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就是痊愈?小心并发大难题

临床上经常碰到很多患者朋友在治疗带状疱疹时,以为皮疹消退便是痊愈了,哪怕还有一点点疼痛也觉得影响不大,没有再进行后续的治疗,以至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疼痛仍不消失,有些疼痛还逐渐加重,严重者影响睡眠和生活,甚至并发抑郁症。

——这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痊愈之征,并非在“外”(皮肤),而是在“内”(神经)

在“外”之疱疹大多有自愈性,短则3天,长则半月,而在“内”之损伤大多以神经痛为主要表现,轻者可自行恢复,重者需继续治疗。

故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强调的是“内毒不清,疼痛不断,疾病不愈”,意即当体内毒邪消除,疼痛消失,方为病愈。

流行病学

PHN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疼痛持续的时间越长,程度越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据统计,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并发PHN[2],60岁以上的患者约65%会发生PHN,70岁以上者则可达75%[3,4]

发病机理

目前不完全明了,可能与病毒侵犯脊髓后根神经节,引起神经组织炎性水肿、出血坏死、神经纤维粘连及疤痕形成等有关[4-6]

易发因素

  1. 年龄>50岁,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
  2. 发疹前已疼痛明显或发疹后15天才突发疼痛加重;
  3. 疱疹大、数量多、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者;
  4. 发病部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尤其眼支)、会阴部及臂丛神经(腋下)者更易发生[7];
  5. 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
  6. 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
  7. 有肿瘤病史者;
  8. 曾经或长期接受放、化疗者;
  9. 手术、创伤、感染等患者;
  10. 长期接受类固醇或免疫抑制治疗者;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
  12. 患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
  13. 肝、肾功能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临床特点

  1. 在皮疹分布区或同侧区域出现疼痛或感觉异常;
  2. 病程长,短者数月或数年,长者可达10年以上;
  3. 疼痛性质复杂多样,发作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
  4. 自发痛:在无任何刺激下均可发生疼痛[7];
  5. 痛觉过敏或超敏:轻微接触或刺激可触发神经痛或使疼痛加重[7];
  6. 感觉异常:麻木感、蚁行感、瘙痒感、皮革样触觉、温度觉异常等;
  7. 治疗时间长,视病情轻重常规治疗1~3个月,严重者可达1年以上。

疼痛性质

多样,隐痛、胀痛、刺痛、跳痛、烧灼痛、射击痛、电击痛、刀割痛、撕裂痛等,多以一种疼痛为主,多种疼痛并存。

疼痛分级

  • 轻度疼痛:疼痛轻微,偶尔发生,半小时内可自行缓解,对日常生活、睡眠基本没有影响,无需服用止痛药。
  • 中度疼痛:每天疼痛时间少于3小时,疼痛发作时需稍作休息,对睡眠有轻微影响,服用药物可缓解。
  • 重度疼痛:持续疼痛,疼痛难忍,影响生活,不能入睡,服用止痛药疼痛仍不缓解或只轻微减轻。

西医治疗

  1. 药物治疗为主,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止痛药(曲马多等)、营养神经或提高免疫类药物;
  2. 物理治疗为辅:紫外线、红外线、窄谱红光、半导体激光治疗等;
  3. 其他治疗:穴位注射、微创介入治疗(神经介入、调控技术)、臭氧介入治疗等。

中医治疗

常见分型治法[1]

  1. 气血亏虚型——补益气血,化瘀通络。
  2. 肝郁气滞型——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3. 肾虚血瘀型——滋补肝肾,活血通络。
  4. 脾虚湿盛型——健脾利水,行气通络。
  5. 湿热内蕴型——清利湿热,解毒活血。

Ps:由于具体分型、配方内容较多,暂不展开详细论述,此文仅提供经验方作参考。

食疗注意事项:请参照《“生蛇”(带状疱疹)的治疗与护理》。

中重度PHN属难治性皮肤科、神经科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该病多作对症治疗,对中重度PHN暂无特效药物。

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理的方法治疗PHN,虽然起效慢、时程长,然其提升机体正气,抗病御邪,最后病却邪退且无毒副作用之疗效已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得到肯定[1,8],这也正是中医理论中“正虚邪恋,正复邪退”的体现与验证。

参考文献

[1] 江丽莹, 洪文, 成林平, 等.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 2017, 39(9):1425-1429.

[2] Kost RG, Straus SE. Postherpetic neuralgia-pathogene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N Engl J Med, 1996, 335(1):32-42.

[3] Opstelten W, Van Wijck AJ. Van Essen GA, al. The PINE study: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a randomised comparison of epidural injection of local anaesthetics and steroids versus care-as-usual to prevent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the elderly. BMC Anesthesiol, 2004, 4(1):2.

[4] 黄宇光, 徐建国.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09-324.

[5]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 19(12):705-710.

[6] 赵志奇. 带状疱疹痛:基础和临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4, 6(20):369-375.

[7]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3):161-167.

[8] 江丽莹, 陈惠娟, 洪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4, 46(5):118-1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状疱疹专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专病特色诊疗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一文带你认识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
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8例疗效分析
针刀配合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