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隶书《石门颂》书法怎么创作?评委给出了四点理由,为书法创作和大赛作品指明了方向

清代书法家张祖翼曾针对学习东汉名碑《石门颂》说过这样一句话:“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这个意思很简单,就是说,《石门颂》因为其雄厚奔放之气,多少年来学习者没有多少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力弱者,二是胆怯者。

关于胆怯者和力弱者,它的主要意思是指:胆怯,就是见到这种类型的字帖后不敢下笔,因为吃不准其笔法,如果硬要写下去,可能会破坏线条的用笔规律,使线质下降;力弱,也是指写字时的用笔问题,如果一个没有一定书写基础的人,让他来写《石门颂》,完全会写出另一种感觉。总之,胆怯和力弱都是指技法层面的意思。反过来说,想要学习《石门颂》,必须就要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

当代书法大赛中,时有《石门颂》书法风格的作品在展览上出现,有的作品是写出了汉代雄厚一类风格,有的则是以恣肆风格出现的,还有的则是以《石门颂》飘逸流丽的风格展现出来的,总之,这些入展或获奖作品,都或侧重一面,从《石门颂》中“提取”了它的某个艺术性风格来展示它的主要风格的,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风格,这都是允许的。

上面这幅作品,是按照《石门颂》飘逸一类的风格来创作出来的,而这类风格,除了在气质上表现了《石门颂》的某种风格,还在气象上有所归纳。这种类型的书法创作,评委对此给出了四个意见,也就是说,评委从四个方面对此幅作品进行了分析,一方面是对这种创作的思路、风格予以肯定,另一方面,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今后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评委这样说到:

此件作品在取法汉隶《石门颂》的基础上,善于探索,取精用宏,大胆糅合大开通、杨淮表等摩崖刻石书法艺术风格,形成自然流畅,疏密得当,随势变化,宽博灵秀的特点。”

从整体上来说,评委认为这件作品的取法主要来自于《石门颂》,并且这位作者还善于探索,糅合了东汉其它作品的风格,如《大开通》、《杨淮表记》等,形成了自己自然流畅、宽博灵秀的艺术性风格。

评委认为,此件获奖作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结体气势开张、意趣横生,大气豪宕、空灵自现,参差错落、随行就字,构成借稚拙而逞呈恣肆之势。

二是用笔入笔、回锋较浅而稳健,调笔锋以出错落,越平整而追险绝,形成了狂而不野、开张有度,雄逸朴茂、豪放恣肆,酣畅淋漓之中蕴蓄着雅韵之格调。

三是用墨大胆自然,与纸面形成较为融洽、天然古秀的关系。

四是所书内容与创作有机统一,深厚的文学功底,加上娴熟的创作技法,道技互通,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主要说到这件获奖作品在用笔、结体、用墨、形式等方面所具有的各种优势。

归纳起来,我认为,这幅获奖作品的看点主要在于它的结体和笔墨使用上。

结体上,我们知道,《石门颂》作为东汉时期的隶书名碑,它的字形结构主要是呈方匾形的,而纵向形的字形很少,除非因石面或字的笔画繁多之时,才会出现纵向字形,否则,大都是呈方匾形的。但这幅作品字形的取势主要是纵向形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幅作品是糅合了其它碑帖而写成的,它的字形结构并没有生搬硬套之嫌,而是显得更加自然,显示了其强大的融合与创作能力。

笔墨上,这幅作品用笔轻盈,笔画纤细,但并不说明它的点画就缺少质感,反而,每个笔画中笔法多样,还有灵动之感。笔法中,作者主要强调笔画的灵动与自然,这是作品整体风格的需要,从每个笔画中,或是从整体风格上,作者都一再强调这种自然之美的表现方法。而墨法上,也是贯穿于自然属性,从浓淡干枯,表现了自然书写和时空处理,总体上,这一方法是做到了一以贯之的。

当然,评委也指出了这幅隶书作品的一些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是此作有时人之风,就是说,它的创作方法与当代某位名家的风格几乎相似,是不可取的。二是既然是写东汉作品,那就要在取法上更向上靠近一些,如借鉴东汉早期的一些摩崖石刻之类的作品,对于今后创作会有所帮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书展入展率仅1.68%,他凭借一件清隶入展!
当代隶书创作研讨
“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览”评委笔谈(二)
书法评委给这幅隶书作品集体投了赞成票,它有哪些优势值得学习?
“国展”隶书获奖者取法归纳
正儿八经写字,你还想入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