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中国古代“地球”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在中国古代“地球”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1. 盖天说

    盖天说是我国最古老的宇宙说之一。大约可以追溯到商周之际,甚至更早,在不周山的神话里就有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说法。到了汉代盖天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西汉中期成书的《周髀算经》是盖天说的代表作。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即:天地都是圆拱形状,互相平行。

    “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观念在中国天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这一观念当产生于国家建立之际黄河中游两个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尧都陶寺和禹都王城岗——的日影观测实践。这两个地点观测到的夏至日影分别为1.6尺和1.5尺,也就是《周髀算经》和《周礼》所记载的两个夏至日影长度。通过对早期长度和距离的分析证明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近当时的1000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明史上日影测量和大范围地理测量相继开始的特殊时期,由此产生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理论观念。

    七衡六间图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盖天说。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早起有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七衡六间图”有七个同心圆,每一个圆为一衡,衡与衡之间为一间,衡间相去一万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一百步,每一衡表示太阳在不同季节的运行轨道。每年冬至,太阳沿最外一个圆(外衡)运行。

    七衡六间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大地的朴素认识。六间说和现代的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有着一定程度的吻合关系。

     

    2、浑天说

    浑天说是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浑天说的理论是太阳、二十八星宿等星体,像车轮一样,上下转的结果。

    浑天说比盖天说进了一步,它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整个圆球。

     

    3、纬度的出现

    唐代一行受诏改历后组织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工作。这次测量,用实测数据彻底地否定了历史上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错误理论,提供了相当精确的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

    当时测量的范围很广,北到北纬51 度左右的铁勒回纥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约北纬18 度的林邑(今越南的中部)等十三处,超出了现在中国南北的陆地疆界。这样的规模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是空前的。

    测量的东西范围介于东经114.2度—114.5 度之间,差不多在同一经度上(即刘焯所说的“南北使正”)。总计白马至上蔡526 里270 步,北极高度相差1.5 度,从而得出大约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北极高度相差一度的结论。这实际上给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的长度。一行的测量值与现代值相比,相对误差大约为11.8%。

    一行和梁令瓒等设计制造水运浑象。这个以水力推动而运转的浑象,附有报时装置,可以自动报时,称为"水运浑天"或"开元水运浑天俯视图"。

    水运浑天仪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运转,能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并可以测定时间。这个浑天仪改进了汉代科学家张衡的设计,注水激轮,令其自转,昼夜一周,除了表现星宿的运动以外,还能表现日升月落,当然比张衡的水运浑象仪更加精巧、复杂了。所以,当水运浑天仪造成之后,置于武成殿前,文武百僚观看后,无不为其制作精妙,测定朔望、报告时辰准确而叹服,共称其妙。

     

    4、经度的发现

    经度的发现,中国史明确记载,出现于1220年,耶律楚材之手。耶律楚材以前的中国天文学家清一色不知道经度概念。这个概念耶律楚材称之为里差。

     

    经度,加上之前一行提供的纬度数据。一个天文学家,只要稍微求证一番,便立即能总结出地球概念出来。到此,地球概念已正式出炉。成果便是1267年,元代天文学家制作了地球仪。

     

    ·赵友钦《革象新书·注》(赵友钦弟子朱晖或再传弟子章濬注,三人都是元代人)便说:“地体虽浑圆,百里数十里不见其圆,人目直注,不能环曲。试泛舟江湖,但见舟所到之处隆起,而水之来不见其首,水之去不见其尾。洞庭之广,日月若出没其中,远山悉在环曲下,不为障也。测北极出地高下,及东西各方月食之时刻早晚,皆地体浑圆,地度上应天度之证。”《革象新书》的这段内容就是元代天文学家,全球首次明确记载该如何证明地球概念。但这时候,元人还没想出用“地球”一词来形容我们生活的星体,便写为“地体”。

    中国地球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两千余年的积累和发展,直到1267年,才能正式形成。

    据说古希腊早在公元前4世纪,便形成了地球概念。古希腊有什么举国之力来完成这个测量?以希腊的弹丸之地,如何测量的?又为什么在古希腊之后的两千年间没有什么发展?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西方学习了中国的技术又据为己有,仅此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伪史最大克星中国天文学史
古人用什么看星星 肖雅文
经线
博古论今│中国治器计时【二】
漏水转浑天仪
阆中名人 —— 落下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