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褐斑的西医治疗
林茂魏振东综述,涂彩霞审校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辽宁大连116027)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对称性 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发生于面部,多见于育龄 期女性,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 的精神压力,影响生活质量。本病好发于 Fitzpatrick III~V型的人群,国外报道西班牙裔白 人发病率约8.896,在东南亚女性中高达4096,男性约 2096[1]。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调查研究,有 报道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发病率约13.61%圆。黄褐斑的 病理特征主要是表皮黑素细胞活性增强,表皮全层 黑素颗粒增加,真皮游离黑素颗粒和噬黑素细胞增 加[3]。此外,近年研究发现黄褐斑皮损处毛细血管 增生,提示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 方向[4]。黄褐斑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已知的 发病因素包括遗传背景、紫外线照射、性激素水平 的改变等。一项全球调查显示,黄褐斑患者中47.8% 有家族史瞄]。而紫外线照射可能通过促进黑素细胞 增殖、迁移和产生黑素,并增加多种细胞因子的释 放,诱发或加重黄褐斑[1]。最近研究显示,在IV~VI 型的深肤色人群中,可见光也可增加黄褐斑的发病 几率心]。此外,黄褐斑好发于妊娠期和使用避孕药的 妇女,且黄褐斑皮损处黑素细胞表面雌激素受体表 达升高,提示雌激素可能是黄褐斑加重的原因之一同。 其他可能的发病因素还包括:甲状腺疾病、化妆品 使用等'川。 

黄褐斑的治疗首先要尽可能去除诱因,包括避免 日晒、应用遮光剂、停用避孕药等。在此基础上,可选用 外用脱色剂、化学剥脱、激光治疗、系统治疗等。 

1外用脱色剂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沉着性疾病,因此外用药物 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干扰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过 程。酪氨酸酶是黑素生成过程中最重要的限速酶, 也是黄褐斑治疗的主要靶基。 

1.1氢醌(Hydroquinone):氢醌是研究最多的外用 脱色剂,临床应用已有50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酚类 化合物,化学结构为1,4二羟基苯酚,能够抑制酪 氨酸和酚氧化酶的酶促氧化。通过对巯基的抑制从 而抑制黑素的生成,并且作为酪氨酸酶的一种基 质。它可以与组氨酸共价结合并与酪氨酸酶活性位 点上的铜发生反应。它还可以抑制RNA以及DNA的 合成,从而可能改变黑素体的合成,因此可以选择性 损伤黑素细胞[7]。多项研究显示296~896氢醌具有良好 的脱色作用,但其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嗍。首先, 氢醌具有皮肤刺激性,25%的患者发生接触性皮炎嘲; 还有散在报道可诱发外源性褐黄病(exogenous ochronosis);此外,氢醌通过皮肤吸收,经过肝脏 代谢可产生苯衍生物,具有致癌风险[m]。因此,2006 年美国FDA要求所有含氢醌的化妆品和非处方药 必须提供严格的临床观察数据以证明其安全性n¨。 目前,三重联合霜(含4%氢醌、O.01%氟轻松、0.05% 维A酸)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含氢醌的黄褐斑治 疗药物。但考虑到其中所含激素的副作用,治疗限 制在每日2次,不超过6个月[9]。而欧盟则在2001 年全面禁止氢醌作为化妆品成分使用,但可作为处 方药使用m]。 

1.2维A酸类(Retinoids):维A酸类可通过促进 表皮更替,抑制黑素小体转运,增加其他药物的吸 收,从而治疗黄褐斑。维A酸(Tretinoin)还可直接 抑制酪氨酸酶及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2的合成,干 扰黑素生成,从而用于多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的治 疗[1 21。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0.1%维A酸每 晚1次外用40周,68%的患者获得好转或明显改 善,起效时间约24周。组织学检查显示,表皮色素 减少了36%。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红斑和脱屑,见于 88%的患者[13|。另一项印度的研究显示,0.1%的阿达 帕林凝胶治疗14周后,患者的黄褐斑面积与严重 程度评分(MASI)下降了41%,略好于0.05%维A酸 (37%),但副作用更轻,患者耐受性更佳,因此可能 比维A酸更适合用于长期治疗[14|。 

1.3壬二酸(Azelaic acid):壬二酸是糠秕孢子菌产生的一种二羧酸,是一种弱效的酪氨酸酶竞争性 抑制剂,还可能通过干扰线粒体呼吸链和DNA合 成,对黑素细胞具有抑制增殖作用和细胞毒性。另 一个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自由基抑制黑素 生成旧。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瘙痒、轻度红斑、脱屑和灼 热感。和维A酸类联合外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6|。针 对IV~VI型皮肤黄褐斑患者的研究显示,20%的壬 二酸对于表皮型的黄褐斑具有良好疗效,在治疗6 个月时,疗效优于2%的氢醌,在治疗24周时,疗效 相当于4%的氢醌[17|。 

1.4曲酸 (Kojic acid): 曲酸是米曲菌 (Aspergilline oryzae)等真菌分泌的一种酪氨酸 酶抑制剂,可通过螯合酪氨酸酶上的铜离子抑制其 活性[18]。临床常用的浓度是1%~2%。有报道显示,曲 酸/羟基乙酸的混合制剂治疗黄褐斑疗效与氢醌/ 羟基乙酸混合制剂相当,但曲酸制剂的皮肤刺激性 更强n9|。另一项研究显示,曲酸/氢醌的混合制剂 疗效优于倍他米松/氢醌制剂[18|。

 1.5维生素c:维生素c可与酪氨酸酶铜离子结合,减 少多巴醌的形成,抑制黑素生成。但维生素C水溶剂 易快速氧化而失去活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n6|。随 机双盲研究显示,维生素C离子导入法 (iontopheresis)治疗12周可明显改善黄褐斑,但 缺乏长期随访观察[20|。 

1.6熊果苷 (Arbutin)/脱氧熊果甙 (deoxyarbutin):熊果苷是从杜鹃花科植物熊果 (uva ursi folium)的叶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脱 色作用的单体,是氢醌的一种天然存在形式。可通 过抑制酪氨酸酶和TRP一2抑制黑素小体成熟。而人 工合成的脱氧熊果苷是一种更强的酪氨酸酶抑制 剂,体外具有和氢醌相当的抑制蘑菇酪氨酸酶活性 的能力n引。日本采用3%脱氧熊果苷治疗日光性雀斑 样痣,其长期疗效优于氢醌。但高于3%浓度的脱氧 熊果苷可导致色素沉着。其对黄褐斑的治疗尚缺乏 大样本研究[21|。

 1.7甘草提取物(Licorice extract):甘草的活性 成分甘草苷(1iquiritin)和异甘草苷(isoliquiri tin)具有抑制酪氨酸酶及抗炎作用[15]。有报道20例 患者采用甘草提取物每日2次连用4周,配合遮光 剂,其中16例获得痊愈,而20例基质对照组仅1 例痊愈'划。 

1.8黄豆胰酶抑制剂 (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黄豆胰酶抑制剂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 吞噬黑素小体所必须的蛋白酶激活受体2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一2,PAR一2)通足各, 从而抑制黑素小体转运[2引。有报道黄豆胰酶抑制剂 可用于治疗雀斑样痣,但对黄褐斑的治疗尚缺乏可 靠的临床研究报道[24]。

 1.9鞣花酸①llagic aci d):鞣花酸是来源于植物的 抗氧化剂,可作为酪氨酸酶底物抑制黑素生成陟]。有报 道1%的鞣花酸外用治疗10例黄褐斑患者,6个月 后10例患者色素含量均获得明显改善哺]。 

1.10寡肽类(oligopeptides):最近研究显示,寡肽类 可能成为替代氢醌的新一类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显 示,5例患者采用0.01%的十肽菌素外用16周后,所有 患者色素消退均>5096,且副作用轻微嘲。但尚缺乏大 样本研究。 

2化学剥脱 化学剥脱法可减少角质层厚度,去除表皮黑 素,促进其他药物吸收,可用于治疗黄褐斑。但此方 法具有皮肤刺激性,可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尤其 是深色皮肤的患者更应注意。

 2.1羟基乙酸(Glycolic acid):羟基乙酸是食物来 源的Q一羟基酸,可呈pH值依赖性抑制酪氨酸酶 活性。有报道显示,不同浓度的羟基乙酸剥脱治疗 黄褐斑,其中52.5%以上浓度的羟基乙酸作用3min 即可获得临床改善啮]。另一项印度的研究显示,10% 的羟基乙酸每晚外涂2周,再用50%的羟基乙酸剥 脱治疗,每月1次,治疗3个月后表皮型和混合型 的黄褐斑患者MASI评分显著下降。另有报道20%~ 70%羟基乙酸剥脱,每2周1次,8次后MASI评分下 降达83.1%[剐。 2.2水杨酸(Salicylic acid):水杨酸是一种B一 羟基酸,具有角质剥脱和抗炎作用,可用于黄褐斑 和痤疮的炎症后色素沉着治疗。Ejaz的研究显示, 30%水杨酸剥脱,每2周1次,共12次,可明显降低 MASI评分,15%的患者出现结痂。治疗结束随访12 周,所有患者MASI评分均有所回升,但都低于治疗 前'驯。 2.3 Jessner溶液:Jessner溶液是含14%水杨酸、 14%乳酸及14%雷锁辛的酒精溶液,是一种角质剥脱 剂。有报道Jessner溶液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30% 的水杨酸相当,低于20%三氯乙酸[31]。 万方数据 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6月第23卷第ll期Chinese J0umal of Aesthetic Medicine.Jun.2014.v01.23.No.1l 939 2.4其他:近年报道20%三氯乙酸或2096~6096氨基果 酸剥脱治疗黄褐斑也有效嘲,但尚缺乏大样本研究。 3激光及其他光疗 由于黑素具有较宽的吸收光谱,黑素小体热弛 豫时间短(50~500ns),且长波长的激光可到达真 皮浅层,因此,一些激光及其他光疗设备可用于治 疗黄褐斑∞]。但由于其具有损伤靶细胞周围正常组 织的风险,还可能造成炎症后色素沉着,因此,推荐 用于外用治疗无效的患者。对深色肤色(IV~VI型) 的患者更应慎用[9]。 3.1 Q开关Nd:YAG激光:Jeong等采用Q开关Nd:YAG 激光(1 064nm,7衄,5~7ns,1.6~2.OJ/cm2,2 passes)治疗13例黄褐斑患者,取得与三重联合霜 (含496氢醌、0.01%氟轻松、0.05%维A酸)相似的疗效。 常见副作用为轻度红斑、疼痛。wattanakrai采用Q开 关Nd:YAG激光联合2%氢醌治疗22例真皮型和混合 型黄褐斑,每周1次,治疗5次,有效率(92.5%)明显优 于单用氢醌组(19.7%),但3例患者出现点状色素脱 失,随访中4例患者出现病情反跳嗍。 3.2强脉冲光(IPL):Goldman等采用强脉冲光 (560nm,3.0~3.5 ms,1 4~1 8J/cm2)联合三重联合霜 治疗56例中重度黄褐斑,MASI评分显著低于单用三 重联合霜治疗组,但皮肤刺激的发生率也增加㈤。 3.3 C0:点阵剥脱激光:C0。点阵剥脱激光可非选择性 地破坏表皮,在皮肤的微损伤区域,包含黑素颗粒的 表皮碎片可通过真皮表皮交界处转运出皮肤,从而减 少色素沉着。Trelles报道,60例表皮型和混合型的 黄褐斑患者,采用1次CO。点阵剥脱激光(10 600nm, 11.3 J/cm2,350 ns,1 pass)治疗,疗效优于Klig眦n 配方(氢醌5%,异维A酸0.1%,地塞米松0.1%),且 12个月后仍维持疗效。激光组副作用轻微,治疗后的 结痂在6~8天可自行消退嘲。但目前这种设备用于黄 褐斑的治疗还未得到大部分医生的认可,原因是潜在 的色素沉着风险以及较长的停工期。 3.4 1550nm非剥脱性点阵铒激光≈1550nm非剥脱 性点阵铒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存在争议。Kroon 等[s,1报道采用非剥脱性点阵铒激光(1 550nⅢ,7 mJ,level 5 and 7,8 passes)治疗4次,疗效与混 合制剂(5%氢醌+0.05%异维A酸+0.1%曲安奈德) 相当。75%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晒伤样红斑,持续 1~3天。然而,另一项wind的研究显示,1550nm非 剥脱性点阵铒激光治疗反而引起色素沉着加重'驯。 这一治疗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4系统治疗 

4.1维生素C、E:维生素C、E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 用,可以抑制黑素生成。有报道显示,大剂量的维生 素C(每日39静点)单用及联合维生素E治疗黄褐 斑均有效,但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用维生素C[39|。

 4.2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氨甲环酸具有抗 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其结构 有部分与酪氨酸酶相似,可能通过竞争性抑制起到 减少黑素生成的作用,但具体治疗机制尚不清楚。 有报道外用加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8周以后 达明显改善,组织病理显示黑素含量及毛细血管增 生均有明显下降m]。 

4.3原花青素(Procyanidin):原花青素是植物来源 的一种黄酮类分子,具有强烈的抗氧化和抗炎作 用。一项随机双盲研究显示,每日2次口服原花青 素和维生素A、C、E的复合制剂,4~8周后皮损黑素 含量明显降低,而安慰剂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且未 发现不良反应[4¨。 尽管近年来报道了多种治疗黄褐斑的新方法, 但黄褐斑的治疗仍是临床的一大难点。皮肤刺激性 和炎症后色素沉着的风险限制了很多外用药物和 激光治疗的使用。对黄褐斑色素沉着机制的进一步 研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褐斑外用药及护肤品小结(读书笔记)
黄褐斑
黄褐斑权威知识
皮肤科常见疾病:黄褐斑
“下斑”要趁早 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安全又有效
祛斑简易法 赶走雀斑黑斑黄褐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