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娃哭了不能抱"?毁了多少孩子的方法论,你却不自知,赶紧改掉吧

群里有位宝妈说,因为看过"哭声免疫法"的理论,我闺女小时候哭了我也不会抱,时间长了她就不咋哭了。

再大一点,摔倒了或者磕着了哭,我都是跟她说,“没事,没事,你过来妈妈给你吹吹……”,然后让她自己爬起来。

越哭越不要理,哭够了她自己会站起来的,我还觉得培养了孩子的独立和坚强。

后来女儿变得不爱说话,根本不和大人交流了。这位宝妈后悔莫及……

那么,"哭声免疫法",是什么意思呢?是否也曾影响过你呢?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发明的"哭声免疫法",这个育儿理论就是说在宝宝哭泣的时候要延迟一段时间再去抱他,最好是哭了也不要抱,他不哭的时候再抱,随着延迟的时间越来越长,孩子最后就会不哭不闹,变得独立自强,这个"育儿方法论"听起来挺正确的。

按照约翰·华生的方法论,婴儿只对食物产生依恋感,只要给他充足的食物,母亲是可有可无的,而作为妈妈过度的亲情,只会让孩子被娇惯溺爱,在成年后丧失独立自强的精神。

然而,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用"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彻底推翻了约翰·华生的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做了一系列实验,把一只刚刚出生的婴猴放在笼子中养育,然后用两个假猴子代替真母猴,一个是用铁丝做的,另一个是绒布,实验的结果非常令人惊讶。婴猴在不安或者遇到威胁的时候,都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紧紧抱住她。

哈里·哈洛又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这项研究给我们很多非常有意义的启示,对改变传统育儿观念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家长对子女的养育不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次上,想让孩子健康成长要为他们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的积极刺激,这样孩子才能够感觉到父母的存在。也能够从那里得到安全感。

虽然有的时候宝宝特别能粘人,但是这正好说明了他们有特别积极的情绪对亲人有依恋感,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保障,也是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基础。

宝宝和家长之间温暖亲密的接触联系,能够更愉悦的体验到亲人的情感。

《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如果母亲能够对婴儿的啼哭做出迅速反应,那么,孩子啼哭的频率就会越来越低。这种敏感的、反应性强的抚养方式更能够培养情绪平稳的婴儿,因为看护者能够在婴儿变得过于焦虑前就安抚他们。”

以前看过一个知乎的问题,小孩子哭了是不能随便抱的,否则会惯坏他,也就是说婴儿哭闹时不要抱!

反之:如果在大街上看到流浪的小猫小狗还会喂点儿吃的,或者发个朋友圈感慨一下,怎么到了自己养孩子时就如此冷酷无情。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发现,快速回应宝宝的啼哭,结果是最终使宝宝的啼哭减少。

当宝宝哭时,家长应该及时走近宝宝,观察他为何啼哭,分析原因,没有无缘无故哭泣的孩子,抱起宝宝检查一下,看看宝宝需求什么,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或许孩子就是想让母亲抱一抱。

科学研究发现,婴儿啼哭超过30分钟, 会损害婴儿发育中的大脑,导致以后出现认知障碍。

很小的宝宝都只能用哭声来告诉妈妈。所以,妈妈能做的就是,在平时要多和孩子接触,观察孩子,当你足够了解宝贝的时候,自然能够分别出孩子哭声背后的需求,然后及时回应,满足孩子的需求就好。

枕边育儿寄语:

母要消除宝宝不舒服的因素,在宝宝哭泣时,第一时间抱起他们,给予有足够的安全感,逐步感受到关爱,建立起对家长的信任,和父母有的依恋关系的孩子,将来会更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人际关系也特别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婴儿哭闹请马上抱起来安抚
婴儿一哭就抱会不会被惯坏?答案跟你想得不一样!
残忍的恒河猴实验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推翻一套坑人的育儿法,拯救无数儿童
「七田真小课堂」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马上抱?两个实验给你答案
3月龄宝宝猝死,马伊俐发怒,为人父母没有捷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