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作24年了,我才发现这10件事我想错了

    一眨眼离开职场都3年了,前一段去MBA中心和学生们座谈职业发展,席间有位小伙伴问:“Peter哥,如果让你回望来路,在经历了24年职业生涯后,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虽说这类的问题我已经被问过无数遍了,但要一下子在短短的30分钟里讲全讲透,还是很难的。

    于是课后我认认真真地做了一番功课,力图完整客观地将我的毕生经历总结升华,最终浓缩成10点感悟,在此以文字形式和大伙聊一聊。


    离开职场之后

    我明白的10个道理

    我的10点感悟:

    •  以前大部分的“我认识谁谁”都是无效的。

    • “忙过这一阵子就好了”,最后发现“这一阵子”其实永远也忙不过去。

    • 真正牛逼的是平台而不是你本人。

    • 做好别人对你态度180度转变的准备。

    • “等以后我有空了一定要去……”,其实根本没有以后,只有现在。

    •  尽量少提“我以前……”,因为特别招人厌烦。

    • 如果前下属不主动联系,你就别去招惹人家了,免得让彼此尴尬。

    • 开发票真的是极其影响生活体验的糟心事。

    •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和有没有时间没关系,关键是你愿不愿意。

    • 出事时真正能指望的上的只有自己。

    首先来说说“人脉(network)”:刚入职场时我做的是销售,第一天跟师父跑线拜访客户,他就特别叮咛我:

    “小子(zei),你给我听好了,要想拿下订单,你就必须多认识人,争取做到上到公司老总,下到门口的保安、打扫卫生的阿姨,你跟谁都能说得上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吃得开,最终赚钱发大财!”

    说的好啊!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浑身是铁你能打几颗钉子啊?行走江湖,不多结交几个“朋友”,那还混个什么劲?!

    于是从进职场的第一天起,我就非常刻意地寻找一切机会结交各路豪杰,尤其是喜欢和那些有头有脸的“成功人士”拉关系:请他们吃饭,跟他们合影,最不济,也要讨张名片装一装。

    然后某天和别人闲聊时,再“云淡风轻”(其实是刻意铺陈)地提一句:

    “那个谁谁是我的好哥们,前天还一起桑拿来着,对了!他早上给我打电话,我忘了接了,sorry啊,我出去回个电话……”

    然后光明正大、昂首挺胸地溜出去,只留下身后一众如探照灯般艳羡的目光,当然同时还免去了自己买单的尴尬。

    我也曾经一度真的以为自己很牛,因为讲起来仿佛哪里都有咱认识的人,手机里的电话号码越记越多,名牌盒里的藏品越攒越丰富,办起事情来也真的比以前方便了。

    可是慢慢的,我开始发现,这些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谁谁”,其实99%都是无效的人脉,而且代价高昂。

    在离开职场后,这一点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证明:

    人走茶凉,从来都不是对势利小人的讽刺,而是为了提醒那些还没“走”的职场过客。位置再高,权力再大,你也不过是个提线木偶,真正牛逼的,是你身后的平台。

    讲白了,茶里泡的是价值和利益,而非廉价的“关系/人脉”。别人之所以敬你,看重的本就是平台所赋予你的价值、权力、好处和信息。

    此时你可千万别给自己加戏啊,以为人家手里端着的这杯热茶,是敬你逆天的颜值、深邃的思想、幽默的谈吐及高尚的品德…… 

    再说了,其实这杯飘香的热茶也不是那么好喝的,它需要你花精力时时加热/夜夜添火,才能热度不断。同时还要小心管理火候,太热可能烫了嘴,太冷又会伤了胃,想想都累啊! 


    那些工作生活中的“你以为”

    到头来不过是美梦一场的空头支票

    忙,几乎成了现代职场人随时挂在嘴边的万能借口,可以用来解释和抵挡一切的“骚扰”:

    “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好嘛?”“对不起宝贝,我现在很忙,等妈妈忙过这一阵,就多陪陪你,到时候咱们去迪斯尼、去烧烤野营……”

    “老公,你脸色看着不太好,去医院看看吧?”“晚点的,最近太忙了,大老板要来视察工作,等我忙过这一阵,就去好好查查,就可以带你和孩子去玩了…….”

    “忙过这一阵就好了”曾经几乎支撑着我度过了整个职场生涯。一开始我是真的觉得“这一阵”是可以忙过去的。

    可是慢慢的我才极不情愿地发现,所谓的“这一阵”,其实永远都忙不过去。因为很快就会有下一个“这一阵”出现,只是换了另一种方式而已。

    于是我就像个自欺欺人的傻瓜一样,用重复的借口,给自己,还有家人朋友,编织了一个永远都无法兑现的“等忙完了,咱们一定去…….”的美梦。


    人生没有那么多终会等到的“以后”

    你拥有的只有“现在”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句锥心的人生真谛,但明白时通常都已没有机会弥补。

    其实不用等到“不待”,只要你放下那些迷眼的乱花(金钱/名誉/成功……),转身看看陪伴在你身边、对你这一生重要的人和事,你便会明白其实人生中根本没有“以后”,只有“现在”。

    刻骨铭心地理解这一点,是从10年前陪父母的一次出行中得到的:我18岁离家求学,之后四海漂泊谋生活,将近10年才回两次家乡。

    一个是因为忙,再一个是因为骨子里变态的虚荣和自尊,总是想要等到功成名就时,再风风光光衣锦还乡,可惜命运造化岁月弄人,直到现在,我也没混出个人样来,哎,提起来都是泪啊!

    其实我从小就有个心愿,想带父母出国开开心心地去玩一次,可就是因为上面那个扯蛋又可笑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

    直到10年前,父母都已70多岁高龄了,我才带他们去了趟武夷山。就是在这次旅行,我突然发现可能我这一生都无法实现这个儿时的梦想了。

    记得那天父亲很兴奋,一大早就起了,早饭都没顾得上吃就急着要去爬山看风景,全然忘记了自己的高血压和不给力的膝盖。

    经过将近30分钟的跋涉,我们已经接近他期待的景点:一座小山丘,但要想上去欣赏美景,我们还得再往上爬40多级陡峭的台阶。这时父亲突然在身后说:“儿子你上吧,我就不去了。” 

    “老头子,再加把劲,没几步路马上就到了,你昨晚不是嚷嚷着一定要去看嘛”,我一边快步前行,一边扭头十分不解的问。

    “你去吧,我休息一下,其实看看底下的风景也挺不错的”,只见父亲用一种无奈,但又假装轻描淡写地回答到。

    听到这,我停下了匆匆前行的脚步,转头仔细地打量着身后这个,陪伴了我快40年,既熟悉(曾经)但又陌生(现在)的男人。

    他满脸大汗,看起来已经非常疲惫了,正由母亲陪着,坐在山路边的石凳上一边喘气,一边按摩着因为老损而越来越不给力的膝盖。

    那一刹那我看着父亲,鼻子一酸,内疚和自责瞬间充斥了我的大脑。

    离家时父亲还是黑白相间的鬓发,如今已全白了。小时候那个用结实臂膀背着我爬山跑步无所不能的男人,腿脚也不灵便了,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带着我一起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了,因为他走不动了。

    那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父母真的老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们也知道到我们死的那天,守护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牵肠挂肚舍不得咽下最后一口气的,绝对不会是公司老板、部门经理以及隔壁爱搞事的老王,而是我们的家人和至亲所爱。

    明白归明白,可到过日子时,我们却还是做不到,因为我们要生活、要打拼、要赚钱,因为我们要成功。

    就像我曾经那样,10年间都没有怎么回到家乡,不是不想,而是不愿。因为我总觉得会有“以后”,因此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无数个“现在”。

    直到这次旅行,我才发现原来只有过好了每一个“现在”,美好的“以后”,才能不留遗憾地到来。

    写到这里,除了上面的10条大道理,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那就是离开职场后,我好像变年轻了。

    下图是17年前,33岁的我和当时世界上40岁以下最富有的人Michael Dell的合影,一幅道貌岸然积极进取狗血励志的职场小白领的嘴脸。

    图二是去年49岁的我和学生们的合影。 满满的随性洒脱、羁傲不驯爱谁谁的老愤青劲儿,整个人看着嫩了不少。变嫩其实更多是心态上的,也是在职场打拼多年后“活明白了”!

    最后,希望大家别为自己因为年轻不懂这些感悟而遗憾,也别羡慕我们这些有故事的老家伙,其实所有的一切,将来你一定会经历,sooner or later。

    大家觉得我的总结还精准吧?

    你生活的重要性排位是什么样的?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张思宏,前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人称“Peter哥”,一个以生活为职业的有趣灵魂。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Pexels和影视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20领英保留所有权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对生活里的小确丧说一句“卧槽”
母 亲
LinkedIn高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第2页
人,就活这么一回,只求问心无愧,爱谁谁!
理想中的工作和现实中的工作差别在哪里?
有一种职场病,离死亡不远,离生活很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