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离道近的人,可以不讲礼吗?甲骨文台历说字——礼

说到礼这个字,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礼貌,礼仪,礼节,礼物,礼品,还有婚礼,开业典礼等等。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文化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生活当中,作为道德准则对人们的素质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国古代更是重视,仁义礼智信,以前老师直播讲的礼之用,和为贵,还有六经说到礼,这里的礼讲的是三礼之一的仪礼。古时的三礼指《周礼》、《仪礼》、《礼记》。

【甲骨文台历,礼】

《周礼》是三礼之首,为周公旦所著,主要记载古代政治、文化、经济等制度,包含了周王朝以及各个诸侯国的制度,西周是礼乐文化的形成时期,为了政治上维护统治的分封制,周公旦进行全面的创新,将礼乐大规模整理,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把起居、祭祀等方面都放进礼的范围,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西周的礼乐制度是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总和,礼乐制度形成了西周的独特文化。

【周礼】

《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在古代贵族生活的各种礼节仪式,有明显的阶级之别。古代王朝非常重视礼制,每个朝代都会制定一套礼仪,礼制对巩固等级,阶级对立的秩序起到很大的作用。

【仪礼】

《礼记》主要记载先秦的礼制,对民间行为规范和国家制度的阐述,包括有社会、宗教、政治等方面,是

【礼记】

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制度的重要著作。大量记载礼俗、教化、家教、尊老、服饰等古代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甲骨文台历上礼的文字解释:会意字,从玨,象在一盘中,从豆,象盛玉以奉神祇之器,引申之奉神祇之酒醴谓之醴,奉神祇之事谓之礼,初皆用豊,后世渐分化。说文,豊,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

甲骨文礼上部分象两串玉,读玨,玉在古代被视作贵重的物品,上部分象是两串玉置放在一个盘子中,下部分是豆,豆是一种食器,就是专门用来祭祀时装食品的盘子。在古代祭祀用的器皿通常称为礼器,商周社会后礼器有很大发展。

【礼器,豆】

礼器:玉礼器:璧,琮,圭璋等

青铜礼器种类比较多,种类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等,

食器比如有簋,簠,豆,盂,盆等等

酒器:饮酒器爵,盛酒的酒器有樽,壸等。

甲骨文礼指用来装玉祭祀神祇的行礼器皿。又引申为供神酒醴的那个醴,就是左边一个酉时的酉,右边一个没有示字旁的礼。就是台历上写的那个豊,这个醴指的是一种五谷酿出来的比较甜的美酒。礼后来引申指举行祭祀神祇的仪礼,就是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

【九成宫,醴泉铭】

礼最开始的甲骨文左边没有示,就是甲骨文台历上的豊字,读lǐ或fēng,从豆,指的就是祭祀行礼用的礼器。读feng,就是现在说的丰富的丰的繁体,但它和简化的丰在古时是两个不同的字,本义也不同,繁体豊指的是行礼的器皿,简化丰象一棵茂盛的树生长在土里,本义指草木茂盛的样子。

礼以敬为主,在人际交往中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礼让,礼遇,礼赞,先礼后兵,有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也指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礼,丧礼,典礼。

礼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礼物,礼金,献礼。

也指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如礼教,礼治,克己复礼。

【汉印:克己复礼】

文献引用:

礼节甚倨:《史记》

礼节指个人对人或神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如握手、鞠躬、磕头等,是动作形式;问候、道谢等,是语言形式。礼节甚倨就是说待人的礼节非常傲慢。

導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礼指礼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规矩,要人民的思想行动,都合乎规矩,孔子认为用道德教化老百姓比刑罚更管用,这样老百姓就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又知道正确的做法是循规蹈矩,然后就可以知过必改,口服心服。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这里指的是外交礼仪形式。说的是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因秦王失信,蔺相如令从者将璧偷偷送回赵国,秦国的臣子想要蔺相如受刑,秦王怕失了玉璧又破坏两国之交,最后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诗礼指的是儒家的经典。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礼,不管是国家,还是家庭或个人,人人都要守礼,比如说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夫妻之礼,朋友之礼等,不守礼那国家就会混乱,迟早会灭亡。《论语·阳货》中也说到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指明礼教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在礼仪形式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形成规范和习惯,以更好地维系处理人伦关系并在社会中立足。

【道德经】

在《道德经》中说到:失道后德,失义后礼。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禳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德经这一章说到了道、德、仁、义、礼的过程,老子提出了人类的精神从道到德、到仁,再到礼,是一个退化的过程,越往下,离道越远,到最后只剩下礼了,也就是说道才是最高的境界,有道有德的人他会自然由内而发的自觉、自我约束,不需要外来的规范;心灵层次降低后,失去自我约束能力,才需外在的礼仪、礼节来规范。人类的心灵品质下降到处处讲礼节、讲礼尚往来,表示社会的忠诚信用已经很薄弱了。

在古代,成年时要举行成年礼——“冠礼”,举行冠礼后,也就意味着成人了,成人后对于自己的一言一行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无所顾忌,肩上要有担当,从此他要对他的所作所为付出责任,并像成年人一样处理好家庭、社会的各层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仪礼义疏
一部《五礼通考》,把先秦到清朝的礼仪制度“一网打尽”
《仪礼》
仪礼
说文解字·礼
文质原论——礼乐背景下的诠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