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文公五贤臣之一——魏犫

《晋世家》载:“(文公)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

魏武子(生卒年不详):姬姓,魏氏,名犨,谥武。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晋文公回国当上国君后,让魏犫继魏氏封地,由于魏犨只是一介武夫,所以并没有得到晋文公的重用。曾任戎右。魏犨在与曹国的战争中违抗命令,擅自进攻僖负羁并烧了僖负羁的家,而且在进攻的过程中受了重伤,晋文公很不高兴,想下令杀了他,但由于他身体强健,在文公流亡期间担任过贴身保镖,功劳大,所以晋文公觉得他还可以继续打仗,才免去他的死罪。但从史书后来的记载来看,魏武子此次负伤太重,可能不久死去。下面我们看史书关于魏武子的详细记载。

魏武子——魏犫

魏之先祖为毕公,毕公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之后,毕氏由于某种原因绝封,其后人毕万在晋国建功立业,为毕氏重新立国奠定基础。《史记? 魏世家》载:“(毕公)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依《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献公十六年为公元前661年)《左传》载:“(鲁闵公元年)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国语?晋语一》云:“(献公)十六年,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以伐霍。……太子遂行,克霍而反。”从此条来看,毕万应当是随从晋献公的上军,灭魏,所以晋献公将魏封给毕万。

毕万

《春秋祭》中的晋献公

《魏世家》载:“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而毕万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生武子,魏武子以魏诸子事晋公子重耳。晋献公之二十一年,武子从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为晋文公,而令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依《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晋献公十六年为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二十一年为公元前656年,晋文公元年为公元前636年,如此,魏武子于公元前636年,袭魏氏之封)。《史记》未载毕万的谥号,第一个有谥号的是毕万之子魏武子,原因可能与魏武子随晋文公出奔有关。魏武子由于从晋文公重耳出奔,被称为五贤臣之一,功劳很高,为魏氏在晋国奠定了更深厚的基础。这里应该注意的是,魏武子随同晋文公出奔的时间为晋献公二十一年,毕万受封于魏是晋献公十六年,中间只有五年,而魏武子随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很有可能在武子出奔期间,毕万已经亡故,而魏氏之封在与否我们不可知,即使在,袭毕万之位的当另有其人,魏武子是在回国后(公元前636年),继魏氏之封的。

《魏世家索隐》:“《系本》云:‘毕万生芒季,芒季生武仲州。’”杜预在注《左传》中说:“《世族谱》亦谓魏犫是毕万之孙,恐《世家》脱去一代。至《乐记正义》引《世本》,谓‘毕万生芒,芒生季,季生武仲州’,以芒、季为二人二代,或传抄之误。”依《世本》所记,毕万生芒季,芒季生武仲州。芒季很有可能就是在魏武子出亡之时,魏地的封主。《世本》所记“武仲州”,从“仲”字来看,应是排行老二;从“州”字来看,可能与“犫”同音,六国文字各异。再加上下文论述的魏武子在随重耳出亡时年龄并不大,我们可以做一推测:毕万死之后,继其位的是芒季,此时芒季之弟武仲州正在随重耳出亡,后晋文公即位,魏武子袭魏氏之封。

影视剧中的晋文公

《魏世家》云:“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而毕万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也就是说,魏武子出亡六年后,毕氏改为魏氏,在晋国的势力更大了,可见,在魏武子出亡之后,在晋国袭魏氏之封的定有其人,此人可能就是芒季,在文公即位后让魏武子夺其封。从《世本》和《世族谱》来看,更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魏武子出亡时的年龄不大。

《晋世家》载:“(文公)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魏武子在文公十七岁的时候就是贤臣,魏武子年岁当最少与文公相当。这些老臣们同文公一样,在公元前630年左右的时候,年岁当在五十岁左右或更大。所以在以后的一到十年中,便相继去世。《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载:“(公元前622年)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皆卒。”依后附《史记索隐》所记,赵成子为赵衰、栾贞子为栾枝、霍伯为先且居、臼季为胥臣。此四人中,赵衰为五贤臣之一,霍伯为先轸之子,可见先轸早亡,此处记赵衰之卒,其实文公时的老臣此后所剩大约也只有贾佗一人还在。《左传》载:“(鲁文公六年)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杨伯峻先生注:“《晋语四》,宋公孙固言於襄公曰:‘晋公子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贾佗。贾佗,公族也,而多识以恭敬。’昭十三年传云:‘我先君文公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余、子犯以为腹心,有魏犫、贾佗以为股肱。’则贾佗乃晋文公之旧臣,当从重耳出亡,年幼于狐偃、赵衰。”从上来看,魏武子可能与贾佗年岁相仿,但各书所记在晋文公死后有贾佗而无关于魏武子的记载。魏武子可能已经去世。那么魏武子到底有没有去世,我们看下面的记载:

《左传》:“(鲁僖公二十七年)於是乎蒐於被庐,作三军,谋元帅。……乃使郤谷将中军,郤唪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犫为右。”《晋世家》载:“晋文公四年,楚成王及诸侯围宋……於是作三军……荀林父御戎,魏犫为右;往伐。”依《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文公四年为公元前633年。

《左传》载:“(鲁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魏犫、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於何有?’……魏犫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依《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鲁僖公二十八年为公元前632年。魏犫由于报怨晋君没有给其厚封而得罪了晋文公,被免职,不过这样的结局总好于颠颉被杀。《左传》:“(鲁僖公二十八年)舟之侨先归,士会摄右。”从此条史料看,在魏武子被免职的同一年,继其职位的舟之侨也被免职,且后来被杀,但士会任戎右一职,魏武子并没有复职。那么在其后,魏武子有没有复职呢?请看下面的记载:

《左传》:“(鲁僖公三十一年)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御狄。赵衰为卿。”其注曰:“《晋语四》云:‘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

《左传》:“(鲁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杨伯峻注曰:“梁弘、莱驹为晋襄公御戎车、为车右。”

《左传》:“(鲁文公二年)战于殽也,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战之明日,晋襄公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囚呼,莱驹失戈,狼瞫取戈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遂以为右。”

《左传》:“(鲁文公六年)晋蒐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

《左传》:“(鲁文公七年)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上军将为箕郑,已居守);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

《左传》:“(鲁文公十二年)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

上边收集了《左传》在魏武子被免职后直至魏寿余出现之间这段时间内的晋国军职任职情况,其中魏武子没有被再次任命,其他书的记载与此相同。另外,各书在魏武子被免职后也再没有关于魏武子的记载。可见魏武子被免职后不久即去世。从上边的任职情况来看,魏武子在随晋文公回国后,任戎右一职,此职非常重要,负责保护国君的安全,魏武子当武艺很好。但戎右一职和将、佐不一样,将、佐要领一支军队,而戎右没有。将、佐为卿而戎右不是。随同晋文公出奔的五贤臣,狐偃、赵衰、先轸都曾任过将或佐,而魏武子没有,贾佗也没有,贾佗后任太师,所以才有魏武子的报怨。我们从年龄上可以看出前三人大于后二人,从地位上看,后二人也不及前三人。从上边的记载还能看出,赵衰、狐偃、先轸的后人,由于其父辈地位高而曾任将佐,而魏武子的后人因为魏武子仅任戎右,没有被任为将佐。

《左传》关于魏武子后魏氏的记载直到公元前614年才出现。之后所记载的魏氏之人有:魏寿余、魏锜。《左传》:“(鲁文公十三年)乃使魏寿余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於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杨伯峻注曰:“《孔疏》云:‘魏犫者,万之孙,为魏之世谪。寿余为魏邑之主,当是犫之近亲。’”《史记》也有关于魏寿余的记载,《晋世家》载:“(晋灵公)七年,晋六卿患随会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余反晋降秦。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依《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晋灵公七年为公元前614年。此处,魏寿余定不是魏武子,魏武子名犫。《左传》载:“(鲁宣公十二年)晋魏锜求公族未得,而怒,欲败晋师。”杨伯峻先生注云:“杜注以为魏犫之子,孔疏引《世本》以为魏仇之孙。传世器有吕钟,王国维据其铭文‘余毕公之孙,吕白(伯)之子’定为吕锜后人所作,见《观堂集林》十八。”“(鲁成公十六年)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於泥。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於泥,亦必死矣。’及战,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以一矢复命。”[17]依《十二诸侯年表》鲁宣公十二年为公元前597年,鲁成公十六年为公元前575年。此二年,是历史上著名的晋与楚的邲之战和鄢陵之战。魏武子之后人吕錡死于此战之中。

从上边看出,公元前632年之后,晋与曹之战后,魏犨没有在史书记载中出现过,可能由于伤太重已死,也可能由于当年就被免去戎右一职,以后再没记载。他作为魏国重国的一位先祖,对魏氏建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居:清华简《系年》5~7章解析 | 中国先秦史
哀公十八年 预言卜先 石圃逐君 (卫国连逐)
鞌之战
​梁夫人桴鼓助战赋
人物介绍----赵衰
春秋晋国两子犯 ——读清华简随札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