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古国(1) ——夏朝
华夏古国
(1)
——夏朝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是华夏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延续约470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相传,夏启上位,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华夏约4000年世袭的先河。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斟鄩(河南洛阳偃师都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唐朝张守节认为“夏”是大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演变为部落名,后成为国名。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一位夏氏族成员是鲧,作为夏族首领被封在崇,故称“崇伯鲧”。
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当时河水泛滥,鲧被推选领导治水,历时9年而最终失败。鲧治水失败后,被殛死于海海滨的山。
禹是鲧的儿子,鲧死后,禹受命,又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河、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禹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为主。治水成功并促进了农业生产,使夏部族势力增强,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世袭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禹治水有功,随后舜又派禹去讨伐三苗。禹屡败三苗,将三苗驱赶到丹江汉水流域。
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舜,舜把王位禅让给禹。
禹曾推举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死。禹又命东夷首领伯益为继承人。
禹死后,伯益按照部落联盟的传统,为禹举行丧礼,挂孝、守丧3年。3年的丧礼完毕后,益没有得到权位,禹的儿子在民众的拥护下,得到了权位。
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随后不少部族质疑启的权位,有扈氏仗义起兵,率领部族联盟讨伐启,与启军大战于。战前启称他的权位是“恭行天”的,这便是之后周朝天子论的雏形。启拥有中民众的赞同,在人数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最终击败有扈氏。
夏氏族原姓,但从启开始改用国名“夏”为姓。同时启不再使用伯这个称号而改用后,即“夏启”。
夏启死后,其子太康继承后位。太康只顾游玩,不理政事,东夷有穷氏部落趁机西进。东夷族有位善射的首领羿(即后羿),在夏民的拥护下夺得了夏政。随之太康投奔斟鄩氏。
羿夺得权位后并没有称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为王。但事实上国事全由羿来治理。
中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相随后逃奔与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从此,羿独承王位。羿好射猎,不善治理,得权后,他像太康一样,好狩猎而荒废国事。他重用不孝子弟寒浞。致使寒浞势力日益强大,后来趁羿在外射猎的机会将羿及其家人杀掉,霸其权、夺其妻,又灭掉亲夏的斟灌氏与斟鄩氏,杀了在斟鄩躲避的相。相的妻子当时已怀下相的儿子,她从墙洞逃走至其母亲有氏家里避难,
相的儿子少康长大后,投奔有氏(舜之后裔),作了庖正。有虞氏首领虞膝下无子,仅有二女。他将二女许配少康,赐给他田一成、众一旅,并把纶城交由少康管理。少康组织余下的夏族民众,设官分职。后击败寒浞,东夷族有穷氏覆灭,夏由此复国,建都纶城(今河南县利民镇东南三十五里),后世称“少康中兴”。
少康之子杼在位期间,是夏朝最昌盛的时期。少康之孙在位时,东夷族与华夏族开始和平共处。后东夷族与华夏族逐渐同化。
继位后,夏室与其他部落的关系已经破裂。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山东南部的子商部族逐渐兴旺了起来。桀曾讨伐商首领汤,汤被囚禁于夏,随后被释放。大约在前1600年,商汤率领各部落联合讨伐桀。桀抵挡不过,边逃边战,最终败于有娀氏旧址。桀逃至鸣条(今山西安),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山,最后又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并死于此处。夏室覆灭,商汤称王。
夏朝没有文字流传下来。
小桥流水阆中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第一王朝——大夏王朝
简单历史(公元前3500-公元前1500):11、家天下
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
【夏朝】
中国历史-夏朝历史简述 20200216
太康失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