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析钓鱼药酒
    药酒的定义
  药酒,顾名思义,它就是一种药泡的酒。这个药,可以是我们的传统瑰宝--中药,也可以是我们上篇文章中谈到的各种添加剂,还可以是某些小动物的尸体。这些材料通过一定的搭配比例,在酒里经过一定时间浸泡后制成的溶液就是我们所说的药酒。
  药酒的分类
  我们垂钓用到的药酒按其泡制原料可以分为中药药酒,动物药酒,香精药酒。按其对鱼产生的作用,可以分为营养类刺激药酒,味道刺激药酒,调节适口性药酒和神经类刺激药酒。
  中药药酒
  中药泡酒一直是垂钓运动中某些高手的独门绝技。中药里对鱼有刺激作用的,基本是各种制作香精的原料酚醛类挥发物质、蛋白质、氨基酸,这些物质溶于水的很少,但大多溶于乙醇,乙醇溶于水,而且有很强的挥发性,乙醇的水溶液就是酒,因此很多中药用酒泡制才会有更好的挥发扩散效果。乙醇的味道在钓场中也是最广泛存在的,最容易被水中的鱼接受。酒就成了中药里有效诱鱼成分的最好载体。但中药的品种繁多,而且互相搭配时会产生很多有利作用和副作用,所以让钓友们觉得云里雾里,很难掌握其中的奥秘。想要用好中药药酒,那么必须要了解常用中药的药理和基本性能,以及与其他不同中药搭配时会产生的作用。
    目前知道的对鱼有诱食作用和刺激作用的中药大概有二百多种,下边就我个人的使用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中药原料的药理和在垂钓中能表现出的作用。
    蜂蜜: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中药,有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促进消化等作用。原生态的蜂蜜,未经过任何工艺的处理,它里边会含有葡萄糖、果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淀粉酶等酵素。其他糖类和矿物质、氨基酸等对鱼类进食的刺激我们就不用说了,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酵素。
   酵素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活性物质,对维持生命体正常的生理机能运转,促进消化都有一定的作用。被认为是掌握生命活动的物质,是一种催化剂。如果没有酵素,很多生命元素将无法发生反应来提供生命体必需的物质。前边饵料使用篇章中曾着重介绍过日本丸九的丸三,丸三里边就含有多种比较温和的酵素,在很多饵料里加入丸三,都会有不错的效果,还有上篇小药篇章中提到的比较好用的台湾101鱼开胃,里边也含有大量酵素。蜂蜜因为也含有酵素,在垂钓中有很卓越的表现,所以从古至今,一直被钓鱼人使用。
  蜂蜜药性比较温和,属于碱性物质,可以和很多种中药搭配使用。单独用酒泡制也可以使用,用量也比较随意,用曲酒稀释一下,就可以加入到饵料中使用了。钓鱼常用的蜂蜜主要有椴树蜜、枣花蜜、油菜花蜜以及南方常见的杜鹃花蜜,有条件的钓友还可以尝试使用苹果蜜。椴树蜜属于蜂蜜中的上品,在配制药酒的时候,首先用到的是它。其他几种蜂蜜则多为替代用品。
    苹果蜜多在竞技比赛的时候使用,赛场中的鱼由于反复钓放,吃饵特别小心;又或在不经常举行比赛的赛场,平时比较安静的岸边突然坐那么多人,对水中的鱼是会有很大影响的。苹果蜜对人的神经有一定的镇静安定作用,对水中鱼的神经一样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竞技比赛对付缄口不食的鱼,或者后几场的鱼,在饵料中加入苹果蜜酒,会让我们多一份胜算。
    野外垂钓中,钓场被电鱼人电过,或者被网捕捞过,我们都可以在饵料中尝试添加苹果蜜泡制的酒来对付受到惊吓的鱼。在泡制的时候如果蜂蜜加的量比较多,那么使用前应该注意摇匀。蜂蜜有的时候加入其他中药里,还能担任挥发物质的载体,有些中药里的扩散诱鱼物质,溶于水或乙醇的味道都不明显,唯独与蜂蜜混合在一起,才能突显其独特的味道,像我们稍后要介绍到的桂花就是这种特性。
   蚯蚓:这是钓鱼人最熟悉的饵料了,很多休闲钓手在野钓的时候喜欢使用蚯蚓。蚯蚓体内含有地龙素、地龙解毒素、黄嘌呤、抗组织胺和维生素B等多种药用成分,还含有丙、苯丙、缬、亮、酪、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蚯蚓体内含有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都是鱼类生长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中大部分溶于酒。
    将野外抓回来的蚯蚓,放入湿润的纸壳中几天,让其排出体内泥土和粪便等脏物,然后把蚯蚓用水洗净,放入曲酒中,或者切开放入酒中,酒的量是蚯蚓的2~3倍为好,然后加入适量蜂蜜,蜂蜜的量可以和蚯蚓的量相同,也可以略少于蚯蚓的量,泡制几天后,用力摇晃数次,瓶中的蚯蚓会变成絮状,然后待其静止,倒出上层不含泥土和碎屑的溶液,这样蚯蚓蜂蜜酒就泡制好了,使用的时候和蜂蜜酒一样,需要摇晃使其混合均匀。泡制剩下的有杂质的酒也不要倒掉,可以用来加到窝料中,或者在陈年老塘垂钓时,直接加入到饵料中。
  穿山甲:别名别鲮鲤、鳞鲤,一种地栖性哺乳动物。我们垂钓使用到的主要是其鳞片。穿山甲的鳞片中含有多种肽和酰胺,其中L-丝-L-酪环二酞和D-丝-L-酪环二酞可以提高鱼的耐缺氧能力,并且含有天冬、苏、丝、谷、甘、丙、半胱、缬、蛋、亮、异亮、酪、苯丙、赖、精、脯氨酸等16种游离氨基酸,挥发油和水溶性生物碱等。还含有锌、钠、钛、钙、铅、硅、磷、铁、锰、铬、镁等十多种矿物质。这些氨基酸和矿物质无疑对鱼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我们可以到中药店购回穿山甲鳞片,洗净后可以直接浸泡到酒中,这样浸泡的时间比较长,基本需要3个月左右。想快速成酒,可以把穿山甲鳞片炒熟,磨成粉末,最好是超低温快速冻干。加入低度曲酒中,摇匀,放置几天后就可以使用了。
    以上这几种中药泡制的药酒都属于营养刺激类药酒,下边说说味道刺激类药酒。
  麝香:麝香是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真正的麝自己产下的麝香--遗香,很难采集到。我们现在所能用得上的麝香,一般都是经过很多工艺处理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麝香,纯度比较高的麝香,价格不菲,工薪阶层的钓鱼人一般无法接受。麝香中含有麝香酮,降麝香酮等多种醇类、酮类物质,十多种雄烷衍生物。麝香中蛋白质的含量约在25%左右,还含有肽类物质。麝香的正确用法是熏制法,把麝香包裹后,放在饵料或者小米等谷物下边,密封一段时间后,用饵料或者谷物来垂钓和打窝。真正的纯度很高的麝香用酒来泡制是很浪费的。但我们从麝香的醇溶液--麝香酒中可以发现多种鱼类生长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还含有钾、钠、钙、镁、铝、硫酸盐、磷酸盐和碳酸铵等物质。这说明麝香的醇溶液对鱼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用酒泡制麝香是可以使用的。
  目前市场上的麝香赝品居多,我们购买的时候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鉴别技巧,这里作为一个常识介绍给大家。先用手试其弹性,整麝香虽凝结坚固,但富于弹性,手捏微软,放手即会复原。然后再检查麝香内有无异物和它的干燥程度。取麝香仁少许,置于手掌中用手指摩擦,不脱色,搓即成团,揉捏即散,不粘手,并发出浓烈香气者为佳。

  泡制的时候,麝香的量不需要太多,麝香的味道极为浓烈,泡制用的酒最好使用高度曲酒,泡制用的麝香可以反复使用多次。麝香酒属于营养刺激类药酒和味道刺激药酒的结合产物,使用的较多,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阿魏:钓鱼用的阿魏一般产于新疆一带。一种草本植物的溶脂,商品阿魏多数呈现出由球粒凝聚成的大小不等的块状。外表暗黄色或黑棕色,储存时间较长的会变为红棕色。垂钓中使用阿魏主要是利用其本身的味道。阿魏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蒎烯和有二硫化合物,其中仲丁基丙烯基二硫化物含量大约在45%左右,呈特殊的蒜臭味。
    阿魏的酒泡制剂加入到饵料中,可以使饵料产生类似自然界中腐殖质发出的味道,而且少量添加时产生的近似大蒜的味道,还可以对体形较大的鱼产生一定的外环境刺激作用。让水中的大物由于调整本身生理机能的需要而开口吃饵。
    八角:俗称大料。八角略有甜味但伴随着强烈的草香,能去除肉中的腥臭味,使其重新添香,所以又称茴香。本身含有茴香醚、茴香醛、茴香酮多种挥发类物质。据记载,明朝年间钓鱼人曾使用八角磨成粉后加入到饵料中打窝,第二天到此垂钓,钓效非常好。这样做虽然有效果,但对于台钓这种需要快速聚鱼的垂钓运动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八角中多种醚类物质、醛类物质溶于酒的特性,将八角放到曲酒中浸泡,然后使用这种酒添加到饵料中来垂钓。八角泡酒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结合到一起使用。毕竟单独使用的时候味道较为单一。医术上记载:八角补骨脂恶甘草,忌诸血。这个指的是在医用上的禁忌。不过我们尽量不要将八角和甘草一起泡制药酒。
  小茴香:其使用机理和使用效果同八角相似。也含有多种溶于酒的醛类,垂钓中使用到的也是其独特的香气,用来提高饵料在水下的穿透力,快速集鱼。
   丁香:分公丁香和母丁香两种。公丁香主要是丁香植物的花蕾,母丁香则是果实。主要含有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等多种成分。用在垂钓中,主要是利用其较浓的香气和极高的扩散度来增加诱鱼。泡酒的时候也比较简单,将买回的丁香直接放入酒中泡制就可以。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使用。在鱼口不佳的时候,或者低温的时候使用,效果尤为突出。
    桂花:南方比较常见,本身含有挥发油,其中有β-水芹烯、多种醇;还含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醋质。主要利用其香气和各种酸的调节作用来增加饵料的诱食性。
    山奈:又称山辣,沙姜,气香特异,味辛辣。含有山柰酚等多种溶于酒的化学物质,用在垂钓中,同样是利用其香气刺激来提高饵料的诱食效果。
    桂皮:又称肉桂。这也是味道刺激类药酒泡制的时候常用到的原料,主要是利用其本身含有的多种挥发性极强的醛类物质,溶于酒后,加到饵料中,再溶于水,提高饵料的诱食性。
  乳香:一种干燥胶树脂,气味芳香,稍微带有苦味,并有香辣感。含有挥发油,多种烯、醛类化学物质。加到饵料中,主要是气味诱食和调整饵料的适口性。
  甘松:亦称香松。含有多种醇、酮类多种化学物质,有强烈的松脂香气,用在垂钓中同样也是利用其独特的香味对鱼的刺激来提高饵料的诱食性。需要指出的是甘松的甜度非常高,相当蔗糖的几十倍,加入到饵料中,对喜甜的鱼类是个致命的刺激,也能在外环境刺激上提高饵料的诱食因子的作用。 
  甘草: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甜度也很高,甘草真是名副其实的“甜草”,据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多在百分之十左右,还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种成分。甘草酸的甜度更是高于蔗糖五十倍,用在垂钓中也主要是利用这点。甘松和甘草在泡制药酒的时候很少单独使用,都是和其他香味较浓的中药搭配使用。
  灵草:也叫灵香草,零陵香。其中含有香豆素类化学物质,有浓烈的香气。垂钓中泡制药酒时主要是利用其香气浓郁,在水下穿透力强,可以增加饵料的诱食效果。
  排草:用来泡制药酒主要是利用其中含有的甲基胡椒酚的易溶乙醇特性,用它的香气来刺激鱼类。
  白芷:本身含有挥发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还有多种烯醇化合物,加在饵料中,一方面利用其味道诱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饵料的适口性,泡制出的药酒,属于调节性药酒。
    鱼腥草: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醛类,叶有鱼腥的气味,因此得名。用其泡制药酒加入饵料中,也是起到调节饵料适口性的作用,由于本身含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能对鱼产生一定的外环境刺激。
  墨旱莲:搓揉它的茎叶时,可见黑色的汁液流出,故名墨旱莲。本身含有皂甙、烟碱、维生素A以及多种醇类酯类,应用在垂钓中,主要和其他中药搭配,对鱼产生一定的外环境物质刺激。也可以算做是调节性药酒的原料。
  香薷:我们常吃的香菜。含有多种挥发油和醇、酮类物质,干燥的香薷少量加入到其他中药中泡酒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饵料适口性的作用,某些水鱼的鱼也会很喜欢香薷的香气。但味道刺激用的不是很多。
  胡椒:这个我们都应该比较熟悉,我们在泡制药酒的时候加入少量的胡椒,是利用其微辣的味觉来调节饵料的适口性,早些年曾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至今记忆深刻--湖南的鲫鱼也爱辣。文章的作者在饵料中加入少量的辣椒粉,结果钓的非常爽。实践证明,适量的在饵料中加入辛辣的味觉元素,的确能改善饵料的适口性。
    草果:使用中和胡椒的作用相似,但草果中又含有多种挥发油和醇、醛等化学物质,除了调节饵料的适口性外,还可以搭载乙醇这个载体,帮助有效诱鱼物质在水中快速扩散。如果胡椒的用量不好掌握,那么可以使用草果。
    山楂:很易得的一种药酒原料,本身含有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还有多种酮类,糖类,内酯,少量蛋白质和脂肪。用在垂钓中主要利用其含有的各种酸对鱼类正常生理机能的调节功能,还有一定的促饿作用。
    罂粟壳:这种物质很难搞到,但是在垂钓中的确能起到无法代替的作用。壳体中含有低量吗啡等生物碱,对鱼类的中枢神经有一定的兴奋和催眠作用。还含有多种多糖,多种醛类、醇类。泡酒后加入到饵料中,能很大程度上改善饵料的诱鱼力度和速度,提高饵料的适口性和建立鱼对这种饵料的依赖性,属于神经性刺激类药酒的原料。
    曾经有一位库钓高手,常年使用罂粟壳泡制的药酒浸泡玉米粒,用玉米粒打窝,再用嫩玉米粒垂钓,每年被他拖上岸的巨物不计其数。
  大黄、巴豆:这两种中药对鱼本身生长有害,在饵料中加入巴豆粉的量稍微过大,对鱼就有毒杀的作用。它们都有促进排泄的作用,理论上可以加到饵料里,让鱼越吃越饿,但实际使用中,效果并非如人所愿,相反会产生反作用。
    以上是制作中药药酒时常见的一些植物中药。我们在泡制的时候,一般都不单独使用,而是几种、十几种按一定比例混合到一起。制作中药药酒的时候不单单会用到植物,一些小动物也可以用得上,更多的时候是动植物混合搭配使用。
    动物药酒
  水蛭:俗称蚂蟥,很多水域中都有,适应能力极强,身体可再生,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物。水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肽、微量元和脂肪酸素等,其中的多肽由60多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中谷、天门冬、赖、亮氨酸的含量较高。用酒泡制后,让水蛭体内的有效诱鱼成分溶解到乙醇中,然后利用这些成分的营养刺激和外环境激素刺激来增加饵料的诱食性。其实水蛭的医用价值主要是水蛭素,水蛭素加热会流失或转变成其他成分。但我们垂钓的时候基本用不上这种物质,所以在采集水蛭的时候,可以直接捞出用线穿起,置于阳光处晒干,穿连时最好从体的中段穿上,防止其逃脱。
  蚂蚁:这也是我们很常见的一种昆虫,目前发现的种类已经有将近300种。蚂蚁体内含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苏、苯丙、缬、异亮、亮、赖氨酸以及蛋白质水解的蛋氨酸都对鱼类的正常生长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还含有多中微量元素。用乙醇溶解这些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后加到饵料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饵料的营养,也能改变饵料的诱食效果。在采集原料的时候,最好选择水边的蚂蚁。
  蝗虫:又名蚂蚱,很多地方的草丛中都可以见到。品种繁多,目前据报道已发现的有上万种。我们选择泡制原料的时候和蚂蚁一样,最好选择水边草丛中的蚂蚱,扑捉也很简单,用抄网就可以。体内含有大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整只蚂蚱放到酒里浸泡后的溶液,可以用来增强饵料的总体营养成分。蚂蚱抓在手中,它们会吐出一种褐色的液体,这种液体可以直接混合到低度曲酒中,一般这种液体和酒的比例可以是1:10~20,这种混合后的液体,对于大体形鲤鱼有很好的效果,更受某些较少喂养水域的草鱼的喜爱。
  蟑螂:提到这种昆虫,很多人都憎恨它,并千方百计的想除掉它们。其实只有少数种类的蟑螂是害虫。近几年很多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蟑螂的医用价值非常高,而且生命力极其顽强,一只被摘掉头的蟑螂,竟可以存活10天,10天后死亡的原因是饥饿过度。我们垂钓中使用蟑螂,主要是利用其大脑内含有的特殊蛋白质成分,这种蛋白成分可以杀灭很多种常见细菌,这种蛋白质同样也很受水中鱼的青睐。蝗虫体内也有这种蛋白,但是我们利用蝗虫泡制药酒的时候,主要还是利用它的营养成分。
      豆虫:这个在农村比较常见,学名蜚蠊,之所以叫豆虫,是因为它们多以豆类植物为寄主。所以我们可以到乡下的豆类植物种植的地方,来找到豆虫。豆虫的营养价值非常高,体内60%以上都是蛋白质,还有多种生命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维生素e的含量也很高,鱼类生长所需的氨基酸占体内总氨基酸含量的50%左右。用酒泡制后是非常理想的饵料营养调节品。泡制的时候为了缩短泡制时间,可以把虫体剖开放到酒里泡制。
  竹虫:又称竹蜂、竹蛆。在南方种植竹子的地带比较常见。可为我们垂钓所用的是竹虫的幼虫,长桶形、乳白色。幼虫体内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为29.90%,我们可用的就是这30%左右的氨基酸,放到酒里浸泡后,可以用来增加饵料在水下对鱼的营养刺激。
  桑螵蛸:是螳螂的卵蛸,里边含有多种蛋白质,磷脂,和结晶的柠檬酸钙。蛋白质可以增加饵料的营养成分,柠檬酸在北方碱性较强的水域应用比较多。
  蟋蟀:一种农业害虫,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可以浸泡后用来增加饵料的营养成分。
  蜈蚣:体内含有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 即组胺样物质和溶血性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不溶于乙醇,蜈蚣体内还含有脂肪油、胆固醇,蚁酸等,含有的氨基酸主要有组、精、鸟、赖、甘、谷、丙、缬、亮、苯丙、丝、牛磺酸等。看到这些氨基酸,蜈蚣的垂钓作用我想我不必再啰嗦了。
  土鳖虫:体内含有挥发油和氨基酸,还含各种脂肪醛和芳香醛,氨基酸总含量约占体内物质的40%, 鱼类生长必需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0%以上。土鳖虫是动物类药酒原料中很少有的含有挥发油物质的原料,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用量。
  僵蚕:家蚕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促蜕皮甾醇(一种激素)及一种白僵菌黄色素,还含多种氨基酸以及铁、锌、铜、锰、铬等微量元素,蚕体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铵。蛋白质用来增加饵料的营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僵蚕的乙醇溶液对鱼类有催眠作用,适量的添加到饵料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让水中的鱼对添加这种乙醇溶液的饵料产生依赖性,属于营养类与神经类结合的药酒原料。
    比较常用的泡制垂钓用药酒的小动物原料也就这些,还有些不太常用,也比较难搞到的,像蛤蚧、马鬃蛇、 紫河车。前两种几乎是濒危动物,但是泡制的药酒在垂钓中的确能有出色的表现,紫河车含有多种营养、调节等元素,也比较难搞到。这里只是提一下,如果可能,还靠钓友们自己去淘宝了。
    香精药酒
  如果对中药不太熟悉,而且想尽快使用药酒,那么还可以使用上篇中介绍的各种香精小药来泡制药酒。很多种粉末类香精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但却溶于乙醇。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可以把小药粉末和酒混合,快速的制作成药酒。这个时候酒的作用不单单是溶剂,还是把小药的味道快速扩散到水中的一个载体。
  像我们比较常用的粉末状香精,猪母乳,香虎,老鼠药,陆克香都可以制作成相应的药酒。香精药酒的好处是经过酒的稀释,粉末小药的浓度没有那么高,垂钓时的添加量就比较好掌握了,一般情况不会出现死窝的状况。
    很多本身就是液态的小药,也可以制作成药酒,根据一定的比例加入到曲酒当中,不仅可以加快小药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也能一定程度上的稀释小药。
    每种小药在酒中的溶解量都不同,具体的溶入比例还需要靠使用者自己去实验,液体小药还比较好处理。粉末状的小药,可以先少量添加,摇匀,待完全溶解后,再继续添加,直到摇晃多次,装酒的容器底还是有微量粉末留存,那么这个时候,这种小药在现在这个毫升数的酒中已经达到饱和,就不要再继续添加了。如果继续添加,使用的时候过剩的粉末也会随着药酒一起加入饵料,那么使用量就不好那么掌握了。
    药酒的搭配与使用
  从上边的简单介绍中可以看出,营养类中药里含有提供鱼类生长必需氨基酸和营养元素;味道刺激类中药里大多含有多种挥发油,醇、醛、酮类扩散度较强的物质;调节性中药则多含有对鱼类的感官有一定刺激作用的物质,神经类中药可以对鱼类的中枢神经起到一定的刺激和控制作用。为了能达到我们快速聚鱼并且能长时间留鱼的目的,搭配中药时我们都是将不同作用的中药适当的搭配在一起使用。而且要避免使用重复,相同作用的,使用一两种就可以。实践证明,两种或更多的中药搭配在一起,产生的效果会超出单一品种的使用。
   味道的搭配:不同中药的味道大多是不相同的,只有少数几种的味道近似,搭配药酒原料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味道的搭配。不同原料中含有的挥发物质是不同的,味道在水下扩散速度也不相同。一些低沸点的酚、醛、酮类物质,随着乙醇这个载体进入水中,在水中扩散消失速度较快,一般用来快速聚鱼。
    有些中药里含有香豆素,香豆素溶于乙醇,但不溶于水,随乙醇溶液进入钓场水中后,扩散消失的速度很慢。我们可以利用它这个特性,加到饵料里,增加饵料的续窝性和窝子的留鱼效果。还有些中药里含有一些高沸点的酸性物质,这种物质在水中存留的时间也比较长,我们也可以用它来维持窝子的长久性。扩散快和扩散慢的中药要结合使用,才能把诱鱼留鱼完美的结合起来。原料搭配数量上,挥发扩散快的中药用量要高于扩散慢的中药用量,这样搭配后泡制出来的药酒,在水中才能充分的发挥各种原料的作用。
    营养的搭配:在考虑药酒的营养作用时,一般都配入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的原材料,搭配时根据垂钓鱼情需要并结合前边对原料的介绍,在数量上适当的掌握一下就可以,营养方面的搭配,对原料的数量要求不是很严格。
    调节性搭配:前边介绍的适口性调节和可以刺激鱼类中枢神经的药品其实都属于调节性原料。适口性的调节,引用在药酒中,主要是调节饵料的味道和口感,神经类调节药物则是用来迫使鱼儿产生兴奋感,或者让它们对我们使用的饵料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在配制调节性药酒的时候,适口性调节和神经类调节原料可以同时使用,适口性类原料的量最好不要超过神经类调节原料的量。
    调节性搭配:前边介绍的适口性调节和可以刺激鱼类中枢神经的药品其实都属于调节性原料。适口性的调节,引用在药酒中,主要是调节饵料的味道和口感,神经类调节药物则是用来迫使鱼儿产生兴奋感,或者让它们对我们使用的饵料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在配制调节性药酒的时候,适口性调节和神经类调节原料可以同时使用,适口性类原料的量最好不要超过神经类调节原料的量。
  没有一款饵料是可以四季通用的,药酒也是是一样。不同的天气、鱼情,水域情况,对我们搭配和使用药酒都有不同的要求。
  春季,水温较低,水中的鱼儿需要大量的体能和养分补充。这个季节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配制的药酒需要主选营养类,注意突出营养的刺激,然后结合当时的天气和具体鱼情再考虑味道和调节性的搭配。用调节类药酒是为了提升一下饵料在春天的区域独占性。
    很多中药都是浓郁的香味,大多有遮腥的功效,春季鱼口嗜好腥,在正常天气下使用带有味道刺激的药酒时,一定要注意中药原料的选择,可以选择上边提到的穿山甲,鱼腥草等腥味较重的原料,再配以少量入水后诱鱼物质扩散较慢的原料,比如加入药酒总量5%左右的丁香。
    夏季,水温较高,水中自然食物较为充足,水温比较适宜,鱼类的各种感官也都非常灵敏,这时使用的药酒应该注意突出调节性能的刺激,当然味道刺激也不能忽略,夏天突然降温或者天气突变引起鱼类摄食不积极,还是会用到药酒的味道刺激的,营养搭配在某些水域也应该考虑,比如一些野外水域,或者某些比较瘦的水域。可以选择僵蚕或其他兼顾营养刺激和调节类刺激的原料。
  没有一款饵料是可以四季通用的,药酒也是是一样。不同的天气、鱼情,水域情况,对我们搭配和使用药酒都有不同的要求。
  春季,水温较低,水中的鱼儿需要大量的体能和养分补充。这个季节的特点就决定了,我们配制的药酒需要主选营养类,注意突出营养的刺激,然后结合当时的天气和具体鱼情再考虑味道和调节性的搭配。用调节类药酒是为了提升一下饵料在春天的区域独占性。很多中药都是浓郁的香味,大多有遮腥的功效,春季鱼口嗜好腥,在正常天气下使用带有味道刺激的药酒时,一定要注意中药原料的选择,可以选择上边提到的穿山甲,鱼腥草等腥味较重的原料,再配以少量入水后诱鱼物质扩散较慢的原料,比如加入药酒总量5%左右的丁香。
    夏季,水温较高,水中自然食物较为充足,水温比较适宜,鱼类的各种感官也都非常灵敏,这时使用的药酒应该注意突出调节性能的刺激,当然味道刺激也不能忽略,夏天突然降温或者天气突变引起鱼类摄食不积极,还是会用到药酒的味道刺激的,营养搭配在某些水域也应该考虑,比如一些野外水域,或者某些比较瘦的水域。可以选择僵蚕或其他兼顾营养刺激和调节类刺激的原料。
    秋季和夏季差不多,不过使用时应该侧重于味道的刺激了,秋天的鱼摄食较猛,而且一般口味偏香,大多数中药在这个季节都可以使用。这个季节也是使用药酒最频繁的季节,搭配选择原料时可以大胆的尝试,不同味道的相互补充,不同作用的也都要使用到,尽量让制作出的药酒功效更完美。
  冬季,水温很低,很多鱼都近似半冬眠状态了,这种情况下想要通过药酒唤起它们的摄食欲望,那么一定要使用味道够强,刺激够猛的原料。在鱼类感觉神经有些麻痹的状态下,只有诱鱼元素的浓度比正常高出多倍,才有可能把鱼唤醒。
  选择搭配原料的时候还应该注意针对不同的目标鱼。我们常钓的淡水鱼虽然很多食性相近,但各自的喜好还是有所不同的。针对小体形鱼,使用的药酒基本应该突出腥、鲜、香和神经类刺激。针对2―4龄的鱼,应该突出药酒的甜、鲜和调节性刺激;针对多年老塘中的滑头鱼应该突出药酒的苦、臭、怪味和调节类刺激。
    竿塘中常投放的养殖经济鱼类,应该根据鱼体大小不同,注重腥、香、甜、臭和调节类刺激。
    野外水域中的鱼类,小鱼和前边提到的没什么差别,垂钓大体形鱼,应该注意适口性、神经类调节,味道方面侧重于苦、臭、鲜并存。竞技塘中的鱼在集味道、营养、适口性刺激的基础上,最应该注意的是神经性刺激,加入的药酒要做到,附近的鱼只吃你的饵,这才算成功。千万不要觉得几种不同味道搭配在一起会乱,鱼类的感觉器官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它们和我们的生活世界不同,我们感觉怪的东西,鱼不一定不喜欢。它们只感觉它们能感觉到的,熟悉的味道和刺激,不会感觉到味道怪异或者味道太乱。
  不同种类的鱼对不同中药喜爱度也有不同,鲫鱼比较喜欢丁香和山奈的味道;野外的大鲤鱼比较喜欢阿魏的味道,竞技池中的则根据不同的喂养习惯,会喜欢草香、木脂香、甜香;草鱼比较喜欢一些参杂动物尸体原料泡制的草香药酒;罗非比较钟情味道浓重的药酒;鲢鱼喜欢香甜的药酒,鳙鱼偏爱酸臭味道的药酒,总的来说,鲢鳙不太喜欢蚕蛹粉的味道,但对于味道浓重的药酒有时也会产生兴趣。
    药酒使用的时候,一般和上篇中介绍的液态小药的使用相似。先把药酒用开饵的水稀释,然后再把水加到饵料里。或者把饵料混合好后,拢成团,把药酒倒在饵料的另一侧,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先搅拌水和药酒,然后再摇动饵盆,把药酒水渗入饵料,并搅拌均匀。
  极端用法
  药酒因为本身的浓度和扩散速度原因,使用的时候还有些极端用法,在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冬季垂钓,水温较低,南方的钓友还可以进行室外垂钓,尤其是北方的钓友,在大棚中垂钓的时候,大棚的前期使用商品饵多些,前期使用药酒和正常的用法没什么区别,到中后期,大棚里基本就是红虫的天下了,当然一些练竿池除外。大棚的竿塘底都铺满了红虫,要想在大棚的竿塘里有好的收获,那么单独的使用红虫是不太会奏效的,这时就需要用到药酒,可以把装好红虫的钩子在药酒中蘸一下,然后再抛入水中。这样虫饵也能做到诱钓结合了。
  在野外水域,小杂鱼非常之多,而且抢饵凶猛,对付它们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我们前面的篇章中提过,可以从饵料的状态上进行控制。刚入水的饵料一定要硬,少量散落,即使被水泡开了,也还是比较抗小鱼啃咬的,这个状态下的饵料,颗粒是最合适的了。不过颗粒是不太招小鱼,可也不太招大鱼,本身的雾化散落很慢,聚鱼很费力,这时药酒就派上用场了,把药酒倒在饵盘里,在钩子上挂好颗粒后,到药酒用浸一下,然后再抛入水中,这样药酒在水底的快速扩散,是可以把附近的鱼聚来的。
  竞技比赛中,钓距太近,钓技和运气是一方面,拼饵料的时候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从第二场开始的比赛,水下的鱼儿经过前边比赛的疯狂进食,基本已经吃个半饱了,那么接下来的饵料如果没有点特色,在钓点一线的鱼儿是不会太喜欢的,这时可以使用药酒开饵,来增加饵料的独占性,尽量多抢附近的鱼,药酒开饵的前提是这个药酒,对目前钓场的鱼必须有针对性,这样才会有效果。
  药酒还有种比较有意思的用法,就是在钓取白条一类杂鱼的时候,可以用药酒拌拉丝粉,然后最好把饵料打死,在钩子上挂上入水不伸张的拉丝粉,用这个“药酒面筋团”来钓取这种抢食很猛的鱼,既省饵,又能不断上鱼。
  药酒的最后应用就是泡制窝料了。药酒泡小米的时候比较多,泡小米的药酒一般可以经过稀释,用水或者用酒再度稀释,稀释后再用来泡制小米,基本没过小米就可以,如果用纯药酒来泡制小米,留作垂钓的时候使用,那么药酒和小米的比例基本在1:5左右,这个比例刚好能保持小米自身的谷物香气,还能突显药酒的味道,如果纯度高的药酒太浓,那么小米本身的香气就被掩盖了,在钓场中想招到大鱼是很困难的。使用这个比例泡出来的小米,完全可以加入到饵料中,作为留鱼的饵料来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中医揭秘10种钓鱼不死窝的中药钓鱼配方
浓度极高的钓鱼中药药酒配方
钓鱼药酒配方 排行榜?
饵料药酒的搭配与使用
钓鱼时,诱食中草药哪些最好用?
「传钓学堂」这款药酒只需三味药,淡水野钓窝料、饵料有奇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