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现在考试院在投档时只看考生分数而不看考生报考的专业志愿是否满人?

你是否也是因为担心退档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提问者提得很有道理的,也很专业。提问指出了目前平行志愿的一个重大弊病:比如说考生的平行志愿的前两所高校分别为A校和B校,有一大部分选择了A校并填报服从专业调剂的的考生,并不是都因为A校层次高而愿意读A校的所有专业。他们中有不少考生有“宁上B校好专业,不愿上A校差专业”的诉求。但是他们选择A校时候服从专业调剂实属无奈之举,实际上是因为怕退档而被绑架到这个学校的。因为他们如果从A校退档也与B校无缘。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懂,我在这里先把平行志愿下高招录取的两个环节再复习一下:

高招录取是由两个环节组成的 ---- 投档环节(也叫提档、调档)和专业录取环节。

在投档环节,由省级高招办主导操作,高校配合提供投档比例。投档比例高于1:1,教育部规定不得高于1:1.20,常见的平行志愿投档比例接近1:1。所有填报该校的考生按照分数高低和考生志愿排队根据招生计划和高校配合提供的投档比例向高校投放电子档案,只要检索到考生填报的高校还有空额就能把考生投进去。投档到高校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就是高校的投档线(也叫提档线、调档线)。这里请注意一点:高校的投档线既不是高校确定的,也不是省级高招办确定的,而是在投档过程中自然产生的。

请注意在投档环节系统在投档的动态过程中,能否投档某校只关注一个关键点:是否有空额?但是这个关键点可以用两个概念来表述:

1.投档数:由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决定。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实际上体现为一个数字,就是投档数。比如招生计划100,投档比例103%,投档数就是103。在投档的动态过程中,只要投进去的考生还没达到这个数字,就表现为还有空额,后面的考生就能投进去。如果投进去的考生达到了这个数字,就表现为没有空额了,后面考生就投不进去了。

2.报考考生的分数:投档的过程是一个检索考生从高分到低分的动态过程,向高校投档过程也就是报考该校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逐步投满的动态过程。投进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就是投档线,这个考生在投档考生中的排名实际上就是投档数。这就是有时候人们习惯用考生分数够不够来评价他能不能成功投档的标准。在投档的动态过程中,只要投档考生分数高于或等于投档线,就一定还有空额,考生就能投进去。如果投档考生低于投档线,就一定没有空额了,考生就投不进去了。

可见投档就看是否还有空额,具体表述为看投档数到没到,和考生分数够没够,两种表述是一致的结果。我们平常比较容易直观接受考生分数够没够投档线的表述,所以投档的关注点也被认为是分数这一个维度。所谓“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投档环节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虽然全国各个省份的高招政策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投档只取决于分数这个维度,这是所有省份都一致的。

投档后的下一个环节是专业录取。专业录取环节由高校主导操作,省级高招办配合监督。高校要根据投档后考生填报该校的专业志愿以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按照高校专业录取规则(分数优先、专业优先和专业分数级差)和考生其他条件(身体、单科成绩等)进行专业录取,如果有不合格考生就会退档。专业录取后各个专业录取考生的最低分就是专业录取线,最低的专业录取线就是高校的录取线。

请注意在专业录取环节,考生能否被高校录取不仅仅取决于高考分数,还取决于更多的维度:高校的专业录取规则,一个学校一个样,没有统一规定。各个专业对身体、单科成绩等的要求,不仅仅各个专业要求不同,甚至相同专业在不同学校的要求也不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也对录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句话,考生能否被一所高校录取,分数仅仅是一个方面,分数通过专业录取规则来表述和执行录取,还有更多分数以外的因素影响着考生录取。

我们综合总结高招录取的投档和专业录取两个环节:投档环节单纯由考生分数决定,专业录取环节不能完全由考生分数决定了,还有五花八样的专业录取规则,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还有是否服从专业调剂的影响。

现在我们回到提问的问题就比较好解释了。提问者质疑考试院“为什么在投档时只看考生分数而不看考生报考的专业志愿是否满人”。提问者认为“计算机时代,这是很简单的技术。考试院扫描考生报考的专业,如果额度已满,没有选择调剂,就直接转投下一个院校。而不是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因为不同意调剂被退档”。

提问者试图建议考试院在投档的时候,不仅考虑高校名额满没满,同时考虑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所填报的高校各个专业满没满,如果也满了就不要投档,而投到下一个高校。提问者并且认为在当今计算机时代,投档的时候同时检索考生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通过我们上面对高招录取的投档和专业录取环节的分析,我们应当是否明显看出其中的主要障碍在什么地方:专业录取不是由考生分数唯一决定的,因此不太容易继续用考生分数来作为量化标准。而且专业录取中能够实现考生分数量化标准的是专业录取规则,至少有分数优先,专业优先和专业分数级差等三种录取规则,各校不统一。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录取时候的其他非分数条件也是很不统一,让个各省的把几千所大学的所有专业录取条件都编入同一个计算机投档程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大家还没有主要到,高招录取分两个环节,两个环节的主导者不同。投档环节是考试院主导,高校配合;专业录取是高校主导,考试院监督。正是在这里体现了中国高招录取的监督机制,让高招成为我们国家各个领域腐败丛生的环境中十分难得的一块净土。连当前的改考改革曾经试图招考分离都没敢动,担心出现不公平。如果把专业录取也试图并入到投档环节一揽子解决,高招办的权利会更加膨胀,如果失去监督也会滋生腐败。

而且在现有模式下,专业录取是高校的自主权。考生投档后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如何录取是高校说了算,高招办只有监督权利。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专业录取规则一个学校一个样的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果通过行政手段的干预要求所有高校都执行相同的专业录取规则,是否也不合适。

由此看来这个问题解决非常困难。除非向浙江省高考改革那样,实行80个平行志愿,没有个平行志愿单位是一个“专业+学校”的组合,服从专业调剂的选项退出历史舞台了。

在以高校为投档单元的平行志愿下真的没办法了吗?我们设想在现有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提出一种投档方案看看是否可行:

1.现有平行志愿的两个录取录取环节投档和专业录取模式基本保持。

2.在投档环节,对所有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按照现有模式投档不变。表示他们真心接受这所学校的所有专业。

3.在投档环节,对所有选择了“不服从专业专业调剂”的考生在符合现有投档要求的基础上,规定按照分数优先的专业录取规则,增加对他们填报的专业的检索。对能够满足其所报专业的投档;对无法满足其所报专业的继续投档下一个学校。

4.上述投档成功不意味着录取。投档之后各个学校仍然按照其各自的专业录取规则执行专业录取。

说明:选择了“不服从专业专业调剂”的考生而又被投档的考生不能误认为自己因为已经通过了专业检索就100%能被录取。因为这个检索是规定按照分数优先的规则进行的初步检索,并不等于专业录取。而真正的专业录取也可能是专业优先或者专业分数级差,录取结果会产生偏差,如果不能录取仍然存在退档风险。这是这个方法最遗憾的地方。

这个方法的优点:

1. 总体框架模式变化不大,计算机系统完全可以接受这个变化。具备可操作性。

2. 解决了“宁上B校好专业,不愿上A校差专业”的这部分考生的诉求。让他们在不会再因为担心A校退档而不得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被绑架到了A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不服从调剂的话,当所报专业都无法录取时,直接退档,是不是其他院校也不再录取?
高招咨询短信回复:填报志愿 家长如何做好参谋
考分出炉!高招负责人告诉你,报志愿必须注意的10件事儿
考得好还要报得好丨老师支招:志愿这样填不吃亏
(2)高考志愿之一:政策与规则
征求志愿+“注册入学”把握8月最后升学机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