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渔的饮食养生观

李渔不仅是清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文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美食家。在他撰写的《闲情偶记》一书中的饮馔部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其饮食观与饮食美学思想,同时也对饮食养生之道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李渔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作家、戏曲理论家,著有《风筝误》等作品,其所撰写的《闲情偶寄·饮馔》是专门写饮食的。饮馔部所描述的几乎全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结论中肯务实,而不同于一般的食谱类烹饪著作。饮馔部将饮食分为蔬菜、谷食、肉食三节,分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一)重蔬食


李渔主张蔬食为上,肉食次之。他认为:一般论述硫菜的人,只谈到蔬菜清、洁、芳馥、松脆而已,却不懂得蔬菜最美的地方也在于一个“鲜”字。这种观点在《闲情偶记》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他在书中把蔬食放在卷前,而将肉食放在卷后。表达了清淡饮食的主张。他说:“吾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李渔认为,蔬食能“渐近自然”,因此能养生健体,远肥腻,甘蔬素,是他养性修身的重要内容。



(二)崇俭约


李渔崇尚节俭治家,认为节检能使一家人生活愉快和圆满。因此,他还创制出了奇特的五香面和八珍面。五香面朴实无华,留作自己家食用;八珍面选料精细,用来待客。除此以外,他还经常“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以焯虾之汤和入诸品,则物物皆鲜”等等,这些既是他的烹饪决窍,也体现了他的俭约的家风。李渔乡居修坝时,常对人讲的一句话就是“五谷杂粮粗茶淡饭最养人。”



(三)主清淡


李渔认为:“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气清、少病。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食不节必至于损:酸多伤脾,咸多伤心,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这种饮食观念符合现代的烹调道理。李渔谈到食鱼食蟹,又道出了很多的深刻道理。他认为:吃鱼的讲究,首先重在鲜,其次才是肥。鲜、肥概括了鱼的全部特点,但针对不同的鱼又各自有侧重。如鲫鱼、鲤鱼、鲟鱼都是以鲜取胜,适宜清蒸或者做汤;如白鱼、鲥鱼、鳊鱼、鲢鱼以肥取胜的鱼,适宜做味道浓厚的菜肴。



(四)忌油腻


李渔说,油腻能“堵塞心窍,窍门既堵,以何来聪明才智?”可见他对油腻的食品是不太喜欢的。这种“忌油腻”的观点也表现在他平时喜欢吃竹笋的习惯上,李渔吃竹笋,主张“素宜白水”,熟后再放一些酱油香醋即可,甚至连麻油也不用。李渔认为,食物自身的鲜和微甜能呈其美味,且可夺他物之鲜丰富己之美,而乱加重油厚味会使本来之“甘”尽失。这些观点今天看来未必科学,但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过量的食用油腻食物与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求食益


李渔认为:米养脾,麦补心,应该搭配食用,各取所长。为了能让饮食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饮食不能过多、过快。还要注意饮食时的情绪和心境,大悲或者大怒时都尽量避免饮食。



李渔的饮食之道,源于他崇尚“自然、本色、天成”的观点,而其中又以险约、清淡、洁美、调和、食益为饮食思想的精髓,俭约中求精美,平淡中得乐趣。300多年过去了,李渔的思想还在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来源:饮食文化典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读《闲情偶寄》,跟李渔学生活
舌尖上的名利场
发泄于空虚无人之境:李渔《闲情偶寄》的养生之道!
江南文化与江南生活方式
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
吃素未必一定健康,太素的饮食或增加患中风的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