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讲解抗骨质疏松药物疗程

小谢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O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OP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

需重视骨质疏松症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OP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OP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后果。部分患者可没有临床症状,仅在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后才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并且,OP及骨折的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各类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适应症

然而,必须强调OP可防、可治。OP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有效的抗OP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药物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1)经骨密度检查确诊为OP的患者;(2)已经发生过椎体和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3)骨量减少但具有高骨折风险的患者。

抗OP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

通常首选使用具有较广抗骨折谱的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和迪诺塞麦等。对低、中度骨折风险者首选口服药物治疗。对口服不能耐受、禁忌、依从性欠佳及高骨折风险者可考虑使用注射制剂,如唑来膦酸、特立帕肽或迪诺塞麦等。

如仅椎体骨折高风险,而髋部和非椎体骨折风险不高的患者,可考虑选用雌激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新发骨折伴疼痛的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降钙素。

迪诺塞麦是RANKL的抑制剂,为单克隆抗体,在国内已经完成三期临床试验,2020 年 6 月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骨折高风险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可显著降低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

新药Romosozumab是一种抗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既可以抑制骨吸收又可促进骨形成。骨硬化蛋白由骨细胞产生,能抑制骨形成,而抑制骨硬化蛋白能够增强成骨细胞功能并增加骨量、减少骨折。对大多数OP患者的初始治疗不考虑使用Romosozumab。可能适合该药的患者包括:多处脆性骨折;骨折风险高,但不能耐受任何其他OP治疗;其他OP治疗失败。但是该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上市。

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作为OP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可能是一旦开始药物治疗,是否需要持续终生,何时能够停止用药呢?

作为OP患者,首先必须明确一点,OP是一种增龄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和骨量都有明显的下降,药物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骼,不可能让其恢复到年轻时的状态,我们的治疗目标是改善OP相关的症状,降低骨质疏松相关骨折的发生风险。因此,OP通常需要长期、个体化的治疗。

抗OP药物治疗的成功标志是骨密度保持稳定或增加,同时没有新发骨折或骨折进展的证据,患者疼痛症状改善也作为成功标记之一。对于正在使用抑制骨吸收药物的患者,治疗成功的目标是骨转换指标值维持在或低于绝经前妇女水平。

在诸多标志物中,推荐空腹P1NP和S-CTX分别为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敏感性较高的标志物。患者在治疗期间如发生再次骨折或显著的骨量丢失,则需考虑换药或评估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如果治疗期间发生一次骨折,并不能表明药物治疗失败,但提示该患者骨折风险高。

除双膦酸盐药物外,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一旦停止应用,疗效就会快速下降,双膦酸盐类药物停用后,其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可能会保持数年。另外,由于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超过5年的获益证据有限,而且使用超过5年,可能会增加罕见不良反应(如下颌骨坏死或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风险,建议双膦酸盐治疗3~5年后需考虑药物假期

目前建议口服双膦酸盐治疗5年,静脉双膦酸盐治疗3年,应对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如为低风险,可考虑实施药物假期停用双膦酸盐;如骨折风险仍高,可以继续使用双膦酸盐或换用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如特立帕肽或雷洛昔芬。

特立帕肽疗程不应超过两年。迪诺塞麦建议剂量 60 mg,每 6 个月在大腿、腹部或上臂经皮下注射 1 次,治疗 5-10 年后应重新评估骨折风险,对于仍然处于骨折高风险的患者可换用其他抗OP或继续迪诺塞麦治疗,对于正在接受迪诺塞麦治疗的患者,不应随意停药;若因各种原因需要停用时,建议转换至其他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以减缓 BMD 下降及骨折风险回升。

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

抗骨质疏松药物疗程应个体化,所有治疗应至少坚持1年,在最初3~5年治疗期后,应该全面评估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包括骨折史、新出现的慢性疾病或用药情况、身高变化、骨密度变化、骨转换生化指标水平等。如患者治疗期间身高仍下降,则须进行胸腰椎X线摄片检查。

因此,作为患者,在进行抗OP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随访,以判定药物治疗效果是否达标,以及是否可以停药或者需要换药,避免过早停药带来治疗效果不理想,也要避免超时间用药带来的副作用增加。即使遵医嘱停药后,也需定期随访骨密度等,以判定是否需要重新开始治疗。

文/点点

责编/Jane

参考文献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年9月第10卷第5期

2. 地舒单抗在骨质疏松症临床合理用药的中国专家建议,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0年11月第13卷第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症 李娜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二科
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
骨质疏松症,如何阶梯化与个体化用药?
杨晓萍教授: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规范
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药物假期知多少
基层怎么处理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