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内科学——鼓胀

一、概念

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系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

二、病因病机

1.黄疸、胁痛、积聚迁延不愈

2.情志不遂

3.酒食不节

4.血吸虫感染

三、诊断要点

1.病史:多有黄疸、胁痛、积聚病史。

2.诱因:常与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有关。

3.临床表现:初则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则腹部渐大,面色萎黄、乏力、纳呆,日久则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心突出,四肢消瘦,或下肢浮肿。常有小便不利,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出血倾向。

4.体征:胁下或腹部积块,腹部有振水音,黄疸,手掌赤痕,面、颈、胸、臂可见蛛纹丝缕。

5.检查:血生化检查(肝功、肾功、离子),肿瘤标志物 、腹部B超,Ⅹ线食道钡餐造影,腹都CT检查,腹水穿刺检查,均有助于诊断。

四、鉴别诊断

1.水肿

2.积证

(1)相同点:病因:七情抑郁、酒食所伤而致。

病机:气滞血瘀。

病位:可同在肝脾。

表现:胀满、疼痛、包块等临床表现。

(2)不同点:鼓胀:症状:以肚腹胀大、脉络暴露为临床特征。

病机:气滞、血瘀、水饮内停。

积聚:症状:腹内结块,或胀或痛。

病机:气滞、血瘀、痰凝

预后:发展鼓胀

因而腹中有无水液停聚是积聚与鼓胀鉴别之关键所在。

3.痞满

痞满:脘腹自觉有胀满之感,胃脘。按之柔软无物,虽有胀满而无胀急之象。

鼓胀:兼有腹满,腹胀大、脉络暴露。腹内有积块等有形之物,且有胀急之状,病程长。

五、辨证要点

1.辨标实

2.辨本虚

脾气虚:常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少不馨,舌淡,脉缓等;

气阴两虚:脾气虚症外,阴虚症。可见口干不欲饮,知饥而不能纳,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红体瘦少津;

脾阳虚: 常有面色苍黄,畏寒肢冷,大便溏,舌淡体胖,脉沉细无力等;

脾肾阳虚:脾阳虚症外,还可见腰膝冷痛,男子阴囊湿冷,阳痿早泄,女子月经短期,量少色谈等;

肝肾阴虚:常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少寐,颧赤烘热,齿鼻血,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等。

六、治疗原则

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总以攻补兼施为治则。

治标:气滞——理气消胀;

血瘀——活血化瘀;

水停——利尿逐水。

治本:正虚——扶正培本。

分期:早期——祛邪为主;

中期——利水消胀为目的;

晚期——重视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1.鼓胀早期

主症:腹大胀满,叩之如鼓,持久不减。兼见胁下胀满或疼痛,纳食少馨,食后脘腹胀满益甚,以嗳气或矢气为快,肢体沉困乏力,小便短少。舌质暗,或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和血,行湿散满。

方药:以木香顺气散为主方。

枳壳、木香、青皮、陈皮、川朴、乌药——疏理上中下三焦气机 ;

香附、川芎、桂心—— 气血并调,以期气血调畅而消腹胀;

苍术、砂仁——理脾行湿以散满;

甘草——和中。

2.鼓胀中期

主症:腹大坚满,撑急,动之有振水声。兼见面色苍黄无华,神疲肢怠,脘腹痞胀,不敢进食,口渴不欲饮,大便或秘或溏,小便短少,颈部、面颊或胸背部散在红痣血缕,腹皮脉络怒张,手掌赤痕。舌质淡,体胖有齿痕,或紫暗,或有瘀斑,舌苔厚腻,脉沉细滑。

治法:扶正行气,化瘀利水。

方药: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为主方;健脾益气以扶正,以资化源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以调营饮为主

方。

调营饮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莪术、延胡索、大黄——行气活血;

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行气利尿;

陈皮、大腹皮、白芷——理气消胀;

细辛、肉桂——温阳利水;

炙甘草、姜、枣——调和诸药。

3.鼓胀晚期

(1)正虚邪恋

主症: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兼见神倦懒动,气短声怯,骨瘦如柴,面色苍黄或恍白,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男子阳痿,女子停经,五心烦热,肌肤甲错,头晕耳鸣,少寐盗汗。舌质淡,体胖,苔白,

或舌红少苔,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为主。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化裁——温补脾肾;

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为主——滋补肝肾;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振奋中阳;

济生肾气丸——温肾助阳,化气行水,脾肾阳虚,两方交替服用;

麦味地黄丸——能使肝脾肾之阴一起补养。

滋水清肝饮既滋补肝肾,又能疏肝健脾活血。方中熟地、山药、山萸肉滋阴补肾,柴胡、当归、白芍、山栀、丹皮疏肝气、养肝血、泄肝火,茯苓、泽泻健脾利水,酸枣仁养心安神。

(2)鼓胀出血

主症:腹大胀满伴出血。轻者呕吐物中夹有鲜血或血块,或大便色黑。重者吐血盈碗盈盆,或大便暗红而溏薄。兼见口干苦,胃脘灼热,肠鸣腹胀,或心悸气短,汗出肢冷。舌质红,苔黄或舌淡,脉弦滑而数,或沉细而数。

治法:泄热宁络,凉血止血;气血耗伤者合益气固脱为法。

方药:泻心汤或大黄白芨三七粉凉开水调为糊状吞服。

药用大黄、黄芩、黄连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大黄粉、白芨粉、三七粉凉血、止血、散瘀。

(3)鼓胀神昏

主症:腹大胀满伴神昏。先见烦躁不宁,逐渐嗜睡,终至昏迷,语无伦次,逐渐嗜睡,终至昏迷。兼见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舌质红、苔黄腻,或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数或弦滑。

治法:醒神开窍。

方药:湿热蒙闭心包者,用局方至宝丹,研化,吞服或鼻饲,以清热凉开透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病症鉴别—肝硬化
鼓胀
中医诊断学精华汇总(颜之推敲整理)
内经-病机十九条记忆与释义
顽症之:鼓胀,腹胀大如鼓,腹水,解法:化瘀利水,滋养肝肾
有一种鼓胀,叫做吃点饭肚子就鼓胀如皮球,这里有7个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