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侗家才女欧瑞凡

平易近人的欧瑞凡,是个温柔的侗族女性,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尾寨村人,196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文化,1984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县电视台当过编辑记者、新闻部主任,担任县文化局党组成员、文化馆馆长,县文化局纪检组长等职务。现为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通道侗族自治县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织造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负责人、通道县侗锦织造技艺培训基地、侗锦坊负责人。

在工作中,欧瑞凡德才兼备,表现突出,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努力拼搏、埋头苦干,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历年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曾多次立功受奖,并在新闻、艺术、工艺等业务评比中获奖50多次。

好强的欧瑞凡1984年通过公开考试正式参加工作,在县广播电视局担任编辑、记者21年中,她努力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冲锋在前,不记个人得失,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克服生活和家庭的种种困难,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奋斗在新闻工作第一线,使通道电视台通讯工作年年跃上新台阶。她的突出表现,得到了领导和新闻界同行们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怀化市“十佳”新闻记者、优秀记者、荣立三等功等,连年都被评为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

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欧瑞凡在县文化馆当馆长期间,为了把文化馆工作搞好,把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起来,她常年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民族歌会和广场文化活动等,使全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创作、编排的节目,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湖南省艺术节获金奖。文化馆在美术、摄影、戏曲、舞蹈等艺术门类的比赛中也频频获奖,在怀化市名列前茅。

勤勤恳恳的欧瑞凡,干一行爱一行,工作默默无闻。欧瑞凡在县文化局任纪检组长,分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后,更是充分发挥精通民族文化的专长,不辞辛劳,带领同志们积极申报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承活动等工作,使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传承工作成绩斐然。

自幼热爱民族文化的欧瑞凡,特别喜欢织侗锦,12岁开始织锦,到现在都没有间断过。由于她对侗锦织造技艺有特殊感情,在侗锦织造技艺即将消失的关键时刻,她感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2009年9月至今,她辞去领导职位,公司成立,开发侗锦产业。几年来,她仍然发扬自己的那股干劲、拼劲,为侗锦保护、传承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先后建立了湖南侗锦博物馆、侗锦织造技艺传习所、侗锦坊、亚哇帕哇侗锦艺术团等,利用这些场地和团队,先后举办了侗锦织造技艺培训班16期,在全县培训了3600多名织锦爱好者;接待参观、来访50000多人次;在国内外非遗和博览会活动中,展示展演侗锦织造技艺150多场次;在县内外演出侗锦歌舞节目500多场次;研发、编织了家居、服饰、旅游、装饰等侗锦系列产品,同时,还动员大批侗族年轻姑娘回乡学习织锦,使侗锦织造技艺后继有人。欧瑞凡带领同事们在保护、传承侗锦织造技艺上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市文化局、县文广新局以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由于欧瑞凡同志努力拼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织造技艺的保护、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11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11月,被怀化市委、市政府授予怀化市巾帼建功标兵的荣誉称号。

欧瑞凡自幼生活在侗族村寨,她看到前辈们个个心灵手巧,能够织出精美的侗锦,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岁就跟着奶奶、外婆、妈妈在家里学习织侗锦,一学不可收拾,她从开始的织简单的侗帕、侗带,到后来织复杂的被套、背带等,图案也从简单到复杂,掌握了侗锦技艺。18岁以后,所有的侗锦图案都能够熟练地织出来,并且还可以自己创新和重新组合图案,织出来的侗锦平整、精密、美观,她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织锦姑娘。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县电视台、文化馆、文化局参加工作,工作期间,仍然挚爱侗锦,几十年来,她经常到侗寨采访、采风、调查研究,了解侗锦的产生、历史变化、花纹图案以及文化内涵等,由于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侗锦,对侗锦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2005年欧瑞凡被组织调到县文化馆、文化局工作,分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在下乡调查研究时,她了解到侗锦织造技艺已经濒临失传,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青壮年妇女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村寨里的老人们眼睛模糊不能织锦了;二是受外来文化的碰撞,年轻人对侗锦没有兴趣了;三是老艺人在不断谢世,没有师传了。眼看老祖宗留下来的2000多年的优秀文化遗产即将消亡了,欧瑞凡感到特别的心酸。为了抢救国宝侗锦,她带领同事们积极申报,不但把侗锦织造技艺、侗族芦笙、侗戏项目申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申报了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同时成功申报了侗款等多省级项目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欧瑞凡毅然辞去领导职务,成立公司,从事侗锦产业开发,她设计、编织了大量的侗锦产品,培养了大批织锦妇女。几年来,在她的努力下,不但使濒临失传的侗锦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还为大批农村妇女提供了足不出户的就业致富门路。

侗锦的编织工艺、图案及色搭配等,往往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斜架式的织布机(俗称“斜织机”)进行编织。这种斜织机是在传统的踞织机(主要是纺织平纹布类)的基础上,经过改进以后,可编织提挑花类的织锦。所以,在侗族地区,凡是编织侗锦,都是使用这种斜织机,只是经架的大小,经束杆(小圆竹条)的多少有所差别而已。各地纺锦的方法也基本相同,都是以白棉纱作经线,经线作底,纬线起花,通经通纬织造。另一类是木梳式手工编织,即将一束白纱的一端钉在柱上或其他物体上,另一端作经线绕在一块1寸、宽5寸长的木梳式竹片上,置于腹前,竹片两端以绳系于腰,用彩色丝线作纬线,像打草鞋一样编织图案。但是一直以来,侗锦图案只运用横向织的方法,欧瑞凡由于有深厚的侗锦织造技艺功底,有超常的审美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通过她和老艺人的长期研究,侗锦在织造技艺上,超出了传统的织造技艺方法,从传统的横向编织图案一种方式,发展到现在的纵向编织图案两种织造方式,解决了长期以来侗锦图案编织的局限性;在颜色搭配上,讲究色彩搭配,掌握色彩搭配技巧,使侗锦图案的效果更加雅致、恰到好处;在产品设计上,以传统和时尚相结合,在传统和时尚之间找到自己的设计之路,形成了独特的“侗锦设计风格”。她织的侗锦、研发的侗锦产品独特、精美,深受好评。

采访中,记者感觉欧瑞凡这些年走过的路,特别辉煌——她经营的公司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精心打造的“呀啰耶侗锦”成为湖南省著名商标跑;由于工作勤奋,欧瑞凡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先进个人,还荣幸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并被评为怀化市巾帼标兵;6.参加全国休闲农业精品大赛获得金奖和银奖;因成绩显著,她的公司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会员单位;同时,她申报成功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8个国家级、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欧瑞凡先后建立侗锦公司、侗锦传习所、湖南侗锦博物馆、侗锦坊、亚哇帕哇侗锦艺术团,并利用这些场所和团队先后举办培训班,培训织锦爱好者3600多人,演出500多场次,接待县内外来访、参观50000多人次,举办侗锦织造技艺比赛活动9次;这几年来,欧瑞凡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活动,宣传、推广侗锦31次;可喜可贺的是,欧瑞凡研发家居、服饰、装饰、旅游等深受青睐的系列产品100多种类,领非遗行业发展。

(作者:何彬)

湖南名人网以弘扬湖湘文化精神,展现湖南名人风采,揭示名人成长规律,激励世人奋斗成才”为宗旨,努力为湖南人民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食粮”,扩大湖南名人影响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遗中国:侗锦织造技艺|技艺|侗族|织锦
一日一题 选择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
吴罗等技艺有望冲刺国家级“非遗”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PF230 南京云锦
张彦芬:鲁锦织造技艺的田野调查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