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裤瑶族的四个必杀秘籍(广西连载15)

 

 

 

2013-4-23 广西南丹县

 

我们在中午时分到达南丹县城,匆匆吃过午饭后直奔里湖乡王尚屯,这是个政府花费千万打造的白裤瑶新村,入村时,见山脚下人影憧憧,一问方知,原来是白裤瑶正在举行葬礼。

白裤瑶认为死者是奔赴极乐世界而去,故而葬礼备受重视,力求隆重。葬礼时需要请全体村民吃饭,所以如果有人家在每年5-10月青黄不接时死了人,导致无粮无牛办酒席,家人就会将死者尸体用特殊方法进行防腐处理后埋葬在自家屋内陆下2-3米深处保存,待到10月收粮后再大办葬礼。

此时葬礼已接近尾声,在我们进村后不久,送殡的人也陆续回到了村里,只见死者家属将窄窄的木板连起来铺在地上,上覆一层塑料膜,这就是“桌子”,桌子两侧再摆上由木板连起来的“凳子”,这就是他们宴请村人的“长桌宴”。村人告诉我们:开席后,妇女儿童先吃,男人后吃,因为男人爱喝酒,后吃方可尽兴。

白裤瑶女子是家中主要劳力,男人很幸福,每天只是打猎或养鸟,没事就喝酒,今天一路上我们就看到好几个醉鬼倒在地上睡觉。

白裤瑶葬礼实属可遇不可求,拍摄记录自然是极有意义的,奈何我们拍摄时遇多次阻挠,看村民的意思是需要付一些费用才行。故而,只能草草拍几张照片作罢。

之后去到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这里才是我们今天的采风重点。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而得名。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部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据白裤瑶鬼师念词中说:早年,白裤瑶的老祖宗是从江苏糯米街来到贵州独山。而当地人则认为:他们的祖宗先到独山,在水塘中沉藏磨刀石作记号,后人下水摸不到磨刀石(这个,是刻舟求剑另一版本么?)只好作罢,搬迁到了荔波的小七孔居住,奈何小七孔跳蚤太多,只好搬到纪马村,在纪马村粮食又不够吃,最后才搬到蛮降屯,据传白裤瑶在蛮降屯建村已有10余代人。这些传说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即:居住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蛮降屯的白裤瑶是从外地迁来的。

从资料看,蛮降屯和我们今天去的怀里村都在里湖瑶族乡境内,但不知道二者是不是同一个地方。我们查了查里湖乡下属的12个自然村,其中没有蛮降屯。所以,大胆推测现在的怀里村就是旧时的蛮降屯。

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因此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这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所以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其中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其母系社会文化遗存特征最为突出。譬如: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她们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

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的必杀秘笈之一是:服装。

南岭无山不遥。历史上瑶族是一个游耕民族,大多避居在高山峻岭深幽山谷之中,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由于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因素,白裤瑶人上山、下山、劳作等生活方式无一不贯穿着蹲、抬、跨、攀等常态动作,因而服装必然是长短宽窄适度才能适应生活所需:男子的衣服是黑土布做成的对襟衫,无纽扣,背后衣()开口,裤子是用白土布制成,没有裤头(即大板裤),裤裆宽松而大,长度及膝,裤脚为窄口马裤式,冬天缠上绑腿。

白裤瑶妇女精于纺织,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手工制作技术。她们自己纺纱、织布、画图案、刺绣,前后共需要三十多道工序。因为每一道工序都受季节的影响,所以其服饰制作可长达一年。白裤瑶族服饰分男装和女装、节日盛装和寻常便装,其服饰图案以鸡仔花为主要纹饰,体现的是该民族对鸡的崇拜。实际上,男子节日装从整体来看就像一只雄鸡:衣服后襟的突出乃是鸡的尾巴,两边像是鸡的翅膀,白裤膝部绣有五条红色花纹,相传是瑶王与外族作战时留下的血手印,绣在衣上以示纪念,也是他们的氏族图腾。

相对于白裤瑶族妇女的衣服,该族男装堪称保守低调。白裤瑶妇女夏天的服饰名叫“两片瑶”:上衣一前一后两块布,很随意的搭在肩上,侧空不缝合,且里面什么都不穿,侧览女性双乳若隐若现,一但其弯腰干活,更是全览无余。不过也不能说这种服饰是情欲上的展露,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对母性和生殖至高无上的崇拜。

既来之,必穿之。村妇在当地妇女的帮助下,换上她们的典型衣物,看着倒也顺眼,只是被摄助一句话噎得够呛,那小厮说:里面还穿了一件,毫无看头。皇帝就更惨,因为身材高大壮硕,仅仅勉强将上衣套上,已是勒得十分难受。至于那雪白的短裤,皇帝只能用全力将它拉到膝盖上边一点点,只好作罢。

必杀秘笈之二:发型。

白裤瑶男女在成年时,头发便终身不再剃剪:男子用白布把拧成一股的头发旋紧从脑后盘绕至前额,妇女则把头发梳结成髻用黑布巾罩套,再用黑布巾两端缝系的白布带整体结紧。留头发、包头巾的习俗在白裤瑶亦称作“包头禁发”,这种装束习俗在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里很是独特。白裤瑶对头发格外珍惜,成年后不仅不剃剪,便是日常脱落的头发也会谨慎收起。该风俗来源于白裤瑶一个可怕的经历:很久以前,几个操外省口音的陌生担货郎到瑶寨推销针线等小商品,他们走村串寨,价格很便宜,交易方式也很特别,无钱购买者甚至可用剪下的头发去交换。陌生的卖货郎走后不久,瑶寨出现了恐怖的急性传染疫病以致尸横遍地。瑶人拿死者衣服去寻仙问卦,卜卦者解答:那些货郎取你们头发拿回去掺上针和沙子埋地下施咒要你们断子绝孙。

自此,白裤瑶惜发如命。

必杀秘笈之三:铜鼓。

故人瑶山者,时见层楼乐阁,踞于凌云之高峰上,烟云摩荡,独立天空,气象雄奇,尤如海市蜃楼,环境恶劣,世事多舛,人生八苦处处苦,喜乐虚为表,万象终是空,当以寻常心以待,活在当下。

白裤瑶世代居深山冷岙之间,想来发展出铜鼓舞也是情理之中。

既名铜鼓舞,其核心自然一个:鼓字。

据统计,在近三万人的白裤瑶人口中,总共保存有三百多面铜鼓,这其中既包括祖传的老铜鼓,也有新铸的铜鼓。据一位鼓手说,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铜鼓,有的是同宗几户人家共享一个。

铜鼓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战时作战鼓,和平年代一般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逢老人过世时敲打。铜鼓是白裤瑶族的民族象征,乃人气兴旺之寄托。铜鼓舞不仅是一种文体活动,它还与白裤瑶青年的爱情紧密相连。白裤瑶族青年中,很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跳铜鼓舞后的晚上结成称心如意的伴侣。

在重要节日或者场合,打铜鼓的都是男性,不过表演时就没有那么多讲究。打铜鼓时,两人配合打一面铜鼓:一个男子站在铜鼓一侧,左手拿一个用大血藤做的鼓槌敲打鼓心,右手执小竹棍在铜鼓边沿轻轻击打;另一男子则双手合抱一个木制风桶,在铜鼓背面接音,按一定的节奏前后晃动,使铜鼓产生共鸣,让声音更雄浑,传得更远。

这么多铜鼓,要做到动作整齐划一敲打出相同的节奏,全靠指挥众铜鼓的大皮鼓。大皮鼓是用空心独木和牛皮做成,由主鼓手敲打。主鼓手一边以鼓点引导众铜鼓的节奏,一边舞蹈。只见他双腿并拢微曲,双棍击鼓,双棍不时有规律地从头顶、双肩、小腿等部位相向互击,绕着大皮鼓左蹦右跳敲打。敲打时一个节奏打三遍,动作可率性而为。打铜鼓可以说是白裤瑶男子的基本功,整个仪式过程中,一组敲完,可以换另一组鼓手继续敲,主鼓手也可轮换。

必杀秘笈之四:早婚。

白裤瑶族早婚,十七到二十岁是最佳结婚年龄,过了二十就算老青年了,但这只是对于男子而言。结婚当天,新郎会允许新娘去会以前的情人,若不能忍受新娘在婚前有情人的事实,人们会认为这个男人心胸不豁达从而被指责。

我们到达怀里村后,见一女子正在户外纺纱,看上去样貌清秀、体态轻盈,带我们前来的王姓姑娘与其颇为亲昵,二人轮流抱一小婴儿。我们只当她们是姐妹,一问方知,此三人居然是祖孙三代!!!小王是儿媳妇,她的婆婆竟然才34岁!小王告诉我们,这里的女子13-14岁就结婚生子,她本人因读高中到19岁才结婚,算是晚婚,次年生子,20岁才做了母亲。

小王还说,这里年轻人也会去广东等地打工,但很多因适应不了那里的生活方式而返回,概因现代快都市生活节奏过快,所以他们宁愿回到深山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愿意呆在城市里。

 *********************************************************************************

白裤瑶很重葬礼,认为死者是奔了极乐世界,所以极为隆重。
 
葬礼结束后举行的长桌宴。女人小孩先吃,男人后吃,只因男人好酒。
 
看这几位的做派,是已然喝多了呀。
 
政府花费千万新修的白裤瑶新村。 
 
 
村里特意留了一处老宅子作对比。房前路灯以牛角饰,颇具民族风情。 
 
四只黑猪,一大三小,是猪妈妈带着猪娃娃出来遛弯儿锻炼身体吧。 
 
身穿民族服装的白裤瑶小朋友 
 
南丹里湖瑶族乡怀里村,可以看到各种该民族的特色表演。入村时有火枪手鸣枪以示欢迎,自然,还得喝拦门酒。 
 
身穿民族服装的白裤瑶女子们 
 
白裤瑶妇女的头饰
 
上衣背后的瑶王印
 
不喝酒不许进!  皇帝特实在,连喝了三杯。
 
 
这个,中间那位,你笑的太得瑟太不含蓄了。 
 
村里修有民族博物馆,里面介绍该民族的特质与习俗。博物馆外面是一个小广场,用来表演民族舞蹈。
 
敲打真正的铜鼓之前,要拿这个先练习,只有练熟技法之后才能敲打真鼓。
 
打铜鼓时,两人配合打一面铜鼓:一人站在铜鼓一侧,左手拿一个用大血藤做的鼓槌敲打鼓心,右手执小竹棍在铜鼓边沿轻轻击打;另一人则双手合抱一个木制风桶,在铜鼓背面接音,按一定的节奏前后晃动,使铜鼓产生共鸣,让声音更雄浑,传得更远。
 
铜鼓中央有一太阳纹饰,是因他们有太阳神崇拜,周围圈圈图案,也皆有深意,寓意一年12月,四季平安等意。
 
这么多铜鼓,要做到动作整齐划一敲打出相同的节奏,全靠指挥众铜鼓的大皮鼓。大皮鼓是用空心独木和牛皮做成,由主鼓手敲打。主鼓手一边以鼓点引导众铜鼓的节奏,一边舞蹈。只见他双腿并拢微曲,双棍击鼓,双棍不时有规律地从头顶、双肩、小腿等部位相向互击,绕着大皮鼓左蹦右跳敲打。敲打时一个节奏打三遍,动作可率性而为。打铜鼓可以说是白裤瑶男子的基本功,整个仪式过程中,一组敲完,可以换另一组鼓手继续敲,主鼓手也可轮换。
 
吹牛角自然也是白裤瑶的特长
 
抽陀螺是他们常玩的游戏 
 
皇帝自小就会抽陀螺,村妇却是第一次接触,玩性甚浓,稍微学习之后,竟然也玩的有板有眼,于是,比赛! 
 
这两货,还真是认真!看这动作,还真是一家人
 
最后自然不能少了大团圆的广场圆圈舞
 
小样儿上阵,片刻即会。
 
看完演出,去村中,路遇两妇女,笑容甚是质朴。 
 
怀里村远景
 
村民房子都是这种黄泥土墙,甚是简陋。
 
 
这个是白裤瑶的粮仓,均设在户外
 
村里的孩子们穿着打扮与内陆人无异 
 
 
含饴弄孙,乃人生极乐。
 
 
 
我们以为她们是姐妹,不料,她们却是祖孙三代。
坐着纺纱的是婆婆,34岁,抱小孩儿的是媳妇,20岁。20岁才生孩子,她太out啦,只因为上高中给耽搁了。大多数女孩子一般都是13、4岁就结婚生孩子啦。
 
白裤瑶家中内景。
 
过年时她们宰杀猪肉,悬于火塘上方,日日熏制。
 
白裤瑶妇女精于纺织,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手工制作技术。她们自己纺纱、织布、画图案、刺绣,前后需要三十多道工序,因为每一道工序都受季节的影响,所以其服饰制作长达一年。
白裤瑶男子的衣服是黑土布做成的对襟衫,无纽扣,背后衣()开口,裤子是用白土布制成,没有裤头(即大板裤),裤裆宽松而大,长度及膝,裤脚为窄口马裤式,冬天缠上绑腿。从整体来看像一只雄鸡:衣服后襟有一突出乃是鸡的尾巴,两边像是鸡的翅膀,白裤膝部绣有五条红色花纹,相传是瑶王与外族战争时留下的血手印,绣在衣上以示纪念,也是他们氏族图腾标志。
相对于白裤瑶族妇女的衣服,该族男装堪称保守低调。白裤瑶妇女夏天的服饰名叫“两片瑶”,上衣一前一后两块布,很随意的搭在肩上,侧空不缝合,且里面什么都不穿,侧览女性双乳若隐若现,一但其弯腰干活,更是全览无余。不过也不能说这种服饰是情欲上的展露,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对母性和生殖上至高无上的崇拜。
既来之,必穿之,村妇在当地妇女的帮助下,换上她们的典型衣物,看着倒也顺眼,只是被摄助一句话噎得够呛,那小厮说:里面还穿了一件,毫无看头。
小样儿!不该看的你自然看不到!皇帝屁股太大,实在穿不上那条裤子,只好简单示意一下。
 
 
这种头饰是已婚妇女才装扮的 
 
她们自己纺纱,自己染布,染布用的颜料来自这种树:粘膏树。
 
 
在村中拍摄时遇到这位老婆婆,她忽然将手伸入怀中,取出一个红色塑料袋,打开后,拿出一串项链,挂在脖子上,然后拉住村妇,叽里咕噜说了一大串,大意是:买下它吧。
虽然不爱,但最终还是买了。  还付了双倍的钱,皇帝说,别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流传新安瑶族特色文化村蓝靛瑶“度戒”
『中医药浴』瑶族药浴: 源远流长的瑶族药浴-瑶浴泡浴
白裤瑶葬礼
相关评论
云层里的古村落——桂林东山瑶族乡上塘村
民俗风情 | 瑶族“达努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