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德镇珠山八友及567时代名家的艺术精神文化详解分析

珠山八友及其同时代名家的艺术精粹得到进一步发扬光。

珠山八友及其同时代名家是民国时期景德镇文人瓷画奠基性、开创性群体。他们承前启后,全面完整地继承中国书画传统精髓和景德镇传统粉彩绘瓷技法,使二者熔于一炉,创立了文人画派性质的新粉彩瓷画艺术,引领着景德镇瓷画艺术的发展方向。

珠山八友及其同时代名家的创新精神,在民国凋敝的景德镇艺坛上,犹如在黑暗中穿过的一道五彩光华迸发出最绚丽的景致,为文人瓷画走出了光辉的道路。

曾经历民国和人民共和国两个社会的珠山八友之王大凡,作诗云:“珠山结社志图新”(注:珠山乃明清御窑厂所在地,是景德镇象征)来概括他们孜孜追求的主旨。

在一九四九年后,这个群体已开枝散叶,与他们的弟子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创造主体。新生的人民政府对这一群体极为重视,引入科研院校或国营瓷厂,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授予荣誉称号,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如潘庸秉、王大凡、刘雨岑、王晓帆、王步、龚耀庭、徐天梅,王锡良、张景寿、杨秦川、杨海生、李盛春、蔡寿生、吴成仁、黄海云、曾龙升、蔡金台、刘仲卿、颜色釉名家陈鸿高等进入陶研所,张志汤、段茂发、魏荣生、聂杏生、余翰青、徐成等进入陶瓷学院;余文襄、毕渊明、周湘甫、赵惠明、毕渊明、汪以俊、叶震嘉、吴康、汪小亭、王云泉、章仕保、胡芦、王筱兰、邓肖禹、王鹤亭等进入艺术瓷厂;曾山东进入雕塑瓷厂。程兆鑫进入红旗瓷厂从事图案设计与青花艺术。汪大沧进入建国瓷厂创作。

这些艺术家在景德镇各个单位或教书育人、或传授爱徒、或精心创作,将他们精湛的绝技、绝活、绝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并为世间创作大量美伦美奂的艺术珍品。

在此介绍三位赫赫有名的瓷画名家:雪景大王余文襄、青花大王王步、毕老虎。

雪景大王余文襄从少年开始跟何许人学习瓷画雪景,终生致力于雪景艺术的发扬光大而获得盛誉,被人公认为雪景大王。他创作的雪景作品韵味无穷:章法新颖而不乏古雅之味,内涵丰富而不失开阔大气,气势奇绝不失其厚重苍润,形象生动又不失艺术的创造性。真乃诗味浓郁,意境深邃,开拓出前人未有的新境界。其作品晶莹剔透,冰雕玉琢,动静揉合,笔触秀润与雄健兼备,笔意雄浑豪放,艺术地再现冬天银白色的美景,充分表现出冬雪世界真善美的本质,给人以高洁旷达、豪放纯朴之感。

为了体验山村的人们在迎春瑞雪中欢乐愉快情境,他大年三十顶风冒雪一路步行前往黄山余脉的浮梁山区,感受瑞雪新春的欢乐生动场景,直至大年初一返回。所以他的雪景画摆脱了严寒中的冷酷,带给人瑞雪盈人、喜庆欢乐的气氛,创造出雪乡世界新意境,形成了自己独特新风格。他的雪景瓷画以美妙意境深深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余文襄虽师承珠山八友何许人,但他不为前人所囿,将瓷画雪景艺术发展至前人未有的高度,使得瓷画雪景成为粉彩艺术中独具韵味的一个重要画种,获得广泛的盛誉。他的画风中年秀润,晚年雄健,而在中年与晚年之间秀润与雄健兼备。他是景德镇瓷画雪景艺术的集大成者,带动了景德镇瓷画雪景艺术的发展,为景德镇瓷画雪景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画种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被人们公认为雪景大王。

二十世纪初、中期,有一位青花艺人以执着的精神,数十年致力于古老青花艺术创新,使古老的青花艺术重新焕发出青春,他就是被人尊称为青花大王的王步。

王步首创运用水墨画的技法绘制青花,创造性地运用“铁线描”的笔法,创造出大方、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画的陈规陋习,在当时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风气。

抗日战争以后,瓷业萧条,为糊口他只得舍青花而从事釉上彩装饰。解放后,在人民政府关怀下,王步得以重新专门从事青花艺术。

他的作品具有构图新颖、层次分明、色调浑厚、笔力刚劲、画意生动的特色,在构图上往往摒除一切不必要的配景,画面极为简炼。

尤其是他独创的青花大写意技法,大胆地将国画泼墨手法运用在青花绘画上。为此,他专门发明了一种既会流动也能顿住的色料,创作时他先用大号分水笔甚至用汤匙将青花色料涂浇在坯胎上,然后迅速勾勒线条,使线条和渲染浑为一体,产生了极佳的笔墨效果。使得作品色泽鲜润,画面格外活泼而自然流畅。

其画意蕴含着浑厚、茂朴、清新、遒劲,既有新时代气息,又有浓厚民族风格,获得国内外一致赞赏。

他的作品在日本与前苏联被印成精美图片,有的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以及西德、日本的鉴赏家所珍藏。其作品也是目前各大拍卖行拍卖的重点,正在演绎着价格上涨的神话。

王步在从事青花艺术工作长达六十多年中,所创作的作品数以万计。他的艺术创新和取得的成就,使他成为中国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对新中国青花艺术发展产生了承前启后的巨大影响。

在景德镇有一个从青年时代就专门致力于画虎的毕渊明。他在全面掌握各种瓷画彩绘技法的基础上,勤学苦练画虎真功。他集画虎名师张善子、高奇峰诸家之长、师承其父毕伯涛的家教,细心体察各类虎姿雄威,潜心探求画虎真功。被人称为毕老虎。除精于画虎外,毕渊明还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翎毛、博古等。他的画寓动于静,于平淡中显奇特,既奋发磅礴,又深沉遒劲,内涵丰富,意趣横生,揉诗书画印于一体。

虎它立如松、行如风、奔如电、卧如钟,死亦不倒威。举手投足之际仍无不折射出一股浓烈的王者之风、阳刚之气。

危崖峻岭是它的安身之地、冰河莽原是它的立命之所。空谷幽泉留藏着它的足迹、月黑风高回响着阵阵虎啸。对狮狼的群猎撕夺它不屑以顾,对熊罴的憨痴拙笨它冷笑以对,对秃鹰鬣狗的食腐勾当更羞与为伍。

它力盖群雄而自律,狩猎以生存为度,不似犲狼每以嗜杀为乐。它威严沉着而稳重,是自强自信的明证,不似心虚的豹子般易躁易怒而举止轻狂。

老虎伟岸、阳刚而高贵,气质无以伦比。虎真是集勇士、壮士、绅士、义士于一身。

毕渊明热衷画虎就是借此对人的精神与品格的呼唤。

有人形容他画的虎是:寒日卧虎如磐,巍然雄踞;光天立虎如松,气宇轩昂;碧水游虎如龙,悠然成趣;平地奔虎如风,势不可挡。上山虎是长城雄峙,守护江山万里。下山虎迅猛而势不可挡,摧枯拉朽。真可谓“虎神生灵气,百态千姿”。

毕渊明画的虎呈现出目光炯炯、傲视群雄、大义凛然之气。代表的是正义与力量的化身、勇气与智慧的化身,体现的是一种大气磅礴、一往无前、知难而进、舍我其谁的气慨。

他画的虎是人格化的。

这就是一曲人类生命的赞歌。数千年来,这种气慨一直是我们华夏民族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部分。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奋发图强、生生不息。

积弱百年的中华民族,受人欺凌。毕渊明这一代人是见证人。他画虎就是借此呼唤我们民族的自由、独立、自强,以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毕渊明他们见证了中国人被数千年封建专制奴役、压迫与摧残和以及无奈地自甘奴役的地位。毕渊明画虎就是借此呼唤人的尊严与人的自由、人的独立精神。

毕渊明通过画虎其实就是在呼唤伟大的民族精神。

今之中外美学界的共识是:在所有美的境界里,雄浑、博大、崇高、悲壮是美之最高化境,比之小桥流水、风花雪夜之类的柔美、秀美有更高的层级。虎就是这种雄浑、博大、崇高、悲壮境界最具代表性的灵性之物。

毕渊明终生画虎的过程就是他寻觅与探索人的品格和民族精神的过程,也是他寻求提升自己精神生命的过程。这是他一生的理想与光荣。

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也都历经挫折与磨难。余文襄青年时期为报国投军,参加淞沪会战,抗击日本侵略者,身染重病后被父接回景德镇,继续从事雪景艺术。王步在旧社会因倒窑而口吐鲜血,在解放前迫于生计放弃青花而改画粉彩,解放后才重新致力于青花艺术。毕渊明在文革中被说成是反动学术权威而打倒,下车间烧锅炉,只是在美国总统访华才改变命运。

三人的命运是时代命运的缩影,他们没有逃避,而是勇于面对命运的挑战。这是有一定典型性的。

其实这一代景德镇艺术家的命运都是坎坷的:

李盛春在解放前被迫转行挑货郎担谋生;

段茂发因日机炸毁红店而去贩布卖盐;

徐顺元在解放前受到压迫而精神恍惚躲进山寺;

曾福庆1937年抗战后去外地谋生;

颜色釉名家陈鸿高只有去种菜才能生存;

汪野亭长子汪小亭在抗战时被抓壮丁,抗战胜利回祖籍乐平乡下,解放前后才得以重返景德镇瓷画艺术园地。

刘雨岑在1969年批斗中精神失常、脑溢血突发辞世。

章鉴在文革十年中被打倒而不准执笔;

耳聋的曾山东顽强地抗击命运的不公,拥有于衣袋内捏出栩栩如生瓷雕的神技,成为国内三位雕塑大师之一。

王晓帆、曾福庆、汪小亭、汪少平、王希怀、龚耀庭等英年早逝等等。

苦难孕育伟大,坎坷是人生的老师。在苦难与坎坷的命运面前,这些执着的艺术家依然不断探索与前行,发自内心地用画笔呼唤真善美。

由于这个群体人数众多,本文难以尽叙,好在现在是网络时代,人们可以上网查看。

国内的一些文化名人来景德镇观看这些名家的作品后发出由衷赞叹。

梅健鹰一生中曾多次来景德镇,对景德镇感情很深,与景德镇陶瓷美术家们过从甚密。他每次来景德镇见到陶瓷美术家们都特别兴奋。

林风眠、潘天寿说“大凡先生人物画艺术造诣可以与海上大家相媲美。”

吴山明在观赏了王大凡原作后称:“王大凡的人物画与徐燕荪、张大千、傅抱石的人物画相比亦毫不逊色。”

田汉在1960年作《赠刘雨岑先生》诗云:“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

田汉在观看占山东60岁时创作的瓷雕作品《钟馗》后,深为钟馗嫉恶如仇的刚正性格而叹服。不禁挥毫赞叹:“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技蜚瓷都;于今有鬼遒多事,喜得钟馗试剑图”。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蔡若虹称王锡良的作品“气势磅礴,有传统功底,可与中西版画媲美”。

刘雨岑与潘天寿书信往来频繁,互相切磋技艺,过从甚密。

这些名人赞叹,也是他们对景德镇艺术家独有的评介。这种充分肯定与极高评价,是他们评论其它门类的艺术家而没有的。当然,任何文字语言都难以形容他们作品独特的艺术情韵和高超的艺术水准;所以只有让你欣赏他们的作品后,自己评价与回味。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珠山八友及其弟子们主要是从事新粉彩艺术创作与传承。这只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一个品种。解放后,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其它方面,如青花、雕塑、颜色釉、刷花、古彩、斗彩等都得到传承与发展。

所以我们说景德镇陶瓷艺术在此时期是整体得到传承与复兴。这对于中国陶瓷艺术发展来说是幸运的,因为其时产生了众多的开综立派者。

这批陶瓷艺术巨匠将永远被景德镇人供奉在佑陶灵祠中,为后世之人顶礼膜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黄蔼北 | 粉彩王
“毕氏老虎”当代代表人物——毕淑娟的艺术之路
“珠山八友”,瓷画春影
行家为啥说市场上珠山八友99%的都是赝品?
中国瓷版画艺术集大成者、瓷艺泰斗——珠山八友
百年精品瓷一朝尽览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