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视点】星汉:我说《中华通韵》

【视点】星汉:我说《中华通韵》

《中华通韵》发布了!这是有韵书以来诗韵的一次大解放!

星汉拙文《再说诗韵改革(载《当代诗词》2006年第3期),其中有这样的话:“现在的各种新韵韵书、韵表都是民间组织操作或是个人行为,缺少权威性。希望有一种官方的诗韵,起码得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认可,然后‘诏告天下’,公布施行。”这个愿望已经变成现实。星汉在有生之年,等到了《中华通韵》的发布,何其幸也!

隋唐及隋唐以后的韵书,多为官修钦定,是音韵学家们“奉诏”所为。“平水韵”是金朝由其刊行者刘渊原籍为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而得名。其书名为《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请注意书名的“礼部”二字。古代的衙署很难与现在部门相对应,相对而言,封建王朝六部的划分要比现在各部的划分为粗。六部的职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职能上各有伸缩。但是设六部时,礼部包括今天的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是肯定的。《中华通韵》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其权威性自不待言。


无论何种韵书,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对诗韵在全国范围内的强制性的划一,《切韵》如此,平水韵如此,规范新韵的《中华通韵》也是如此。

中华通韵》划分韵部的依据是什么?那就是“依法依规”。法规是什么?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拼音方案》《通用规范汉字表》等。《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普遍征求和广泛收集各方面对拼音方案的意见,然后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在1958年2月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既然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的,那它就是“钦定”的。其权威性,恐怕要大于历代官修的韵书。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我们之所以能够通过汉语拼音,在国际通用的字母键盘上向计算机输入汉语汉字,在海量的网络数据库中检索获取所需要的中文信息,得益于当初研制者们的科学务实,更得益于亲自过问、指导研制工作的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

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拼写和注音工具”的法律地位。2012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到2020年的工作目标,明确指出要使“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华通韵》《通用语言文字法》为依据,其韵部划分和各韵部韵字内容,服从《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


教育部、国家语委委托中华诗词学会和江苏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进行专题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论证、教学与创作试验,在此基础上,以中华诗词学会的课题为主,同时吸收两所大学研究者的相关成果,明确提出“不搞南北折合,不搞古今折合”,并按照语言文字规范的文本形式,形成了《中华通韵》规范。中华诗词学会课题组,召开多次会议,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讨论过程中,有三个方案:“2002年中华诗词学会推出新疆师范大学教授星汉主编的《中华今韵》15韵,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推行的赵京战执笔的《中华新韵》14韵,还有近年湖北编辑的《诗词通韵》13部21韵。”最后以依据汉语拼音韵母表划分16个韵部,呈报教育部、国家语委会。这16个韵部是:一啊、二喔、三鹅、四衣、五乌、六迂、七哀、八欸、九熬、十欧、十一安、十二恩、十三昂、十四英、十五雍、十六儿。各个韵部的阴平声、阳平声字,即为平声字;各个韵部的上声、去声字,即为仄声字。

诗词界的朋友们都知道,若用平水韵作诗,律绝和律诗除首句可用邻韵外,其余韵字必须在同一个韵目中拣选。有些窄韵字数少,选择的范围就小,这必然使诗人受到束缚,不能驰骋发挥。从理论上讲,韵书就是把所有的汉字分成若干韵目。诗韵的韵目越多,每个韵目得到的字就越少;反之,诗韵的韵目越少,每个韵目得到的韵字就越多。韵目,韵书中韵部的标目,如平水韵上平声的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平水韵共有206个韵目。韵部应当大于韵目,如《词林正韵》把填词可以通用的诗韵韵目合并在一起。把平上去三声合并为十四部,入声合并为五部,共十九部。《中华通韵》是“按照汉语拼音韵母表把同韵的字归为一个韵部。”凡16部,每个“部”有阴、阳、上、去四声(“儿韵”不全)。窃以为,《中华通韵》的“部”所辖的四声,才是一个韵目。《中华通韵》将不存在“邻韵”“借韵”等术语,但要作律绝和律诗必须在同一个韵目中拣选韵字却是必须的。

倘如此,《中华通韵》按照汉语拼音韵母表划分为63个韵目。与平水韵的206个韵目比较,韵目减少了三分之二强。韵目大减,每个韵目的韵字字数必然大增。诗韵的大解放,必然引起诗词内容的大解放。譬如,我们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们找对象,在一个村子,一个城市,总不如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挑选的余地大。当今国内各民族之间相互通婚,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婚姻,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儿,就是因为选择范围大了,搭配也就遂心了。我想,诗词选韵也是同理。

《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推行60年,任何人都无法撼动其法律地位。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10亿人掌握了汉语拼音。孩子们在小学一年级就学汉语拼音,长大后凭着语感就能押韵。我们的诗词事业,当然要寄希望于后来人,《中华通韵》的发布,难道不是繁荣诗词事业的重大举措吗?


我对“儿韵”的归属有一个认识和转变的过程。

2018年4月24日,“中华诗词新韵研究”课题进行结项鉴定。鉴定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制情况汇报,审阅了结项材料,对课题组进行质询后,经认真研究讨论,专家组对于课题给予肯定和建议。一致同意结项。结项时,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法律依据,遵循《汉语拼音方案》《新华字典》注音,形成了《中华通韵》(十六韵)研究成果。”

上报16韵,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华通韵》课题组和江苏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集体的劳动成果。但是当时我本人并不主张将“儿韵”单列一部。我的《今韵说略》一文,载《中华诗词》2002年第1期。其中有这样的话,“如果把它单列一个韵部,用这个韵部作诗是很困难的。历来的韵书都是和-i韵合并使用。我们今天只能把它并入衣(i)韵。”我在《再说诗韵改革》中又说:,应当说发er音的字,有独立列一个韵部的资格,但是字数太少,只好给它找个“挂靠单位”。如根据古今音变的规律,应该说“挂靠”到“衣韵”是相对合理的地方。我当时觉得,“儿韵”犹如孤零零的一小股队伍,其队员又大多是“近亲繁殖”。虽然有“番号”,但这样羸弱的队伍,要完成一次任务,几乎不可能。我们不说“挂靠”,不说“归入”,就是“塞入”,也要把“儿韵”这些韵字“塞”到一个相应的地方。如果硬要“独立”,不啻将其推入“苦难的深渊”。

中华诗词学会2019年1月31日,在报送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的“中华诗词学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通韵》(送审稿)的函”称:

2018年9月至11月,教育部语用司通过全国31个省(区、市)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向全国教育系统征求对《中华通韵》的意见。中华诗词学会向全国各省(区)市诗词学会,并分别召开北方片、东方片、北京片、中西南片宣讲座谈会,向诗词创作界人士征求对《中华通韵》的意见。从各渠道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赞成制定以通用语言普通话为语音基础的新韵书,认可《中华通韵》韵部划分和韵字确定。对不同的意见反映,在求同存异原则下,予以积极采纳。对具备独立成一个韵部的第十六韵部儿韵,经过进一步慎重研究,确定作为附韵,附在韵目表后。儿韵部的韵字,也附在韵字表后。既与“儿”在韵母表中的位置相一致,也利于创作时查找使用。对听觉上有细微差别的三鹅韵,在其韵字排列上,采取了鹅韵字、耶韵字、约韵字单独排列的方法。创作中,通押时,把三部分的韵字看作一体;分押时,则可单独使用。四衣韵的韵字排列也采用这种方法。这样处理,既解决了韵字之间的差异性问题,也为诗词创作提供了选择的多样性。

我是《中华通韵》课题组的成员之一,完全赞同这个“送审稿”,将“儿韵”作为“附韵”,附在韵目表后。不单是“儿韵”的问题,就是“对听觉上有细微差别的三鹅韵”“四衣韵”,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在2019年3月13日召开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会议上,我明确表示:放弃我原来的观点,将“儿韵”作为附韵出现在《中华通韵》里。

我原来的想法是,每个汉字都必须发挥“韵”的作用,都能在韵脚上出现。这种想法,理论上应当是这样,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是不可能的。像“儿韵”中的生僻字“峏”“毦”“咡”等,当然不会出现在传统诗词的韵脚上,就是常用的“儿”“耳”“二”,出现在传统诗词韵脚的几率也是很少的。这样说是不是“儿韵”的所用的字就都“报废”了呢?当然不是,它们照样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词的句子里。

《中华通韵》里其他韵目里,也有许多生僻字不适合用来押韵的字。以往的韵书,概莫能外。举个平水韵的例子。《红楼梦》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里写到,大观园里的年轻人要作诗,“题目是即景联句,五言排律一首,限二萧韵。”到了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薛宝钗对史湘云说:“你有本事把‘二萧’的韵全用完了,我才服你。”平水韵的“二萧”韵有430余字,常用字也有120多个。把一个韵目的字全部用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李纨道:“够了,够了。虽没作完了韵,腾挪的字若生扭,用了倒不好了。”我们数一下,这次活动,也只有35个韵字。李纨的话,显然就是曹雪芹的用韵主张。所以说,有些汉字,不宜用作韵脚是常有的事儿。当然,如果故意“找茬儿”,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在没有发布《中华通韵》之前,我主张诗韵改革,但是作诗仍用平水韵,填词仍用《词林正韵》。作诗填词时,为使音韵和谐,尽量把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中的有些韵目、韵部,用普通话读来两个以上韵母的分开使用,这就加大了作诗填词的难度。如用平水韵十三元写的两首七律。

封疆重造展平原,百里新城赤帜翻。
灯塔高牵朝日起,货轮远去大洋喧。
移山久蓄愚公志,填海却无精卫冤。
纵使诗雄难振笔,删除惊叹我无言。
——曹妃甸工业区

也随李杜放吟魂,自信诗章传子孙。
两岸山开新蜀道,千年浪涌老夔门。
市民起舞腰身健,游客回船话语温。
白帝城头夕阳好,暂收故事送黄昏。
——向晚登依斗门

前者,没有“魂”“孙”“门”“温”“昏”诸音,后者没有“原”“翻”“喧”“冤”“言”诸音。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读者用普通话读起来好听。本来平水韵每个韵目的字相对《中华通韵》要少得多,我再把平水韵有的韵目人为的分开使用,同时要照顾平仄和对仗,其“艰难”可知。除了平水韵中“四支”“十三元”这样的韵目,即便是其他平水韵的韵目,检点平生所作,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没有出韵的现象。有时,还有意使用窄韵作诗。如《钓鱼城感赋》:
拨开烟雨访南邦,舒展诗人眼一双。
大宋山河留二蜀,蒙元魂魄葬三江。
挥戈死士犹迎战,奉表皇家已乞降。
伫立城头频望远,天边云浪灌胸腔。

以上所举各例,虽然都能“凑合”着看,但毕竟算不上什么好诗。我之所以如此用韵,是因为在《中华通韵》发布之前,没有一个像平水韵一样由国家层面公布的韵书。我守“规矩”过于严苛,加之对语言文字的驾驭功夫多有欠缺,诗句难免避免削足适履、词不达意的现象。由此也受到诗友或是学者的批评。


《心潮诗词评论》2015年第3期载栾睿教授《星汉诗词创作指瑕》一文,就指出2014年我写的七律《四平战役纪念馆见林彪蜡像作》中“四战四平扬四野,三军三载控三江”一联的问题所在。“星汉巧则巧矣,难则难矣,但此联总显牵强生硬。”“星汉之所以用窄韵、险韵作诗,一是有关诗韵的保守态度在作怪,二是逞才使气使之然。这类诗作‘难能’,但未必‘可贵’。”

我把学者批评星汉的文字,现在呈献给这篇文章的读者,只是想以一个老诗人(假如还算得上诗人的话)的身份说明我用韵的“艰难”过程。“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鲁迅语)。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平水韵算是“强敌”,但是没有必要使其“死命”。“双轨并行”嘛!但是“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却是实情!

作者简介

星 汉,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东省东阿县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现为顾问;新疆诗词学会创建者之一,现为会长。公开出版有《清代西域诗研究》《天山东望集》等20馀种。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参看往期精彩:

【云帆】庚子·七夕诗词大会

【云帆】2020·父亲节诗词大会

2020·云帆女神诗词大会

【云帆】2020·母亲节诗词大会

【云帆】2020 || 迎新诗词大会

【年度盛典】云帆·庚子迎春大团拜

【年度盛典】云帆己亥迎春大团拜暨平台创建三周年特辑

首届“云帆诗友历年佳作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公示

【诗事快讯】云帆诗友会2019年会在庐山召开

己亥金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一)

己亥金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二)

己亥深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三)

己亥暮春·云帆庐山工作室雅集

庐山上的诗人之家——庐山竹缘民宿(暨云帆庐山工作室)欢迎您!点击文字,一键下单,优惠订!

打开如下链接,赏读星汉老师更多作品:

舞旋霜叶落,歌起白云流 || 星汉:江油行吟

【云帆头条】星汉 || 历年所作沁园春词

【云帆头条】星汉 || 东坡去后吟

【头条名家】星汉丁酉七律选

星汉 || 九寨沟诗词

星汉:岁月送君回两宋,山河许我到三吴

冯仲平:纵横古今,蕴藉遥深——简评星汉诗三首

【云帆名家】星汉:丁酉五律选编

【云帆名家】星汉:丁酉绝句选编

星汉:但得心胸皆剔透,高低都是好风光

【诗词名家】星汉·大风歌后题诗客,我在玉关西更西

【诗词名家】星汉·火烧山上红霞落,是我登临手一挥

【首发频道】星汉·风云借我三千里,更向心头筑石城

【名家诗论】星汉·从一首新作谈诗词创作的感受

【大观园】“自是一家”说是非

【云帆名家】星汉:丁酉绝句选编

【首发】星汉词选:老去骨犹硬,能握笔如椽

【云帆名家】星 汉·南辕北辙吟

【云帆名家】星 汉·垂柳迎风频蘸水,多情代我写春光

【云帆视点】星 汉·我说诗词热

【诗词名家】星汉·竹隐唐诗摇白日,风生古曲下青云

云帆团队


顾问(以接受邀请时间先后为序)

熊东遨 熊盛元 杨逸明 李树喜 钟振振 周啸天 邓世广 张海鸥 周燕婷 星汉 江岚 抱朴书生 方伟 丁欣 段维 林峰(香港) 胡迎建 魏新河 陈仁德 刘能英 卢象贤 南广勋 马建勋 周达 杨子怡 王玉明 凌泽欣 黄友富

法律顾问

李清安

策划(排名不分先后)

南国风笛 罗琦 扈超峰 李军 何其三 李静 韦树定 邢涛涛 韩保汇

诗教

阿朱 段维

外联(排名不分先后)

吴瑾 静如 何芳 黄友富 左启顺 袁晓宏 陈兴 孙文 曹江宁 非也

编审(以年齿为序)

安全东 崔德煌 半隐庐 抱朴书生 宋善岭 萧雨涵 郎晓梅 崔杏花 唐颢宇

美编

张小红 王婷婷

收稿

土土 小乙 吴巧 牛应萍

执行主编

璐雨诗

云帆诗友·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范诗银 李树喜 周笃文 陈永正 刘梦芙

熊盛元 钟振振 胡迎建 魏新河 周燕婷 郑欣淼 钱志熙

方伟 林峰 高昌 段维 丁欣 江岚 金水 星汉 苏俊 无名

刘庆霖 刘能英 陈仁德 邓世广 蔡世平  张海鸥 赵京战

萧雨涵 王蛰堪 半隐庐 崔德煌 崔杏花 唐颢宇 韦散木

抱朴书生 沈华维 苏些雩 张红果 武立胜  徐晋如 屈杰

潘泓 李子 阿朱 金锐 天许 深南 谢郎 罗伟 崔鲲 千山

周啸天 包德珍 廖国华 姚泉名 刘道平 郎晓梅 李葆国

安全东 何其三 孟依依 何智勇 吴化勇 萧剑勇 渠大白

卢象贤 苏些雩 张红果 徐中美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宋彩霞 冉长春 林丫头 凌泽欣 耿立东 师红儒 廖海洋

杨强 雍平 鉴水 燕河 曹辉 曹阳 何静 吴瑾 宁静 赵英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倾一阁 黄飞鹏

王玉明 何永沂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周泽安

汪冬霖 赵秀敏 曾俊甫 王连生 王超群 冯仲平 李增山

闫震 何革 李静 月白 楚成 王旭 郭七 郑杰 张栋 何强

楚家冲 陈思明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李荣聪 陈晓敏

杨子怡 陈楚明 李俊儒 楼立剑 徐俊丽 孔祥庚 马旭升

唐云龙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张银华

马建勋 祁丽岩 周维芳  韩倚云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刘泽宇 董学增 扈超峰 张明新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史外外史 观棋不语 落雪听禅 眭谦 晋风 胡晓明 曾真

梦烟霏 杨春杰 汪良忠 刘英明  李梦痴 白秀萍 许洁华

倪昌盛 张芳君 李昊宸 马峥嵘 周路平 蔡红柳 曹树友

杨新跃 韩保汇 蒋世鸿 王善同 张庆辉 邓荣森 曹继梅

楚凌岚 时玉维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张建章

风清 孙文 尤悠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黄莽 小雨 枫叶

染清尘 朱思丞 戴爱琴 彭中文 王映锦 邓寿康 沈鉴宇

南广勋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马建华 张力夫

张海燕 杨勇民 夜轻寒 风马驴 郑晓京 杨景乔 王柳华

黄金辉 陈志文 冯恩泽 程良宝 熊华禄 周吉潭 孙临清

南风 非也 木樨 玉蟾 何鹤 曹谦 潘松 桐荫 安儿 月儿

王海娜 毛谷风 程裕祯 李如意 蒋有亮 哈声礼 陈雅国

周学锋 周向东 严锦尧 蒋昌典 刘太品 杨益安 傅筱萍

巴晓芳 柳金虎 汪时健 郭亚军 李正安 陶永德 王惠玲

孙才 张奕 雨虹 老胡 文裳 陈越 刘燕 晓梦 眉卿 王琼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刘红霞 段兴朝 孔祥金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邬小香 刘秦文

顾青翎 王瀚林 苏小隐 武建东 燕雁无心 天然 泰然

梦欣 文弱 卢星 马征 张琳 樊令 大凡 高寒 郑毅 于勇

王悦笛 翁寒春 杨名忠 熊天锡 黄启深 詹三霞 李晓明

潘乐乐 江合友 郭宝国 阮莉萍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王永江 沈尘色 程章灿 许建军 涂宏飞 姚从新 王红娟

李海彪 张彦彬 刘清天 周逢俊 钟子邦 张岩山 张伯晋

王少轩 胡平贵 横道子 陈麦岐 陈显赫 闫双时 杨宝翔

李清安 余秀玲 罗小娟 李瑞河 黄小遐 洪君默 宋晓光

陈少平 林志雄 康永恒 吴汉林 何乃政 诗影同春 郁犁

周达 潜斋 南风 杨敏 樵风 田茂 李兵 梁风 刘军 周晶

静如 瘦竹 玲珑 吴楠 苏燕 文森 秦凤 苏声 秋宝 周秦

范义坤 布凤华 金嗣水 李云桦 杨世龙 王继权 牛应萍

谢少承 梁二白 叶兆辉 蒋永桢 方跃明 张金英 陈金如

唐龙 胥奇 张洋 天放 静云、微灯 武斌 张雷 土土 小乙

朱宁 玉启 蒿峰 鹿红丽 马旭升 章剑钧 曹淑贞 曾继全

张青云 高语含 毛薆松 狐公子 紫菩提 卢金伟 袁绍藻

成文生 杨立新 赵清莆 梅玮峰 陈秋莲 魏丹 相看不厌

郑力 王一舸 六也 饶惠熙 韩开景 王惠维 曹国祥 吴容

胡长虹 向咏梅 梅凤云 蒋继辉 张颖娟 石晓玲 邱晓林

蒙显鹏 崔秀春 高志文 雨季 王聪颖 王改正 卓玉郎 

黄海涛 叶永新 白发科 王海燕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视点】星汉:我说《中华通韵》

编辑:璐雨诗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中华通韵》
“三韵一统”是当代诗词曲创作的必然趋势
李树喜|双韵并行,新韵为主
(135)(转载)中华通韵2
《中华通韵》一共十六个韵部。春天来了,这次我用新韵各题一首《咏春》的七律。因为“儿韵”无法作律诗,故...
《再纯严对楹联三千例(第16辑:儿韵1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