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让人敬服的史官:血淋淋剑锋下,三人被杀,犹敢秉笔直书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然而,很少人去关注记录大量史实的那些史官。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史官。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帝王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历史。

春秋时期,“君举必书”,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春秋时,齐庄公因与大臣崔杼妻通奸,并公开污辱崔杼,将崔杼帽子随意赐给别人。崔杼怒火中烧,设计杀掉齐庄公,随即立景公为帝,自立为相,操揽大权。然而,生怕史官将弑君之罪如实记载,留下千古骂名。

于是他召来太史伯,拔剑在手,杀气逼人。令其写庄公患病而亡。然太史伯抬头看了看崔杼,怒而杀之。

按当时惯例,史官乃世袭。随之召来其二弟太史仲,剑指尸体,杀气腾腾,以死威胁。太史仲毫不畏惧,摊开竹简,写下:“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大怒,杀之,令太史伯之三弟再记。

太史叔死而不畏,言:秉笔直书,乃史家之天职,与其失职,不如赴死。言罢,照直而书。崔杼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将其碎尸万段。

随之令太史季补缺,然而,依旧是那几个字,崔杼仰天长叹,慑于其兄弟铁骨铮铮,只好令其退下,三条生命,四个人前赴后继,才保住史实。

齐国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当听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竹简急匆匆赶来,准备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罪状记载史册,见已据实记载,方才返回。由此,史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及《左传》中才留下:“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

这段史实唯真求实,乃中国“良史”的典范,太史兄弟恪尽职守、宁死不屈,不愧民族脊梁之代表,至今读之,犹铁骨铮铮。

历史上,史官们对于记录史料颇为认真,字斟句酌,斤斤计较。帝王和史官的关系,极为复杂,一个要“自称我长”、“掩恶扬”,一个要“直书其事,不掩其瑕”";一个要文过饰非,一个要“君举必书”;一个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一个要对后人“申以劝诫”。

这样一来,两种目的,两个标准,南辕北辙,形成两种力量的尖锐矛盾和较量。

在封建君主专制下,常常是权力压倒亢直者,屠刀强过笔杆子,史官们处境何其难也,屡遭厄难,也正因于此。

在今天看来,这几位史官们似乎有些迂腐,然却令人敬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崔杼弑其君”
历史上最有血性的史官:短短五个字的历史记录,三条命才保下
齐国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做崔杼,他有一天突...
传统文化|齐文化经典故事——秉笔直书
史官和记者
为了写下这五个字,三位官员先后送命,还有其他人抢着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