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发脾气总会打人?关键在培养“绪管理能力”,你做对了吗?

导读:日本心理学家繁多进《如何导正孩子的坏习惯》一书中提到:孩子有“欢破坏东西、乱打人”等暴力倾向。而现实中很多家长也发现:孩子发脾气时总会打人。

或许是因为不满父母和老师的管教,又或者是因为跟小伙伴们发生矛盾,生气时总是免不了动手打人,这是一种孩子无法管理自己情绪的体现。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学会管理情绪、正确地表达情绪。

文慧家孩子脾气很大,一生气就会锤墙、撞头、摔东西。原本以为他只是在家里这样,直到后来接到幼儿园老师给文慧打来的电话,告诉她,孩子在学校跟小伙伴闹矛盾,竟然出手打人,而且已经不止一次了,文慧才知道,原来孩子是个“问题孩子”

文慧很难过,也在反省自己教育的失败。孩子一直以来都无法正确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文慧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才会造成这个局面。后来,文慧试着引导孩子,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也终于有所成效,孩子也很少再发脾气打人了。

孩子发脾气就打人?科学研究:缺乏情绪管理能力

科学表明,2岁的孩子就会对不满意和不喜欢的事物进行攻击了。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愉快和对他人的不满、排斥。

这个时期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愉快就会反抗,这是本能,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为表现。

很多孩子在产生不良情绪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于是学着爸爸妈妈打小孩、小伙伴们打人的样子,或者学习动画片里打人的举动,通过打人这种手段来表达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说,打人,是孩子抒发情绪的一种方式。

如何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第一,体会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会想要有人能看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安慰和理解。有些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认为只要不理睬,孩子就不会继续发脾气了,这样的方式其实是欠妥的。父母这时候视而不见,孩子就会用更加夸张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比如打人,如果这样更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反而会加强孩子的打人行为,再想让孩子停手就比较困难了。所以,遇到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情绪的接收,与孩子“共情”,可以对孩子说:“有什么不顺心的,可以告诉爸爸妈妈吗?”,倾听孩子的内心,拥抱孩子,及时冷却他的不良情绪,冷静下来再沟通!

第二,转变孩子发脾气时的宣泄方式。

孩子通过打人来宣泄情绪时,父母不要斥责孩子,而要让孩子知道,有不良情绪是正常的,但是打人这种行为不对,并不能解决问题。大家还记得“小男孩钉钉子又拔出钉子”的那个故事吗?发脾气时可以去钉钉子,可以换另外一些方式去宣泄

比如哭出来、转移注意力、向他人倾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而打人的行为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给别人带来了伤害。

所以,在孩子出现打人的情况时,父母可以教会孩子一些宣泄情绪的方式,给孩子宣泄情绪的空间。我就经常告诉草莓说:“打人是最不理智的解决方法,打了人自己还痛呢,实在忍不住了,就去打枕头出出气”。

第三,允许孩子有不良情绪。

林清玄先生说过:“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所以,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而有些父母在看到孩子发脾气时,就会说:

“你要是再发脾气、再闹,我就把你丢出去,不让你回家了”。

“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

“……”

长此以往,孩子的负面情绪无法表达出来,想哭哭不出来,想要有人注意到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能表达,只能憋在心里,很容易形成人格障碍。孩子会变得寡言少语、不擅交际,甚至变得冷漠。而一旦爆发情绪,就会做出难以想象的举动。因此,宝爸宝妈们要记住,不要刻意去纠正孩子的不良情绪,有脾气从来就不是什么坏事情,重要的是能够控制情绪。

除了以上几点,家长还要注意这些:

第一,与孩子共情并不意味着盲目接纳孩子的想法,而是要与孩子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首先必须让孩子明确打人是不正确的,告诉孩子最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武力解决问题是最野蛮的解决问题手段,然后可以问问孩子:“那你觉得自己打人对吗?”,传达出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以后不要再轻易动手打人。

第二,父母应该起好带头作用。布赖特说过,暴力决不是一种治世良药。父母动不动就打孩子,就是在以行动告诉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以打人”。因此,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然孩子也不会服气。



写给家长朋友们:

成人对孩子的世界和行为不能够有正确的认识,这是父母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教育孩子的根本原因;而孩子没能够正确处理问题,是因为孩子只会用最本能的行为去处理问题。所以,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的行为,当下一次遇到孩子发脾气还打人的时候,可以试试这些方法,相信不久之后,孩子就能克服“打人”这种不良习惯了。

欢迎留言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用羡慕别人的孩子,父母做到以下几点,孩子离优秀不远了
妈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帮助
自觉的父母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1岁是不懂,2岁是挑战,3岁后成习惯!往往是家长无意间强化了孩子的打人行为
孩子遭遇心理压力的信号和缓解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