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散文粗读节录3——附草书69件
来自话题
#畅游墨海,书法学习
1.7万篇

★袁枚(1716-1798)

《小仓山房文集》:

卷一

《長沙弔賈誼賦》句:聖賢每汶汶而蹇屯兮,歷萬祀而不知其故也!

《不繫舟賦(有序)》句:渺三山之在望,登一室之如舟。


。。。洵足以解巾遐矚,退食澄懷,意行緩帶,小憩流杯。坐繞芝蘭之契,手栽桃李之材。睹籬落而心殷稼穡,聽波聲而夢繞黃、淮。畫戟香而空階花墮,牙旗揚而水面風來。然而事本無常,舟原不繫。星且移宮,泉非擇地。攬物化之推遷,歎人生之如寄。朝雖拕乎中流,夕不知其所至。。。舟之泊也,共萬物以安恬;舟之行也,聽江風之位置。。。攀慈航而難再,空揭厲於波中。其能無挽紼鷟而詠志,托雲物以歌風也哉?

《青山招主人賦(有序)》句:君欲采兮果在林,君欲釣兮魚在渚。君欲觀大江之波濤兮,吾則聳峰而高舉;君欲吸九霄之沆瀣兮,吾則吐朝霞而待取。。。及少壯之不登臨兮,老孛窣(bosu意为跛行)而何以上高丘?

《秋蘭賦》句:露以冷而未晞,莖以勁而難折。瓣以斂而壽永,香以淡而味逸。商焱為之損威,涼月為之增色。留一穗之靈長,慰半生之蕭瑟。予不覺神心布覆,深情容與。析佩表潔,浴湯孤處。倚空谷以流思,靜風琴而不語。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蘭獨不然,芬芳彌多。秋兮秋兮,將如蘭何?

《山问》句:我是以立身乎黠癡之半,食飲乎清濁之間。


卷十

《張曰恒遺稿序》句:詩者,心之聲也。生詩來矣,身雖不至,而其心固已至矣。

《陶西圃詩序》句:孔子曰:「情欲信,詞欲巧。」梁簡文云:「人品貴謹嚴,文章須放蕩。」

《蘭陔堂詩序》句:讀詩者,得古人所言,不如得古人所不言。〔注:若欲得其不言,须深知其所言也。〕

卷十二

《随园四记》句:人壽百年,悅吾目不離乎四時者是,藏吾身不離乎行坐者是。

卷十五

《與是仲明書》句:書能使人智,亦能使人愚;能使人谦然不足,亦能使人傲然自恃。


卷二十一

《高歡、宇文泰論》句:取天下者,馬上也;治天下者,非馬上也。開國者必使其治天下之心,勝其取天下之心,而後可以固本而垂基。

《姚崇、宋璟論》句:夫仡仡矜矜,萬仞壁立,立於朝,使百辟消其邪心,此臣道之如山者也。宋璟是也。靜深有謀,涵蓋一切,「惟幾也能成天下之務」,此臣道之如海者也。姚崇是也。然而山雖高,蛟龍不居;海雖渾,變化不測。。。嗟呼!從來君子之自為,往往多疏;小人之防身,往往多密。。。豈其工於防君子,而拙於防小人哉?。。。讀史至此,不能不掩卷而深感慨焉。


卷二十二

《愛物說》句:婦人從一,而男子可以有媵侍,何也?曰:此先王所以扶陽而抑陰也。〔以阴阳说适于此,谬也,谁说圣贤无荒诞?〕

《清说》句:清,美名也。有大力者以美名震之而不移,則有大力者以惡名誘之而更不動。知此者,可以立身,可以觀人。

《玩古者說三篇》句:人老而尊,物古而玩,宜也。人壽不如物,而以物之壽者為娛,人之情也。。。物隨年古,今與古環流無窮,則物亦環流無窮也。然而古长今削;古繁重,今輕訬;古幬而廉,今庣而揱;古奇侅而攫閷,今薜暴而堙替。今以往其佻巧儇變,又不知其何所極也!


卷二十三

《書戾太子傳後》句:古之賢君知其心之不可貪也,而操而存之;知人才之不可棄也,而禮而養之。


《黄生借书说》全文: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随园诗话》句:庄子曰:“忘足,履之适也。”余亦曰:忘韵,诗之适也。。。尝言: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卷一)。。。改诗难于作诗,何也?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力万气,求易不得,竟有隔一两月,于无意中得之者。刘彦和所谓“富于万篇,窘于一字”,真甘苦之言。(卷二)


。。。诗有认假为真而妙者。唐人《宿华山》云:“危栏倚遍都无寐,犹恐星河坠入楼。”宋人《咏梅花帐》云:“呼童细扫潇湘簟,犹恐残花落枕旁。”有认真为假而妙者。宋人《雪中观妓》云:“恰似春风三月半,杨花飞处牡丹开。”元人《美人梳头》云:“红雪忽生池上影,乌云半卷镜中天。”。。。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梦中得诗,醒时尚记,及晓,往往忘之。似村公子有句云:“梦中得句多忘却,推醒姬人代记诗。”。。。黄允修云:“无诗转为读书忙。”方子云云:“学荒翻得性灵诗。”刘霞裳云:“读书久觉诗思涩。”余谓此数言,非真读书、真能诗者不能道。(卷三)


。。。姜白石云:“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诗便不俗。”。。。谚云:“读书是前世事。”余幼时,家中无书,借得《文选》,见《长门赋》一篇,恍如读过,《离骚》亦然。方知谚语之非诬。毛俟园广文有句云:“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诗虽小技,然必童而习之。入手先从汉、魏、六朝,下至三唐、两宋,自然源流各得,脉络分明。(卷四)。。。王道士至淳有句云:“东风大是无知物,吹老春光昼转长。”。。。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寐。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卷五)


。。。白门张启人句云:“书为重看多折角,诗因待酌暂存双。”陈古渔亦有句云:“却恐好书轻看过,折将余页待明朝。”。。。古人所谓诗言志,情生文,文生韵:此一定之理。(卷六)。。。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诗难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雅;否则俚鄙率意矣。。。人有生而潇洒者,不关学力也。傅玉笥先生有句云:“莺花日办三春课,风月天生一种人。”。。。余尝教人:古风须学李、杜、韩、苏四大家;近体须学中、晚、宋、元诸名家。或问其故。曰:“李、杜、韩、苏,才力太大,不屑抽筋入细,播入管弦,音节亦多未协。中、晚名家,便清脆可歌。”(卷七)。。。或有句云;“唤船船不应,水应两三声。”人称为天籁。吾乡有贩鬻者,不甚识字,而强学词曲,哭母云:“叫一声,哭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如何娘不应?”语虽俚,闻者动色。。。诗人爱管闲事,越没要紧则愈佳;所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也。陈方伯德荣《七夕》诗云:“笑问牛郎与织女:是谁先过鹊桥来?”杨铁崖《柳花》诗云:“飞入画楼花几点,不知杨柳在谁家。”(卷八)


。。。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卷十)。。。《全唐诗》凡和尚、道士、仙人,都无好诗;不如才鬼、山魈,却有佳句。(卷十四)。。。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天分。往往古今人持论,不谋而合。。。赵云松《论诗》云:“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卷十五)。。。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又曰:诗可以兴。(补遗卷一)。。。“貌将花自许,人与影相怜。”又:“欲语先为笑,将归又转身。”此种绮语,非六朝人不能。(补遗卷九)


《续诗品(三十二品)》句:空行:钟厚必哑,耳塞必聋。万古不坏,其惟虚空。诗人之笔,列子之风。离之愈远,即之弥工。仪神黜貌,借西摇东。不阶尺水,斯名应龙。。。神悟:鸟啼花落,皆与神通。人不能悟,付之飘风。惟我诗人,众妙扶智。但见性情,不著交字。宣尼偶过,童歌沧浪。

《与程蕺园书》句:古文之道形而上,纯以神行,虽多读书,不得妄有摭拾。。。

《游武夷山记》句: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峭;无复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


《浙西三瀑布记》句: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游丹霞记》句: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与稚存论诗书》句:文学韩,诗学杜,犹之游山者必登岱,观水者必观海也。然使游山观水之人,终身抱一岱一海以自足,而不复知有匡庐、武夷之奇,潇湘、镜湖之妙,则亦不过泰山上一樵夫,沿海中一舵工而已矣。。。昔人笑王朗好学华子鱼,惟其即之过近,是以离之愈远。董文敏跋张即之贴,称其佳处不在能与古人合,而在能与古人离。诗文之道,何独不然?。。。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落笔时亦不甚愉快。肖子显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庄子曰:“迹,履之所出,而迹非履也。”


《上尹制府乞病启》句:人虽草木,必不谢芳华于雨露之秋;水近楼台,益当效涓滴于高深之世。。。伏念枚东浙之鄙人也,世守一经,家徒四壁。对此日琴堂之官烛,忆当年丙舍之书灯。授稚子之经,划残荻草;具先生之馔,撤尽环簪。余胆罢含,断机尚在;未尝不指随心痛,目与云飞!。。。春晖寸草,养志八年。然而萱爱家乡,种河阳而不茂;笋生冬日,觉梓里之尤甘。客秋之莼菜香时,堂上之鱼軿返矣。

《铜鼓赋》句:八面七星之迹,谁知九敲三挝之技。逺而望之,若朱云離被于實鼎。近而察之,若绿羽璘编于万重。。。霜降钟鸣,雷出地奋。汉宫击瓦而屋尘皆飞,秦铎驱山而草木悉震。发清机于地籁,依稀仙阁高鸣,振元气于鲸鱼,恍若钧天可近。

《楹联新句》句: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自题)。。。太守风清,江左依然迎谢傅;先生来晚,山中久已卧袁安。(赠金陵太守谢锽)。。。胜地怕重往,记当年丝竹宴诸生,回头是梦;名园须得主,幸此日楼台逢哲匠,著手成春。(题南京清凉山小仓山房)

★程晋芳(1718-1784)

《文木先生传》句: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注:文木、敏轩皆为吴敬梓字号。橐,布袋。〕


★纪昀(1724-1805)

《阅微草堂笔记·(卷1-6)滦阳消夏录》句:汉儒之学,非读书稽古,不能下一语;宋儒之学,则人人皆可以空谈其间。。。理所必无,事所或有,类如此,然实亦理之所有〔有命题为《搬运术》者〕。(卷一)。。。此辈结党营私,朋求进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势孤则攀附以求援,力敌则排挤以互噬;翻云覆雨,倏忽万端,本为小人之交,岂能责以君子之道。(卷四)。。。相交者交以心,非交以貌也。夫人心叵测,险于山川,机阱万端,由斯隐伏。(卷五)

《阅微草堂笔记·(卷7-10)如是我闻》句:余尝谓小说载异物能文翰者,惟鬼与狐差可信。(卷七)。。。自古圣贤,却是心气和平,无一毫做作,洛闽诸儒,撑眉弩目,便生出如许葛藤。(卷十)

《阅微草堂笔记·(卷11-14)槐西杂志》句:以理断天下事,不尽其变。即以情断天下事,亦不尽其变也。。。气机所感,鬼神通之,所谓至诚则金石为开也。。。深岩幽谷,不见不闻,惟凝神导引,与天地阴阳往来消息,阅百年如一日,人能之乎?。。。人与人同类,强凌弱,智绐愚,宁相惜乎?魅复遇魅,此事殊奇,天下之势,辗转相胜,天下之巧,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岂一端所可尽乎?(卷十二)


《阅微草堂笔记·(卷15-18)姑妄听之》句:圣贤依乎中庸,以实心励实行,以实学求实用;道学则务语精微,先理气,后彝伦,尊性命,薄事功,其用意已稍别。圣贤之于人有是非心,无彼我心,有诱导心,无苛刻心;道学则各立门户,不能不争,既已相争,不能不巧诋以求胜,以是意见,生种种作用,遂不尽可令孔孟见矣。(卷十六)

《四库经部总叙》句: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

《四库史部总叙》句:史之为道,撰述欲其简,考证则欲其详。莫简于《春秋》,莫详于《左传》。。。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子部总叙》句: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百家方技,或有益,或无益,而其说久行,理难竟废,故次以术数。游艺亦学问之馀事,一技入神,器或寓道,故次以艺术。。。。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凡能自名一家者,必有一节之足以自立,即其不合于圣人者,存之亦可为鉴戒。

《四库集部总叙》句:锺嵘以求誉不遂,巧致讥排;刘勰以知遇独深,继为推阐。词场恩怨,亘古如斯。。。大抵门户构争之见,莫甚于讲学,而论文次之。


★戴震(1724-1777)

《孟子字义疏证》句:孟子言「養心莫善於寡欲」,明乎欲不可無也,寡之而已。人之生也,莫病於無以遂其生。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仁也;欲遂其生,至於戕人之生而不顧者,不仁也。。。夫人之異於物者,人能明於必然,百物之生各遂其自然也。(卷上)。。。道,猶行也;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卷中)。。。孟子言「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謂人人由之。。。智也者,言乎其不蔽也;仁也者,言乎其不私也;勇也者,言乎其自強也;非不蔽不私加以自強,不可語於智仁勇。(卷下)


《戴东原集·与某书》句: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原善》句:君子之于问学也,如生,存其心,湛然合天地之心,如息。。。天下之道尽于顺,天下之教一于常,天下之性同之于德。。。明乎天地之顺者,可与语道;察乎天地之常者,可与语善;通乎天地之德者,可与语性。。。卉木之(株)〔枝〕叶华实,可以观夫生;果实之白,全其生之性,可以观夫息。是故生生之谓仁,元也。(卷上)。。。人有欲,易失之盈;盈,斯悖乎天德之中正矣。(卷中)。。。言乎以小利悦上,以小知自见;其奉法似谨,其奔走似忠;惟大君灼知其小,如乱之恒由此起,故曰「必乱邦」也。(卷下)

★蒋士铨(1725-1785)

《鸣机夜课图记》句: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王昶(1725-1806)

《游珍珠泉记》句: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


★赵翼(1727年—1814年)

《陔余丛考》句:颜师古曰: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总言之也。按《后汉书。循吏传》“白首不入市井”注引《春秋井田记》云: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此说较为有据。(卷四)。。。盖上古之事荒远难稽,史册所垂已残缺失次,而必以意为贯穿附会之,自多窒碍也。(卷五)。。。直至有宋,士大夫始以节义为重,实由儒学昌明,人皆相维于礼义而不忍背,则《诗》《书》之有功于世教,匪浅鲜矣!(卷十七)。。。章草虽起于汉时而魏、晋间体尚未备,习之者亦少,为草书必经营结撰,摹形揣势而始成,故倍难于真书,非如后世之习用便易。(卷二十一)。。。班固论扬雄曰:凡人贵远贱近,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足动人,故轻其书。王充《论衡》亦云:画工好画古人,不肯图近世之士者,尊古而卑今也。贵鹄贱鸡,鹄远而鸡近也。(卷四十)。。。成语洪容斋谓:世俗称引成语,往往习用为常,反不知其所自出。“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相饶”,杜牧诗也。“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诗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见《家语》孔子论叔仲会之语。亦见《大戴礼》及《汉书。贾谊传》、米元章《海岳名言》。)。。。十指有长短,痛惜皆相似。(曹子建诗。)。。。世乱奴欺主,年衰鬼弄人。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皆杜荀鹤诗。《坚瓠集》亦载之。俗语云:势败奴欺主。)。。。最恨年年握针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蕴玉《贫女吟》。)。。。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见《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见《庄子。逍遥游》。)。。。君子之交谈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山木篇》,又见《礼记》。)。。。《韩诗外传》太公谓武王曰:“爱其人者,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及骨馀。”。。。胆欲大而心欲小。(见《淮南子》。后孙思邈亦有此语。)。。。《宋书》孝武以张岱为新安王子鸾别驾,谓之曰:“无谓小屈,终当大伸也。”(卷四十三终)

《檐曝杂记》句:蝦蟆銜雹。湖莊又云:甘省多雨雹,大者或擊斃牛馬。每雹時,輒有蝦蟆千百飛入空中喧叫,口皆有雹噴下,蓋龍氣所攝而上也。用鳥槍轟之,始散去。(卷四)。。。詩看用事,字看用筆,畫看用墨。。。小說載:李空同督學江西,一生偶同姓名。李出對句云:「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應聲對曰:「費無忌、長孫無忌,公無忌,我亦無忌。」。。。張誼宦遊紀聞:安南使入朝,出一對云:「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腦。」程篁墩對曰:「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卷五)


《廿二史劄记》句:两汉之衰,但有庸主而无暴君,亦家风使然也。(卷二)。。。是古时先生或称先,或称生,不必二字并称。。。王莽僭窃,动引经义以文其奸。其侮圣言以济其私也如此!〔注:文革以来此等文奸济私者更是出尽花样,至今不绝如缕。〕(卷三)。。。古人习一业,则累世相传,数十百年不坠。盖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所谓世业也。工艺且然,况于学士大夫之术业乎!。。。昔人以气节之盛,为世运之衰,而不知并气节而无之,其衰乃更甚也。(卷五)。。。古来荒乱之君,何代蔑有,然未有如江左宋、齐两朝之多者。。。夜梦一女子骂其悖虐无道,帝怒,于宫中求得貌类所梦者戮之。(卷十一)。。。一代敝政,有不尽载于正史,而散见于他书者。(卷二十八)。。。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卷三十二)。。。合众贤之耳目为一人之耳目,自可各当其用,所谓明日达聪也。(卷三十三)。。。试观古帝王所制礼乐刑政,亦只就伦常大端导之禁之,至于儒者所言身心性命之学,原不以概责之庸众。然则天道之包举无遗,固在人人共见之粗迹,而不必深求也哉。(卷三十四)

《瓯北诗话》句:李青莲自是仙灵降生。司马子微一见,即谓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卷一)。。。宋子京(宋祁)《唐书杜甫传赞》,谓其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大概就其气体而言。。。书生穷眼,偶值声伎之宴,辄不禁见之吟咏,而力为铺张。。。士当穷困时,急於求进,干谒贵人,固所不免。如李白《上韩荆州书》,韩退之《上宰相书》,皆是也。杜集如赠汝阳王及韦左丞诗,因其有知己之雅,故作诗投赠,自无可议。(卷二)。。。东坡《读孟郊诗》则云:'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卷三)。。。以香山诗笔之精当,处处有鬼神呵护,岂患其不传!(卷四)。。。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昌黎之後,放翁之前,东坡自成一家,不可方物。(卷五)。。。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後人震於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於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放翁以律诗见长,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令人应接不暇。(卷六)。。。岂文人之心,能见道而不能守,固如是耶?。。。北宋诗推苏、黄两家,盖才力雄厚,书卷繁富,实旗鼓相当,然其间亦自有优劣。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山谷则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且坡使事处,随其意之所之,自有书卷供其驱驾,故无捃摭痕迹。山谷则书卷比坡更多数倍,几於无一字无来历,然专以选才庀料为主,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此两家诗境之不同也。林艾轩论苏、黄诗:'丈夫见客,大踏步便出去;若女子,便有许多妆裹。此坡、谷之别也。'见《许彦周诗话》。。。山谷诗,如'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潜夫诗话》谓可为律诗之法。又如'与世浮沉惟酒可,随人忧乐以诗鸣',此真独辟蹊径。。。吴曾《能改斋漫录》记'欧阳季默问东坡云:'山谷诗何处最好?'坡不答。季默举其雪诗云:'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亦佳耶?坡曰:'正是佳处'。此虽东坡鉴赏,然终不免村气矣。'。。。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余亦有一联云:'天边圆月少,世上苦人多',似亦不易之论。(卷十一)

《论诗五首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阮葵生(1727-1789)

《茶余客话》句:人之心,神明不测,虚灵不昧,方寸之地,囊括万有,贯通三极,上下古今,无不烛照者也。。。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屡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读书苦乐:冯开之谓读书太乐则漫,太苦则涩。董遇之百遍,考亭之半日,渊明不求甚解,东坡每事一过,庾嵩开卷一尺,王筠重览兴深,其各得轮扁之甘苦者乎!(卷十)。。。诗以理胜,不可有语录气。诗以情胜,不可有尺牍气。诗以识胜,不可有策论气。诗以韵胜,不可有世说气。诗以新胜,不可有词曲气。兼五者之长,而无其流弊,则诗人之诗矣。。。贾岛云:「夜吟晓不休,苦吟神鬼愁。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云:「吟成五字句,捻断数茎须。」此较子安蒙头腹稿,后山闭门觅句,其苦益甚,所谓「高天厚地一诗囚」也。。。佛经云:乐行不如苦住,富客不如贫主。又洞山语录:破镜不重照,落花难上枝。皆有风人之致。。。赤壁赋「吾与子之所共适」,引佛经当作共食,果尔尚得谓之文乎?宋人所见,此类尽多。(卷十一)


。。。李渔撰老子祠联:李渔以女乐游公卿间,偶以文字结纳,初无足观。武昌老子祠至今悬其一联,亦有别致:「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赠吾道友。世间好话佛说尽,又谁知五千道德出我尊师。」(卷十二)。。。拘儒不可与谈玄,腐儒不可与谈道,痴人不可与说梦,达人不可与言命。(卷十五)。。。日读三百字:欧阳公言,《孝经》、《论语》、《孟子》、《易》、《尚书》、《诗》、《礼礼》、《周礼》、《春秋》、《左传》,准以中人之资,日读三百字,不过四年半可毕。。。三难:梨洲先生言:藏书难。或藏而不能读,读而不能文章,兼是三者尤难。(卷十六)。。。吾有题画诗云:少年多狡狯,老笔渐纷披。气韵从何得,心无赞毁时。。。书与画不同,画有离合,一幅之中而好丑互见。书法如禅,是则都是,非则都非。是非之间,间不容发。是者,虽稊稗瓦砾,皆妙道也。非者,虽佛言祖语,皆糟粕也。。。展玩书画,有五不可:灯下,雨天,酒后,俗子,妇女也。〔注:灯下不可因火,雨天不可因潮气,酒后不可因轻慢,俗子不可因语薄,惟妇女不可则令卫夫人断肠耶!〕(卷十七)。。。赵松雪遇笔有宛转如意者,辄剖之,取其精毫别贮之。萃三管之精,令工总缚一管,则真草巨细无不可。(卷十九)


★钱大昕(1728-1804)

《弈喻》句: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

《答王西庄书》句:去其一非,成其百是;古人可作,当乐有诤友不乐有佞臣也。

《镜铭》全文:人苦不自知,嫫母自以为西施。贤哉镜机,子直谅,世无比。尔妍尔媸,明以示尔。问焉弗隐,舍焉弗愠。吾将就尔正之,庶几有征而信也。【译】:人们苦于不自知,本来是丑女嫫母,却自以为是西施。镜子的素质贤德,正直、信实,世上无人可比。你丑你美,明明白白地显示给你。问它不隐瞒,不用它也不恼怒。我将就你来端正自己,也许可以有证据而可信。

《十驾斋养新录》句:吾闻天道远,人道迩。求福于天不若求福于己,作善者不求福而福来,作不善者不求殃而殃至。

《文箴》全文:文以贯道,言以匡时。雕虫绣帨,虽多奚为。博而孱守,默而湛思。非法不服,先哲是师。窃人之言,以为己词。欺世啖名,为识者嗤。文依于行,若木有枝。本实先拨,枝其萎而。


《世纬序》句:德可以润身,文足以经世。儒者立言,当为万世生民虑。文章须有裨名教,经史自可致治平。

《半树斋文稿序》句:文之古,不古于袭古人之面目,而古于得古人之性情。

★汪辉祖(1730—1807)

《双节堂庸训》句:前室王宜人尝诵“吃亏时节便宜在;贵买家私受用多”二语,不知所本,义明理足。吾子孙能世世书为座右箴,必有食其报者。(卷二治家)。。。遇小人无礼,当容以大度。即宜公言,亦须稍留余地,庶不激成瑕衅。。。不幸与君子同过,犹可对人;幸与小人同功,已为失己。。。故刚正若难逢时而坚守不移,终为人重。。。欲处处讨好,必处处招尤。。。事事涵养气度;即处处开扩识见。至事理明彻,终为人敬礼。。。受一番侮,发一回愤,愈侮愈愤,黾勉有成,故知受侮者方能成人。。。言出老成人,须反覆寻绎,不可以其易而忽之。(卷四应世)


★姚鼐(1732-1815)

《古文辞类纂自序》句:夫文无所谓古今也,惟其当而已。得其当,则六经至于今日,其为道也一。。。学之至善者,神合焉;善而不至者,貌存焉。

《惜抱轩文集》句:

卷一·论

事故君子求乎道,细人求乎技。君子之职以道,细人之职以技。使世之君子,赋若相如、邹、枚,善叙史事若太史公、班固,诗若李、杜,文若韩、柳、欧、曾、苏氏,虽至工犹技也。技之中固有道焉,不若极忠谏争为道之大也。(翰林论)。。。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易》曰:“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其能视且履者幸也,而卒于凶者,益其自取邪!


。。。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注:当下小人之仕祸遗后人者比比皆是,“善探其君之隐”的臣子极其凶险尤为可畏!〕(李斯论)。。。吾尝谓观人之真伪与书之真伪,其道一而已。(贾生明申商论)。

卷三·序

老子之初志,亦如孔子,而用意之过,贬末世非礼之礼,其辞偏激而不平,则所谓「君子驷不及舌」者与!且孔子固重礼之本,然使人「宁俭宁戚」,「下学上达」而已,「庸言之必谨」。逮七十子之徒,推孔子之义极言之,固多高远失中,此亦圣门好古达于礼者之言失也。。。老子云「贵以身为天下」者,言不以天下之奉加于吾身为快,「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以是为自贵爱也。(老子章义序)。。。庄子之书,言明于本数及知礼意者,固即所谓达礼乐之原,而配神明、醇天地与造化为人,亦志气塞乎天地之旨。(庄子章义序)


卷四·序

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大,快平生之志。(左仲郛浮渡诗序)。。。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者也。其胸中所蓄,高矣、广矣、远矣,而偶发之于诗,则诗与之为高广且远焉,故曰善为诗也。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之伦,忠义之气,高亮之节,道德之养,经济天下之才,舍而仅谓之一诗人耳,此数君子岂所甘哉?。。。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心手之运,贯彻万物,而尽得乎人心之所欲出。(敦拙堂诗集序)。。。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者也。其胸中所蓄,高矣,广矣,远矣。。。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心手之运,贯彻万物,而尽得乎人心之所欲出。(荷塘诗集序)。。。大丈夫宁犯天下之所不韪,而不为吾心之所不安。(徐六阶时文序)。。。夫草木之荣华,同本而迟速异时。夫守己不变以俟时者,此亦士信道笃自知明之一端也。(陈仰韩时文序)。。。夫诗之于道固末矣,然必由其人胸臆所蓄,行履所至,率然达之翰墨,扬其菁华,不可伪饰。(朱二亭诗集序)


卷五·题跋。。。

卷六·书

夫道有是非,而技有美恶。诗文皆技也,技之精者必近道,故诗文美者命意必善。(答翁学士书)。。。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夫朝为之而暮悔,不如其弗为;远欲之而近忧,不如其弗欲。(复张君书)。。。天下所谓文者,皆人之言,书之纸上者尔。言何以有美恶,当乎理,切乎事者,言之美也。。。徒为文而无当乎理与事者,是为不足观之文尔。。。所孜孜而为者,君子之事也;津津而言者,君子之言也。。。士守其言,则为端士。。。古今所贵乎有文章者,在乎当理切事,而不在乎华辞。(复曹云路书)。。。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冯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复鲁洁非书)


。。。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复蒋松如书)。。。夫天下之文士皆慕乎古,操笔向纸,气盛志厉,以为凌出古人之上,而及其成文以较古人,则不如远甚,何也,古今才力有厚薄,而真为学者,其志必不自欺也。虽然,以一段之长短言之,则后人固亦有贤于古者。引其长以益其短,苟有所就,其亦可矣。(复吴仲伦书)。。。大抵高格清韵,自出胸臆;而远追古人不可到之境于空濛旷邈之区,会古人之不易识之情于幽邃杳曲之路。使人初对,或淡然无足赏;再三往复,则为之欣忭恻怆,不能自已。此是诗家第一种怀抱,蓄无穷之义味者也。(答苏园公书)


卷七·赠序

且夫天地之运,久则必变。是故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赠孔约假归序)。。。夫士处世难矣!群所退而独进,其进罪也;群所进而独退,其退亦罪也。。。鱼门处盛名之下、车马尘杂之间,其将释知遗形、超然万物之表,有若声华寂灭、遗人而独立者也。然则鱼门终免世网罗缯缴之患也已!(赠程鱼门序)

卷八·寿序

夫前哲往行之美,而后进不获见者多矣。天既俾其人为贤,必又与以耆耇之寿,然后后之人得承事闻见其嘉言懿行而效法之。其能及是者,岂非幸乎?(孙母张宜人八十寿序)。。。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今夫闻见精博至于郑康成,文章至于韩退之,辞赋至于相如,诗至于杜子美,作书至于王逸少,画至于摩诘,此古今所谓绝魁俊而后无复逮者矣。(王禹卿七十寿序)

卷九·策问

爱奇,史氏通病,岂独子长哉?故审理论世,核实去伪,而不为古人所愚,善读史者也。。。取予进退,莫不归于至当。譬之日月至明,幽隐必照,千载之远,不能欺也。。。夫人难求备,德性多偏,吏之严明者或鲜慈惠,仁爱者或过于宽柔。所谓严而不残,爱民如子,见恶如农夫之去草者,甚难其人。(山东乡试策问五首)


卷十·传 。。。

卷十一·碑文    

夫君子之为善,亦若小人之为不善也,发于至善而不可抑遏,岂寻常义理辞说之所能易哉?故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萧孝子祠堂碑文)

卷十二·墓志铭    

卷十三·墓志铭    

卷十四·记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登泰山记)。。。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游灵岩记)。。。夫人与园囿有时变,而图可久存;图终亦必毁,而文字可以不泯。(随园雅集图后记)。。。天地无终穷也,人生其间,视之犹须臾耳。虽国家存亡,终始数百年,其逾于须臾无几也。而道德仁义忠孝名节,凡人所以为人者,则贯天地而无终敝,故不得以彼暂夺此之常。(方正学祠重修建记)

★罗有高(1734-1779)

《邓先生墓表》句:与人之量则宏矣,而未尝杂以意气;孜孜为善,而未尝有干慕名誉之思;自甘朴学,而耻垂空文以眩世,盖庶几乎知至至之者乎?


★李调元(1734-1803)

《雨村词话》句:诚以词也者,非诗之馀,乃诗之源也。(序)。。。词非诗比,诗忌尖刻,词则不然。魏承班诉衷情云:“皓月泻寒光,割人肠。”尖刻而不伤巧。至唐末初盛,已有此体。如东坡“割愁还有剑铓山”,巧矣,以之入诗,终嫌尖削。。。柳永淫词莫逾于菊花新一阕。。。“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衣姿情无限。留著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少游醉谪藤州,一日,作醉乡春词云:“。。。半耶瓢黄舀。觉倾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卷一)。。。吕渭老卜算子有句云:“若写幽怀一段愁,应用天为纸。”句甚新。。。蒋竹山〔注:蒋捷〕词堆金砌玉,少疏宕。独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甚有奇气。人多不选,今录之。词云:“老子平生,辛勤几年,始有此庐。也学那陶潜,篱栽些菊,依他杜甫,园种些蔬。除了雕梁,肯容紫燕,谁管门前长者车。怪近把,一庭明月,却借伊渠。鬓边白发纷如,又何苦招宾纳客欤。但夏榻宵眠,面风欹枕,冬帘昼短,背日观书。若有人寻,只教僮道,这屋主人今自居。休羡彼,有摇金宝辔,织翠华裾。”又次韵云:“结算平生,风流债负,请一笔勾。盖攻性之兵,花团锦阵,身之鸩,笑齿歌喉。岂识吾儒,道中乐地,绝胜珠帘十里楼。迷因底,叹晴干不去,待雨淋头。休蓍甚来由,硬铁汉从来气食牛。便只有千篇,好诗好曲,都无半点,闲闷闲愁。自古娇波,溺人多矣,试问还能溺我否。高抬眼,看牵丝傀儡,谁弄谁收。”每读之爽神数日。。。张孝祥于湖醉落魄词,有“一点秒波,闲里觑人毒”。毒字而稳,人不敢下。(卷二)。。。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注:分别为秦少游和黄庭坚的排行。〕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注:宋代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真主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卷三)


★章学诚(1738-1801)

《文史通义》句:

卷一

《易》之象也,《诗》之兴也,变化而不可方物矣。《礼》之官也,《春秋》之例也,谨严而不可假借矣。夫子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君子之於六艺,一以贯之,斯可矣。(易教)。。。史氏继《春秋》而有作,莫如马、班,马则近於圆而神,班则近於方以智也。。。《尚书》圆而神,其於史也,可谓天之至矣。非其人不行,故折入左氏,而又合流於马、班,盖自刘知几以还,莫不以谓书教中绝,史官不得衍其绪矣。(书教)


。。。遇有升沉,时有得失,畸才汇於末世,利禄萃其性灵,廊庙山林,江湖魏阙,旷世而相感,不知悲喜之何从,文人情深於《诗》、《骚》,古今一也。。。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班氏固曰:'赋者古诗之流。'。。。赋先於诗,骚别於赋,赋有问答发端,误为赋序。(诗教)。。。至《孝经》,虽名为经,其实传也。儒者重夫子之遗言,则附之经部矣。(经解)


卷三

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史德)。。。人心风俗,不能历久而无弊,犹羲和、保章之法,不能历久而不差也。(天喻)。。。得其是者,不求似也。求得似者,必非其是者也。然而天下之误於其似者,皆曰吾得其是矣。(辨似)


卷四

著作之体,援引古义,袭用成文,不标所出,非为掠美,体势有所不暇及也。亦必视其志识之足以自立,而无所藉重於所引之言;且所引者,并悬天壤,而吾不病其重见焉,乃可语於著作之事也。考证之体,一字片言,必标所出。〔注:当下,几个不学无术之徒对张文宏医生肆意构陷,把张援用他人部分概述的论文举报为剽窃,实在令人不齿。看看古人是如何鉴别抄袭剽窃的对我们会所帮助:袭用成文,所出不标,并不都是剽窃和掠美,而是要看有无体势的原因,文章能否自立有无借重企图等等,以此做出区分。这不是什么双重标准,而是明明白白的不同。〕。。。波者水之风,风者空之波,梦者心之华,文者道之私。止水无波,静空无风,至人无梦,至文无私。(说林)


。。。古今之是非,不欲其太明也;人我之意见,不欲其过执也。。。怯之所以胜勇者,力有馀而不用也。讷之所以胜辨者,智有馀而不竞也。(质性)

卷五

读古人之书,不能会通其旨,而徒执其疑似之说,以争胜於一隅,则一隅之言,不可胜用也。(答客问)


★崔述1740-1816

《考信录》句:大抵古人多贵精,後人多尚博;世益古则其取舍益慎,世益晚则其采择益杂。。。能读书不专为时文者,千百人中或仅得一二人耳。。。(提要)。。。《国语》一书,语多荒唐,文亦冗蔓,乃战国之人取春秋之事而拟其语言者。(王政三大典考)。。。谓白马为非马,岂但战国横议之士能之乎哉!。。。读《豳风》知周之所以王;读《唐风》知晋之所以强。信乎诗之可以观也!(读风偶识)


。。。圣人以一身视天地,故虽寒暑日月之往来,风雨雷霆之过不及,皆能知之而预为之所。。。士之执一说,守一义者,惟其是而已,世俗之臧否岂足为定论哉!。。。读书虽有所得,而环顾四壁茫然无可语者。亦可为之长太息矣!(遗书)


。。。谚曰:“人离乡贱;物离乡贵。”余之意独谓不然。。。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冉氏烹狗记〕。。。(无闻集)。。。叹已往之不可追兮,又何贵乎悲歌慷慨而惜之也哉!〔知非集赋·惜赋〕(顾颉刚1932年辑崔述佚文)。。。一代之中,其初必治,其末必乱,岂一法之先後优劣固殊耶?盖治乱在人事,不可尽诿之於法也。〔封建论〕


。。。夫所谓儒者,大无不该,细无所遗,近不以为易而不举,远不以为迂而不为者,其道则然。〔书方正学《庞统论》後〕(遗书)

★沈起凤(1741-?)

《谐铎》:勿谓一钱甚微也。涓涓不塞成江河,爝火不灭成燎原。吾愿饬簠簋者,自一钱始。”〔一钱落职〕。。。夫我辈读书论世,务须放开眼孔,不可因贤者而护其短,不可因不肖者而没其长。〔两指题旌〕(卷三)。。。康庄大道,即从荆棘中辟之。可知善恶两途,相去不咫尺耳。危哉!〔荆棘里〕(卷四)。。。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材者宜知,用材者益宜知矣。〔壮夫缚虎〕(卷八)。。。壶中日月虽长,一弹指顷耳,齐彭殇之论,洵非妄作。〔蟪蛄郡〕(卷十)。。。一老僧倾听久之,叹曰:“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一遗类矣。”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铎曰;传言愚忠愚孝,有旨哉! 古之乱臣贼子,皆聪明绝顶人也。是故,士不重才而重德。〔老僧辨奸〕(卷十一)

★彭绩(1742-1785)

《亡妻龚氏圹铭》句:。。。彭绩始知柴米价、持门户,不能专精读书,期年,发数茎白矣。铭曰:作于宫,息土中,吁嗟乎龚。〔按:正文仅此寥寥数语却能生动甚至细微,实不易!〕

★汪中(1745-1794)

《漢上琴臺之銘并序》句:夫以夔襄之技,溫雪之交,一揮五弦,爰擅千古。。。聽漁父之鼓枻,思游女之解佩,亦足以高謝塵緣,希風往哲,何必撫弦動曲,乃移我情。。。泠泠水際,時汎遺音。三嘆應節,如賞彼心。朱弦已絕,空桑誰撫。海憶乘舟,巖思避雨。邈矣高臺,巋然舊楚。譬操南音,尚怀吾土。白雲罷歌,湘靈停鼓。流水高山,相望終古。


★洪亮吉(1746-1809)

《北江诗话》句:诗文之以至性流露者,自六经四史而外,代殊不乏,然不数数觏也。。。李青莲之诗,佳处在不着纸;杜浣花之诗,佳处在力透纸背;韩昌黎之诗,佳处在「字向纸上皆轩昂」。。。诗有自然超脱,虽不作富贵语,而必非酸寒人所能到者。(卷二)。。。庐山甲于东南,然最胜者则文殊台之陗,佛手岩之奇,黄龙寺之古树,开元寺之飞瀑,可称四绝。。。杜牧之诗:「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非天下之宽,胸次之宽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忘世之侣,其天机活泼如此。即《陈风》诗人「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之遗意也。。。王文简之学古人也,略得其神,而不能遗貌。沈文悫之学古人也,全师其貌,而先已遗神 。。。 诗可以作可以不作,则不作可也。陆剑南六十年间万首诗,吾以为贻误后人不少。 (卷四)


《卷施阁集》句:百年之父母,生我者是也;历世不易之父母,天地是也。。。天地自生人以来,皆与之相忘矣,故来也无所凝,去也无所滞,不啻率亿万子姓之同过于逆旅也。(父母篇)。。。葢古今来气量之窄者莫如文人,虽以屈原之忠,而衔愤以致自沉;贾谊之达治体,而自伤以致夭折,皆其气量窄之故也。。。吾固谓人不可自命为文人,不得巳为文人,亦当鉴于草木之华、鸟兽之羽毛,而不自炫竒鬻异。元紫芝在陆浑,人不知其能文;陶渊明之在柴桑,人不知其能诗,则善矣。(文采篇)。。。盖闻片壤之安,羌蜋逞其智。一叶之庇,蝼蚁仰其阴。是以吞巨舟者必思江海为家,戴尺木者乃以风云为荫。。。盖闻威劫于外,则不非其非。智昏于中,则非类亦类。是以指鹿作马者刑馀之臣,以鹜当鳬者刀笔之吏。。。是以一世之众饮不竭河,而供之以江海,万夫之勇超不越丈,而限之以城隍。。。是以尘当扬海,故寃禽之志不衰。杵可倚天,则杞国之忧匪细。。。是以朱门矜土木之工,不能以片瓦覆末世。祖宗馔饮食之谱,不能以一饱贻子孙。。。盖闻岐途万千,不当殉之以跬步。今古亿态,不当处之以思议。是以立志可以入世,故万物漂动而金石不流。无心可以贞运,故七曜改色而风云不坏。(连珠三十二首)

《力田铭》全文:朝作夜辍,志在辟壤。带经而锄,念已涉两。思收拙效,巧所不务。布谷布谷,耻学鹦武。

《出关与毕侍郎笺》句:手不能书,画之以指。此则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焉。


《与孙季逑书》句:每览子桓之论:“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及长沙所述:“佚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感此数语,掩卷而悲,并日而学。

★吴锡麒(1746-1818)

《柬奚铁生》全文:舟抵荻港,芦风萧萧,四无行人。渔人拿小舟而出,遥赴夕阳中,“欸乃一声山水绿”。此时此景,得足下以倪、黄小笔写之,便可千古。奉到青藤一枝,伏听驱使。

《简张心甫》句:望宝石诸山,轩豁呈露,笑黛宛然。足下能同一游乎?

★伊秉绶(1754-1815)

《扬州平山堂联句》: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

《赠友联句》: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

《丰湖书院联句》:学焉得其性之所近,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伊秉绶联句》: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赠友)。。。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赠友)。。。学焉得其性之所近;览者将有感于斯文。(题惠州丰湖书院)。。。小住忆坡仙,几经瘴雨蛮烟,依然是风月当头,罗浮对面;凭栏依城郭,趁此落花飞絮,最难得岭南春驻,江左人来。(题惠州西湖朝云墓)。。。几堆江上画图山,繁花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把秾花浊酒,便当作六一翁后,余韵风流。(题扬州平山堂)


★吴鼒[zī](吳及之1755-1821)

《国朝八家四六文钞序》句:夫一奇一偶,数相生而相成;尚质尚文,道日衍而日盛。。。言不居要,则藻丰而伤繁;文不师古,则思骛而近谬。


★恽敬(1757-1817)

《大云山房文稿初集》句:是故君子无近小人则大人之迹不为所诬无近小事则大事之方不为所蔽。(卷一·说地)。。。家臣知有家而不知有国,诸侯之臣知有国而不知有天下,皆大乱之道。。。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于此可以观矣。(卷二·读张耳陈馀列传)。。。二王风流始于元常,葢东汉之末其风气渐及六朝,可以观世变也。。。(卷二·乙瑛碑跋)。。。古之人居下则自修而不求有闻,居上则切切然恐士之失所,有以也夫?(卷三·谢南冈小传)


《游庐山后记》句: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润,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


《答方九江书》:男儿必有自立之处,不随人作计,如蚊之同声,蝇之同嗜,以取富贵名誉也。


★张惠言(1761-1802)

《词选序》句: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曰“词”。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


★沈复(1763-1832)

《浮生六记》句:循塘东约三十里,名尖山,一峰突起,扑入海中,山顶有阁,匾曰“海阔天空”,一望无际,但见怒涛接天而已。。。江中往来小艇,纵横掀播,如浪卷残叶,名利之心至此一冷。。。山东济南府城内,西有大明湖,其中有历下亭、水香亭诸胜。夏月柳阴浓处,菡萏香来,载酒泛舟,极有幽趣。余冬日往视,但见衰柳寒烟,一水茫茫而已。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泉之冠,泉分三眼,从地底怒涌突起,势如腾沸。凡泉皆从上而下,此独从下而上,亦一奇也。池上有楼,供吕祖像,游者多于此品茶焉(卷四·)。。。惟时水天一色,舟平而驶。有白鸟无数,绕船而送,不知所自来。入夜,星影横斜,月光破碎,海面尽作火焰,浮沉出没。。。未申之交,凉风乍生,微雨将洒,乃移樽登舟。时海潮正涨,沙岸弥漫,遂由奥山南麓折而东北。山石嵌空欲落,海燕如鸥,渔舟似织。俄而返照入山,冰轮山水,文鳐无数,飞射潮头。与介山举觞弄月,击楫而歌。樽不空,客皆醉。越渡里村,漏已三下。却金亭前,列炬如昼,迎者倦矣。乃相与步月而归,为中山第一游焉。。。水清鱼可数,荷叶半倒。再折而东,有小村,屏修整,松盖阴翳,薄云补林,微风啸竹。园外已极幽趣。。。月光澄水,天色拖蓝,风寂动息,潮声杂丝竹声,自远而至。恍置身三山,听子晋吹笙,麻姑度曲,万缘俱静矣。宇宙之大,同此一月。回忆昔日萧爽楼中,良宵美景,轻轻放过,今则天各一方,能无对月而兴怀乎?(卷五)


。。。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为真息。息息归根,自能夺天地之造化,长生不死之妙道也。。。人大言,我小语。人多烦,我少记。人悖怖,我不怒。澹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秉灵烛以照迷情,持慧剑以割爱欲。殆非大勇不能也。。。治有病,不若治于无病。疗身,不若疗心。。。游心于虚静,结志于微妙,委虑于无欲,指归于无为,故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有此三少,神仙可到。 酒宜节饮,忿宜速惩,欲宜力制。依此三宜,疾病自稀。。。书不求解而能解,酒不期醉而能醉。且语余曰:“诗何必五言?官何必五斗?子何必五男?宅何必五柳?”可谓逸矣!余梦中有句云:“五百年谪在红尘,略成游戏;三千里击开沧海,便是逍遥。”。。。由一念至于无念,如水之不起波澜。寂定之余,觉有无穷恬淡之意味,愿与世人共之。(卷六)

★焦循(1763-1820)

《雕菰楼词话》句:古人一室潜修,不废啸歌,其旨深微,非得阴阳之理,未足与知也。

《论语通释》句:由一己之性情推极万物之性情,而各极其用。此一贯之道,非老氏抱一之道也。。。惟事事欲出乎己则嫉妒之心生,则不与人同而与人异,小道也,异端也。执其一端为异端,执其两端为圣人。君子和而不同,何也,人各一性,不可强人以同于己,不可强己以同于人。有所同,必有所不同,此同也,而实异也,故君子不同也。。。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何以“仁在其中” ?博学即博我以文,笃志、切问、近思即约之以礼。。。孔子道在一贯,不主执一,故不言精也。。。自命为君子,以异己者为小人,而屏之斥之,此自命为君子者,非君子而亦小人也。

《雕菰集》句:古学未兴,道在存其学;古学大兴,道在求其通。(卷十三·与刘端临教谕书)

★黄丕烈(1763-1825)

《荛圃藏书题识》句:物无轻重,以全为上;事无巨细,以合为奇。

★阮元(1764-1849)

《小沧浪》句:小沧浪者,历下明湖西北隅别业,即杜子美所言北渚者也。鱼鸟沉浮,水木明瑟,白莲弥望,青山向人,至此者渺然有江湖之思。

《北碑南帖论》句:要之汉、唐碑版之法盛,而钟鼎文字微;宋、元钟鼎之学兴,而字帖之风盛。若其商榷古今,步趋流派,拟议金石,名家复起,其谁与归?

《研经室集》句:推明古训,实事求是而已,非敢立异也。。。达也者,士大夫智类通明,所行事功及于家国之谓也。。。圣人之道,譬若宫墙,文字训诂,其门径也。门径苟误,跬步皆歧,安能升堂入室乎?学人求道太高,卑视章句,譬犹天际之翔,出于丰屋之上,高则高矣,户奥之间,未实窥也。

★陈用光(1767-1835)

《送刘松岚为河东道序》句:余又尝谓:近古以来,为诗古文之学者,类多迂疎,不适於用,岂其人之性使然与?

《送刘孟涂南归序》句:有志之士,天之爱之而卒使能成其业者,其亦有数存乎其间耶?。。。虽然,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出见纷华而悦,入闻道义而亦悦,则予夏以为病。与人事为缘,而慎其所靡,则固无异于居肆也。

★吴德旋(1767-1840)

《初月楼论书随笔》句:慎伯〔包世臣字〕论书于唐人后推东坡、思白二家,其言以为东坡雄逸,思白简淡,非馀子所及。此见极与余合。慎伯又云:学苏须汰其烂漫,学董须避其刁疏。汰烂漫则雄逸始显,避刁疏则简淡乃真。斯固然矣。予谓烂漫、刁疏在彼二家,病处亦觉其妍,但恐学者未得其妍,先受其病,不可不知耳。。。海岳行草力追大令、文皇,以驰骋自喜,而不能掩其怒张之习。。。米元章云:草书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此论极是。然唐人草书无不学大令者,大令狂草尽变右军之法,而独辟门户,纵横挥霍,不主故常。姚刑部姬传谓:如祖师禅入佛入魔,无所不可。可称妙论。余谓大令草书虽极力奔放,而仍不失清远之韵。伯高、藏真笔力虽雄,清韵已失,学之者愈似而愈离。。。韩退之石鼓歌云:羲之俗书逞恣媚。书家之病,昔人论之详矣。退之性不喜书,固未知右军书法之妙,且意欲推高古篆,乃故作此抑扬之语耳。。。李西台肥而俗,仅胜周越耳。其时蔡、苏未出,遂擅书名。东坡笔力雄放,逸气横霄,故肥而不俗。要知坡公文章气节,事事皆为第一流。馀事作书,便有俯视一切之概,动于天然而不自知。。。昔人评欧阳率更书如金刚努目、大士挥拳;虞永兴能中更能,妙中更妙。二家之书,余实未敢定其优劣。涿鹿冯铨谓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此言非也。欧亦刚柔内含,学欧而不得其笔,乃有露骨之病;学虞而不得其笔,又岂无肉重之失耶?。。。慎伯谓平原祭侄稿更胜坐位帖,论亦有理。坐位帖尚带矜怒之气,祭侄稿有柔思焉。藏愤激于悲痛之中,所谓言哀已叹者也。。。董思翁云:作字须求熟中生。此语度尽金针矣。山谷生中熟,东坡熟中生,君谟、元章亦尚有生趣。赵松雪一味纯熟,遂成俗派。。。明自嘉靖以后,士夫书无不可观,以不习俗书故也。张果亭、王觉斯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唐人之书法严而力,果然韵趣小减矣。予谓二王以后,趣莫深于少师,韵莫胜于东坡,可以补唐人所未足。。。书家贵下笔老重,所以救轻靡之病也。然一味苍辣,又是因药发病,要使秀处如铁,嫩处如金,方为用笔之妙。臻斯境者,董思翁尚须暮年而可易言之耶!余学书几二十年,所历者皆世人嗤笑唾弃之境,而又不肯安于小成,故数数从业,至今日乃觉有悟入处。倘亦禅家所谓渐修顿证之候乎?然质既驽弱,功力尚浅,能知之而不能至之。而二、三同志,年齿后于余者,以予为识途之马,相从讲论。异时必有造其极者,然后以余言证所得,而信其不诬,则余二十年来所费日力,不为虚枉矣。。。追思往事忽忽十有馀年,而予以臂痛废学亦且十年。年愈增,岁月愈促,老大无成,弥用自愧而已。

《鹪园记》句:盖士之瑰意琦行者,既自以其身不能随时俗俯仰,而耳目所接,卑琐龌龊,适足以发其牢骚愤懑、无聊不平之感,宜其潜隐伏奥,而不肯与当世之人相见也。。。以是隐者之居,其亦可以各学徜徉自恣,而无违世远去之思矣。

★方东树(1772-1851)

《汉学商兑重序》句:道隐于小成,辨生于末学,惑中于狂疾,诞起于妄庸。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句:古今之水不同,同者湿性;古今之文不同,同者气脉也。虽然,使为文者,古人已云云矣,吾今复取古人所云而云之,则古人为一文已足万世之用,而复何待于吾言乎!夫文犹己也,生民以来,四海之众而中有己,立己于此,将使天下确然信知有是人也,则必不俟假他人之衣冠笑貌以为之亦明矣。


★梁章钜(1775-1849)

《浪迹丛谈》句:笔之于纸间,或铺之以诗,不自知其为老衰,亦聊以存一时之泥爪云尔。(续谈·东瓯杂记)。。。昔日倾盖如故,今兹白首如新,此中之作合,天也,非人也。(续谈·致刘玉坡督部韵珂书)


《楹联丛话》句:大明湖中有铁公祠。讷近堂中丞讷尔经额联云:“大节凛东藩,四百载至今如昨;崇祠留北渚,万千劫虽死犹生。”大明湖后有钟离楼,不知何名。联云:“养性承天,仙教源流通圣教;修真得地,济南风景赛终南。”又千佛山中有碧霞宫,联云:“山高则配天,陽鲁陰齐资化育;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

济南城北有北极阁,远对千佛山,俯瞰大明湖,枕城而立,为会垣最高处。有集句联,云:“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可谓工而切矣。(卷之三 庙祀上)


。。。大兴朱文正师撰杭州西湖朱文公祠联云:“由孔孟而来,二千年卫道传经,独振斯文统绪;当光宁之世,五十日格非陈善,允宜此地烝尝。”。。。边育之仪部廷英撰朱子祠联云:“大哉夫子之功,百世权衡,六经羽翼;远矣斯文之统,周程私淑,孔孟闻知。”


。。。长沙有屈、贾二公祠联云:“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騷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分贴二公处,浑成可喜。。。徐文长撰楹联云:“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卷之三 庙祀下)


。。。秦少游、林景熙明礼轩集句云:“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无本不立,无文不行。”学文堂集剑南句云:“文能换骨余无法,学到寻源自不疑。”。。。黄山谷祠云:“直道莫能容,却听雨登楼,薄醉平生无此快;大名长不死,慕落星结屋,论诗异代久相师。”。。。宾州新设琅琊义学云:“地称齐鲁遗风,向四览寻源,略仿古时州有序;我劝师儒设教,视三年敬业,要求初学德之门。”。。。白小山学使镕联云:“智水仁山,在此堂宇;经神学海,发为文章。”(卷之五 廨宇)


。。。阮芸台先生集白香山句,题白公祠云:“但是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天台之万年寺有王藻儒阁老掞一联云:“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松江上海县城隍庙中有豫园,奇秀甲于东南,水石回环,轩亭四映,各极其胜。陶云汀督部小驻园中,各书楹帖以纪之。湖心亭云:“野烟千叠石在水;渔唱一声人过桥。”得月楼云:“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三穗堂云:“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一笠亭云:“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则集《兰亭序》语也。又集前人句题西廊云:“放鹤去寻三岛客;约梅同醉一壶春。”。。。陶怡云云:“方朔少时,二十万言书尽读;傅隆老去,八千余纸手亲钞。”


。。。李笠翁题庐山绝顶联云:“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又云:“遍庐山而扼胜者,皆佛寺也。求为道观,惟简寂观数楹而已。天下名山,强半如是。释道应作平等观,不知世人何厚于僧而薄于道。聊题一联,为黄冠吐气云:'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仙师。’”。。。岳陽楼中有一联,颇壮阔,句云:“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忘却何人所撰。关中周元鼎联云:“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亦颇自然。余谓李西涯有岳陽楼诗句云:“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心。”似可移作联句。近毕秋帆先生一联云:“湘灵瑟,吕仙杯,坐榄云涛人宛在;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则尤见意匠也。(卷之六 胜迹)


。。。济南胜景,以趵突泉为最奇,而楹联语多粘滞。惟石琢堂廉访一联云:“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尚不泥于迹象也。。。济南大明湖前有汇泉寺,中有薜荔馆,面湖而立,为游人宴集之所。全湖胜概,皆在目前。今湖面为荷塘、芦港所隔,舟行须诘曲随之。有旧人联句云:“舟行著色屏风里;人在回文锦字中。”据寺僧云,是前潍县教官郭铭盘所书,尚未知何人所撰也。刘金门先生联云:“四百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孙渊如先生星衍集唐句联云:“地占百弯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大明湖中有小沧浪,湖之南岸即学使者官署。署中池水亦七十二泉之一,与湖相通,池上有小亭。吴巢松学使属余分书“小小沧浪”一扁,赋七古一首为谢,有“荷花如城月如斗”之句,余和答诗,有“名流作主泉作宾”之句,适成对语,因集书一小联畀之,而学使遽归道山,不及悬挂矣。。。独秀峰下有月牙池五咏堂联云:“造物本无私,移来槛外烟云,适开胜境;会心原不远,就此眼前山水,犹见古人。”


。。。胜地壮观,必有长联始称,然不过二三十余字而止。惟云南省城附郭大观楼,一楹帖多至一百七十余言,传诵海内。虽一纵一横,其气足以举之,究未免冗长之讥也。句云:“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嶰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 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 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按:上联之神骏,指金马;灵仪,指碧鸡;蜿蜒,指蛇山;缟素,指鹤山。皆滇中实境。然用替字,反嫌妆点。且以“缟素”为鹤,亦似未安。联句为康熙中邑人孙髯所题,联字为陆树堂所书。闻阮芸台先生督滇时,曾改窜数字,另制联板悬之。而彼都人士,啧有烦言,旋复撤去。近先生以改本寄示,因并录于右,以质观者:“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向远,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陰!趁嶰屿螺洲,衬将起苍崖翠壁;更蘋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 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 渔火,两行鸿雁,一片沧桑。”


。。。贵州省城北关外有头桥,为往来迎送之区。有联云:“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身。”。。。扬州永济寺,有诗僧题联云:“江 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看闲云野鹤,万念都空,说甚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严秋槎《药栏诗话》载,扬州某氏园戏台对联云:“坐客为谁,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主人休问,有一管春风词笔,点缀扬州。”。。。福州鼓山之涌泉寺,建自唐时,蔚然名刹,而楹联多彼氏家言,兹录其稍雅者,如山门弥勒座联云:“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来由。”。。。朱竹君先生筠一联云:“隐钓风分七里濑;品诗意到六朝人。”雅切其姓,且老气纷披也。(卷之七 胜迹下)


。。。吕新吾先生有铨署楹帖云:“直者无庸我力,枉者我无庸力,何敢贪天之功;恩则以奸为贤,怨则以贤为奸,岂能逃鬼之责。”又公署楹帖云:“青天下鉴此心,敢不光明正直;赤子来游吾腹,愿言岂弟慈祥。”。。。吾闽之鳌峰书院,有林青圃先生题联云:“反已有真修,须留神检到心身界上;加工无别法,务著力打开义利关头。”雅似先儒语录。。。桂林抚署二堂有同年赵文恪公慎畛联云:“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任奉化县有二堂联云:“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孚,敬尔公,先慎尔独;国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持其平,还酌其通。”梁山舟先生赠联云:“苍生自是关吾分;儒者真宜做此官。”。。。粤东黄翼堂绍统训导石城,学者称仰山先生,尝自署楹帖云:“为伦类中所当行之事;作天地间不可少之人。”。。。姚铁松中丞守武昌时,撰听事联云:“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石天基《传家宝》中有一联云:“言易招尤,对朋友少说几句;书能益智,劝儿孙多读数行。”真传家宝也。


。。。丁自庵善庆督学粤西,诲人必先器识而后文艺,自撰一楹帖镂板,颁之庠序。句云:“人生穷达岂能知,趁早须立此可为圣贤、可对帝天之志;客告是非且莫管,得闲要读我有益身心、有关世道之书。”亦可为士林针砭矣。。。近人集《兰亭序》字作楹帖,有极自然成格言者,如:“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期集古之长。”“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尽日言文常不倦;与人同事若无能。”“一人知己亦已足;毕生自修无尽期。”“相知当不在形迹;修己岂可殊初终。”“清言每不及世事;静坐可以修长生。”“知足是人生一乐;无为得天地自然。”“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信古不迁,也是昔贤知己;流阴若寄,无为今世闲人。”又有集《圣教序》字者,如:“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敏学问者,终身无所为满足时。”又有集《争坐位帖》字者,如:“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名美尚欣闻过友;业高不废等身书。”“业高乎众意岂满;泽及于人功不虚。”。。。闵鹤初曰:“尝见一楹联云:'世间惟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语亦沉著,惜未知作者为谁。又桑弢甫先生授徒,辄劝人加餐食,案侧悬一联云:'放开肚皮吃饭;抖起神气读书。’想见豪情。然不若徐连峰岱云'立定脚根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为倜傥有致也。”记余尝薄游永嘉,谒陈观楼先生昌齐于署斋,见自书一联云:“竖起脊梁立行;放开眼孔观书。”似更老气无敌。(卷八之格言)


。。。王右军《兰亭序》字,执笔者无不奉为矩型。近人有集字为楹联者,亦自巧思绮合。五言云:“畅怀年大有;极目世同春。”“室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惠日朗虚空;清风怀古人。”“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六言云:“今趣岂异于古;天听可期诸人。”“文情生若春水;弦咏寄之天风。”七言云:“有足春随惠风至;无怀人合盛时生。”“游春人若在天坐;听曲情随流水生。”“文生于情有春气;兴之所至无古人。”“情文俯仰怀迁固;述作风流 契老彭。”“流水永无风浪作;春情时以管弦和。”“丝竹放怀春未暮;清和为气日初长。”“寄兴在山亭水曲;怀人于日暮春初。”“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与弦作契风生竹;列坐为情水抱山。”“观水期于无尽地;生天当是有情人 。”“随群流观极盛事;欣乐岁述古初言。”“得趣在形骸以外;娱怀于天地之初。”“流水情文曲有致;至人怀抱和无同。”“极清闲地是兰若;观自在春于竹林。”“追随永日情殊畅;坐领春风气不群。”“坐随兰若幽怀畅;游及竹林躁气清。”“静坐不虚兰室趣;清游自带竹林风。”“随所遇时将静悟;老于文者不陈言。”“得山水乐寄怀抱;于古今文观异同。”“放水流长观其曲;为文气盛集于虚。”“虚怀视水人咸悟;和气为春天与游。”“将合万类为一己;每以内观当外游。”“知足一生得自在;静观万类无人为。”“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群然和者幽兰曲;快哉当之修竹风。”“古与为怀稽作者;兴随所引契天然。”“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怀和若春。”“清风有信随兰得;激水为湍抱竹流。”“室因抱水随其曲;竹为观山不放长。”“亭间流水自今古;竹外春山时有无。”“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八言云:“毕生所长,岂在集古;闲情自托,亦不犹人。”“不次之迁,人同品峻;及时为惠,情与春长。”“今古毕陈,趣生一室;人天兴感,文可万言。”“诞妄不生,虚无视事;幽闲自得,清静为修。”“林气映天,竹陰在地;日长似岁,水静于人。”“小有清闲,抱弦怀古;随其时地,修己观人。”“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气同山。”“春水初生,系怀左右;清风惠及,盛领情文。”九言云:“今文与古文,期其一是;无极为太极,化可万殊。”(卷之十一 集句集字附)


。。。鲁亮侪观察性粗豪,而所居屋狭,自署其门联云:“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见《茶余客话》。(卷之十二 杂缀谐语附)。。。蔡佛田曰:“佛寺联语极多,记得有二联语极隽永。句云:'愿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又云:'弹指声中千偈了;拈花笑处一言无。’”。。。桂林城外有临水文昌阁,极明瑟之致。朱勋楣观察棨题联云:“水月尽文章,会心时原不在远;星云灿魁斗,钟灵处定非偶然。”(续话 庙祀)


。。。扬州厉氏,旧族也。其宗祠柱联云;“二百载青毡,蝉联八世;两三间白屋,鹤隐千秋。”(续话 廨宇)。。。姚文僖公文田督学时,自撰堂联云:“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续话 格言)。。。庐山道院联:天下名山僧占多,也须留一二奇峰,供吾道友;世间好语书说尽,曾记得五千妙谛,出我宗传。。。董云岩题琵琶亭联云:“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 风半入云。”(三话 卷上)


。。。鄂文端赠法渊若联云:“除却诗书何所癖;独于山水不能廉。”。。。周冰持自署门联云:论家世,如阁帖古窑,可谓旧矣;问文章,似谈笺顾绣,换得钱无。。。钱梅溪曰:“酒肆联有绝可笑者,如'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佳。’每处皆有,不知起于何时。又河南永城、睢州一带酒店联云:'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则更堪喷饭矣!”(三话 卷下)

《东西》句:物产四方而约举东西,正犹史记四时而约言“春秋”耳。


来自话题

畅游墨海,书法学习
1.7万篇内容 21.6万人互动
订阅
发布于 03-16
来自作品集书画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知录》卷十九
11-翠娱阁评选十六名家小品-明-陆云龙
《文史通义》卷四 内篇四 作者:章学诚
爱日斋丛抄
《三事忠告》张养浩
儒言-宋-晁说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