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忘南浔

难忘南浔

绿水润群生
2019-02-08 阅读9512

江南古镇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


去南浔古镇旅游纯属偶然。


去年4月底因要回杭州参加同学会,借此机会想找个江南古镇去体验一下近几年持续升温的古镇旅游。


提到江南古镇,首先想到的是乌镇、周庄、西塘等有名的旅游热点,听说已经开发得相当不错,但游客过多和过度的商业化又成了它的弱点。为了找一个接地气的江南古镇,上网一搜索,塘栖、新市、南浔、锦溪、千灯、同里······发现古镇还真不少。


选择去南浔只因喜欢它的名字,喜欢从这两字散发出来的江南水乡的意境和灵气。




南浔,位于浙江省湖州市,与上海和杭州形成三角形,从杭州或从上海过去都有100公里左右,而与江苏只有隔了一条马路的距离。这座千年古镇在明清时期因盛产贡品湖丝和文化昌盛,成为江南经济重镇。

对于拖着行李箱的游客来说,南浔不是一个交通方便的地方。网上查到从杭州到南浔最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交汽车,到杭州后,特意向酒店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有更方便的交通手段,回答是只有公交汽车,并且补充说,南浔没什么好的,还不如去乌镇或塘栖古镇。这番话让我心里一凉,怀疑选择去南浔是不是错了??但是已安排好去南浔,换地方又得重新安排。。。虽然有点不安,还是按原计划走吧。。


结果,还是找到了最便捷的交通方法,顺风车!


早上乘上准时来杭州下榻的酒店来接的顺风车,向着南浔出发,路上和开朗的司机搭话,经常来南浔的司机居然也说南浔没什么东西,一条街十几分钟就走完了。

而此时此刻。。。已经没有打退堂鼓的余地了。
撇开安全问题,顺风车物美价廉,直接送到南浔的酒店大门前。


南浔江南庭院酒店。

酒店整体布局设计到位,清新淡雅,与江南水乡的温柔风格很吻合。虽然还没见到南浔古镇真面目,酒店的印象稍稍缓解了心中的不安。

一走进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式民居、粉墙黛瓦、乌蓬船、青石板・・・负责形成江南水乡诗情画意的元素一个不少,浓郁的水乡风韵瞬间融化了之前的疑虑和不安,而之前过低的预期值,又加倍放大了对古镇魅力的感受。

明媚的五月天下,古镇恬静清新。五一长假刚过,游人寥寥无几。

少了游人如织,没有过于商业化的喧嚣,可以静静地感受千年古镇的静谧之美。

南浔的美低调而内敛,淳朴自然,需要细细品味。

看了游览路线图确定好大致的方向,然后沿着青石板路随心而走,不必过分纠结走到哪里,带着轻松的心情去度过一段岁月静好的惬意时光。

正在悠然的风景中漫步,忽然听到一阵阵“早上好”的清脆问候,顺着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八哥在唱着“早上好”,不由心生欢喜,虽然明白八哥听不懂人话,还是驻足与它你一句我一句地互相问候了一番。

在水墨画色调的古镇中,最醒目的是无处不在的红灯笼。

“大红灯笼高高挂”,似乎成了当前古镇开发千篇一律的审美标准,也许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古镇风情。不过经过数百年岁月磨洗的陈旧建筑和既传统又鲜艳的大红灯笼也确实是很搭配。

江南的文化离不开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河网密布的南浔,最不缺的就是桥,一座座桥各具风姿,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石桥的拱很高很高,有几座拱桥甚至高过屋顶。当拱桥被房子挡住时,你会看到人在屋顶上行走的奇妙现象。

高高的拱桥与映在水中的倒影连成一个完整的圆,河边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便成了这圆框里的一幅水墨画。

河水倒映着两岸的古老建筑,老屋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千百年来,南浔用自己的节奏静静地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到时间缓慢的节奏,感受到轻柔水乡的治愈魔力。

这里也是摄影爱好者喜欢的地方,因为景随步移,总有拍不完的画面。

建于十九世纪初的南浔丝业会馆。

清朝时期,南浔是中国最大的蚕丝贸易中心,而南浔辑里丝是优质品牌的代名词,在1851年,辑里丝就在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获得金奖,1915年,辑里丝与茅台酒同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我的前半生曾和丝绸业有过很深的缘分,却从来不知道辑里丝的传说和这段值得骄傲的历史,是南浔太低调还是历史隐去得太快?

蚕丝业的发达成就了南浔一大批大贾巨富,根据财富拥有量的多少,民间形象地称之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真的难以想象这个交通不便的小镇曾经富可敌国,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时,南浔丝商群体的近百位巨富手中握有白银资本八千万两,而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只在七千万两白银之间。

因和海外通商接触西方文化颇多,风流儒雅的巨富们把西方文化引入建筑和生活之中,古典婉约的水乡,便多了一份西洋味道。

刘氏梯号、张石铭故居......,庭院深深的民宅旧居,中西合璧的建筑,西洋风的生活方式,无一不让你感受到当年南浔古镇的雍容华贵。

小莲庄,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总占地27亩,其中外园主体的荷花池占10亩,不必细说里面的亭榭楼阁,曲桥长廊,荷花盛开的季节一定是它最灿烂的时候。

小莲庄码头。绿柳如烟中,接客的乌蓬船排成一溜。这条河道跟运河相通,当年的舟船可以从这里直接上岸,进入小莲庄。

曾经激动亿万国人的《哥德巴赫猜想》让我们记住了两个人的名字,陈景润和徐迟。南浔正是著名作家徐迟的故乡。

徐迟在晚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赞美他的故乡南浔。“这里有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天空,水晶晶的水风车,水晶晶的桑树园、水晶晶的雨巷、水晶晶的石拱桥……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池塘……”。

如今,又多了一个“水晶晶的店”,受到酒店前台年轻人的推荐,来到水晶晶的店吃午餐。

餐厅服务员热心介绍当地美食小菜,原想能听到吴侬软语式的普通话,一张口却是地道的北方人(笑

当地小酒配当地小菜,满满的小落胃。

轻轻走过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拱桥,看桥下摇橹而过的轻舟;穿过一条条古色古香的街巷,去邂逅那偶尔不经意间露出的风情;或吃上一顿当地的美食;都是遇见最美水乡的方式。

宁波汤团,卢氏糕点,张记老姜糖……,老字号的味道撩拨着心里的记忆。

老街就像一个开放的博物馆,边走边看街边的老建筑和老字号店铺的匾额感觉很有味道,店的取名和笔墨书法诠释了南浔厚实的文化沉淀。

相比于知名度很高过于商业化的古镇,南浔的魅力不止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情,更是那数百年来日复一日最世俗的人间烟火。河边隔一段就有一个石级小码头,浣纱杵衣,刷锅洗碗,那恬静的生活气息,让人难以忘怀。

沿着青石板路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就走到了百间楼,这是南浔最精彩的地方。

楼楼相邻,屋屋侧墙相连的百间楼,蜿蜒两岸四百余米,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建筑群展现出江南水乡最美的一幅画卷。

“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清代张镇)。这首赞美百间楼的诗描绘的水乡生活,也许今天已无法再现,眼前如诗如画的风景仍然美得让人心醉。

而关于百间楼的一段超乎想象力的传说,更给诗情画意的美景增添了引人入胜的魅力。

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其孙子欲取南浔的嘉庆进士茅坤之女为妻。托人说媒后,茅坤家嫌弃堂堂董尚书家里的房子不够宽敞,就遣媒人对董家人说,我家女儿陪嫁的婢女就有100多人,你董家有这么多房子让我女儿的婢女住吗?老尚书说,不妨,我马上造100间楼,给你家每名婢女住一间总可以吧。遂依河而建,立屋百余间,便有了现在的百间楼。

传说的真实性已无法考证,岁月的洗礼使得它变得更加醇香浓郁。

夕阳的余晖在长长的廊檐上留下一段段金黄色的光芒,河水也被染成了橙黄色,我们是在最佳的天气、最佳的时间段,走进这最美江南水乡风景的。

如今百间楼居住着南浔当地的居民,沿着长廊走过去,看到不少居民利用自家前厅开的家庭餐厅,在自家的小码头摆上小桌椅,可以坐在这里,吃着水乡家常饭菜,看着运河向东流去,切切实实地感受枕水人家的日常生活。

行走在百间楼,犹如穿越了时空。以古色古香为背景,穿着古典服装摆着各种POSE的游客,有时甚至包括自己,都会成为别人眼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夜幕降临,红灯笼渐次亮起,在灯光倒影下,夜晚的南浔古镇显得繁华起来,精心设计的灯光,把南浔打造成了人间天堂。

从南浔回来已过了近10个月,最近整理照片,仍觉得回味无穷。好照片太多,第一次感到美篇的100张照片上限不够用,经过艰难的“断舍离”,挑选了100张照片编了这篇游记。

我认为,南浔离世界级旅游小镇的距离已不远,希望今后的开发能使它变得更舒适更好,同时希望不要过度开发,保持古镇的原汁原味才是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乡古镇水彩画
中国十大水乡(05)南浔: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情怀!
同里、锦溪、甪直、南浔,初夏开启古镇静心之旅,享受一丝惬意
漫步于江南古镇,去感受这里的清净悠然,临水而居,枕水而眠!
烟花三月下江南(五)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