳是哪些洋行洋商发行的,因手头缺乏资料,无从查考。


  (三)满文

  满文墨戳主要出现在清朝时期,以下两方墨戳,各有两个满文居左右两边。本人不懂满文,无法查考其意,还望有能力有条件的墨友不吝赐教。


  (四)异体字

  泉友建德小王在墨印群里发了下面这组图片,给奇异的墨戳文化增添了新的一笔。这类合体、异体字本不足为奇,但出现在墨戳上实在难得。下图门楣上方四字为“天长地久”,没想到墨戳印文也能顶“天”立“地”。


  '靝' 即'天'


  '埊' 即'地'

  五、形制

  墨戳的形制,和其文字一样种类多样。除常见的方、圆墨戳,还有许多形状各异的品种,如三角形、多边形、扇形、太极形、元宝形、葫芦形、日月形等。





  虽然之前讲了众多墨戳的形状和颜色,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一种颜色此前未曾涉及——白墨戳。这种墨戳,盖在银元表面颇有隐蔽性,直视往往不易发现,侧视方显“庐山真面目”。

  为什么会有白墨戳?我判断,可能是当时有部分商家觉得,大家都往雪白的银元上盖黑印,黑压压的一片有碍观瞻;盖上白印,一则没有破坏银元的美观,二则即便盖在已有的黑色墨戳上,白墨由于色差明显,照样清晰可见。




  '如意'

  讲完白墨,顺便让朱砂“盈余”也亮亮相吧。朱砂用在银币上,常见于手写墨批,完整清晰印章非常少见。

  六、后记

  墨戳种类初探告一段落,算是藏墨一个时期以来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吧。其实墨戳的梳理研究还有很多领域,如其印章材质、年代风格、艺术价值、真伪鉴别,等等。哪怕是已经写过的种类,每一种都还可以独立成篇,继续丰富内容……这是出书的节奏吗?

  笔者曾经是一个银币收藏的发烧友,尤其热衷于追求江南、四川币的版别、状态。最早喜欢墨戳时,是因为它能给银币增添陈年韵味。但逐渐恋上此物后,我越来越不看重承载墨戳的银币种类及品相,只在意墨戳是否完整和清晰。

  有时,当自己遇上一方好墨印,而墨印是盖在一枚名贵、绝品的币上,我会非常纠结,盘算着花那么多钱买一个墨戳值不值当,花的这笔钱是不是可以买更多墨戳。抱着这种心思,久而久之,我手里攒了一大堆品种非常普通、品相极其垃圾的银币,如果不是上面有墨印,很多人都会对我的藏品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有些泉友甚至笑指我“走火入魔”。在收藏路上,我是不是跑偏了?有时,我会疑惑,特别是在看到泉友斩获一些品、味俱佳的好银元的时候,内心会受到冲击。

  不管怎么样,我专注于墨戳收藏已逾十载,原来一些关系密切的银币泉友,因与我共同话题少了而变得逐渐生疏。而我,似乎还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正如《红楼梦》开篇所说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声明:本文转载已获原作者授权,原标题《银币墨戳种类初探(二)》,作者:癸卯无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银元之墨戳欣赏
墨海徜徉Ι我与墨戳的小情趣
民国八年壹圆银币一枚(带鸿源堂墨印)
银元辩伪4
银元听响是什么原理?
老银元的齿边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