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事结构分析汇总「上」

这11种故事结构分别为:

英雄之旅理论:出处-《千面英雄》、《作家之旅》、《编剧心理学》。

起承转合结构:出处-《诗格》。

三幕式理论:出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开端、中段和尾巴】

女性英雄之旅理论:出处-《编剧心理学》,以及莫琳·默多克的《女英雄之旅》。

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出处-《救猫咪》三部曲。

希克斯的故事十要素结构:出处-《编剧的核心技巧》。

三个世界理论:出处-《千面英雄》、《作家之旅》。

埃里克·埃德森的23点剧本结构:出处-《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

杰克·哈特叙事弧线:出处-《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

拉约什·埃格里的故事前提和冲突结构:出处-《编剧的艺术》。

威廉斯的道德前提八步骤及戏剧的13个情节点:出处-《故事的道德前提》

以下将具体介绍这11种故事结构:

1英雄之旅的故事

结构分为12个部分

正常世界:英雄出场在正常世界里。

冒险召唤:在正常世界他接到冒险召唤。

拒斥召唤:他起先会迟疑或者拒斥召唤。

遇见导师:但是他会受到导师的激励。

越过第一道边界:从而越过第一道边界而进入了非常世界。

考验、伙伴、敌人:在非常世界他遇到了考验、伙伴和敌人。

接近最深的洞穴:他接近最深的洞穴,越过第二道边界。

磨难:通过磨难。

报酬(掌握宝剑):他获得了报酬。

返回的路:并且他在向正常世界返回的路上受到追逐。

复活(高潮):他越过第三道边界,经历了复活,被经历所改变。

携万能药回归(结局):他带着实惠、宝物或者携万能药回归,让正常世界获益。

各阶段顺序可变化,删除、添加。

2、起承转合结构

在元代的《诗格》一文中就有[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的相关描述。

1)起:主题,目标,矛盾和冲突,主要的人物等

2)承:通过剧情先解决次要矛盾,最后解决主要矛盾。

3)转:次要矛盾后,出现主要矛盾并。往往在[转]的过程中,会出现剧情反转,转折,例如发现真正的幕后黑手

4)合:通过生死决斗,到高潮。一切结束。

总结:在这里[起]为总,[承]为分,[转]为总,[合]为高潮和结尾。

3、好莱坞电影三幕式理论

[开端、中段、结尾]

1)第一幕:人物、故事的开端、确立故事主题和背景等元素,类似于[起承转合]中[起]的部分。此外在结尾要预留转折点,以及悬念,方便第二幕的展开。

2)第二幕:故事承接第一幕结尾的转折点进一步发展,此时风云突变,情节进入大转折。主要是制造矛盾,着重强调主角内心的矛盾、主角和周围人矛盾、主角和世界的矛盾。当危机来临时,各个主要角色在这种生死抉择时刻:是顺从于黑暗?还是坚守心中的信念?期间要设置事件,创造主角的角色弧转变。例如原先性格懦弱的主角,在危机来临后发生亲人死亡的事件,变勇敢的转变。故事将预留一个转折点,并进入最高潮的第三幕。这一部分相当于[起承转合]中[承+转]的部分。

3)第三幕:此一幕是最高潮的结局部分。在这一幕,承接上一幕的转折点。而在结尾会有一场重大的转折,推至最高潮。故事的结束,会以一个叙事桥段或者情节作为收场。所有的事件和矛盾也将获得解决。这一部分相当于[起承转合]中[合]的部分。

4、女性英雄之旅

第一阶段:与女性特质分离

第二阶段:与男性特质分离

第三阶段:考验之路

第四阶段:成功的虚幻恩赐

第五阶段:强势女人能说不

第六阶段:入会与降身为女神

第七阶段:急切渴望与女性气质再结合

第八阶段:医治母亲或女儿的分裂

第九阶段:找寻慈爱的内在男人

第十阶段:超越二元性

5、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

共有15点结构

1.开场画面

2.主题呈现

3.铺垫

4.推动(催化剂)

5.争执(辩论)

6.第二幕衔接点

7.B故事

8.游戏

9.中点

10.坏蛋逼近

11.一无所有

12.灵魂的黑夜

13.第三幕衔接点

14.结局

15.终场画面

实际是三幕式理论的一个细分。

6、希克斯的故事十要素结构

十大要素,分别为:

1)背景故事

2)内心需求

3)刺激诱因

4)外部目标

5)准备阶段

6)敌对力量

7)自我启示

8)沉迷困扰

9)争斗阶段

10)问题解决

下面我简单解读下:

1)背景故事:很容易理解,例如角色的身世来历、时代背景等等内容。

2)内心需求:作者强调此阶段为【主角主观上的直觉或者愿望】。例如一个求生或者逃亡的故事,主角的主观直觉和愿望毫无疑问是求生。

3)刺激诱因:【通过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件,引发主角需解决的难题和应当克服的挑战,或是将要开始的冒险】。这里的刺激诱因个人感觉,类似英雄之旅理论中的[冒险的召唤]一节的内容。

4)外部目标:书中认为【刺激诱因导致主角受到了刺激,也使得主角聚焦外部目标,并寻求解决之道】。

5)准备阶段:书中认为【如果外部目标太容易达成,那么就没故事可言了】。相反,正因为外部目标不容易达成,才导致主角必须做好准备。这个准备包括:例如求师(类似英雄之旅的[与智者相遇]一节],或者修炼、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搜集相关资源和装备,制定策略。书中认为【此阶段要足够戏剧化,不但要对主角理解内心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6)敌对力量:作者认为【戏剧就是冲突,故事中必须要有敌对力量,否则就没有了张力和期待】。如果关卡没有敌对力量,就成为了观光。

7)自我启示:此阶段相当于[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中的第11点的[一无所有]时刻,主角因为外在的戏剧冲突,导致自身遇到了暂时的失败或者不可逾越的障碍,于是自身内心需求进入了最低潮,并且引发了主角内心的明显转变(角色弧转变)。例如原先性格懦弱的主角,经过历练,变得勇敢。

8)沉迷困扰:书中认为:【主角因为内心的明显转变,像换了个人似的】。同样因为上一节的个人的自我启示,导致主角更专注于目标上。书中认为【此阶段重视外部目标,除非主角达成目标,否则他将输掉一切】。

9)争斗阶段:书中认为【争斗阶段是主角和敌对力量的对抗】。

10)问题解决:人物结局都已改变,故事结束。

7、三个世界理论

这个理论更像三幕式理论和英雄之旅理论。

主角是英雄为正题;对正题的反驳为反题;合题是主角真的变成了英雄。

第一世界展现的是不完美的英雄,英雄自身因为某种原因而困惑;例如一个缺乏勇气,性格懦弱的主人公,此即为反题。第二世界,主角为了解决问题,于是进入冒险世界寻找答案;例如在冒险过程中,主角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自身转变,获得了勇气和力量,此即为正题,而第三世界中,转变后的主人公回到了以前自己缺乏勇气的地方,此处正题和反题相结合,此即合题。三个世界理论和三幕式理论,英雄之旅理论差不多。

8、埃里克·埃德森的23点剧本结构

第1段落(第一幕):主人公日常生活、迅速喜欢主人公的理由、初次使用个人情感保护壳、主人公追求积极生活而遭遇不公平伤害、主人公对日常世界现状的不满情绪。

第2段落:故事总体冲突开始、引发事件出现、第一次呈现过往伤痛引起的主人公内心情感痛楚。

第3段落:主人公面临历险召唤、引入新的故事提升人物、故事节奏加快、爱恋对象第一次出现、担任爱情功能的人物出现、针对主人公的陷阱就位。

第4段落:新人物和关系得到发展、导师&爱恋对象或者伙伴第一次出现、当主人公追求总体目标时故事节奏加快、主人公被迫冒险一搏、主人公踏入陷阱。

第5段落:主人公的渴望得到揭示个人情感动机、向主人公直接展示对手力量、主人公对历险召唤迟疑或者拒绝、主人公踏入陷阱。

第6段落:陷阱触发困住主人公、惊人意外出现、电影的主要情节和主人公主球的特定目标清晰。

第7段落(第二幕):主人公绞尽脑子寻觅良策独立应对或与他人合作、主人公担任特定情节目标、主人公内心冲突显现、揭示电影主题、新人物走进主人公的挣扎、他必须开始辨别敌友。

第8段落:对手力量得到展现、风险增高、主人公受训或掌握特定技能、盟友和敌人的进一步确立、主人公向亲近之人倾诉内心情感

第9段落:提高紧张度和提升节奏或故事力量的行动出现、主人公展现出他的身体能力、主人公冒险一搏却事与愿违、主人公考虑放弃。

第10段落:主人公倍受打击、主人公咨询新的导师、一个出人意料的行动障碍突然出现、主人公没有出现的次要情节展开。

第11段落:主人公接近对手的虎穴或权力中心、冲突变得越发激烈、主人公和对手的代理人的战斗爆发、风险和紧迫性飙升、由导师提供培训指导和咨询的最后机会。

第12段落:主人公到达十字路口、主人公直接对抗内心冲突、与伙伴、恋人的彼此承诺、倒计时开始、事实上或象征性卸下伪装、以事实上或者象征性的死亡与重生代表幼稚结束成熟开始。

第13段落:主人公重拾勇气、一个新的难题出现、主人公情感保护壳再现、主人公与对手的冲突变得私人化。

第14段落:节奏放缓沉思时刻、爱恋或者伙伴带出主人公的内心冲突问题、一个挑战主人公的重要新想法出现、重要新想法为15出现的第二个行动铺垫。

第15段落:行动迸发的能量事件骤然激烈起来、伪胜利、主人公短暂的安全感转瞬即逝、牢固的感情关系激励主人公闯关行动。

第16段落:戏剧能量继续抬升冲突强度持续上升、主人公对自己信心满满重新投身终极目标、主人公对核心的故事冲突发现了新的视角、主人公战胜内心冲突。

第17段落:为与对手或者对手代理人摊牌做准备、对手力量再次证明、倒计时接近零点致命危险步步逼近、主人公与众不同。

第18段落:比常规更长的段落、第二幕高潮,冲突和行动的顶点,但没有解决核心问题、主人公展现成长的新自我、主人公相信已战胜内心冲突、惊人意外2故事中最大的反转、浪漫喜剧中谎言揭穿让情侣看似彻底分手。

第19-23段落(第三幕):主人公必须自己带来结局、主人公用即兴的方式解决问题、必须场景不可或缺、每一个关键次要情节得到解决、结局的总结必须结束剧本、消极意外对应理清思路、重整旗鼓、退回情感保护壳发现无效因为已经准备好。

这23个段落实际上是三幕式理论的一个细分结构。

9、杰克·哈特叙事弧线

五个阶段:阐述、上升动作、危机、高潮(困境得到解决)、下降动作(结局)

下面简单介绍下:

1)阐述阶段

主人公是谁,故事的前提、氛围、人物背景(例如住在何地、来自哪里、生活地点等)、动作(主人公的行为和动机)、故事场景、情绪(心情、欲望、愿望、理想、情绪、心态、情节等)、基本事实(主人公的姓名、年龄、生活状况、婚姻状况等)等。

除了提供必要的信息,其他信息要谨慎。因为【当一切都知晓时,故事已然不复存在】。留白可以制造悬念。例如《红楼梦》曹雪芹只写了前80回,最后40回由高鹗续。正因为后40回并非曹雪芹的亲笔,从而留给了读者无数的遐想空间。

阐述部分,可以通过预示即将发生的事,来制造悬念。推动故事发展。

2)上升动作

【上升动作实际所占篇幅最大】

上升动作阶段,【给主人公制造新的麻烦】。也就是说在此阶段,会有各种障碍、麻烦、挑战接踵而至,而且这些障碍、麻烦、挑战的强度会越来越高。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会尝试跨越鸿沟,并且后面的鸿沟也会越来越大,直到主角压上了自己全部的赌注。

【在成功的上升动作中,要有扣人心弦的悬念。需要在每段的结尾处留点悬念,把你的主人公和观众都吊足胃口】。

3)危机阶段

故事发生大转折,突然将主角置于危险的境地。【预示高潮的到来】

危机前置,开场主人公于危险境地,从而一开始就将读者吸引。

4)高潮/解决危机阶段

【故事中的高潮来自于主角努力】。在此阶段,主人公会通过努力,解决危机。如果无法解决,主角就会失去一切。

5)下降动作/结局阶段

作者认为【高潮将主人公带到了故事的顶峰,从这以后你就要开始下行了】。

【释放故事所有的戏剧张力】。而这个戏剧张力是在上升阶段不断积累的。在此阶段,作者需要回答之前埋下的谜团,将故意留白的各类信息透露出来,并让故事发展明朗化。而故事一旦完成下降动作,不妨用“意外结局”来收场,给读者意外之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掌握了这几条秘密,你也能成为好编剧
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以《小鞋子》为例
如何阅读编剧技巧理论书?
《经典情节20种》摘抄
网络小说如何写出期待感?开篇没有代入感怎么写也白搭
七步故事:有创意、冲突、情景、场景、悬念、幽默、巧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