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业谚语|“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今年的地该早种还是晚种?

人勤春来早。过了惊蛰,就是春耕的时节,农村有句老话叫“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说的就是春耕的时间。这么这句农村老话是什么意思?今年的地到底该早种还是晚种呢?

1、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可见清明与农业生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清明节都会在公历的4月4日前后,但每年的农历可就不一样了,有可能在阴历的二月份,也有可能在阴历的三月份。

过去,农民经常通过这一年清明的农历时间来决定播种时间。如果清明节气在农历二月,那么农民就不要在清明之前播种春种农作物了,同样的,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三月,那么农作物的播种可以尽量赶在清明之前。那么这个说法有没有科学道理呢?

小编也咨询了相关的农业专家,得到的回答是有道理的。因为到了清明节,一般气温会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但是如果清明节提前到农历二月了,那这气温的回升说不定只是暂时的,之后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倒春寒。倒春寒对农作物的生长是十分不利的,轻则影响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严重的倒春寒还会导致烂种烂秧现象的出现。

2、今年的地该早种还是晚种?

小编查了一下,今年的清明节在农历的3月1日,也就是说刚处在农历二、三月更替的时间,所以放在清明节播种插秧就可以了,这样的时间挺好的,气温就差不多稳定了,大家就不用再担心会降温了,种地也能安安心心的种了。

有时候仔细想想,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在没有准确天气预报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天时,来总结出一些朴素的农事规律和天气规律,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虽然说现在有了准确的天气预报,小编还是希望大家了解一下这些留传下来的俗语,毕竟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你有听过“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的俗语吗?你觉得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语“二月没九,饿死猪狗”有科学道理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俗语说:“三月三落雨青蛙哑,穷人卖妻富卖马”,究竟有啥意思?
寒露节到,关于寒露节的农村俗语有哪些?对农业有指导意义吗?
“今冬冷不冷,先看七月二十六”,这天是什么日子?今冬会偏暖吗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今年冬至在尾,啥说法
古语说“二月没九,饿死猪狗”,今年碰巧二月没九,年景会好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