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小越听话的孩子,长大过得越辛苦?过来人:习惯性“讨好”罢了
孩子们常常被教导要“懂事”、要“听话”,这样爸爸妈妈才会喜欢你然而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他们开始了讨好的生活。
苏玛听闻朋友家的小孩受伤了,就准备买点礼物上门慰问。当天苏玛拿出一大盒玩具,把它递给了小孩。小孩并没有直接伸出手拿,而是转头看了眼妈妈。苏玛看到朋友摇了摇头,孩子就开口说:阿姨,我不能收”苏玛没有吭声,直接把礼物放到了一旁的柜子上。
临走前,苏玛语重心长的跟朋友说:孩子太懂事了,但也过得很辛苦他总是看着你的眼色行事,这样到了社会上,会被别人欺负的。你这毛病得改改了。”朋友点了点头说:“我会注意的。
听话的背后是“缺爱”
姜思达的父母在他五年级就离婚了,他在一档节目中提到了这段记忆,他说当时他以为父母会有一句“对不起”,可父母却只要求他理解他们。
这给当时的他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可他只能去理解,别无他法。
另外,他的原生家庭还教会他“察言观色”,一家人一起吃饭,他就会小心翼翼的观察每个人的动作和神情如果父母两人情绪都不好,他就会试着调节气氛。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因为他缺爱、没有安全感,所以,逼得他不得不理解,不得不去听话。
听话让孩子失去了自我
汐汐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只要他人一开口,她就会答应。有时即便是很为难的请求,她也会答应下来。并不是她心地善良,而是她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去拒绝曾经她也尝试过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却换来了父母的责罚。久而久之,她便不再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味的顺从
后来她“长大”了,她开始不再叛逆,也不再与父亲反驳,同时也不再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展现给他们。
温尼克特是英国的著名心理学家,他曾说过孩子年幼时若是顺应父母,按照父母的要求一步步成长,那么最终就会发展出一个虚假的自体。虚假的自体一旦出现,也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自我,成了没有灵魂的,只会满足大众期待的傀儡。
父母应该说孩子该听的话
李开复曾说:“做我的女儿,不必乖,但要积极,要有独立思考、勇敢尝试的能力。”
其实大多数父母希望的“乖”,其实是一种控制,他们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所以当孩子做出与想法不同的事,父母会格外的生气。那应该如何避免,养出习惯性讨好的孩子呢?
☁️给予充足的爱
孩子们的讨好行为,其实是害怕被父母抛弃。琳卡从小读书就特别的用功,几乎都是名列前茅。可又一次发挥失常,名次掉了特别多,琳卡就一直趴在桌子上哭,也不肯回家。老师后来才了解到,琳卡的父母特别的严格,甚至经常说:要是考的不好,就别回家了。”琳卡把这句话牢记于心,所以才会这么用功读书。
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并且是无条件的,相信他们就不会担心父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抛弃他们。所以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够多陪陪他们,多表达自己的爱。少用威胁的语气和他们进行沟通。
☁️学会倾听他们的想法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们也不例外。虽然是我们生了小孩,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有权利把想法强加于人应当学会放下姿态,好好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不管他们的想法是否幼稚、荒诞,我们都应该去倾听。倾听过后再给出自己的意见也并不迟。
若长期打压他们的内心想法,就没办法锻炼他们的决断能力,以后碰上需要自己决策的事情,他们就会下意识的寻求父母的帮助,没办法真正的独立
☁️放下自以为是,信任孩子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
的确,亦师亦友是比较健康的一种亲子关系,父母既能充当人生导师,给他们指引方向;也可以当他们的好朋友,适时地给予关心。有的父母则是把自己捧得太高了,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会比孩子想得周到,所以就自作主张帮他们,把未来的路都铺成好了。实际上孩子们更希望父母能当避风港,可以让他们放心的去闯去经历。所以我们也要放下自以为是,相信他们会过好自己的人生。
枕边育儿寄语:
起初孩子们可能仅仅是讨好父母,以后他们会开始讨好更多的人,朋友、老师、上司等等,都是有可能的。讨好的多了,他们的内心也会积攒更多的委屈和不满。这将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最终还有可能引发悲剧你们如何看待孩子的讨好行为?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这三种“讨人厌”的行为,反而说明妈妈很称职,你家娃有吗?
给孩子“理智”的教育,父母应从这几点开始
别让孩子体验习惯性无助
妈妈,等我长大一定不要孩子!
太懂事的孩子,大多活得不幸福
太懂事的孩子,大都活得不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