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开展案例研究

如何开展案例研究

作 者:徐碧美   译者:陈静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讲座教授、兼任英语教师资源中心总监徐碧美(Amy B.M.Tsui)200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专著《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同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本文是作者于2003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研讨会上所作的介绍该书研究方法的学术报告。

一、案例研究:一种研究策略


研究者所采取的研究策略应取决于:

①研究者提出的研究问题的类型 

②研究者对所研究的事件或行为的控制程度

③研究焦点是当前发生的事件还是历史事件

  

在下面的讨论中,我将阐释以上每一个要点。

(1)研究问题的类型,即“谁,什么,哪里,怎样和为什么”


“什么”类的问题可以是探究性的。例如,“教师对关于什么是好的教学的信念?”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可以使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或综合使用这几种方法。研究者可以给教师发放一张列表,上面罗列出对教师信念的各种陈述,请教师指出这些陈述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自己的信念,也可以请教师在实验条件下完成一些任务;同时可以开展针对教师个体和他们的教学信念是如何蕴含在他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案例研究。


“什么”类问题也可以是关于“多少”和“多大程度”的问题。要回答这类问题,采用调查和档案研究的方法比案例研究要好;同样,有关“谁”和“哪里”的问题最好也采用调查的方法。“怎样”和“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是解释性的,对这类问题可以开展实验、案例研究和历史研究。


(2)对事件或行为的控制程度以及(3)聚焦当前发生的事件还是历史现象

当我们对事件或行为不能控制时,我们应该使用案例研究,而不是进行实验,当焦点是过去的事件,应该用历史研究法,如果焦点是当前发生的事件或行为,可以采用案例研究。

  

当然,在开展案例研究时也可能需要运用历史研究法。例如,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时也会对教师的生活经历、教学经历和学习经历进行调查。因此,除了把历史研究(使用文献和实物资料)当作案例研究的一个部分外,还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证据,如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的)观察。

  

总之,进行案例研究的问题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问题要与当前在真实环境中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有关,我们对此类问题几乎没有控制能力,以及有关“怎样”和“为什么”的问题。案例研究也涉及到过去的历史,也可以用来回答除了“多少”和“多大程度”之外的“什么”类问题。研究者应牢记,选择何种研究策略并不是绝对的,而应依据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采取综合的方法。

  

案例研究是实证调查的一种独特方式。然而,人们对于案例研究却存在不少误解。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案例研究是研究者对所收集数据的主观诠释,因此缺乏严谨性,一些研究者存在一种为了得出某个结论而把数据牵强附会的倾向。还有一些研究者主张对数据分析采用“扎根”(grounded)方法,即研究者在不具有预先存在的理论或概念性框架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分析,并完全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之上建构一个理论框架。我个人认为案例研究者往往需要以某些理论框架,或起码以某些假设或某些理论倾向为起点,进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否则会不知从何入手。但研究者要保持开放灵活的态度,充分让数据本身去说明问题,此外,研究者还要乐意去质疑、修改甚至否定他们原来用于分析数据的概念或理论框架。

  

2.案例研究不能为科学推论(scientific generalization)提供基础。从事案例研究的人经常受到的一个质疑是:“你怎么可以基于一个案例或几个案例研究的结果而做出理论上的概括?”

  

实际上,我们对实验研究也可以做出同样的批评,但很少有人对它提出质疑。案例研究可以推论到理论主张(理论假设)(theoretical proposition),而不是从几个个体推论到全体。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一样,案例并不是一个样本,研究一个或几个案例,并不旨在从小数目的案例推论到全体,而是旨在理论上的扩展或概括。


3.案例研究耗时长,且数据太多,难以处理在开展案例研究时,因为研究者对事件不具控制能力,所以他们不能不对情境和收集到的数据作出迅捷的反应,并决定在后续的研究中以怎样的方式收集何种数据。这就要求研究者能清楚地了解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并且还要不断地问自己到底想要研究什么问题、目前所收集到的数据是否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否则,研究者可能会面临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之后却发现其中大多数数据与自己的研究问题并不相关的危险。

  

综上所述,案例研究是对真实生活情境中的现象进行的实证调查,是当研究者认为情境与所研究的现象极为相关,但现象与情景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明显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要处理的现象常常具有很多变量,而且需要研究者对来自多种来源的证据做三角互证。(注:三角互证指为了保证研究效度、根据多种资料来源或多种资料收集方法的一致性,来评估资料真实性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它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它们是否相互证实。它是一种在共同发现或概念上寻求信息会聚的方法。(见袁振国主译,1998,《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案例研究常常是在理论主张(理论假设)的指导下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因此研究者应该保持一种灵活开放的态度,充分让数据说明先前所采取的理论主张(理论假设)能否确立和是否要修正。

  

二、案例研究的设计


  尹(Yin,1994)列出了研究设计需要包括的五个要素。

  1.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如果有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它是什么?

  3.分析单位是什么?

  4.怎样把数据与理论主张(理论假设)相联系?

  5.诠释数据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了第一个要素,现在对后面几个要素加以讨论。

如果有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它是什么?

在少数情况下,虽然有一些研究没有任何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尹强调即使如此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目的,并基于此对数据的收集进行决策),但强迫自己陈述一些理论主张(理论假设)是很有用的,因为这些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反映了一些理论问题,并能引导研究者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所开展的案例研究中的理论主张(理论假设),一些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有关,一些与影响他们专业发展道路的因素相关。现举一个理论主张(理论假设)的例子:教师在他们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相似的阶段,但各人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另一个例子是:工作环境可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这些理论主张(理论假设)会帮助研究者决定从何处去寻找证据。

 

案例研究中的分析单位是什么?

分析单位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实体,如一门课程、一个过程或一次机构改革,后者比前者较难界定。可以有主要的分析单位(main unit of analysis)和嵌入的分析单位(embedded unit of analysis)。尹给了一个例子:对能增强三星公司竞争力的关键政策进行案例分析,其中主要的分析单位是三星公司的关键政策,同时还存在一个嵌入的分析单位,即把其生产微波炉的过程作为一个典型进行研究。

  

对分析单位的界定与对研究问题的界定是相关的。例如,在我所撰写的对四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中(参见Tsui,2003或中译本),其中的一位是专家教师,另外两位是合格的教师,还有一位是新教师。这些案例的选择取决于我的研究问题,即:

  (1)这四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是什么?

  (2)哪些因素导致了这四位教师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从这些研究问题中可以明显看出,我是把教师个体作为分析单元。为了按照“全人行动,人境互动”(Lave,1998.p.17)来理解这些教师,即她们如何回应自己具体的生活环境,怎样理解自己作为教师的工作;她们的知识、看法和对工作的理解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发展的。我研究的这四位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所以我只需要在她们所处的学校环境中对她们进行分析。如果她们在四所不同的学校任教,那么就应该收集她们各自所处学校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包括学校的文化、教学人员、学生、课程等等。

  

怎样把数据与理论主张(理论假设)联系起来,以及在诠释这些结果时应该使用哪种标准?

  

为了把数据与理论主张(理论假设)联系起来,在设计研究阶段时就必须对理论主张(理论假设)进行明确的表述。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者在反复阅读数据时,很有可能形成新的主张(假设),这就需要根据新的主张(假设)对数据进行重新分析。例如,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时,我采纳了休伯曼(1993)提出的框架。他指出教师的发展要经历明确可辨的阶段。我努力把从这四个案例研究中收集到的材料与这几个阶段匹配起来,然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发现这四位教师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对此,我改进了这些阶段,并重新把数据与其进行匹配和比对。这一过程我反复了无数遍,直至我认为所列出的阶段能恰当地反映我在这几位教师身上所收集到的有关她们专业发展道路的数据的特征。

单一案例设计和多个案例设计

在设计案例研究时,研究者要确定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便是进行单一案例研究还是多个案例研究。在以下情况中我们可以采用单一案例研究。首先,该案例是测试某一理论的关键性个案。这理论已经有一套主张(假设),以及说明了这套主张(假设)在什么情况下是正确的。而且,这关键性的单一案例是用来证实、挑战或扩展该理论的,因此,单一案例的研究发现有助于建立理论。第二,该案例代表了一个极端或独特的情况,因其罕见而值得记录并分析。第三,该案例在过去是没有条件进行研究的。尹(Yin,1994)举的一个例子是艾略特·列堡(Tally's Corner,1967)进行的著名的案例研究。当时在美国的各大城市盛行一种次文化,这种次文化源于黑人社区,但在当时并未被人理解,由于得不到在黑人社区生活的黑人的合作,所以无从进行研究。后来,艾略特·列堡对在华盛顿的毗邻遇到的失业黑人进行了案例研究,主要调查他们的生活方式、处事行为、对待失业的态度。这个案例研究为理解这种次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当研究要涉及的不止一个案例时就应采取多个案例设计。案例的数量不是由抽样逻辑所决定的,因此不会出现样本大小的问题。研究者在选择案例时应该审慎仔细,所选择的案例应该能预测相似的结果或基于可以预测的原因得出相反的结果。尹(Yin,1994,p.46)把前者称为“原样复现”(literal replication),后者称为“理论复现”(theoretical replication)。在同一个研究中的一些案例可能是“原样复现”,而另一些案例可能是“理论复现”。以对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的研究为例。如果起初的理论主张(理论假设)是要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就要具备某些条件,那么研究者也许会选择三个或四个实施校本课程的成功案例,也会选择三个或四个校本课程实施不成功的学校。选择几个成功的个案是“原样复现”,选择不成功的个案作为比较则是“理论复现”。在选择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时,研究者会定下成功所需条件的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并选择那些可能会揭示这些条件是否是关键的案例。

  

无论对单一案例研究还是多个案例研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个整体的分析单位或嵌入的分析单位。

  

要牢记案例研究的设计不是在开始时就固定,并在研究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实际上,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该设计可能就会有所变化,原来认为独特的案例研究也许最终只是常规情况。在多个案例研究中所要选取的案例也许会根据所收集的新信息而作出修改。

  

开展多个案例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常常要一组研究者才能完成,它也要求收集数据的程序步骤和数据的分析应该符合标准,这一点将在下节进行讨论。

 

三、案例研究的开展

 

 

开展案例研究需要的技能是什么?

开展案例研究需要的技能被概括为“提问、倾听、观察和检测”(见Wolcott,1992,Yin,1994)。此外,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还需保持灵活和随机应变的态度。必须记住的一点是:几乎没有哪项案例研究结束时会与原先计划的一样,研究者在追随一个出乎意料的线索时可能会对研究计划进行细微的调整或因为发现了新的“案例”而对研究计划做较大的改动。

 

案例研究计划书

案例研究计划书包括研究工具,以及使用该工具的程序步骤和要遵循的规则。要使自己的研究具有可靠性,拟订研究计划书很有必要的,对于进行多个案例的研究,尤其是有一组研究者参加的时候,它更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具体包括下列要点:

  1.程序

  ·实地参观:如何进入,数据收集的设备和时间表,如何收集背景资料

  ·数据来源:要访谈的人,要观察的事物,要收集的证据

  ·案例研案的数据库:数据的类型、实录(日期安排表),对数据的组织和修正情况

  2.应提出的问题

  ·对于研究者而言:要收集的资料的种类及原因

  ·访谈计划书:研究者在进行访谈之前需要确定一系列的访谈问题。在访谈时研究者应该基于被访谈者对问题的反应提出更进一步的探索问题,以及后续问题,甚至提出新问题。

 

案例研究的问题

在决定案例研究的问题时,尹(Yin,1994,p.71)建议研究者对以下五个层次的问题加以关注:

  第一个层次:对具体被访谈者提出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对个案提出的问题

  第三个层次:根据跨案例的发现结果提出的问题

  第四个层次:对整个研究提出的问题——要求获取案例之外的信息,包括其他研究文献

  第五个层次:对于研究范围之外的政策建议和结论。

 

四、数据收集


数据的来源

案例研究常常会收集多种来源的数据,其中,很重要和很常用的数据来源是文献资料、访谈、(参与型或非参与型)观察、档案记录和实物资料。这些数据的来源是相互补充的,不应该孤立地使用。以下我逐一简略说明。

  

文献资料包括信件、通知、会议纪要、政策文件、提案、剪报等等。例如,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会检视陈述课程政策、目标和目的的文件、会议纪要、课程计划和课程材料。

  

档案记录可以是质和量的数据的记录。例如,这些数据可以是关于一段时间内人口增长的统计数据、一个地区的地图和图表、组织机构的记录等等。

  

访谈是案例研究中最重要的数据来源。访谈的类型如下:

  1.开放型访谈:在访谈之前,研究者不必预先设定访谈问题。受访者充当信息通报者,向访谈者提供他对某个事件的见解。为了避免过分依赖于一个主要的信息通报者,研究者也可采用其他来源的证据来证实该信息通报者所提供的论点和见解,而且必须对可能出现的相互矛盾的证据保持敏感的态度。

  2.结构型访谈:也有研究者称这类访谈为“聚焦式访谈”。研究者事先准备了很多访谈问题,在这类访谈中,重要的是访谈问题的措辞。访谈者应该避免提出引导性问题,而应让受访者对每一个问题作出自己的评述,也就是说,问题不应带有诱使受访者作出某种答案的倾向。

  3.半结构型访谈:在开展这种访谈之前,访谈者应预先准备好一系列的访谈问题,并保持灵活开放的态度,同时根据受访者的回应提出后续问题和探究问题。这种访谈形式在定性研究中经常被使用,因为它提供了访谈的焦点,同时访谈者也可以灵活地根据受访者的回应迅速作出反应。

  

观察分为非参与型观察和参与型观察两种。前者指研究者不是他所观察的群体或社区的一个成员。研究者进行非参与型观察时,相当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可能避免突显自己的存在,以免干扰所观察地区人们正常的行为和活动。除了做实地笔记之外,也可以采用其他能记录所观察现象的方式,如照相和录影。参与型观察是指研究者成为所观察的社区或社会交往中的一个参与者。人类学研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某些类型的教育研究亦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对校本课程实施进行案例研究的研究者可以扮演实施校本课程的一所学校的教学人员。这种观察最大的好处在于研究者能够获得其他方式不能获得的数据。但参与型研究最大的问题是它可能带有潜在的偏见。研究者可能不像旁观者那么客观,也不能对所调查案例的所有方面给予足够的注意和客观地提出问题。

  

实物资料也是一种证据,可以为所调查的案例提供相应的信息。例如,在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家庭作业、校内作业、张贴栏内的作业都可以使研究者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数据收集的原则

尹(Yin,1994)提出了数据收集的三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使用多种来源的数据,这一原则是基于它允许研究者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三角互证。研究者可以对不同来源的数据、对不同调查者所收集到的数据、对按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三角互证。

  

第二条原则是建立案例研究的数据库,也就是说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成文字。尹(Yin,1994)建议采用两种不同的数据库:一种包括研究者收集到的数据,另一种包括研究者撰写的研究报告。前者使其他研究者能直接查阅所收集到的数据,不必局限于研究者所写的报告。数据库可以包括研究者的笔记、文件,基于调查形成的表格材料、档案数据,以及研究者对所收集到的证据和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的关系所做的叙述。这种叙述是撰写案例研究报告的基础,也是后续跨案例分析的基础。

  

第三条原则是建立证据链,这一原则使一个外来者能够从最初的研究问题,跟随着相关资料的引导,一直追踪到最后的结论,反之亦然。这就要求研究者在研究报告中引用数据库中的有关部分,并在引用时能清晰地显示数据是在什么情况下收集的。

 

分析案例研究的数据

这是案例研究方法中发展得较不全面的部分。尹(Yin,1994)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分析数据的策略。第一个策略是使用研究者已经形成的理论主张(理论假设)来指导研究,这些理论主张(理论假设)有助于研究者聚焦到相关的数据,并组织案例研究。第二个策略是形成组织案例研究的描述性框架。这一策略无需理论主张(理论假设)作指导,描述性框架可以是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维度或各个方面的。

  

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类型比对(pattern-matching)和建立解释(explanation-building)(后者是前者的一种方式)。类型比对是指把数据与所形成的理论主张(理论假设)进行匹配和比较,建立解释是指建立一系列因果的关系。两者都是一个从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到数据的不断重复的逆反过程。研究者要根据数据的发现修改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并把修改后的理论主张(理论假设)应用于对数据的重新分析。这种数据分析方法的危险在于研究者也许不能注意到与理论主张(理论假设)不相关的数据。因此,研究者需要对数据保持灵活开放的态度,并不断提醒自己去寻找与理论主张(理论假设)矛盾的证据。另一个危险是研究者在修改理论主张(理论假设)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研究的初始目的。因此,研究者应不断回顾研究的最初目的。

  

第三种方法是在分析时使用时间序列。研究者使用一段时间内的事件作为理解数据的一种方法。例如,把在一段时间内的数据所出现的趋势与在研究开始之前就确定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趋势和一些相矛盾的趋势做比较。

 

五、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案例研究的定义、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开展案例研究。教育牵涉到的问题很复杂,因此要恰当地理解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对在具体环境中的不同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进行整体研究。所以在教育研究中采用案例研究越来越常见,案例研究能够对高度复杂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是实验性的研究所不能提供的。当然,开展案例研究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投入,因此,研究者必须在开始研究之前明确案例研究是否为最佳研究方法,并且要做出详细的研究设计和计划。

参考文献

[1] Lave,J.(1988).Cognition in Practi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Wolcott,H.E.(1992)Posturing in qualitative inquiry.In M.D.Le      Compte,W.L.Milroy,and J.Preissle (eds.)Th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New York:Academic Press,pp.3-52.

[3] Tsui,A.B.M.(2003)Understanding Expertise in Teaching,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Yin,R.(1994)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2nd      edition,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王健)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八个区别与选择标准
对案例研究的五种误解 | Qualitative Inquiry
什么是课题研究?
假设
教育技术领域中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