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事刘备做过,赵光义也做过,评价却截然不同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军南下,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荆州刺史刘表之子刘琮畏惧曹操实力,率众投降了曹操。此时的刘备驻守新野小县,眼看荆州被曹操占据,自身势单力薄,诸葛亮便劝说刘备退往江夏,刘备回答,若退,需带百姓前往。诸葛亮听了之后,无奈的摇了摇头,只能应允。

随后,新野的百姓们,扶老携幼,离开了祖辈生活的家园,追随刘皇叔一路败退,前有大江,后有追兵,百姓死伤无数,最终只有一部分活着到了江夏。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中用大量笔墨描写的刘备新野逃亡战,这段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了刘备仁义作风的典范,但也有人说,刘备此举是居心不良,用百姓为自己做掩护。究竟是什么缘故,恐怕只有刘备自己知道了,我也难以评判,我这里只说另外一个故事,和刘备的做法极为相似。

雍熙三年,宋太宗赵光义派遣二十万大军征辽,试图一举收复被辽国占据的幽云十六州。大军共分三路,初始阶段非常顺利,杨业和潘美率领的西路军已经拿下了云、应、寰、朔四个州,眼看着胜利在望,但就在此时,本来担当牵制辽军任务的东路军主帅曹彬,贪功冒进,被辽军击溃,致使另外两路大军陷入了被动,不得不撤回,否则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各路兵马缓缓撤退,东路中路已经安全撤回,只有西路军由于已经收复了四个州,进度稍缓,但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可就在这时,赵光义给西路军下达了一条军令,西路军撤退需把已收复的四州百姓一并带会。

这一下,可要了西路军的老命了,本来已经深入辽军腹地,很难撤退,现在还要携带百姓,潘美杨业都很无奈,但是军令如山,不得不从,只好一面派军保护百姓,一面抵抗辽国追兵。最终大军和百姓全部顺利退回,但是殿后的杨业将军,由于势单力薄,无人接应,最终兵败受伤,被辽军所擒。杨业将军视死如归,不食敌粟,绝食三天而死。

赵光义命人迁回百姓的原因,这个在历史上是没有争议的,一共有两条,一是北伐失败,二十万大军无功而返,他这个力主北伐的皇帝脸上无光,迁回四州百姓,让赵光义多少有了些颜面。二是,古代社会以农为主,百姓就是立国之本。

赵光义此举和刘备的做法非常相似,但刘皇叔的仁义之名已经传遍了天下,赵光义却落下了一个不懂军事,瞎指挥的骂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是携百姓逃亡,为什么赵光义会遗臭万年,而刘备却得仁义之名?
刘备的仁义善良是杜撰出来的吗?
三国:曹操南下,刘备撤退,沿途十多万百姓和士人跟随,其意味不同寻常
第一忠臣-----诸葛亮(2)
[解读三国]刘备为何难舍十万百姓? | 乐淘吧
刘备的崛起之路:草根发展要善于借势,借别人的力量发展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