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旗人制度下的满城:专供八旗官兵及其家属居住,汉人不得进入

说到旗人制度,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清朝,旗人那可是一等公民,只用打仗就好了,不用干活,就有收入。八旗兵以满洲八旗为基干,采取世袭兵制,在年十六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补旗兵。旗人无需经营即可坐领清廷饷银米粮。

这里我们就来说说满城

所谓满城就是专供八旗官兵及其家属居住的城中城,习惯上呼为“少城”。城设五门八旗重要官署均设满城内,由清朝皇帝直接任命的最高官员“将军”统管,四川总督亦无权过问,成为名副其实的“特权王国”,广大汉人不得进入。

御制《将军箴》中有说以八旗军驻天下交通要道是清王朝的庙谟决策。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开始在成都修筑“满城”。

成都满城最初八旗官兵及眷属共约五千余人,其中满族约占三分之二,蒙古族占三分之一。旗兵共二十四甲,其中满州八旗有十六甲,蒙古八旗有八甲。

随着驻防八旗人口的增长,八旗实行世袭制,兵员只能在他们的后代中挑选。由于人口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兵额的需要,实际上只能是半世袭制,大量的旗人成为八旗闲散。辛亥革命前夕,旗人已有二万多人。

主持修建成都满城的年羹尧

这些八旗官兵的后代,生下来就享有一份“口粮”,过着“月赐钱粮,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生活,由成都附近十六州县每年向“满城” 交纳大量粮食和生活用品,其中仅粮食一项就多达92万余石。直到清末宣统年间,将军玉昆把满城东南一大片开阔地辟为公园,始向大城的汉民开放,才打破了两百多年汉人不得进人满城的陈规。

清军入关后,随着战争的平息,战争越来越少,八旗军已经不复当年的勇猛,又伴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旗人制度后来被废除,一些旗人丧失了经济来源,很多人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旗与驻防八旗
从“千爷”到“下等人”,他们的生活为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康熙一生多次巡游,可惜没有整顿八旗制度
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是如何挥刀自宫的?西安档子告诉你!
同仁路的历史由来
成都街巷系列(27)——金河街的昔日风情(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