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烤鸭有了专用品种:不再“填鸭”了

科技日报记者瞿剑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现武26日在京表示,目前,我国畜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和种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他是在该院“科技创新引领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作此番表述的。

刘现武介绍,作为农业科技国家队,中国农科院“十三五”时期在猪、肉牛、山羊、肉鸡、肉鸭、马等主要畜禽基因组解析、功能基因挖掘以及育种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进展,突破了一批育种关键技术,培育了一批畜禽新品种(配套系),保障了种业安全。其中包括针对北京烤鸭的特殊市场需求,培育了“烤鸭专用配套系”,不再采用传统填鸭方式。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秦玉昌系统介绍了“十三五”中国农科院畜禽种业科研进展: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成效显著,建设和完善了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服务平台网络,实现了777个畜禽品种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共享;以冷冻精液、冷冻胚胎和体细胞等形式长期保存了300多个地方畜禽品种种质资源,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畜禽种质资源保存的多样性;对收集资源进行了基本性状鉴定,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种质资源,支持了一系列重要畜禽新品种的培育。发掘了猪、肉牛、山羊、肉鸡、肉鸭、马等主要畜禽的一批具有重大育种价值的功能基因,构建了高效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培育了一批畜禽新品种(配套系),保障了种业安全。

图片来源:pixabay

以北京烤鸭为例,中国农科院北京牧医所研究员、水禽育种与营养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周正奎介绍,烤鸭这一特殊烹饪方式在明清时期就盛行,但它对鸭的体脂含量有很高要求(体脂不达标,烤出的肉质发干、发硬);在当时一无更好品种、二无配方饲料条件下,只能采取“填鸭”饲养方式。以至于“填鸭”一词延伸到其他社会领域。“烤鸭专用配套系”培育项目作出了两项颠覆性改变,一是挖掘出北京鸭脂肪沉积基因,培育出适合烤鸭的全新配套系品种;二是研发了专用的配方饲料,使“填鸭”养殖方式一去不复返了。

编辑:王宇(实习)

审核:管晶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肉鸭绿色养殖终结“填鸭”式饲养
北京烤鸭的由来
北京烤鸭和填鸭
【绝技揭秘】北京烤鸭鸭坯制作完全攻略
顾则徐 : 填出来的鸭子才是好鸭子—— 北京烤鸭的奥妙
饮食文化:北京全聚德烤鸭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