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虚法钦安,何偏之有——驳火神派有偏论

中医学历史证明,不同学派通过交流、争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才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因此,鼓励、支持包括火神派在内的学派研究,是中医继承、提高与创新的应有之义。

有关火神派争议最集中的一点就是火神派是否有偏?许多人称其重阳有偏,用附子有偏,总而言之,一个“偏”字了得!火神派是否火走一经,剑走偏锋?这个问题应该辨证地看,所谓偏是偏其所长,偏得其所,有其长即有其偏,无所偏则无其长。

一、各家学说“无不有偏”

历史上各家流派都有自己的研究重心和方向,议论必然有所侧重,强调一说,突出一义。金元四家分别以突出寒凉、攻下、补土、养阴而见长,旗帜鲜明地提出各自独立的学说,构成了中医丰富多彩的各家学说框架。由于强调一说,突出一义,着眼点自然有所偏重,这是很正常的,刘完素主张“六气皆从火化”,张子和“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李东垣把大疫完全归咎于内伤,朱丹溪的滋阴降火论可谓皆有其偏。不了解这一点,就是对各家学说缺乏起码的认识。

火神派强调阳主阴从,与阴阳并重的理论确有不同;强调肾元的作用,与东垣重视脾胃也不相同,唯其如此,才显出其观点的独特性和侧重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家皆有所偏,所谓有其长即有其偏,无所长则无其偏,可以说这是各家学说的基本特点,不承认这一点,各家流派恐怕就无以存在了。清·李冠仙说得好:“殊不知自昔医书,惟汉仲景《伤寒论》审证施治,无偏无倚,为医之圣。后世自晋叔和以下,无不有偏。迨至金元间,刘、张、朱、李,称为四大家,医道愈彰,而其偏愈甚。河间主用凉,丹溪主养阴,东垣主温补,…前明王、薛、张、冯,亦称为四大家,大率师东垣之论,偏于温补,而张景岳则尤其偏焉者也。其实《新方八阵》何尝尽用温补,而其立说则必以温补为归。后人不辨,未免为其所误耳!”“不善学者,师仲景而过,则偏于峻重;师守真而过,则偏于苦寒;师东垣而过,则偏于升补;师丹溪而过,则偏于清降”(《知医必辨·序》)。

虽说“医道愈彰,而其偏愈甚”之语说得过头,终归指明了各家学说“无不有偏”

的事实。

二、补前人未备,成一家言

从另一方面讲,这种所谓偏确实又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并未超出经典理论的范畴,绝未离经叛道,否则它不可能流传下来,因为它经不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并不偏。明·李中梓说:“(金元)四家在当时,于病苦莫不应手取效,考其方法若有不一者,所谓补前人之未备,以成一家言,不相摭拾,却相发明,岂有偏见之弊?”“子和一生岂无补剂成功?立斋一生宁无攻剂获效?但著书立言则不及之耳。”孙一奎则说:“仲景不徒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帜,阳有余、阴不足之谈不可以疵丹溪”

(《医旨绪余)。《四

库全书提要》对这几句话大加赞赏,称为“千古持平之论”,难道今人还不及古人公允?

火神派强调扶阳的主张不过是对《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观点的发挥而已。强调肾阳的功用,与古人“肾为先天之本”,“补脾不若补肾”的理论也有相近之处,并未离经叛道,何偏之有?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汪剑教授称:

“仔细研究火神医家的著作,便能发现火神派作为中医学术体系范围内的一种学术流派,其理法方药始终遵循辨证论治的规范。”此论公允。

坦率地说,不排除有人“各承家技,始终顺旧”,见到稍有创新之见,轻则认为偏差,重则斥为离经叛道,其实是保守思想在作怪,或者对各家学说缺乏常识。历史上,各家学说均曾遭受非议和攻击,可以说无一例外,有的还很激烈,看一看温补派与寒凉派、滋阴派的争论就可以知道。然而,这些流派今天仍被接受并予发扬,历史证明了它们的价值和地位。这里,关键是对各家学说应持历史态度和客观分析,要“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斯得古人立法之心”,否则“窥其一斑而议其偏长”(明·孙-奎语),那才真正出了偏差。

三、阳虚辨治,独擅其长

关键是要认识到各家流派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人讥其偏,我服其专”。不要求全责备,以偏概全,学者要善于取精用宏,博采众长,“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何偏之有?我们常说:“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

(《明医杂著》)诸家各有其长,各司其属,为诸多医家所遵奉,没有人嫌其偏,“果医者细心参酌,遇热证则用河间,遇阴亏则用丹溪,遇脾虚则用东垣,遇虚寒则用景岳,何书不可读?何至咎景岳之误人哉!”

(《知医必辨》)。

今作者聊为续一句“阳虚法钦安”

遇阳虚之证则参用郑钦安之法。其他中医

学派都可以信奉,怎么轮到火神派就出偏差了?恐怕还是见识不够。须知郑钦安“于阳虚辨治所积累之独到经验,实发前人之所未发,…千古一人而已!”

(唐步祺语)

大要在善用之而已,何至咎钦安之误人哉!

清·齐有堂说:“六经原有法程,病在阳明,所怕是火,火邪实盛,足以竭阴,法当急驱其阳,以救其阴;病在少阴,所喜是热,热尚未去,阳即可回,法当急驱其阴,以救其阳。不明其理,肆谓某某喜用温补,某某喜用寒凉,安知仲景之法条分缕析,分经辨证,确有所据,温凉补泻,毫不容混,乌容尔之喜好也耶?徒形所议之疵谬耳。”

(《齐氏医案》)意思是说病在阳明,当救其阴;病在少阴,当救其阳,“分经辨证,确有所据”。“不明其理”者,却反说人家是率性而为,肆意称其“喜用温补”、“喜用寒凉”,实在没有道理,“徒形所议之疵谬耳”

——徒然显示这种议论之谬误耳。

当然有所偏不等于走极端,火神派主张阳主阴从不等于有阳无阴;重视阳虚不等于否认阴虚;主张扶阳并不废止滋阴;广用附子不等于滥用附子,等等,其实这些属于常识范围,一个成熟的医家怎么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不管怎么说,火神派的兴起乃至成为“热点”都是好事,如果由此引起有关学派乃至整个中医学术的争鸣,都将促进中医的繁荣和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火神派的思考:大家为什么都爱学习郑钦安
从中医流派发展探讨火神派与扶阳学说
中医火神派探讨
阳虚法钦安
这么多中医流派我应该学哪一个?
毛进军教授:关于扶阳学术思想的冷思考(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