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贴]元曲作法
 

元曲作法

小令作法


〔寻常小令〕
每一支小令都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篇幅极为短小,相当于诗一首或词一阕,也称为「单调小令」。
〔摘调〕
摘取散套中最精采的曲子,单独予以传唱,就称为「摘调」。不过这其中有一个限制,那就是最精采的曲子如果是在尾声的部分,就不可以摘出来单独传唱。
〔带过曲〕
作曲者在写完一曲之后,觉得意犹未完,于是选取同一宫调而音律可以和前曲相衔接的再成一曲,在这两曲之间,加上「带」字或「带过」,称为「带过曲」。
〔集曲〕
选取各宫调中调名相同曲子的零碎句,另行组合联续成一组曲子,并给予一个新的曲名,称为「集曲」。
〔重头〕
将同一支曲牌,重复写作,称为「重头」。
以此类推,其中开始的起句,重写的曲子和原来的曲子,前后不一样的就称为「换头」。
〔同调重头演故事之小令〕
作曲者在面临题材丰富,内容曲折的创作材料时,又非用一支曲牌写完不可,这时只好把同一个曲调拿来重复使用,就称为「同调重头演故事之小令」。
〔异调间列演故事之小令〕
用不同的曲调,或用两调相间的方式,来描述故事,而且各调间的情节又相互关联的,称为「异调间列演故事之小令」。

散套作法
〔寻常散套〕
指的是一般常用的散套,通常是首尾兼顾,结构最为完整。其中又分为:
(一)南北分套:
也就是南、北曲二种散套,都要根据其乐调的差异,来分开使用。
(二)南北合套:
选取南、北曲中曲牌相近的合为一套,有以北曲作为起头者,亦有用南曲作为起头者,南、北曲相间排列而成。
〔寻常无尾声散套〕
前面的寻常散套,是有尾声的散套。尾声的主要作用,在于本曲结束前,留给听者一种余韵未绝之感。一旦某首散套写到最后一支正曲时,不仅文意完尽且能收束全文,这时最后这支正曲已具备了尾声的作用,因此就不必再有尾声了。这种情况所形成的散套,就称为「寻常无尾声散套」。
〔重头加尾声散套、重头无尾声散套〕
以第一支曲调为准,接下来的每一支曲子,都用第一支曲子来重复使用,如此联组而成的散套,有尾声的称作「重头加尾声散套」,无尾声的则称作「重头无尾声散套」。

杂剧体制
〔折数〕
所谓「折」,指的就是宫调曲套的数目,「一折」就是一个宫调的一套曲,以我们现在的话来解释,相当于戏剧的「一幕」的意思。北杂剧通常是每剧四折。
〔楔子〕
在杂剧之前,加入一、二支曲子,用来引出正文;或是折与折之间,用来衔接剧情的,都称为「楔子」。
〔科、白〕
「科」就是舞台上表演的动作,「白」就是舞台上表演时的口语和对话,由于北杂剧在表演时,是以唱曲为主,对白为宾,所以「白」一般又称为「宾白」。
〔脚色〕
分为
(一)「末」,也就是男角,所以男主角就称为「正末」。  
(二)「旦」,也就是女角,所以女主角就称为「正旦」。  
(三)「净」,也就是俗称的「花面」。  
(四)「丑」,就是俗称的丑角。  
(五)「杂」,除了以上四类的脚色之外,依据剧本的需要而出现的人物,譬如说行人、随从、杂役等等,都称为「杂」。
〔题目正名〕
北杂剧在演出前,通常会用两句或四句字数相同的对句,表示出全剧的表演纲目,然后再以其中最为精简确当的文字,作为本剧的剧名。
举例来说,譬如白朴的《梧桐雨》杂剧的「题目正名」是:〔题目〕安禄山反叛兵戈举 陈玄礼拆散鸳鸯侣〔正名〕杨贵妃晓日荔枝香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然后这出杂剧便以「正名」中的「梧桐雨」来命名。
再如马致远的《汉宫秋》杂剧的「题目正名」是:题目:沈黑江明妃青冢恨  正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然后这出杂剧便以「正名」中的「汉宫秋」来命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藏经[十九]·元曲简述
简明散曲知识问答
北词正释-----填曲须知
元曲欣赏 -- 蓝色月光社区/蓝月社区
元曲作法简介
【第七讲】散 曲 小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