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淘宝与微信到底谁封杀了谁?

作者:开氪团队 来源:36氪

【一个真相】

淘宝与微信到底谁封杀了谁?

点我,免费领牛股
广告

2013年11月22日,淘宝正式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四年过去了,当年的事实逐渐变得模糊,很多人已经搞不清楚,淘宝和微信到底谁封杀了谁。

封杀来得并非毫无征兆,在屏蔽微信之前,淘宝已经禁止淘宝卖家张贴微信二维码,甚至禁止卖家提到“微信”这个词。2013年11月22日那天,用户在微信中点击任何淘宝链接,都会被淘宝强行导向手机淘宝的下载页,这样,微信就成了手机淘宝的推广渠道。

对于为何要将来自微信的访问拒之门外,淘宝当年给出的理由是:“微信不安全,我们屏蔽了。”这个理由荒谬得让人怀疑,他们自己都会忍不住笑出来。手机淘宝方面表示:“大量用户反映,通过微信朋友圈或者营销号发来的链接点击进入了伪造淘宝店,掉入钱物两空的陷阱,有的用户还误入钓鱼链接,支付账号和密码被套取,银行卡里的资金被盗空,威胁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和安全。”

“微信一天不安全,我们一天不开放。我们只对安全开放。”淘宝的公关负责人用一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语气对封杀行动做了概括。

展开剩余80%

当然,微信很快就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停止将淘宝相关链接导向淘宝网站,代之以直接提示用户,要访问的网址“已经被淘宝屏蔽”。到这一步,淘宝和微信合作完成了屏蔽的闭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两家公司,共同谱写着这一曲开放之歌。

这就是四年前的封杀真相。如果这是一场战争,第一枪是淘宝打出的。至于双方你来我往互射多轮之后,倒下的却不是它们两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用户,用户不得不接受两家大公司的这种敌对状态,不得不习惯于它们的敌对带来的麻烦。

实际上,淘宝的腔调一点都不陌生,早在2008年,它在屏蔽百度搜索引擎爬虫的时候,用的也是类似的腔调。2013年,淘宝封杀美丽说、蘑菇街等第三方导购网站,也是为了“保护淘宝卖家利益”。一次又一次的封杀,卖家可供选择的推广手段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下向阿里巴巴购买流量这一条路。这就是阿里巴巴营收保持高速增长的秘密,它封掉了几乎所有的外部流量——搜索、导购、社交互动,等等。在世界任何地方,这些本来都是卖家可以自主选择的推广渠道,但在淘宝平台,流量成了过去的“官盐”,阿里巴巴拥有独家经营权。

对于淘宝四年前的封杀,腾讯当时的官方回应称,微信、易信、Line,包括阿里自家出品的“来往”,业界每个通信社区类App都会有用户发表的链接。淘宝这种强制封杀的做法,伤害了用户的沟通体验,令人遗憾。“微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和众多B2C商家都保持良好的合作,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体验”。

但是腾讯从来都不是那个“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的开放原教旨主义者。你唱着高调diss我的,对不起,我一定原样diss回去。有时候,腾讯的提防还真不是多余的。为了方便占便宜、薅羊毛,避免被微信这样的系统轻易识别,阿里巴巴还注册了一大堆类似pjl5.com、cvz5.com这样的垃圾域名,用做垃圾站的手段,鼓励它的用户灌入别人家的产品和服务中。这些垃圾域名的数量有多大,无从考证,但阿里巴巴为薅别人羊毛,占别人便宜,挖空心思,殚精竭虑,此心昭昭,日月可鉴。一家已经近50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仍然这么鸡贼,这么锱铢必较,确实值得创业者好好学习。

四年了,这两家公司仍然没什么长进,它们之间的攻防战仍在日复一日地演练着。我仰起头,打量了一下这俩巨人,不由得地下头,长叹一口气。

【3个途径】

创业公司扩张的3个途径

1、增加品类

举个例子,对电商平台来说,增加新的品类通常就是获得广大受众的最佳途径。比如亚马逊,一开始只是卖书,但是现在,凡是线下有的,你几乎都可以在亚马逊上买到。亚马逊的扩张战略中有一个很有趣的部分,就是它会根据超市、大卖场的销售情况来灵活调整自己网站上的商品品类,如果其他商家的某一种特定产品卖得不错,就会吸引来亚马逊的目光,它就有兴趣把这种产品也放在自己的网站上。

这就是为什么增加品类可以成为扩张策略的一种方法,他们可以先观察一种新的商品在市场上的关注度和被认可情况,然后决定是不是要纳入自己的平台。不过,也不是所有市场都可以参考亚马逊的策略。比如说,美国有一家叫AbeBooks的公司,也是一个图书销售网站,主要卖稀有、绝版的图书。它虽然在稀有图书这个垂直领域有一定的地位,但面对亚马逊的竞争,最后也没能通过增加品类来完成扩张,最后,AbeBooks在2008年被亚马逊收购了。

2、面向主流用户

对于社交平台来说,面向主流用户是一种不错的扩张策略。比如,Facebook最开始就只是面向大学生,之后才向所有人开放。它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Facebook一开始就是为社会主流受众打造的产品,赢得他们的喜爱之后,继续把这种体验复制给了更多的人。

而对比来看,其他社交平台之所以达不到Facebook的用户量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原本就只是为相对小众的群体打造的。比如Snapchat的阅后即焚功能,最开始的时候,一部分人好奇,但是大部分人对于这种玩法并不太感兴趣。所以说,对于社交平台这类工具来说,最开始是否为主流用户提供了足够良好的体验,这会直接制约它们后期的发展。

3、扩大“垂直受众”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你的目标受众群体增长足够快,你就不必扩展到不同的类别或新的受众,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扩张策略。

比如说,Lululemon是一家运动装备零售商,主要面向那些喜欢瑜伽的群体。在瑜伽成为大家追捧的一种主流健身方式之前,这家公司就已经成为了垂直市场的前几名,再之后,随着对瑜伽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Lululemon的目标客户也越来越多。他们还把自己的公司发展成一个生活方式品牌,吸引了那些实际上不练瑜伽的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里颠覆商业模式,谁又能颠覆阿里?
懒人周报 | 亚马逊CEO闹离婚;张小龙解读微信;今日头条、快播王欣将推社交产品
阿里股价屡创新高背后的亮点与危机
【观点】不到三月市值蒸发超千亿,拼多多成了京东的大麻烦
亚马逊品牌分析(ABA)详细解读
2014天猫、淘宝双十一数据直播: 2014年双十一交易额571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