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汤
科普中国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
贡献者马文龙详情
苏子降气汤能 降气疏壅,引火归元,袪痰止咳。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喘嗽短气、胸膈痞闷、咽喉不利,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
中文名
苏子降气汤
功效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上实下虚喘咳证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
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组成
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
用量
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75g,甘草(炙)60g,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30g,川当归(去芦)、肉桂(去皮)各45g。[陈皮(去白)45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6g,水一盏半,入生姜二片,枣子一个,苏叶五叶,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2片,枣子1个,苏叶2g,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
上实下虚喘咳证。痰涎壅盛,胸膈满闷,喘咳短气,呼多吸少,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方义
本方证由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其病机特点是“上实下虚”。“上实”,是指痰涎上壅于肺,使肺气不得宣畅,而见胸膈满闷、喘咳痰多;“下虚”,是指肾阳虚衰于下,一见腰疼脚弱,二见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喘逆短气,三见水不化气而致水泛为痰、外溢为肿等。本方证虽属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治以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重,兼顾下元。方中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三药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温补下虚之效;略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本方原书注“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则理气燥湿祛痰之力增强。《医方集解》载:“一方无桂,有沉香”,则温肾之力减,纳气平喘之效增。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运用
本方为治疗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痰涎壅盛,喘咳气逆难卧者,可酌加沉香以加强其降气平喘之功;兼表证者,可酌加麻黄、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可酌加人参等益气[1]。
禁忌
本方药性偏温燥,以降气祛痰为主,对于肺肾阴虚的喘咳以及肺热痰喘之证,均不宜使用。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 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痛脚弱,肢体倦怠,腹肚疗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2.方论选录 张璐《千金方衍义》卷7:脚气患在浊气上攻。故以苏子、橘皮、前胡、厚朴辛温降气;半夏、生姜涤除痰湿;桂心、当归温散滞血;甘草、大枣调和中气。全以降泄逆气为主,故《局方》更名苏子降气汤。后世取治虚阳上攻,痰涎壅盛,肺气喘满,服之气降即安。可见用方但取合宜,不必拘执何病主治也。
参考资料
[1]  邓中甲.《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年9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咳嗽中医百家方之11:苏子降气汤,主治肾气不足之咳嗽
方剂之理气剂之降气之苏子降气汤
【每周一方】第76期 •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之苏子降气汤
止咳平喘方之苏子降气汤
老年人痰多、咳嗽、气喘、肺气肿,不光要治肺,还要补肾,补肾才能止咳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