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医药行业系列之天然药材替代品

[转载]医药行业系列之天然药材替代品

(2012-10-08 07:57:42)
标签:

转载

分类: 板块个股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
    由于部分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等原因,一些动物源药材逐渐稀缺或被限用,资源品属性导致药材价格暴涨。个别中药瑰宝已经变成“奢侈品”,消费人群越来越窄,不利于中药传统的推广和流传,甚至中药传统组方不得已而失传。中成药领域亟需疗效相近、价格便宜、易于产业化的替代品。
    一、动物药材资源枯竭,亟需替代品
    1、中药瑰宝或因名贵药材枯竭而消失
    中药材按来源划分,一般可分为动物源、植物源和矿物源。多数植物源中药材通过人工种植可以实现再生,矿物源一般储量丰富,也不会出现短缺。而贵细药材中,动物源由于野生动物保护等原因产量逐渐枯竭,如麝香、虎骨、牛黄、犀角等。如果没有了这些能够发挥重点药效的中药材,很多中药瑰宝组方将逐渐消失,人类将失去一笔巨大财富。
    2、一些名贵药材的研究生产现状
    目前,SFDA 批准了人工麝香、体外培育牛黄、人工虎骨等替代品,人工蛇胆、人工熊胆还在研究开发中,没有上市销售。
    SFDA批准的部分动物源中药材替代品
               人工麝香                 体外培育牛黄             人工虎骨
    市场空间   20亿                     200亿                    20亿-30亿
    需求量     3000kg-5000kg            200-300吨                20吨-30吨
    获批时间   1993年批准为一类新药,   1997年批准为一类新药,   2003年批准人工虎骨粉及
               2004年SFDA批准文号       2003年SFDA批准文号       胶囊为一类新药
    专利情况   国家保密品种             国家专利                 国家专利
    国药准字   国药准字Z20040042        国药准字Z20030011        国药准字Z20030079
    价格       5.46万/kg                6万/kg                   -
    临床效果   主要药理作用与天然麝香   等同于天然牛黄           药理、药效指标无明显差异
               基本相同
    配方使用   等同天然麝香             等同天然牛黄             尚未列入《国家药典》
    收入规模   超过5亿                  5000万                   1亿左右
    生产厂家   北京联馨药业(未上市)     武汉健民大鹏             金花股份
    排他性     独家                     独家                     独家
    二、人工麝香——天然药材替代的典范
    1、传统古方,配药麝香不可或缺
    麝香是麝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能,在中药中被广泛应用于急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治疗。麝香是中药细料中最重要、不可缺少的品种之一,在我国中药处方中,有近11%处方需麝香作为配药。
    独特的药理作用使麝香成为许多国宝级传统中成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西黄丸、麝香保心丸、片仔癀、云南白药、六神丸等。
    含麝香国宝级传统中药及公司情况
    药品名       生产企业          2011年企业收入    中成药收入占比
    片仔癀       漳州片仔癀药业    10.22亿           54%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         113.12亿           39%
    安宫牛黄丸   北京同仁堂药业     6.11亿           99%
    苏合香丸     北京同仁堂药业     6.11亿           99%
    西黄丸       北京同仁堂药业     6.11亿           99%
    麝香保心丸   上海和黄药业                       -
    六神丸       上海雷允上药业                     -
    2、麝类濒危,天然麝香实行配额专供制度
    由于过度捕猎,我国麝香资源急剧减少。据测算,全国每年需麝香3000-5000kg,按每头产香10g计算,每年需捕杀90-150万头。而目前的野生资源已经无法满足药用需求,几十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麝类数量的急剧减少,现存麝类濒危,国家林业局2003 年3 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类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禁止猎捕麝和收购麝香的行为,这意味着野生天然麝香作为名贵中药材料时代的终结,天然麝香供应仅可依靠人工养殖。2007 年,发改委《关于调整部分含天然麝香药品价格的通知》对天然麝香实行配额使用,仅允许五家企业、四种药品使用天然麝香,并改由市场定价。这使本已窘迫的天然麝香供给雪上加霜,中药市场急需优质替代品。
    目前仅允许五家公司、四种中药使用天然麝香
    序号  药品通用名称  生产企业                剂型    规格          单位  2004年最高限价  零售价
    ⑴    八宝丹胶囊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胶囊剂  0.3g*10粒     盒     165            180
    ⑵    安宫牛黄丸    北京同仁堂              蜜丸    3g(天然牛黄)  丸     160            560
    ⑶    片仔癀        片仔癀                  锭剂    3g*1粒        盒     125            280
    ⑷    六神丸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小水丸  10粒*6支      盒      17.2           20
                        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小水丸  10粒*6支      盒      17.2           20
    3、天然到人工:麝香获得巨大成功
    面对麝资源日益严峻的局面,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就已着手研究天然麝香的替代物。人工麝香在1993 年完成临床研究,并获批成为中药一类新药,此后逐步完成对天然麝香的替代。
    人工工麝香于 1993 年完成临床研究,获批为中药一类新药,此后逐步完成对天然麝香的替代,取得巨大成功。人工麝香价格5.6 万/公斤左右,据粗略估计2011 年收入规模超过5 亿元。人工麝香的成功有两点原因: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严格限制天然麝香的使用;与天然麝香几乎等同的药效。   
    三、体培牛黄:下一个人工麝香
    体外培育牛黄是工厂化的环境中,模拟牛胆结石的生成原理,通过微生物发酵生成,是天然牛黄理想的代用品。国家药监局已认定体培牛黄效果等同于天然牛黄,2010 版药典执行后,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随着原料药和制剂的自主推广,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体培牛黄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将复制人工麝香的巨大成功。
    1、千金易得,天然牛黄难求
    牛黄即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是备受我国中医界推崇的一味名贵中药,具有清心、开窍、凉肝、息风、解毒之功效。天然牛黄千百年来一直靠宰牛偶尔获取,药品极度稀缺,优质牛黄价格最高达20 万元/公斤,甚至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牛黄由于其特殊疗效,用途非常广泛。在4500 多种中药中,含牛黄成分的就有600 多种,每年天然牛黄需求量约5000 多公斤,而这一市场伴随我国医药市场的升级扩容还在不断增长中。与巨大的牛黄市场需求不相称,我国天然牛黄每年仅400-700 公斤左右的产量,远远无法满足牛黄市场的需求。
    另外,由于牛黄的累积需时间的沉淀,而随着农田机械的推广,耕牛逐步为速成的肉牛替代,本已匮乏的天然牛黄更加捉襟见肘,天然牛黄急需优质替代品。
    2、体外培育牛黄是天然牛黄的理想替代品
    为缓解牛黄药材的供需矛盾,自 1972 年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即陆续批准了3 个牛黄代用品,人工牛黄、体内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目前三种方法均已实际应用于牛黄生产中,体外培育以其质量可控,成本低廉,在三种牛黄生产方法中具有绝对优势。
    体外培育牛黄是天然牛黄的最佳替代品
    类别      生产方法                             特点                               价格
    人工合成  按照天然牛黄的主要成分——胆红素、   工艺简单、价格便宜、药效很差,胆   200元/公斤
              胆酸、胆固醇、无机盐等,人工配制的   红素含量仅为0.7%,远低于天然牛黄
              一种牛黄代用品                       35%的标准,药效无法评价
    体内培植  用人工方法促使牛体产生的胆结石,可   质量参差不齐,工艺难以控制,成石   优等品
              看作人工引导产生的天然牛黄           时间长(半年-1年半),难以规模化     16-20万元
                                                   生产                               /公斤
    体外培育  在工厂化的环境中,模拟牛胆结石的生   可与天然牛黄等同使用,质量可控、   5-7万元
              成原理,人工合成的牛黄代用品         安全隐患小,一周成石,价格是天然   /公斤
                                                   牛黄的1/3 左右
    而从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药理形状与疗效比较可以发现,体外培育牛黄同样具有绝对优势,是天然牛黄的完美替代品。
    3、政策规范市场,利好体外培育牛黄
    由于天然牛黄价格奇贵,而天然牛黄供给严重不足,不法商家假冒商品曾一度充斥市场,牛黄市场比较混乱,假冒伪劣十分猖獗。自2004 年起,国家各部门相继对牛黄的使用做出规定,同时肯定了体外培育牛黄可作为天然牛黄替代品的作法,规定42 种急诊或重病药方中牛黄必须使用天然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这42种处方年均牛黄需求4000kg,占年均天然牛黄总需求量的80%以上,政策暖风助推体外培育牛黄市场的发展。
    2010 年4 月,国家发改委《调整定价药品目录》通知,今后标注以“天然麝香”、“天然牛黄”入药的中成药,将不再由政府定价,而改为实行市场调节价。这将利好于含体外培育药材成分的中成药。
    4、体培牛黄入药有望实现单独定价
    事情正在其变化——牛黄解毒片获单独定价
    国家发改委发文(发改办价格〔2012〕85 号)明确牛黄解毒片区分人工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制定不同价格,使用体外培育牛黄入药的牛黄解毒片,在国家发改委制定价格之前,由各地发改委制定临时零售价格。湖北省规定(鄂价农医规[2012]48 号)外培育牛黄入药的牛黄解毒片0.35g*6 片最高零售价格暂定为24.8 元,0.35g*12 片最高零售价格暂定为48.4 元。新疆等省市也规定了相同的临时价格。
    早在 2004 年,国家药监局就明确体培牛黄可以等量替代天然牛黄,然而使用体培牛黄的中成药一直不能单独定价。目前,天然牛黄一公斤约30 万元,体培牛黄6.5 万元,而人工牛黄只有200-300 元。下游制剂企业使用体培牛黄替代人工牛黄,就相当于大幅提高了成本,却不能提价,只能压缩盈利空间,这严重打击了体培牛黄使用的积极性。因而,单独定价是体培牛黄使用受限的症结。
    此次,国家发改委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区分体培牛黄和人工牛黄定价,在降价的大背景下,实属不易,再次充分肯定了体培牛黄的地位。有关渠道了解到,体培牛黄入药单独定价还将扩展到其他品种。定价政策上的重大突破,这将大大提高下游制剂厂家使用体培牛黄的积极性,变化正在进行中,体培牛黄的迅速放量值得期待。
    牛黄解毒片空间广阔,将成为体培牛黄需求的驱动器
    一般地,含人工牛黄的牛黄解毒片的主要组分是由人工牛黄、大黄、黄芩、桔梗等组成,功效是清热解毒,通便、消炎,一般在咽炎、流感及肺部感染时会应用。据估计,人工牛黄的市场规模在10 亿元左右,如果全部转换成使用体培牛黄,则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60 亿元左右。
    目前,武汉健民参股子公司健民大鹏已完成体培牛黄解毒片的生产、销售准备,即将展开大规模市场推广。临床资料显示,牛黄解毒片使用体培牛黄入药效果更优,色素沉积等副作用更少。提价后的牛黄解毒片属于医保全额报销,临床推广不存在障碍。随着非基药招标的展开,健民大鹏的体培牛黄解毒片将迎来爆发性增长,将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四、人工虎骨:原料药处境尴尬
    近现代以来,由于对虎类的过度捕杀,造成虎类数量的急剧下降。出于对野生动物保护,1993 年国家将虎骨从《中国药典》中删除,禁止使用天然虎骨及虎骨组成的制剂,这标志着天然虎骨作为中药材料历史的终结。因而,人工虎骨的原料药市场比较有限,只能在衍生品市场找增量,比如虎骨粉胶囊、虎骨酒等。
    1、虎数骤降,天然虎骨成绝唱
    虎骨即虎的骨骼,是我国名贵珍稀动物药材之一,具有固肾益精、强筋健骨、益智延年、舒筋活血、通血脉、强筋健骨等功效。近现代以来,由于对虎类的过度捕杀,造成虎类数量的急剧下降。以东北虎为例,1976 年我国仍拥有151 只野生东北虎,而至1998年该数字骤降至10 只左右,我国野生虎类虎类岌岌可危,天然虎骨供给严重不足。
    而政策方面,虎类的繁殖能力极弱,物种稀少,1988 年起我国即将虎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格予以保护。1993 年更将虎骨从《中国药典》中删除,禁止使用天然虎骨及虎骨组成的制剂,这标志着天然虎骨作为中药材料历史的终结。
    2、人工虎骨疗效接近天然虎骨,但原料药市场有限
    人工虎骨粉是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参与,历经13年研制成功的国家一类新药,2003年入选中国十大医药科技新闻,获“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证书,国家发改委授予该产品“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现代中药专项)项目”称号。人工虎骨与天然虎骨具有高度相似性,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等病症疗效显著。
五、其他可能药材替代的研究进展
    1、人工蛇胆—常用中药的成分替代
    蛇胆是一味常用中药,最早见于《名医别录》。为眼睛蛇科动物眼镜蛇、金环蛇或游蛇科动物灰鼠蛇的胆囊。这三种蛇胆合称为三蛇胆,其他蛇的胆亦可药用。蛇胆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平喘抗炎等功效,目前蛇胆的药用主要以配制各种复方蛇胆制剂为主,市场上常见的中成药有蛇胆川贝液,蛇胆解毒丸,牛黄蛇胆川贝等。
    常见蛇胆制药
    序号产品名称        生产厂家                    规格         零售价(元)
    ⑴   蛇胆川贝液      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0ml*6支      11.00
    ⑵   蛇胆川贝枇杷膏  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38g / 瓶     12.00
    ⑶   蛇胆川贝散      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0.3g*2瓶       1.80
    ⑷   蛇胆陈皮液      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    10ml*6支/盒   23.20
                         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    10ml*10支/盒  36.20
    ⑸   牛黄蛇胆川贝    山东孔府制药有限公司        10ml*6支      13.00
    蛇胆历来为中医清热解毒所推崇,民间亦有许多自用方法,包括蛇胆酒、蛇胆汁酒、蛇胆真空干燥粉、蛇胆丸等,排除药用也有较大的需求量。
    目前全国 200 多家中药厂生产一种以上的蛇胆制剂,约需200 吨以上的商品蛇胆作为原料。其中,厂商又以生产蛇胆川贝口服液为主,全国蛇胆川贝口服液生产所需蛇胆约占蛇胆需求市场52%。
    而近年来随中国人力成本上升,养蛇业的成本提高较快。以最普通的蕲蛇为例 2006 年售价为900 元/条,而到2011 年已上升为1700 元/条,增加近一倍。随着养蛇成本的上升,蛇胆的成本自然水涨船高了。
    人工蛇胆的研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卫生部、湖北省科委资助下,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牵头研发。经过10 年的研究,于90 年代初研制成功,并在1997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CN1144657)。与天然蛇胆相比,人工蛇胆的理化与药理性质基本与其一致,并有较小的毒副作用。
    人工蛇胆目前已完成全部制造工艺的研究,并做过初步毒性试验,现处在中试工艺研究过程。
    已完成本品全部制造工艺研究(包括配方设计配方成分合成产品稳定性质量控制等临床前研究,并反复做过药效学等有关研究,结果极为理想,还做过初步毒性试验(但未做长期毒性及生殖毒性试验) 另外,现正在进行中试工艺研究
    2、人工熊胆—活熊取胆替代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熊胆入药最早载于《唐本草》的“熊脂”项目下,明朝的《本草纲目》也有详细论述。熊胆功效应用广泛,在传统660 种中医药学典籍中约有366 部记载了熊胆的功效应用及方剂配伍,主要用以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生肌美颜等。
    熊胆历来为中药名贵药材,古时以猎杀黑熊等获取,取材极为困难。1983 年活熊取胆技术自朝鲜传入后供给有所改善,以熊胆粉替代熊胆的直接使用,但仍难彻底改变供小于求的局面。1993 年林业部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养熊场的紧急通知》停止黑熊颁发驯养繁殖许可证,此后一系列关于黑熊养殖的规范性政策使得熊胆供给更加受到限制。
    2012 年,归真堂上市,其以黑熊活熊取胆方式获取黑熊胆汁,引发人们对熊胆获取方式道德层面的思考。虽然事后国家目前暂未有相关政策出台,但这一事件的爆发,将会使熊业的管理更加趋紧。
    国家配给资源
    以熊胆粉替代熊胆的直接使用,虽然增加了熊胆类药材的供应量,但国家对养熊许可证的限发使供给增长缓慢,资源有限。
    目前我国有 68 家生产规模在50 头黑熊以上的大中型养殖企业,黑熊存栏数量1 万只,其中取胆熊约有6000~8000 只,其余为繁殖熊或幼熊。养殖规模在200 只以上的企业有10 多家,熊胆粉生产企业主要有延边白头山制药有限公司、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熊胆粉主要生产企业
    序号公司                     养熊规模   主要产品
    ⑴ 延边白头山制药有限公司   2800+      熊胆粉、复方熊胆清肝颗粒
    ⑵   黑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0+      熊胆粉、熊胆胶囊、熊胆黄芩滴眼液(5ml)等
    ⑶   绿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1800+      熊胆粉
    ⑷   归真堂药业               1200+      熊胆粉、清甘茶
    另一方面,由于药材的稀缺,国家在资源的分配方面也有许多限制。自 2004 年12 月国家林业局等5 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熊资源保护及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对熊胆资源进行规定后,其他政策陆续出台,对使用熊胆粉的中成药、中药新药、使用熊胆粉的医院都进行了限制。
    政策审批之路艰难
    熊胆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熊去氧胆酸,人工熊胆即以优质天然熊胆为样本,通过人工合成具有熊去氧胆酸功效的产物。人工熊胆的研发始于1983 年。1983 年,由国家卫生部牵头,组织了沈阳上百名药学专家,研究人工熊胆制品。1997 年,已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二期临床后一直审批未果,一方面可能确实是研究产品些许指标未达到要求,另一方面至今仍无法获批上市。   
    六、天然药材替代趋势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稀缺中药材资源的中药传统组方等,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若无法进行量的扩张,则盈利模式难以复制。看好天然药材替代的趋势,这将解决稀缺资源“量的扩张”的问题。具体而言,体外培育牛黄已获批,市场空间广阔,推荐拥有体培牛黄项目的武汉健民。
    600976 武汉健民
    600080 金花股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珍宝动物药——熊胆 麝香 牛黄 虎骨
全球视野下的中医药
【一日一药】熊胆
放开它们:“替身”找到了!【家庭真验方】
平民吃得起的几道可替代名贵食菜
​片仔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