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绍功教授温胆汤

温胆汤化载: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0g、陈皮10g、香附10g、鸡血藤40g、丹参30g、菟丝子10g、车前草30g、草决明30g、生薏苡仁10g、泽兰15g。

把几个药要说一下:竹茹,清热化痰的。实际上深老师的温胆汤是四个药:竹茹,枳壳、云苓、陈皮。但后来又加上石菖蒲和郁金,这六个药。我们现在临床上这六个药用得比较多,但是有时还用这四个药,以这四个药为主叫温胆汤。我们还加了石菖蒲和郁金。所以你们看我给大家的那本书《沈绍功验案集》,这是我们06年编出来的。所以我们有温胆汤四味,有温胆汤六味,有温胆汤八味,调的是不一样的。四味就这四个,六味加石菖蒲郁金,如果温胆汤

八味的话加了川芎和丹参,它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怎么个不一样呢?比如温胆汤四味的时候它没有血分的问题,基本在气分的问题,用这四个药就可以了。

如果在血分和津液代谢有问题,那就加石菖蒲和郁金。石菖蒲芳香开窍、豁痰,可以祛痰。郁金理气活血止痛,走血分。那两个药呢?一个是化痰,一个是活血。所以病走的深一点的时候加这两个药。如果病人血分淤血更加明显,那还会加川芎10克、丹参30克。这就是淤血明显的会加上这两个药。这就是我们治病的时候会一层一层逐渐的深入,逐渐深入去治疗。所以这四味药配合祛痰利湿健脾和胃。加香附和气血藤。香附和鸡血藤是理气活血的,理气活血偏温,香附有偏温的作用。尤其女同志在月经前后乳房胀、肚子胀、腰难受、气机不通、理气活血。鸡血藤有通经脉的作用。大家也要记住藤类的药,像鸡血藤、忍冬藤、路路通这些都是走细的经脉的,就是病久了而且不容易去的地方,它能去。所以像鸡血腾可以治疗妇科病,可以治疗

关节炎,可以治疗手脚的麻木。手指、手尖、脚尖那个麻木都可以治疗。

另外丹参。丹参我昨天也和你举了叫养血和血,功同四物的作用。但是这个女同志出血量多,淋漓不断,丹参不用,鸡血藤有时也不用。这个你要看病人的状况,那就是动血的药,如果病人出血量很大,动血的药几乎就不用了,就要去掉。要用止血的要。后面我还会讲,我就在这里提一下,记住了。不是说什么妇科病我都是丹参、鸡血藤我全上,那要看病人的变化。因为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病人和我讲,说人家跟我说了,当归可以补血,然后就吃了,吃完了后月经淋漓不断快两个月。当归应当来说是补血了,但是她吃了就出血,当归在中药上有养血和血的作用,有的人很敏感,所以你用丹参她就出血不止,而且还淋漓不断,所以出血量多的人就要去掉。菟丝子。菟丝子这个药是调妇科的,但是菟丝子一般和泽兰相配。菟丝子和泽兰相配是调整内分泌的,这两个药是对药。菟丝子10克,泽兰10-15克。但不要太大量,一般我就用10克。这两个药叫什么呢?用时髦的话叫调节内分泌的,菟丝子和泽兰是调节内分泌的,而且这两个药有非常好的美容作用。美容尤其是泽兰美白皮肤。但这皮肤亮与不亮、好与不好与身体有很大的关系。身体好的人皮肤就好,身体不好的人皮肤就不好。但是有的女同志满脸黄褐斑。我会说:“瞧瞧你的黄褐斑。”30多岁40多岁满脸都是黄褐斑,我说:“这就叫黄脸婆像六七十岁的人啦。”我说:“你赶紧调啊,你不调到六七十岁我可调不过来了。”她说:“那怎么办呢?我听你的。”我说:“第一个要好好睡觉,第二个,我用药物给你调。”所以记住了用菟丝子和泽兰这两个药,而且这两个药非常温和,不会吃了热什么的感觉。

以下是生薏苡仁。生薏仁是利湿的,又有化痰作用,另外生薏苡仁有美白的作用,还有防癌的作用,防止癌症。所以我建议生薏苡仁大家可以熬粥喝,喝粥。或有的人身上爱长瘤子、包块、结节经常熬生薏苡仁喝。像肿瘤,患癌症的病人,让他隔三差五就熬粥喝。像那个抗癌克。抗癌克就是把生薏苡仁作成了注射剂,专门做肺癌,在美国做了好多例,效果都不错。它是生薏苡仁做的注射剂,打进去,它那技术也挺好的。生薏苡仁可以防癌。昨天也给大家讲了:癌症西医的治法是根治法,根除,根除完了后是放疗和化疗。中医是人瘤共存。但早期中医也建议根治术,根治术完了以后吃中药。不要再去化疗。有时我不说了,化疗把病人打死了,打了副作用很大,病人非常痛苦。所以生薏

苡仁记住了,这本身就是利湿药治湿热的病。另外通大便,我刚才说了草决明。车前草这个药呢,吃了清热利尿、利湿。用车前草的时候,一个是他本身有利尿的作用,像病人如果服用利尿剂的时候,它的利尿剂要减量。大家都知道西药用速尿或者其它的利尿剂的时候,安体舒通什么的,一利尿,赶紧补钾,它丟钾。所以像这种病人的时候你给他用车前草和泽兰的时候,利尿剂减量,减完的时候钾片要减量。中药的利尿剂利完的时候不像西药的利尿剂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它没有那样的副作用。

一.老年感冒

巧治有五:

1.分清风寒、

风热。风寒者,苔薄白,脉浮紧;恶寒重,发热轻;咳嗽痰沫;头痛节楚。风热者,苔薄黄,脉浮数;恶寒轻,发热重;咳痰稠粘;咽喉肿痛。

风寒辛温解表,投荆防败毒散;风热辛凉解表,投银翘散,桑菊饮。

2.助以透窍。辩证选用桔梗、杏仁、川芎、蝉衣、炙杷叶。

3.分利排邪。润肠用草决明、全瓜蒌、白菊花与全当归、莱菔子、桃仁;利尿用车前草、泽泻、冬瓜仁、生薏苡仁、葶苈子。

4.注意和胃。用云苓、陈皮、木香、焦三仙、生内金、石菖蒲,振奋食欲。

5.补气扶正。人参、黄芪、白扁豆选投1味,专以补气,扶正以祛邪也。

第二个基础必须得透邪。用桔梗、杏仁、川芎蝉衣和炙杷叶。枇杷叶必须得炙,它有毛,生的枇杷叶呛嗓子。当然这些药我反复强调,不是一次都加,选择一两个加,守法易药。

第三个要分利。用车前草、全瓜蒌、莱菔子、白菊花和当归。白菊花和当归呀,四川的名医叶老对老年的便秘,用白菊花和全当归,10g的白菊花,用了15g的全当归,加了肉苁蓉10g,肉苁蓉也能润肠,老年便秘肉苁蓉也是管用,合胃的药,能提高疗效,用苏梗、焦三仙、鸡内金和石菖蒲。石菖蒲两用,既能透窍又能和胃,所以感冒里面要用石菖蒲。

扶正这五个药(人参、黄芪、白扁豆、仙鹤草、白术)里面只能加一个,加一个要就是扶正祛邪,加多了就恋邪,把风寒、风热都留恋了,“温解合剂”是苏叶、桂枝、防风和车前草;“清解和剂”也是四个药:菊花,桑白皮、连翘和冬瓜皮,“清暑合剂”也四个药:青蒿、白扁豆、生苡仁和六一散,

二.经期感冒

经期感冒的巧治有五:

1.投“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但只取方中清解少阳的柴胡,清泄热邪的黄芩和扶正祛邪的参类3味。

2.调经为要。用香附的理气,鸡血藤的和血。经多者用连翘,即清热又止血;经少者用郁金,既调气又和血。

3.扶土抑木。肝木常可侮土,出现消化证,加健脾和胃药,既有利于增加食欲,有利于抑木,可加木香、砂仁,焦三仙。

4.泄利排泄。分利排邪,最宜以车前草利尿又清热,草决明润肠又清肝。

5.引入肝经。常选用薄荷、川楝子的清解,引入肝经。

第一,就用和解。要和解表里,这就是张仲景讲的“热入血室”。主要3个药,别的药都不要:柴胡、黄芩,这个参可以改成党参,血糖高的用太子参。

第二,经期感冒必须调经,不调经感冒治不好。用香附、鸡血藤、郁金和连翘,这连翘调经都不理解呀,连翘调经,这个经属于热,血热,气分热,这连翘是一个很好的调经药,第三,要采取扶土抑木。女子以肝为本,经期感冒绝对是木旺。怎么治?不针对木旺,而针对扶土,这就是巧治。病在肝治在土,就治在脾,木香、砂仁和焦三仙。

第四,泄利排泄就用了一个车前草,车前草又能清热又能利尿,更能排邪。发烧特别,平常就是低烧不退,到了经期低烧就提高了,能达到38度左右,这也是属于经期感冒的一个范围,可以用这四个巧治。也可以用我昨天告诉你的青蒿和地骨皮、桑白皮、银柴胡,再加个扶正药,这两个方子都可以交换用,这叫经期感冒。

第五,经期感冒必须引经,所有的药,给它引到肝经。用的是川楝子和薄荷,这两个药用一个即可,或者用川楝子或者用薄荷。

巧治的关键。

就是由古方我也讲过就“参苏饮”,它两个主药一个是人参一个是苏叶,暑天的扶正药,那就是白扁豆,既能祛暑又能补气,

三.湿温

湿温诊治要分辨7个证类,处置3个变证和掌握4个治要:

湿温诊治要分辨7个证类

1.湿遏卫气证-苔白腻,脉软濡,身热不扬,体表初扪不太热,扪之稍久有灼手感。恶寒少许,头重如裹(卫分证),身重肢困,胸闷脘痞(湿邪蕴脾)。

化湿为主(宣上、畅中、渗下)-三仁汤宣肺利气(杏仁),畅中燥湿(蔻仁,法夏,厚朴),淡渗利尿(生苡仁、猪苓、云苓、泽泻),解表湿(藿香、豆豉),泄湿热(竹叶、滑石)。

忌辛温发汗,忌上蒙清窍而神昏;忌攻下过早,易伤脾胃阳气而洞泄;忌滋腻阴柔,易湿滞不化而病缠。

2.邪伏膜原证-苔白厚腻,脉软而缓,寒甚热轻,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宣透膜原-《时病论》雷氏方宣化(藿香、法夏、生姜),疏利(厚朴、槟榔、草果),清化(黄芩)。方性温燥,一旦湿化热透,热邪偏重应急时转为清化。

3.湿郁中焦证-苔黄腻,脉滑数,湿热并重,交蒸郁中,发热渐高,汗出不解,朝轻暮重,渴而少饮,痞闷呕恶,便溏溲赤。化湿清热-王氏连朴饮化湿(厚朴、法夏、石菖蒲),清热(黄连、栀子、豆豉、芦根)。

4.湿热蕴毒证-苔黄腻,脉滑数,发热口渴,胸腹痞胀,肢倦身黄,咽肿尿赤。化湿解毒-甘露消毒丹化湿(藿香、砂仁、石菖蒲、滑石、茵陈),解毒(黄芩、连翘、射干、贝母、薄荷)。

5.痰蒙心包证-湿热证兼见神识昏蒙,谵语。清热豁痰开窍-菖蒲郁金汤

清热(栀子、连翘、菊花、丹皮、竹叶、滑石、牛蒡子),豁痰(石菖蒲、郁金、竹沥水、生姜汁),开窍(玉枢丹),热重(至宝丹),湿重(苏合香丸)。

6.下注膀胱证-湿热中阻而见小便不利,淡渗分利-茯苓皮汤渗湿(茯苓皮、猪苓、大腹皮、生苡仁),清热(竹叶、通草)。

7.热重于湿证-苔薄黄腻,脉象滑数,热盛阳明(胃)兼见湿蕴太阴(脾),状热烦渴,身重脘闷。清气化湿-苍术白虎汤清气(生石膏、知母)、化湿(苍术、生苡仁)。

湿温有3个变证宜妥善处置,以防生变:

1.化燥便血-舌质红绛,便色鲜红,灼热烦躁,急宜凉血止血,投犀角地黄汤加地黄炭、银华炭、侧柏叶。

2.气随血脱-汗出舌淡,脉来微细,面白肢冷,便血不止,急宜益气固脱,独参汤及黄土汤温阳止血,温脾阳(附片、白术、伏龙肝),养血(生地、阿胶),清余热(黄芩)。

3.湿盛阳微-苔白质胖,脉象沉细,形寒心悸,面浮肢肿,小便不利,急宜温阳利湿,投真武汤,温阳(制附片、

生姜),健脾利湿(白术、云苓),敛阳(白芍)。

湿温4个治要:

1.三法化湿-宣透化湿,湿从汗解;畅中燥湿,湿从燥解;淡渗利湿,湿从尿解。

2.偏重论治-湿重于热,化湿为主,少佐温燥,多用渗利;热重于湿,清热为主,慎用苦寒,兼以化湿;湿热并重,化湿清热兼施。

3.阶段治疗-初期卫气同病,化湿为主,邪入气分按偏重论治;化燥化火后按温病论治,后期顺证,醒胃健脾;逆证温阳利湿。

4.善后收功-清理余邪,醒脾和胃。方用五叶芦根汤:清余邪(芦根、冬瓜仁),醒脾和胃用五叶(藿香、薄荷、

荷叶、杷叶、佩兰)芦根、菊花、乌梅煎水送服保和丸;针刺内关、足三里。

湿温病很难治,湿和温是矛盾的。七个证类,三个变证,四个治要。

第一个,湿阻遏了卫气。化湿用的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以三个仁为主药,配了其它的药。当然三个药都有了,选上、畅中、渗下,三焦呀,上、中、下三焦,解表投用藿香和豆豉,泄湿热用荷叶和滑石。

第二个证类是邪伏膜原证,要宣透。用的雷氏方宣化,梳理和清化,可是三个组方特点,宣化、疏理、清化,就是邪深入一步到了膜原。

第三个,湿郁中焦。到了脾胃了,要化湿清热,用连朴饮。它这两个组方特点:一个就化湿,一个就清。它这些

清热的药都注意了,是苦寒当然不会恋湿,更不会伤胃,也不滋腻,所以它津液互根吗,连麦冬、沙参都不用。

四个,湿热蕴毒证。这就重了,湿热蕴毒用化湿解毒,用甘露消毒丹。它也由两部分组成,化湿不光清热,而且解毒。解毒里面重点的药就射干,射干是明显的清热解毒的药;还有一个贝母,这里的贝母不用大贝、小贝,用土贝母,不是浙贝川贝而是土贝母。

第五个,痰蒙心包证,要清热豁痰,用菖蒲郁金汤。清热豁痰两部分组成:清热里面关键的药是牛黄,当然现在真牛黄很难找到,用人工牛黄;豁痰里面主要的药就是竹沥水。这个类型就重要了,出现了神智失常。

第六个,下注膀胱证。湿热下注膀胱最好治,也没危险性,就是膀胱湿热,或叫下焦湿热,渗湿分利用茯苓皮汤。分两部分:一个渗湿;一个分利。

第七个,热重于湿证。热偏重,要清气化湿,用苍术白虎汤,清气和化湿,唯一就把原方的粳米改成了薏米,化湿作用更大,粳米仅仅是和胃。另外白虎汤本来治疗就是肺胃实热,要用和胃的药就是粳米,但薏米呢即能和胃又能化湿,就改成了薏仁米,这是前面七个证类。

后面三个变证:

1.湿温呀就怕便血,便血呢,就要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犀角改成水牛角代替,侧柏叶必须得生用,银华要炒成印花炭,这是我们家传的一个特点,止血凉血止血,银花炭特别有效,当然药店里面没有银华炭。怎么办呢?拿30g的银花自己炒,炒炭了,要下10g的银华炭,中毒性菌痢用银华炭相当有效。

2.第二个变证,气随血脱。便血多了就脱气了,这个变证也很危险,要益气固脱。用温阳、养血、清热三部分组成,寒热并用了,这个附片一定要先煎半个小时,制附片。这个伏就是伏龙干肝,也就灶心土。中医很有保护意思,你说开了灶心土,病人本来就反感,让我吃土,你开这个伏龙肝他就特别新奇,啊!这龙的肝,而且伏龙的肝,效果好,其实就是一把土;你写蚯蚓,病人反感,你让我吃蚯蚓,写地龙就了不得了,地上的龙,它保护意思非常重要;这个给你讲了:不用阿胶太麻烦了,用阿胶珠,就蛤粉炒,炒成圆球。

3.第三个变证就是湿盛阳微,也是危险的变证。湿很重啊,阳气就衰微了,它必须温阳利湿,温阳还要利湿,这也是调阴阳呀。光温阳不行,加上利阴的药,一味白芍,它温阳作用就明显提高了。一个拉血,一个气脱,一个阳微,这温病里面的三个变证,都比较危重。

四个治要:

第一个就是三法化湿。宣透、畅中、淡渗,这是三仁汤的代表组方特点,选透、畅中、渗下。

第二个偏重论治。找偏重,湿和温是两个想对的邪,它里面有偏重,湿重于热或者热重于湿,或者湿热并重。偏重呀,要找偏重。立法:

湿重的,化湿为主,清热为辅;热重的,清热为主,化湿为辅;湿热并重的,那清热化湿,不同的立法。当然这

里面最大的原则,化湿的时候要注意燥性,燥性就要助热;清热的时候,要注意凉性,寒凉就会助湿,掌握这个原则,否则处理不好。湿温,所以你要三个法,宣上、畅中、淡渗用三仁汤,先把湿解决了,然后找偏重,偏重里面注意不要燥,不要凉。

第三个阶段治则。不同的阶段立不同的治则,卫气同病,用化湿为主;邪到了气分,按照偏重来论治;化燥化火了要按温病来论治,卫气营血或者三焦来论治,不同的阶段立不同的治则。

第四个善后收功。善后收功呀,因为湿邪的特点比较黏稠,反复性比较大,你假如不给他善后,很容易反复。善后有两个关键:第一个要清利余邪,用两个药,一个就是芦根,一个就是生栀子;第二个善后要调理脾胃,调理脾胃呀用保和丸。叶老调理脾胃很有办法,就拿保和丸或加味保和丸,每次用10-20粒。因为它是水丸10-20粒在饭后服,早、中、晚三餐,吃完后马上服10-20粒加味保和丸或者保和丸,用这个办法来调理脾胃,非常管用。总而言之,湿温

很难治,但是根据古人的尤其是《湿热篇》,它传入我们的知法,你记住这几步,七个证类,三个变证,四个治要,

一般的湿温很好处理,也很有效。

四.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肺系疾病的重要组成。常由咳喘痰炎热5个主症,必须抓住祛痰这个环节,痰祛则咳喘痰热会随之缓解

。祛痰者首要分清寒热,其辨不再色而在质,粘稠痰属热,泡沫痰属寒,以“三子养亲汤”为主方,热痰以葶苈子易

白芥子。还用重视“脾为生痰之源”,不能局限于肺,要配以治脾,方能彻底祛痰,热痰配醒脾,寒痰配健脾。痰为实邪,应当给以出路而分利二便,利于润肠利于痰浊的排出。分寒热顾脾运和利二便,便是祛痰之治,也即支气管炎的巧知法。

3个祛痰的环节,选药如下:

温肺-苏子、细辛、白芥子、白前、杏仁、桂枝、桔梗、紫苑、款冬花。

清肺-葶苈子、牛蒡子、桑白皮、竹沥、浙贝、前胡、天竺黄、全瓜蒌。

醒脾-莱菔子、生苡仁、陈皮、云苓、连翘、竹茹。

健脾-清夏、桔红、木香、白扁豆、白术。

利尿-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冬瓜子皮、芦根、竹叶。

润肠-草决明、桃仁、白菊花和全当归。

痰瘀互根,常常互结,支气管炎常因情绪激动而诱发,所谓“木火刑金”,火也常致血瘀,故长宜伍用化瘀而提

高疗效。化瘀法从清肝活血着手:

清肝-生栀子、黛蛤散、菊花、夏枯草、地龙、薄荷、蝉衣、羚羊角。

活血-桃仁、川芎、丹参、苏木、泽兰、花蕊石、三七粉。

底下讲气管炎,关键抓住祛痰。

气管炎五个主证,咳喘痰热炎,咳嗽、喘、有痰、发热、有炎证,就五个字,五个症状里面抓住关键就是祛痰,痰祛了,其它四个症状往往就迎刃而解了。痰怎么祛呢?

分两类:

温肺或者清肺。分清寒痰或者热痰。昨天讲了,辨痰不在颜色,在质量。

温肺里面主要的药就苏子和莱菔子,清肺里面主要的药就天竺黄和浙贝。

第二个肺为贮痰之器,分清寒热,脾为生痰之源,所以要加上醒脾或者健脾,实行的用醒脾,虚性的就用健脾,

醒脾里面主要的药就莱菔子和苡仁,健脾里面主要的药就白扁豆和陈皮。

分利二便才能祛痰,要利尿和润肠。祛痰的时候要注意痰瘀互根,要配上化瘀的药。

化瘀的药,两个主要的药。什么药?丹参和水蛭。还要注意木火刑金,就注意要清肝,清肝里面主要的药就是丹皮、栀子和薄荷。。

五.冠心病

中医诊治冠心病颇有疗效优势。以往的重点均放在“瘀血”、“气虚血瘀”和“寒凝”上,而疏忽于“痰浊”。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气候环境的恶化与污染,冠心病的中医证类谱发生重大改变,“瘀血”少了,“痰浊”多了。我们曾经做过1260例证候学调研,结果“瘀血”证类只占17%,“痰浊”证类却占63%,法随证变,冠心病应当提倡从痰论治。

从文献、病因、病理和临床都表明冠心病同痰浊密切相关,提倡从痰论治有根有据,符合证候谱的改变,是增效的重要途径。

冠心病的有效祛痰方剂有6首:

《金匮要略》的“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伤寒论》的“小陷胸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温胆汤”,《太平圣惠方》的“瓜蒌枳实半夏汤”。

冠心病的有效祛痰中药有18味:全瓜蒌、薤白、半夏、竹茹、天竺黄、枳壳、桔梗、浙贝、海藻、昆布、莱菔子、石菖蒲、郁金、苍术、陈皮、云苓、茵陈、泽泻。

冠心病从痰论治要抓住“痰浊闭塞”的6个主证:苔腻脉滑,胸闷满痛,头重肢困,口粘纳呆,形胖痰多,其中尤以苔腻为重,但见苔腻便是,它证不必悉俱。

冠心病从痰论治的主方是“温胆汤”合“三参饮”化裁。主药有7味:竹茹、枳壳、云苓、陈皮、参类、丹参、苦参。

为增效,应有四助:

1.分辨寒热,痰形立法-热痰苔腻痰粘,选加黄连、天竺黄、浙贝;寒痰苔白痰稀,选加桂枝、法夏、生姜;狭义之痰重在消导,选加莱菔子、葶苈子、生山楂、海藻;广义之痰重在透豁,选加石菖蒲、郁金、桔梗、蝉衣。

2.根据痰性,伍用四法-气虚必生痰浊,伍补气药,选加仙鹤草、扁豆衣、生芪;气滞必凝痰浊,伍理气药,选加柴胡、玄胡、佛手;寒凝必结痰浊,伍温通药,选加桂枝、川椒、鹿角霜;痰瘀必互结,伍化瘀药,选加三七、苏木、泽兰。

3.给痰出路,分利二便-利尿选加石苇、车前草、白花蛇舌草;润肠选加草决明、白菊花和全当归

4.遵循古训-加全瓜蒌、薤白,并用酒类20ml浸泡1小时。

底下冠心病呀,强调从痰论治,这也是个巧治。现在一般治疗冠心病都是活血化瘀,补气活血,温通,当然也有个别的从痰论治,比较少,实际上呢,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西学中同道按照西医的病理来理解中医的冠心病,就找到了血瘀,从此就开展了30多年的不懈努力,把血瘀研究得很透彻,产生了两位院士,一位是临床,一位是实验。后来呢,又有一位专家,创建了“络病学”,而且产生了第一个准字号的药就是“通心络”。然后呢,去年,又成了院士,所以在络病,血瘀,活血化瘀产生了三位院士,成果磊磊,功不可没。但从1999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了中医冠心病证类的调研,搞了2000多例病例,调研的结果呢,瘀血的病人只占16%,痰浊的病人占67%,说明新的世纪呢,冠心病的证候谱发生了重大变化,瘀血少了,痰浊多了。中医的特点要有疗效就要法随证变,证候变了,你法还没变,证和法不对,何谈疗效啊?所以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就提出来了,冠心病应当从痰论治。当然这个并不是我们的发明,我们仅仅是传承了中医的原生态,昨天我讲方剂的时候讲了,张仲景用瓜蒌薤白白酒汤七个主要方,这就是冠心病胸痹心痛从痰论治的鼻祖。但是呢,都知道瓜蒌薤白白酒汤,都以为它是温通的,而忘了它是祛痰药,就是我们注意了,我们传承了,给它创新了,所以成为冠心病的巧治。代表方有6个,祛痰的中药有18味,痰浊的主证有6项,这个我在讲义上都有了,你翻一下就知道。问题我要讲一下,痰浊的主证。这个痰浊是广义的痰,不一定就是咳嗽的痰。它有哪6项呢?头重,有的书上形容它为头重如裹,头发重,泰山压顶,沉重;第二胸闷,这是冠心病最多见的一个症状,现在绞痛很少了,发憋发闷非常多见;第三个,嘴里发粘;第四个是纳呆,不想吃饭;第五个是脉滑;第六个是苔腻。这样临床上见了这6项主证,不光是冠心病,任何的病,都给它辩证定位痰浊。6项里面,最关键的一项就是苔腻,我们称为“但见苔腻便是,它不必悉俱”,别的五个证有没有次要的,重要的苔腻,这一证就能定位是痰浊,这完全是从临床出发的。因为为什么呢?抓住苔腻,治痰浊有效。主方就是温胆汤和三参饮,这两个方剂呀,讲52方的时候讲了。主药,七个主药,这七个药就组成了治疗冠心病从痰论治的基本方。但是里面还有加减:第一个要分清寒热;第二个伍用四法;第三个要给痰(痰是个实邪)出路;第四个就要遵循张仲景的祖训要加全瓜蒌和谐白。具体的办法讲义上都有了,我就不重复了。从痰论治呀,明显的提高了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当然反过来讲,假如这个病人有淤血,舌质紫的,有疼痛比较明显,那你还应当从瘀论治,但是这一部分病人现在少了。所以我给你讲巧治,就离不开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原生态。丢了原生态,所有的冠心病都从痰论治,错。当然痰浊比例增加了,所以它有效。而且你看出来我这里面为什么用“三参饮”呢?就是我临床治疗的指导思想:第一要扶正,用人参,那是个动力,对痰包括瘀都有个推动力,利于它的排出,所以利用参呀;第二为什么用丹参?用人参来扶正,有动力,用丹参来活血,为什么呢?就是痰瘀互结,甭管你有瘀没有瘀,加了一个丹参,祛瘀作用就明显提高了;为什么用苦参呢?苦参的心血管效应相当好,而且痰浊化热的多,化寒的少,用了苦参加上清热作用,而且又可增加心血管的效应,不是提高疗效吗?唯一苦参伤胃,掌握用量,用10g以内,苦参没问题,你还怕苦参伤胃,你可以把苦参改成黄连,它也能清热,也有心血管效应,黄连就不伤胃了,所以我反复讲这是一个巧治,

治疗冠心病的巧治焦三仙是指由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三味中药构成,其消积化滞的功效很好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各30克打粉,每服6-9克。鼓舞肾气肾四味加胡桃肉与补骨脂为青蛾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国强教授活用经方辨治痰证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讲(81)_好大夫在线
【沈绍功:痰浊证临床惯用秘验方】
毛德西教授运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冠心病举偶
冠心病的用药心得
痰瘀互生是“病重之源”,两味药代茶饮,一个化痰,一个化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