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侵略式养育,影响孩子的人格独立,养育孩子应恪守"心理边界"
最近有位朋友遇到一件让他非常恼火的事情,守寡多年的妈妈恋爱了,这让他非常不开心。"我一直都不同意她和那个老头谈恋爱,他不过只是想找个一个人伺候。"他愤愤的说。朋友结婚后,爸爸因为一场车祸不幸去世,妈妈就和他一起生活,在家照顾小孙子。婆媳和睦一家人都很好。但是自从认识了新的"男朋友",妈妈就像"变"了一个人,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妈妈干脆从他家里搬了出来。让他恼火的是,即便他一再反对,妈妈依然我行我素。


在我看来,他和母亲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互相侵略"型亲子关系。于是和朋友聊起了妈妈对他的控制。果然,他的生活也几乎是妈妈一手"定制的。"从上什么兴趣班,到大学报考专业,再到选择爱人。虽说不是绝对控制,也基本都参考了妈妈的意见。然而当他长大,控制和反控制的角色双方改变了,但模式却没有变。
亲子间的"侵略"
闺蜜带着4岁的儿子唐宇来玩,因为第一次来我家做客,孩子比较害羞。大宝拿着变形金刚满地乱跑,唐宇则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闺蜜就拉着儿子走到大宝面前,说:哥哥能不能和我们一起玩啊?"大宝点点头,说:"你喜欢机器人吗?"还没等唐宇开口,闺蜜马上说"对啊,我们很喜欢的。"


让我惊讶的是,整个对话闺蜜都用的是"我们"的口吻,而那个小男孩,始终没有说话。虽然这只是他们生活中的小小片段,我却看到了家长对孩子的"侵略",这种行为,还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亲子关系中。


扮演管理者: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作为家长,我们普遍认为自己会比孩子更有经验、更正确,能找到对孩子有好处的方式。一般来说这种想法没什么问题,但一旦变成绝对,爸爸妈妈就会不自觉地变成一个孩子的管理者,家则成为了一座监狱。
《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的妈妈对主持人说,她不能允许朱雨辰吃不健康的东西,每次拍戏,都会把酒店房间搞成一个小厨房,给他煲粥做健康饮食。不出所料,在儿子的伴侣选择上,她也有明确的想法。其实在她心里,孩子永远是她的一部分,如果把一个人比作国家,这是就彻彻底底的"侵略",亲子之间是没有边界的。
●充当拯救者:曾经有位朋友跟我说,她在家里就是吃力不讨好。早晨起来11岁的女儿正对着镜子给自己梳头发,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尝试。她看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过去帮她,没想到女儿嫌这嫌那,最后母女吵了一架。她没有意识到,女儿正在逐渐长大,而这次争吵其实跟女儿不想让她再充当"拯救者"有关。在亲子关系中,母亲更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在婴儿时期,母亲确实扮演着"拯救者"的角色,但是当宝宝逐渐长大,有些宝妈却"入戏太深"不愿意从这个角色中走出来。
●拒绝分离:育儿专家通常会强调,如果父母不断的控制孩子,会导致孩子过度依赖,难以独立。但在观察中我发现,当因为父母的"侵略"形成"依赖"的孩子一样会用"拒绝分离"来入侵父母的"生活"。
就像文章开头,我那位对妈妈再谈恋爱,非常气愤的朋友一样。
真正的成长就是建立"心理边界"
亲子间的"侵略"行为,根源在于对"心理边界"的无视。而随着控制从行为到心理,边界会不断的被破坏。父母不会一直强势,孩子也不会一直被控制。当亲子之间边界模糊,只能导致不断升级的冲突,让双输的结果成为必然。


☆ 孩子的心理边界如何发展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说,2-6个月的婴儿期是正常的共生期,之后的都是病态共生。
孩子成为独立的人的过程,就是和父母建立心理边界,拥有自己"疆土"的过程。而这个"边界",则是在宝宝在和宝爸宝妈以及其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在新生儿阶段,宝宝完全依赖于妈妈,没有独立的自我。当3-4个月左右,婴儿能自主活动时,就会进入边界建立的"练习期"。二宝在翻身阶段,拉都拉不住的翻身就是这种边界建立的表现。次后孩子会逐渐建立言语、情绪、所有权、思维等边界,比如会说:"这是我的""我不高兴"。
如果孩子能在完整的建立自己的"国界",那么他就更容易变成一个"开放"的人,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和你说:"妈妈帮帮我。"而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也会善于妥协和求助。


☆ 心理边界是否完整决定孩子是否成熟
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写道:在与孩子的关系中,父母能否保持界限,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能否丰盛。
带大宝上跆拳道前,有十几分钟的等待时间,我都会在楼下星巴克喝上一杯咖啡。咖啡馆里有很多带娃上培训班的父母。隔壁桌有位小男孩,妈妈要去买饮料,对他说:宝宝,妈妈去买咖啡,给你买牛奶好吗?虽然看起来只有三岁左右,小男孩却说"不我不想和牛奶,我想喝橙汁。"其实看一个孩子是否完整的建立了边界,看他是否会礼貌的拒绝就能知道。
往往在三岁左右,如果孩子能够做到如下三点,那么他大概率就拥有很好的边界意识
1、与他人建立亲密感情联络,但不至于因为分离而丢掉自我、失去自由;
2、对他人说恰当的"不",而不必担心失去对方的爱;
3、接受他人的拒绝,而不因此冷落对方。
学会和孩子划清界限
《自私的父母》一书中说: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站在旁观的角度,以更宏观的角度准确地感受父母体会到的苍白、恐惧和孤独"。
大概每个老父亲老母亲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边看着学步期的孩子腿脚利索的奔向远方,一边惆帐着他怎么长的这么快。二宝出生让我重温了一遍大宝长大过程中我的种种感受,更让我能站在一个比较理性的角度看待孩子如何生长出自己的"边界",以及我们该如何和他们划清界限。


1)、退后一米。宝宝学着照顾自己的过程中,总有很多"灾难时刻",用杯子喝水却灌了自己一身,学骑车摔的鼻青脸肿等等。妈妈们总会第一时间去帮助他们,想想看我们总是说:"来妈妈给你弄。"却因此让他的事情,成了我们的事情
一个朋友对我说,孩子已经快3岁了,还不愿意自己吃饭,坐在餐桌前面看着妈妈说,妈妈我要吃这个。所以在孩子学习全系技能的时候,最好退后一米,站在旁边保证安全,至于事情还是要让娃自己来完成,成就感会帮他建立边界。
2)承认孩子的感受。
"妈妈我困啦"
"怎么可能,你下午睡了三个小时啊"
"爸爸我不想吃这个"
"你喜欢吃啊,快尝尝"
这样的对话如果出现在两个大人间,"心理边界"一定会让其中一方觉得感受被无视。但在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中,却经常出现。无视孩子的情绪,深层次原因就是对"边界"否定。
黄教主的话来说就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身处这样的否定中,孩子很难发展出正常的边界。当他长大要么过分依赖父母,压抑自己感受。要么就会深沟高垒封闭自己,形成双重人格。


3) 、说,不是件好事儿。二宝进入叛逆期已经半年了,如果评选半年来他说的最多的词,那排在第一的一定是"不",排在第二的是"我不"。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就会在很多方面宣誓"主权",在我们看来有时候甚至有点"神经"。但是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的态度很关键。如果在孩子看起来不听话的时候,对他说,你要是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妈妈生气了。
无疑是在传达一个信号,如果你有自己观点,就会惹恼别人。许多人因此发展成一种"讨好型人格",即便别人的要求已经侵害了自己利益,或者违背自己想法,也不敢明确说不。
枕边育儿寄语

其实在中式家庭中,建立边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作为爸爸妈妈我们不但要时刻保持理性和自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边界,保护他们已经建立好的边界。同时,或许我们作为儿女,也要用智慧和温和的方法,在自己和父母间重建某些边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会倾听的父母,再累也教不好孩子
别让二宝的到来伤了大宝的心!
孩子不爱学习,专注力差,与「老母亲」有关
“你是我生的,我还管不了你了?”|纠缠型母亲与关系混淆
李嘉欣与8岁儿子共浴,惹争议:没有边界感的父母,有多可怕?
家庭教育(8):父母爱孩子的边界和界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